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吉光是資深級中國烹飪大師、國家特一級廚師、國家高級烹調師、國家級烹飪評委、中國飯店協會名廚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遼寧省餐飲烹飪行業協常務會副會長、大連市餐飲行業協會副會長、金普新區飯店烹飪餐飲行業協會會長。
1999年,在第四屆全國烹飪技術比賽中,韓吉光榮獲冠軍,被評為全國最佳廚師,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技術能手榮譽稱號。此後二十年裡,韓吉光載譽無數,被授予遼寧省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大連市首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市級優秀人才、大連市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中華金廚獎、聯合國非物資文化遺產—海上絲綢之路美食大使、中餐國際推廣突出貢獻獎、大連金普新區2016年度旅遊工作先進個人、中國飯店協會「亞洲十大名廚」、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餐飲30年功勳人物」、中國烹飪協會改革開放40年中國餐飲行業「企業家突出貢獻人物」、 中國飯店協會「中國烹飪巨匠獎」、 進入中國烹飪協會「名人堂」。
韓吉光曾帶領團隊獲得中餐烹飪世界錦標賽團體賽銀獎、在俄羅斯獲得「世界中餐推廣大使」榮譽稱號,其主理的菜式獲得 「中國菜·全國省籍地域主題名宴代表品牌—遼菜半島漁家海鮮宴」。
2004 年 10 月至 11 月,韓吉光受國家商務部及中國烹飪協會的委派,負責組建廚師組,隨同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等國家高層領導人訪問巴西,慶祝中巴建交 30 周年。同時,還有一項任務,帶領廚師組參加巴西為期一個月的首屆中國美食節,韓吉光要帶領廚師組擔當一周的膳食工作。
每一天都由中央辦公廳的領導親自與韓吉光廚師組研究安排次日的工作餐內容,或是研究宴請巴方首腦人物的宴會餐細節。此外,國內的一大批最高層領導都在此就餐,重要領導的飯菜質量安全,是有高級警衛在廚房內全程監控的。這是國家對於韓吉光的無限信任!
韓吉光組織共七位頂級廚師,烹製各類美味佳餚,宣傳展示華夏美食文化,迎接當地華人、更多的是各國客商,前來品嘗他們製作的各式中國菜餚。
在聖保羅的一個月裡,韓吉光每日的神經都緊繃約 20 個小時左右,他似乎是用超凡的體力和毅力打了一場大規模的持久戰役。為了充分保證飯菜的質量,在聖保羅期間,韓吉光會在下半夜親自去漁港碼頭,採購新鮮的魚蝦。
韓吉光他們每天接待滿足當地 200 人就餐的中國美食品鑑團。巴西人熱愛中國美食,幾近瘋狂,在約定的日子裡,容納 200人的餐廳,天天爆滿。許多人千裡迢迢坐飛機過來品嘗中國美食、品味中華美食文化。
韓吉光圓滿完成了祖國交給他的接待高訪團、組織中國美食節的兩大重任,期間工作有條不紊,無任何紕漏、事故發生,受到了李肇星外長及駐巴西大使館大使和聖保羅總領事的高度肯定和讚揚。
特別是中國美食節在巴西取得了巨大成功,讓人們看到了韓吉光領導他的廚師組在最高級格的國事、外事活動中的優秀表現。他在幕後調度得當,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既擁有身先士卒的作風,又頗有統領全局的大將風度。
韓吉光大師,是遼南金州老菜的授業者和傳播者,也是金普美食文化的傳承者和創新者。他運用沉澱多年的技法和精髓,獨創佳餚,將千年的漁家文化融入金州老菜之中,呈現出一場豐富多姿的海鮮宴。
