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領導人不約而同想控制科技巨頭的壟斷地位?

2020-12-22 騰訊網

中國、歐盟和美國希望控制阿里巴巴、谷歌和Facebook(臉書)等科技巨頭的權力。

德國和法國有共同的邊界和貨幣,但經常發生矛盾。英國和印度喜歡跟著自己的鼓聲走。但有一個問題是所有這些國家都能達成共識的。科技公司太大,太強,太有利可圖。而且這種力量只會愈演愈烈,讓各國政府別無選擇,只能通過將這些公司告上法庭、通過新的競爭法,甚至可能拆散這些科技巨頭來正面對抗。

中國是最近一個實施反壟斷打擊的國家,上個月公布的反壟斷規則在兩天內將中國最大公司的股市估值抹去了2900億美元。這些舉動與美國和歐洲加速控制亞馬遜、蘋果、Facebook和谷歌的努力很相似。

"大者愈來愈大,但卻沒有更好,"分析師說,他在2014年倡導了一項解散Alphabet Inc.旗下谷歌的決議。"日益增長的經濟實力,對世界各地本地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競爭對手和消費者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這一切都讓它成為了現在的事實。"

在這場大流行期間,反壟斷討伐的速度加快,這並非偶然。一個被鎖定的世界已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科技公司,許多公司以犧牲較小的競爭對手為代價來積累收益。中國送餐巨頭美團被迫道歉,此前有餐飲協會指責美團在疫情期間濫用主導地位,向餐廳收取高達26%的佣金。法國政府將黑色星期五推遲到12月4日,以安撫店主,他們指責亞馬遜公司在最新的冠狀病毒封鎖期間偷走了他們的銷售額。

在這個新的反壟斷時代,過去對定價權的關注不再適用,因為幾家最大的科技公司已經通過向消費者收取幾乎沒有的費用,建立了數萬億美元的壟斷。科技巨頭在銀行、金融、廣告、零售和其他市場上日益佔據強勢地位,迫使小企業依靠其平臺接觸客戶。商家既依賴亞馬遜,又與之競爭。Spotify和其他應用出現在蘋果公司的應用商店中,但也與其音樂服務競爭。谷歌並不是簡單地在搜索和廣告領域佔據主導地位,它通過使用排他性的做法來壓制競爭對手,從而維護其作為網際網路的守門人的地位。而在中國,螞蟻在其平臺上發起的小額貸款中只有2%的資金。其餘98%的資金是由想要利用螞蟻龐大影響力的銀行合作夥伴進行證券化或承銷的。

"在某些時候,這些公司會變得如此之大,你也會開始思考,'誰在這裡掌握著韁繩?"分析師說。他說,政府最近的舉動是 "提醒這些公司,'我們掌握著主導權。你們可能非常大,非常強大,但我們要提醒你們誰才是老大。 」

多年來,僅歐洲就面對著腳踏實地的數字巨頭的力量,這些巨頭選擇了適合它們的地方規則和稅收。各國政府驚恐地發現,歐洲公司無法與矽谷的創新相媲美,也無法阻止谷歌和Facebook公司吸納個人數據,以及隨之而來的廣告收入。各國紛紛尋求對市場進行監管,鼓勵公平競爭,以便歐洲公司能夠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和5G無線技術等新興領域與矽谷競爭。

在中國,打壓的動力至少有一部分是擔心本土科技產業變得過於強大。該國長期以來一直擁護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和騰訊控股有限公司,但它們囤積的中國公民數據讓長期以來習慣於壟斷監控的政府越來越擔心。

中國和歐洲在競爭法方面已經合作了20年。中國從2007年開始以歐盟法規為藍本制定了最初的《反壟斷法》。

事實上,很少有人會認為,歐洲的反壟斷努力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歐盟所取得的成就可能還不夠,"分析師說。"對谷歌的高額罰款並沒有顯著改變市場態勢,也沒有促進新的進入。"

歐盟官員正在尋找新的工具。歐盟對亞馬遜進行了反壟斷投訴,指控其利用獨立賣家數據為自己的零售部門謀利。預計年底前出臺的新的 "守門人 "法規可以在不良行為發生之前將其扼殺在搖籃中,對不與商業競爭對手分享客戶數據的公司以及偏袒自己服務的市場平臺和搜尋引擎的運營商威脅罰款,或者在嚴重的情況下解散。

在美國,一批新的反壟斷專家正在超越價格上漲是衡量競爭損害的主要標準這一陳舊概念。他們說,應該考慮到隱私、對數據的控制、工人的權利以及對小公司的整體影響,自疫情開始以來,美國已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小公司倒閉。而美國人,普遍對社交媒體公司越來越懷疑。根據一項研究,超過60%的人認為該行業對國家有負面影響,近一半的人希望對社交媒體進行更多的監管。

即將上任的拜登政府的首要任務將包括繼續司法部已經在進行的針對谷歌的壟斷濫用訴訟。這是對科技巨頭的普遍擁抱的逆轉,科技巨頭從網絡股災和20年前針對微軟公司的重大反壟斷案件的廢墟中崛起。

