一個網友在網上平臺諮詢:母親肺腺癌,口服吉非替尼3個月,一個月前複查CT顯示病灶減前縮小,沒有明顯胸腔積液,但近一周出現咳嗽及胸悶氣喘加重,嚴重時晚上無法完全平臥,不知道怎麼回事?通過對網友提供的完整病史和3天前的CT片進行綜合分析,大致判斷出這個病人出現了間質性肺炎,原因很可能與吉非替尼有關。
對EGFR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病人來說,有靶向藥可用且沒有出現耐藥,算是運氣比較好的。相比較過去傳統的化療,靶向藥低毒高效,而且使用方便,然而靶向藥並非絕對安全的治療方式。在靶向藥的所有不良反應中,有一種不良反應危害極大,那就是藥物相關的間質性肺炎。
間質性肺炎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肺部疾病,會引起肺結構毀損,導致呼吸衰竭。間質性肺炎的原因多達200多種,而且大部分和病原體感染不相關,比較常見的原因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某些藥物可以引起,肺部放療引起的,還有一些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等。在針對EGFR的靶向藥物中,吉非替尼就存在這種間質性肺炎的不良反應。
吉非替尼(易瑞沙)導致間質性肺炎的發生率並不高,一般為1%,我國發生率0.5%左右,但是有報導稱發生間質性肺炎的患者有1/3患者的肺部損傷不可逆轉,75%以上的間質性肺炎發生在吉非替尼使用後的3個月內,其最後發展為呼吸衰竭,病死率高達50%。
為何吉非替尼會出現間質性肺炎?
易瑞沙導致間質性肺炎的確切機制目前尚不明確,可能為以下兩個方面所致:1.藥物直接在肺內代謝造成肺毒性損傷;2.藥物引起的免疫反應,表皮生長因子(EGF)是維持氣道上皮更新和修復的重要調節,能抑制肺泡巨噬細胞的趨化性,從而調控炎性反應和免疫反應。易瑞沙對EGFR酪氨酸激酶的抑制作用加重肺部損傷,在抑制腫瘤組織EGFR活性的同時,也抑制氣管上皮細胞的生長。
發生間質性肺炎後怎麼辦?
一旦明確出現了間質性肺炎的不良反應,首先停藥,同時給予吸氧、抗感染、抗自由基、止咳化痰等綜合對症治療。靜脈注射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地塞米松或甲潑尼龍),可抑制間質性肺炎向肺纖維化轉變。嚴重者可考慮使用吡非尼酮、尼達尼布。對腫瘤的治療上可以換用其他靶向藥,比如埃克替尼、厄洛替尼或者奧西替尼。
日本一項研究,對接受易瑞沙或化療的3159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為期12周的隨訪,確定了以下出現間質性肺病的高風險因素(不考慮患者接受的易瑞沙還是化療):吸菸,較差的體力狀態(PS≥2),在CT掃描上正常肺組織覆蓋範圍≤50%,距非小細胞肺癌診斷時間較短(6個月內),原有間質性肺炎,年齡≥55歲,伴有心臟疾病。
所以,對於肺癌病人,使用吉非替尼前需要嚴格的評估,雖然口服吉非替尼引起間質性肺炎的比例不高,但一旦發生,病情不可逆轉,肺功能會逐漸下降而危及生命。如果存在上述高危因素,可以選擇厄洛替尼、埃克替尼等其他靶向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