韓吉光大師也為地方海鮮菜的烹飪,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名師和弟子,為金州老菜的一脈承傳開拓疆土,成為將遼南地區餐飲文化傳播世界的領行者和實踐者。
01 紅白事掌大勺的漁村小夥
18 歲那年,生活在小漁村的韓吉光上船當上了小漁夫,這種身子沒長壯實的小社員,農村人戲稱他們是「半拉子」勞動力。船上的重體力活,他幹不動,小韓吉光在船上的角色是個打雜的,船長看他願意做飯,就安排他當七八個漁民的小夥夫。
小韓吉光對其他那些活沒有多少興趣,唯獨對這個夥夫的活興致盎然,雖然他因做不好米飯等受到其他漁民的貶損,但是他不灰心不洩氣,繼續認真鑽研各種魚蝦蟹的不同特性,變換著花樣給漁民們做魚片湯、魚肉丁疙瘩湯,反正新鮮海魚有的是。
就是在山東海岸邊等候起網的間隙,他也不忘向當地的村婦學習麵食製作。漸漸地,他的飯菜被誇贊的次數一點點增多了。他的更大興趣在於灶前那裡,在於菜刀起落、大勺掂搖、酸甜苦辣五味飄蕩的那個空間。他有空就往修船廠的炊事班那裡跑,觀看大師傅怎麼下刀、怎麼炒菜、怎麼添加調料,隔三岔五請教幾番。一位大師曾說,興趣是一切成功人士的始發站。在韓吉光身上,也閃爍著如爐坑灶膛的火焰,點燃著他內心持久的熱情與好奇。正是這種在父親影響下形成的痴迷愛好,成就了他日後非同凡響的烹飪生小韓吉光居住地是個漁村,漁汛來了或是退大潮了,漁民們就會意外收穫。比如或網或釣一些魚蝦,趕一些牡蠣、海螺什麼的,那是經常的事情。災荒年常拿海物充飢,漁民的家裡,經常有吃不了的海物。
於是小韓吉光就有了進城賣海貨的想法,他騎著破自行車,三十多裡地的山路、公路走過,扯著嗓子吆喝著,想盡辦法把筐裡的海鮮趕緊賣掉。一旦賣完,小韓吉光就急急忙忙往城裡的飯館子騎去。吃一盤過年一樣的美味,享受一下,當然心裡美滋滋。在等菜的間隙,小韓最喜歡透過飯店的玻璃櫥窗,仔細觀看大師傅如何改刀、先後添加的調料、翻炒的時間長短等做菜技術。本來不抽菸的小韓,經常兜裡揣一盒香菸,陪著笑臉給炒菜的大師傅敬煙、請教紅燒鮁魚等菜餚的製作方法。
小韓吉光就像個吸水力極強的幹海綿塊,努力地吸收著各種灶前知識。三裡五村誰家要是有紅白喜事,尤其是若請來了名廚,小韓吉光那是腦袋削個尖,也要鑽進去觀摩一番。
一位先哲曾經說過,機會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人。而對廚藝日漸痴迷的小韓吉光,決不滿足於等待時機,而是不斷地尋找各種機會!終於有一天,一個極其重要的機會降臨!他獲悉鄰居家要辦紅事,邀請大連賓館的大廚來掌勺。大連賓館,那是個什麼級別?那是個改革之前就對外開放的涉外賓館!誰家能請金州小城的廚子來將軍石村掌勺,已經很牛了。大連賓館的廚師至少比金州的廚師高出兩三個級別,這裡的哪一位廚師都不是等閒之輩。小韓吉光聞訊後興奮異常,主動要求去幫刀,終於如願獲得了一個打下手的幫刀機會。什麼是幫刀?就是按人家大廚的指揮做切菜、備料等幫手的工作。
小韓以仰望的姿態,恭敬地看著大廚示範走刀。哇!果然不同凡響!一條牙片魚,轉眼就被片成薄片,再橫橫豎豎輕切成有一層魚皮連接的花形梳子顆粒,撒上澱粉,放進油鍋一炸,魚皮翻捲成金黃色的圓筒狀,身上顆顆凸起的魚肉柱如松鼠的毛挺立,再澆上調配好的湯汁,遼南名菜牙片松鼠魚就出爐了!改刀那個烏魚花,也與松鼠魚花的刀法相似,後者是要切成麥穗花狀。還有要把海螺切成片的刀工活,這個做法也是小韓從未見識過的。以前的漁村,只會把海螺帶殼煮熟了吃。韓吉光在賓館大廚手把手的指導下,一天多時間,他自己操刀切出六七十盤松鼠魚花、烏魚花、海螺片等的備料。還仔細觀看了這些菜餚的其餘加工製作方法。悟性極高的小韓,只抓住了這一次的機會,就打下了自己改刀魚花的基本功底,學會了大賓館的多道菜餚製作加工的方法。