相關焦點

  • 歐美為何指責科技巨頭對競爭構成威脅
    歐盟和美國不約而同地「集中火力」指責科技公司對競爭構成威脅,不僅是為了限制個別科技公司「一家獨大」,也因為歐美搶奪數字經濟蛋糕存在利益之爭,更反映出全球數字經濟治理面臨的難題。  歐盟上周公布旨在遏制科技巨頭的新法案,將矛頭對準包括亞馬遜、蘋果在內的美國科技公司。
  • 合眾國訴微軟 :如何才能打破科技巨頭的壟斷呢
    科技巨頭的壟斷地位來源於對數據,特別是消費者數據的壟斷。這種壟斷已經損害了公平競爭,阻礙了創新,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由於政府監管的缺失,科技巨頭事實上在各自平臺上 (搜尋引擎,數字廣告,社交媒體,電子商務) 行使某種自我監督。
  • 陳志武:疫情加劇民粹主義 中國科技巨頭需反壟斷的制約
    來源:澎湃新聞專訪陳志武:疫情加劇民粹主義,中國科技巨頭需反壟斷的制約澎湃新聞記者 蔣夢瑩2020年的一場疫情造成全球經濟進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之中,2021會好嗎?世界銀行在半年度《全球經濟展望》中表示,全球經濟反彈的速度將稍慢於此前預期。
  • 遭FTC和48個州聯合起訴,Facebook或面臨分拆命運,全球科技巨頭瑟瑟...
    據了解,Facebook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擁有27億用戶,其市值接近8000億美元。2019年Facebook收入超過700億美元,利潤超過185億美元。FTC認為,Facebook為維持自身壟斷地位,實施反競爭性收購和反競爭平臺行為,並藉此獲取巨額利潤。
  • 索羅斯:科技巨頭壟斷行為對社會造成威脅,臉書谷歌氣數已盡
    億萬富豪投資者、索羅斯基金的掌門人喬治·索羅斯北京時間1月26日,億萬富豪投資者、索羅斯基金的掌門人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在瑞士達沃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上表示,科技巨頭Facebook(臉書)和谷歌阻礙創新,已經統治不了幾天了。
  • 科技巨頭回應全球反壟斷 蘋果Facebook互相指責
    當地時間周二,歐盟正式出臺了《數字服務法案》,這是代表27個成員國的集團出臺的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針對科技巨頭的監管措施。 由於對用戶隱私以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擔憂,科技巨頭正在全球面臨空前規模的審查。
  • 美國巨頭跌下神壇,曾經壟斷中國市場,十年市值憑空蒸發2.8萬億
    眾所周知,由於在二戰以後,美國率先在高科技領域布局的優勢,為其今後的霸主地位奠定了堅實有力的基礎,所以在全球科技領域排名市值前三的科技公司基本都是來自於美國。比如今年市值高達9050億美元的微軟,以及亞馬遜科技巨頭,都是美國的本土企業。
  • 蘋果等四大科技巨頭被指實施壟斷!美眾議院16個月調查揭露了這些
    摘要 【蘋果等四大科技巨頭被指實施壟斷!美眾議院16個月調查揭露了這些】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導,在經過16個月的調查後,民主黨領導的眾議院反壟斷小組委員會發布報告稱,美國最大的幾家科技公司已利用自身的優勢地位壓制競爭、扼殺創新,並呼籲國會考慮強制科技巨頭將其佔主導地位的在線平臺與其他業務分開。
  • 華為突然加入「聯盟」,目標是打破美國壟斷!
    華為突然加入「聯盟」,目標是打破美國壟斷! 為打破美國軟體封鎖,本月早些時候,華為發布了其自研的手機作業系統—鴻蒙OS 2.0。 眾所周知,美國的蘋果以及谷歌公司幾乎壟斷了全球移動端作業系統,其中,以安卓系統的影響力最甚。
  • 全球最低調科技巨頭誕生!實力被國人大大低估:拿下N個全球第一
    ,可以說在全球範圍內,唯獨三星可以被稱之為是「科技巨頭」,因為三星在眾多產品領域上取得了「全球第一」的好成績,例如三星電視、三星內存、三星AMOLED屏幕等等。當然在晶片、DRAM內存、NAND快閃記憶體儲產品、OLED屏等各個領域,三星同樣有著非常不俗的成績表現,例如:三星DRAM內存,全球市場份額高達45%,而三星NAND快閃記憶體儲產品,也憑藉高達35%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同時三星還是全球實力最強的IDM晶片巨頭,在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測等關鍵技術領域,都進入到了5nm工藝製程時代,成為了全球實力最強的晶片巨頭。
  • 巨頭接連挨反壟斷大錘,5分鐘細數壟斷巨頭的七宗罪!
    氣氛一直烘到美國大選:新王高舉反壟斷大旗,要加強監管,拆分科技巨頭。不謀而合的是,就在美國大選當日(11月3日),螞蟻因涉及利用ABS(資產證券化,詳見《非說要有的話,那就是用真金白銀支持「技術進步,科技向善」的巨頭。吃宵夜前,先問老闆們三個問題:壟斷有沒有錯?資本有沒有罪?市場經濟是好是壞?