從那次學藝之後,小韓吉光回去苦練廚技,信心、膽量倍增。那時正值改革開放不久的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二十剛出頭的韓吉光已經自己敢承接鄉鄰們家中紅白喜事掌大勺的重任。他把近些年從城裡小館子、大賓館的大廚身上學到的烹飪技術,應用到鄉下宴會中來,一改過去蒸煮燉的老套技術八大碗,把新學會製作的紅燒魚、松鼠魚、爆炒烏魚花、滑炒海螺肉片等等端上炕桌,贏得了許多漁村人的誇讚。
在漁村,婚慶宴會的大師傅那是極受尊重的,享受著特殊的禮遇。比如,東家要買一條新毛巾給大廚擦汗、要把喜煙整盒地給大廚揣進兜裡,而其他的賓客只能享受一兩根喜煙;一對新人給父母敬完喜酒,就得給大廚敬酒、敬煙;喜宴之後還要給大廚包上一盒煙、一瓶酒帶走。在那個年代,這是一種高看一眼的極高獎賞和感謝之禮,韓吉光很享受這種被人尊重的鄉鄰友情。
於是,在波濤起伏的黃海北岸,這位來自於偏僻漁村的小大廚的名聲,和被鄉鄰讚不絕口的十裡飄香味道一起,迅速遠播,以至於當時的鄉政府裡也有人知道,小韓吉光的廚藝挺棒,吃他的菜,就是館子味。館子味,是當年人們對飯菜味道的最高評價。因為下館子,曾經是那個年代普通民眾相當嚮往的一種高級享受。
02 漁村廚子的大步八級跳
時光走到了 1984 年,經國務院批准,將軍石村所屬行政管轄——大連市金縣(現金普新區)建設成立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開發區——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率先抵達開發區的開發建設公司要舉行成立大會。可是,大孤山鄉政府的食堂為難了,接待幾位暫時借住的開發區籌備組人員已經力不從心,原有的炊事員,實在難以承接有市政府領導和建設專家參加的大型宴會。韓吉光這個沒有任何廚師證的小廚子,就在此時被鄉政府的廚師推舉出來,在大連開發區開建公司成立大會的慶祝宴會中掌起大勺。
小韓吉光不負眾望,在 1984 年 6 月 1 日那天,亮出了他已經能熟練駕馭的基本功:爆炒魷魚花、松鼠魚、芙蓉扇貝……諸多美味佳餚一端上餐桌,香甜氣息就撲鼻而來,令人食指大動。在座的食客們頗感意外,如若不是在鄉下,只看這些菜品,就有一種就餐於大城市飯店宴會席的錯覺。這些菜品,無論是刀工、菜餚造型還是口感,幾乎不遜於大飯店的水準。市政府領導和來賓的認可和肯定,讓漁村小大廚的這一炮打響了!小韓的廚藝,從此在大孤山鄉的領導中停下了印象,這為他日後從事餐飲事業,開啟了一條平坦開闊的綠色通道。
1984 年時的大孤山鄉政府,可謂喜憂參半,既想將建設開發區的任務做好、卻又深感自己的接待能力太弱,完不成上級交代的任務。當時的交通狀況極差,從大連市裡到開發區辦事,需要坐長途客車先到金州,然後再換車坐到尚屬於農村的大孤山鄉這邊來。交通條件和限制,讓鄉政府的領導審時度勢、思變謀遠。黨委書記親自出馬,業務骨幹專門負責,數顧茅廬,邀請小韓出山,開辦個體飯店,以緩解鄉政府沒有接待能力的窘況。
當時的大孤山鄉政府周邊,只有一家僅能擺放五、六張小飯桌國營的小飯館,還沒有一家私營飯店。面對史無前例的創業和難以預料的未來,小韓的心裡哪能不忐忑?以前利用業餘時間過一把大廚的癮,那是一種樂趣。但若是把做飯當作謀生的職業,能否讓自己養家餬口?小韓的心裡確實沒有底。
在鄉政府領導的再三鼓勵和誠意邀請下,小韓吉光不再猶豫,將父母的阻攔置於腦後,決定放棄技術工人的工作,捨棄焊槍拿起大勺,不負領導們的期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幹出一番事業讓大家看看。他東拼西湊地借了幾萬塊錢,把「將軍石海鮮飯店」的招牌勇敢地掛了出去,義無反顧地踏上他專業烹飪的新徵途!
在新平整的黃土地上臨時搭起的簡易房裡開張的將軍石海鮮飯店,四壁油漆鮮亮,乾淨衛生,很快就贏得了一批又一批食客的光顧和好評。但是小韓吉光畢竟才 27 歲,所學的三招兩式的廚藝畢竟還是太有限。
他多次被懂行的食客挖苦得啞口無言,有的食客甚至因為菜餚的口感不對,拒付菜錢。無情的現實,狠敲了年輕的小韓一棍棒,他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這點功夫想要自己在廚師行業站穩腳跟、走得更久,還遠遠不夠。多次被食客冷嘲熱諷,多次被吃白食還要不回飯錢……數次挫折使小韓悟出,民以食為天,這個天之高深寬廣,可遠遠不止九重天!將軍石村的天是七、八百米長的窄條天,而小韓的海鮮店是大孤山鄉政府連接著金縣、大連市政府的窗口,不時現身的外國客商,把小韓的視野引向五湖四海更為寬廣的天空。
天上有天、天外還有天!獲得將軍石村民對韓吉光菜餚的讚譽,難度不大。要想博得國內的東西南北客、國外的黑白黃棕各種人對「韓氏」菜餚的認可,那難度實在是太大了!要想視野更廣、見識更多,一定要走出去學習,拓展自己的眼界,看看高人們的世界。小韓吉光的性格裡有一種愈挫愈勇、決不服輸的勁頭,他人的嘲諷和挖苦,反倒激發了他非要幹出個樣子來不可。怎麼辦?只有學習學習再學習!努力努力再努力!他暗下決心:你們說我是個不入流的野路子什麼廚師證都沒有,那我就考廚師職稱證給你們看。我必須進入專業廚師的行列!
從 1985 年開始,小韓吉光一邊開著海鮮店,一邊自覺地、自費地、挖空心思地擠時間參加多個級別的烹飪資格培訓。從三級廚師考到二級、再考到一級、再從特三級考到特二級、再考到特一級。學海無涯、信念作槳。他沒有滿足現狀,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朝全國頂級廚師方向衝刺。不久之後,他便晉升到烹飪技師,直至摘獲國內廚師的等級之冠:高級烹飪技師。
十幾年的時間,韓吉光以堅韌不拔的超常毅力、完成了廚師技術資格的八級跳!大連人鄒振先的三級跳,曾經耀眼亞洲賽場,給中國人帶來了榮譽。但是鄒振先的英姿只是瞬間閃現,此後便停滯不前。
而韓吉光完成了烹飪技術的艱難八級跳,他以高超的技術、靈氣出眾的創作,把菜餚做成了既是香甜可口的食品,同時也是精美絕倫、不忍下筷的藝術品,數十次徵服了國內外不同膚色的食客、包括國內外眾多的高層政府官員。他的廚藝同樣給家鄉的大連人、給國人帶來了極高的榮譽。而韓吉光的廚藝,連續多年不斷地得到國內外人們讚美。至今,韓吉光仍然在嘗試新菜餚的創作,他還將為我們的中華烹飪藝術爭得更多的榮譽。
古人曾這樣形容樂聲的美妙:餘音繞梁,三日不絕。吃完了韓吉光的菜餚,有人誇讚,韓大師的菜,餘香饒舌、三年不絕!味覺的記憶肯定是更綿長的,因為民以食為天嘛!天大的事情,終究要比小事情留存得更為久遠。
回顧國內廚師的晉級考試,我們可以看到,正常的晉級考試,備考人需要格外付出一些辛苦,才能獲得。而韓吉光的晉級,則需要比別人付出雙倍的辛苦!他的海鮮店需要天天開業,他得起大早採購海鮮、還得上灶炒菜、還要陪著重要客人喝酒,一人身兼數職。他只有在兩頓飯的間隙,騎著自行車,往返金州和開發區兩次,總共八十裡路,去學習廚師業務。業務學習還不能影響到自己飯店的正常營業,這其中的辛苦,一般人是難以承受的。