  • 美國科技巨頭能否守住「230條款」
    在過去數年的博弈中,監管瞄準科技巨頭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如今圍繞「230條款」所代表的法律保護該不該取消的討論,也只不過是科技巨頭面臨眾多麻煩中的最新一個。壟斷一直是科技巨頭們難逃的陰影。今年8月的「世紀聽證會」上,壟斷就是重要的主題。本月中旬,在經過長達16個月的調查之後,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也公布了一份長達449頁的調查報告,認定Facebook、亞馬遜、蘋果、谷歌利用其壟斷地位打壓競爭者、壓制行業創新,並建議美國國會對反壟斷法進行全面改革以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變化。
  • 反壟斷影響美國科技業:谷歌、微軟、Facebook等巨頭被緊盯
    「反壟斷」成為熱門詞,輸入「反壟斷」進行搜索,美國科技巨頭絕對是出現頻率最多的關鍵詞之一。英法開徵「數字稅」、歐盟提交《數字服務法案》、美國科技巨頭面臨全面監管......當前全球範圍內針對平臺型科技巨頭的反壟斷監管持續趨嚴。
  • 綠的諧波:如何突圍海外巨頭壟斷?
    招股書顯示,綠的諧波在國內率先實現了諧波減速器的工業化生產和規模化應用,打破了國際品牌在國內機器人諧波減速器領域的壟斷。  不過,從全球減速器市場來看,日本的哈默納科和納博特斯克佔據壟斷地位。其中,哈默納科是諧波減速器行業的龍頭企業,納博特斯克則是RV減速器行業霸主,兩家公司佔據減速器市場超過70%份額。
  • 又一國產科技巨頭官宣!掀國產替代潮:首款「純華為鯤鵬」伺服器下線
    【7月5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自從國內最大伺服器供應商—浪潮再次受到了Intel方面的斷供以後,也是再次讓廣大網友們認識到了,Intel在國內PC/伺服器市場,幾乎有著「壟斷」地位,這對於國內的很多伺服器企業而言,一旦遭受到了美國晶片巨頭—Intel方面的斷供,則非常有可能會受到致命的打擊,對此有很多網友則紛紛表示,希望國產晶片能夠儘快進入到伺服器領域
  • 被誤會的科技巨頭:穩坐全球一哥10年,始終被認為是海外品牌
    被"誤會"的科技巨頭:穩坐全球一哥10年,始終被認為是海外品牌說到科技巨頭,大家往往會想到一些離自己生活特別近的,比如說手機的生產商華為、蘋果等等,或者汽車巨頭寶馬、特斯拉等等。但其實要使這些物件成功地為我們消費者所用,其中也離不開整個供應鏈的付出,而這些科技巨頭們往往被我們忽視了。還有的科技巨頭也經常被我們大眾所誤會,像是在中國待了20多年的大金就被誤以為是國產的品牌。今天筆者想和大家聊的就是一個被大家忽視且被"誤會"的科技巨頭。
  • 小米、華為的支持下,中國科技巨頭快速崛起,靠賣晶片年賺2.5億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在多領域的技術研發方面起步較晚,在沒有打破西方技術壟斷前,相關企業一直受制於人。為改變現狀,無數中國科技公司前赴後繼,即便年年虧損也要讓中國技術走向世界。京東方、中芯國際等知名中國企業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 既要反顯性「壟斷」,更要防範「碰瓷」式的隱性壟斷
    如果說企業通過併購實現市場的絕對佔比,進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是顯性壟斷。那麼相對應的,在具體商業競爭中,還有許多隱性的壟斷問題,同樣值得去關注和重視。以FaceBook的扎克伯格為例,一面瘋狂山寨海外版抖音TikTok,一面卻公開指責TikTok竊取美國公司技術,這就是隱性壟斷的一種常用方式「賊喊捉賊」。
  • 反壟斷開啟全球科技產業數十年未有大變局
    來源:錦緞作者:盧蔚 摘要科技巨頭的壟斷地位來源於對數據,特別是消費者數據的壟斷。這種壟斷已經損害了公平競爭,阻礙了創新,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在微軟如日中天的90年代,其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上有絕對壟斷地位。這段時間只有兩家公司曾經威脅到了它的統治地位。一家叫做網景 (Netscape),一家叫做Sun。前者開發了第一個商用瀏覽器Netscape Navigator。後者發明了網際網路時代的第一程序語言Java。
  • 低調的中國工業公司,結束博世在中國111年的壟斷地位,鮮為人知
    低調的中國工業公司,結束博世在中國111年的壟斷地位,鮮為人知時至今日,外企在中國已是屢見不鮮,汽車市場譬如大眾、豐田以及現代等日韓品牌在中國市場呼風喚雨;而家電市場,大金、TOTO以及東芝等的企業也在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