韓吉光參加過的數十次考試比賽中,難度最大、競爭對手實力最強的,當屬 1999 年國家商務部、勞動部、軍委後勤部等九個部委聯合舉辦的第四屆全國烹飪大賽。比賽的內容分設熱菜、冷菜、麵點和雕刻四大項,其中參加熱菜比賽的就約有三千人。熱菜比賽在自選菜兩個、指定菜一個與理論考試三個環節中進行。參加比賽的大隊伍中,那真的是藏龍臥虎、群英薈萃。隨意挑出一個都是廚林高手!國家級廚藝大師比比皆是,大學烹飪專業畢業的廚師人數過半,更有釣魚臺國賓館、北京飯店、錦江飯店、上海綠波廊飯店、陸海空大軍區招待所的廚藝大師等等。面對這高手如林的比賽,韓吉光心中雖沒有把握,但是他還是抱有很大的希望。在參賽前的幾十天裡,他反覆研究、晝夜琢磨,下苦功夫秘密練習,在魯菜基礎上改革兩個創新菜。因為他知道,機遇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當天,韓吉光參賽的一盤名叫《收穫》的菜餚,將秋天收穫的景象精妙呈現:一穗成熟的油亮金黃的玉米穗子臥在盤子中,多半個身子裸露,呈前端細往後漸漸變粗的形態,玉米顆粒粒粒分明,而且前端米粒小、後端米粒大;後半部分有綠色的玉米皮子一層層扒開了一大半,盤子邊上有陳舊的玉米倉子,玉米粒自然流出一小堆;再往邊上,有籬笆《收穫》菜餚牆挺立、有葫蘆懸吊在半空、有藤蔓攀爬。這極其逼真的玉米穗子,粒粒分明,中間段的米粒一般大小。這些惟妙惟肖的米粒,體現了韓吉光高超的技藝,它們其實是牙片魚肉炸制的,外皮綠色的是蘿蔔皮片了幾層仿製的。再配上南瓜雕刻的玉米倉子、小葫蘆、籬笆牆,這千古難見的菜餚式樣與口感驚呆了所有評委!
評委們哪裡知道,為了能使魚肉丁的顆粒與玉米粒一樣大小,為了讓菜品以獨特的一流藝術品形式呈現,韓吉光在背後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那些天裡,韓吉光在飯店半夜關門後,就會留存飯店後廚,專心致志地開始自己的「物理實驗」和「藝術實踐」。片牙片魚肉時,拿著工廠才使用的卡尺量魚肉丁。油鍋炸制魚卷之後,再量魚肉丁縮水後的尺寸、魚肉卷的弧度與真實玉米的差別。就這樣深更半夜反反覆覆地片魚肉、切魚肉丁、炸制魚肉卷,前後練習了二十多天,片了上百條牙片魚。練習片蘿蔔皮做苞米皮,也片了三五十個蘿蔔。有時候累得拿刀的手都哆嗦,經常是時間已過了下半夜,韓吉光還在後廚揮汗如雨地忙活著。
即使半夜三更回到家,躺倒在床上,他的腦子裡還在不停地思索苞米倉子的式樣、高度、頂部的遮雨草帽如何處理,再起身拿出筆來畫圖、修改、計算、再修改,一遍又一遍。韓吉光為他熱愛的菜餚製作付出了多少時間和心血,他們飯店打更的保安知道,天上的星星知道。這正是:臺上一盤菜,臺下百時工!韓吉光參賽的另一盤自選菜《海皇聚仙》,也是海鮮菜,以扇貝丁為主,但是在和其它菜品的搭配中,做法、擺拼多處創意獨到,式樣靚麗奪目,而且顯示出菜品的製作人匠心獨運、心細如髮、技藝超群!
令人過目不忘、回味無窮!評委們一致舉手給韓吉光的兩個自選菜打了高分!首輪比賽,韓吉光刀切鏟掀三千將!從三千人中脫穎而出,晉級到前一百名。在第二輪百人比賽中,他又自製工具別出心裁地做出《雀巢三文魚》,亮出了自己海鮮製作的看家本領。這一次他又擊敗了不知哪些國賓館的大將和特級飯店的廚神,憑藉自己的實力,成功晉級前三十名。
最後來到決勝的一輪——理論考試,韓吉光在前兩輪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於是他決定乘勝追擊,無論如何也要攻下最後一道堡壘。他在招待所裡光著膀子挑燈夜戰,累了困了用冷水擦擦身、喝一杯濃咖啡提提神,一直背了一個通宵的理論題。到了早晨,他洗把臉就直接進考場三輪比賽下來,三千個背景顯赫的廚界大師黯然離去,將軍石村的初中生韓吉光留在了最後,獲得熱菜系唯一的冠軍!他參賽作品展現的出色烹飪技藝,為他贏得了勞動部頒發的全國技術能手稱號。那天,令他更為激動的是,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為他頒發獎狀。中央電視臺還播出了遲浩田為韓吉光頒獎的鏡頭,千裡之外的家鄉人為他的奪冠而歡呼。這正是:漁村小廚驍勇將,刀鏟掀翻三千郎,奪來金牌好風光!
03 五洲徵戰 指揮若定大將風
在廚藝成長的道路上,韓吉光多年反覆自學古今中外的烹飪專業書籍,更注重國內名廚的傳幫帶。他想方設法專門拜幾位國內烹飪大師學藝,學習更高的廚技和管理經驗。求學過程中的這些經歷讓得他一生受益匪淺。其中,令他終身難忘的是最先接觸的幾位金州的老廚師。
金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老城。回眸歷史,金州南端的大嘴子先民在四千年之前,就開創了吃海螺、毛蜆子等海鮮的飲食文化先河。清朝時期,二品大員金州副都統恩佐從京城帶來宮廷御廚孫懷,看到金州地區大量的鮮活海鮮激動不已,開始嘗試著把宮廷菜與金州的海鮮完美交融。其中流傳至今的一道名菜《鹿筋燒遼參》,就是官府菜與金州菜交融的典型代表。在孫懷的努力下,逐漸形成了幾道風味獨特的金州老菜,奠定了今天金州老菜菜系的根基。
時間步入由韓吉光這一代年輕人開創歷史的時代,金州老菜該將如何傳承與發展?引發韓吉光深思。他悟出,只有順應時代潮流,加以改革才會更適應民意,才會讓遼南美食文化傳播得更遠。將軍石海鮮店開起來之後,韓吉光並沒有被眾人的讚揚衝昏頭腦。為了能夠更好地傳承金州老菜,也為了提高自己飯店的管理水平,他決定外出拜師學藝。
韓吉光是個說到做到的人,拜師的念頭一出,心情就愈發迫切。在大連,棒棰島國賓館是接待國家領導人和國外貴賓的重要場所,也是韓吉光最想拜師學藝的地方。為了能得到廚藝大師、棒棰島國賓館名廚的親自指導,韓吉光那是絞盡腦汁挖空心思。他請求大孤山鄉的黨委書記,轉著彎找認識的人幫助聯繫棒棰島賓館領導說情,然後拿著介紹信,幾經波折才如願以償,拜在曾給周總理做過菜的棒棰島國賓館國家特一級廚師鄒德清的門下。在師父的指導下,韓吉光認真地學習國賓館的宴會菜餚製作方法、精細嚴格的管理措施,使自己的廚藝、餐飲質量掌控、廚師團隊管理,都上了一個新臺階,也為他改革創新金州老菜、研發漁家海仙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俗話說,藝無止境。隨著開發區建設事業的發展,韓吉光的眼界也越來越寬廣,他更加主動地尋找機會,不斷地向中國京魯粵川等各大菜系的精英大廚學習。他克服重重困難,歷經千曲百折,投入德高望重、廚藝精湛的數位國內頂尖大師的門庭,拜大連海味館戴書經、瀋陽鹿鳴春飯店劉敬賢、北京豐澤園飯店王義軍等高人為師。從師父們身上,韓吉光不僅學會了一些高端菜餚的加工製作、精心選料、科學保管等操作經驗,也學會了精益求精、藝德雙佳的為廚之道。
如今的韓吉光,在烹飪之路上追求的不僅僅是飯菜做得好吃,還要不斷創造出像《收穫》那樣的精美藝術作品,通過菜品去展現古老的民俗文化和時代文化,讓文化、藝術與美食相結合!他今後所追尋的目標就是,用不同的文化符號語言、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同的菜系技法的巧妙融合,創造出擁有更豐富文化內涵的美味佳餚,展示並傳播中國的餐飲文化。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歷經三十四年的建設發展,地區面貌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這些發展與變化,也成為推動韓吉光的餐飲事業不斷升級、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動因。當初立於開發區金馬路邊簡易板房的將軍石海鮮店,經過韓吉光十餘年的打拼,一躍升級為 2000 平米氣派的海仙樓。之後幾年,韓吉光的事業和開發區一樣,發展得更為飛速,再次升級為檔次更高的聚仙樓。如今回想當年,他感慨萬千。如果沒有改革開放時代給予他的機遇,中如果沒有當時的大孤山鄉領導鼓勵他出來創業,他怎能實現今天的成就?怎能在他所熱愛的餐飲事業上面完成了成績斐然的三級跳?回歸飯店本身,韓吉光對飯菜質量的嚴苛管理,菜品質量的高壓線從未觸碰,這也成為他的餐飲事業登上高峰的主要內因。
還是在經營將軍石海鮮店之時,韓吉光就定下了一條重要的店規,必須以鮮活的海產品為食材,必須保證海鮮菜餚的質量,質量就是飯店的生命。憑著蔬菜新鮮、海貨鮮活、價格公道、服務周全的經營理念,韓吉光的飯店迎來了一批又一批的回頭客,也贏得了中外賓客的廣泛稱讚。
在開發區建設發展的初期階段,韓吉光的海仙樓曾經接待過數十個國家的重要賓客。1988 年,29 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及總領事組成了近百人的大型參觀團來到開發區。綜合老慮整個開發區飯店的接待水平,開發區管委會推薦了海仙樓飯店,做設宴招待參觀團的地點。在大連棒棰島賓館大廚的指導下,海仙樓圓滿地完成了國宴級的接待任務,所上的菜品既有國宴的標準,也有大連的地方特色和韓吉光的獨創菜,其鮮香氣息滿樓飄溢,其菜餚擺拼精緻、典雅悅目,海仙樓整體的飯菜質量、服務水平得到了中外賓客的一致讚揚。
同年,日本外相宇野宗佑到開發區訪問,開發區管委會安排他在海仙樓就餐,韓吉光安排的飯菜既兼顧中日的不同風格,又美味撲鼻、賞心悅目。就餐後,唇齒留香的外相欣然為海仙樓題詞:「山清水秀 天高海闊」。宇野宗佑後來擔任過日本首相。
韓吉光在自己苦心研究、創新菜餚的同時,時刻不忘幫帶他的徒弟和下屬,有機會就帶他們拜訪魯菜大師、粵菜大師以及哈爾濱的燻醬菜大師等高人,回連之後帶徒弟反覆操練。為了保證菜品的質量,韓吉光還為一些常用的重要菜餚制定了量化的操作標準。有了這樣的嚴師帶的高徒、有了瞄準天下一流菜餚的標準操作制度,韓吉光飯店的整體菜餚,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水準不退步。天南海北各種口味食客的慕名而來,在韓吉光的飯店裡幾乎都吃得津津有味、讚不絕口,菜足飯飽滿意而去。
烹調,就是在喜歡的事上,傾注大量的時間和熱情,不斷地創造和呈現,讓每一次的努力都變成看得見的美味!
本文資料由拿鐵鐵器文化研究院整理。拿鐵鐵器,中國烹飪大師私人定製廚刀高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