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點那些「穿制服」的相聲藝人

2020-09-06 笑笑飛鴻

解放今後,相聲藝人被概括為文藝工作者的一類。自然地,部隊的文工團裡也就少不了相聲藝人的浮現。底下我就為你清點下那些「穿制服」的相聲藝人。



常寶華:常寶華,1930年12月出世於天津。當作華夏相聲界知名的常氏家族成員,相聲大師常連安的第四子,他沒有太多的選用。八歲時,只上過八個多月學的常寶華便依照父親的要求到達父親開辦的位於北京西單商場的啟明茶社當學生,追隨父親和大哥進修相聲。九歲開始登臺演出,受到相聲老前輩的陶冶和講授達十年之久,進修和演出過七十餘段傳統相聲。1951年,21歲的常寶華進入父親常連安任團長的天津曲藝團工作,拜團裡的副團長,相聲泰鬥馬三立為師。1953年在出席抗美援朝慰問演出中,親眼目擊本人的大哥常寶堃被美軍的飛機炸死,回國今後進取級請求參軍報國,獲得批准今後,成為華夏人民解放軍海政文工團的一名相聲藝人。1978年,他和侄子常貴田合說的相聲《帽子工廠》,當作批判「四人幫」的佳作,鬨動一時。1985年,在由吉林省曲協、電臺、電視臺等五家單元聯合舉辦的「全國十大笑星」評選行動中,常寶華以43263票排名第八,成為部隊文工團系統相聲藝人的唯一一位獲獎者。2006年8月,常寶華榮獲華夏曲藝界的最高名譽——「牡丹獎」終生造就獎。2018年9月7日上晝10時46分,常寶華因病在北京海軍總病院逝世,享年88歲。常寶華一生所收的門徒並不多,其中最知名的莫過於那位曾經當過縣長的牛群了。此外,他還收過一對來自寶島臺灣的相聲同伴馮翊綱和宋少卿。常寶華和妻子傅天真總共育有五個兒女,都選用了清淡生活。倒是他們的的第三代亮點不少。孫子常遠自然是不必說了。出世於1981年9月25日的他早在六歲時就和爺爺常寶華同伴在中心電視臺1988年春節聯歡晚會的舞臺上演出了相聲《對話趣談-爺孫對話》。1998年,17歲的常遠考入位於天津的華夏北方曲藝黌舍,拜師相聲名家師勝傑。不外常遠在相聲專門上的建樹不大,反而偏重於戲劇小品以及影視方面的演出後來成為了新派笑劇團體快樂麻花的基本藝人。他曾多次登上央視春晚以及元宵晚會的舞臺,先後為全國億萬觀眾貢獻出《天網恢恢》、《大城小事》、《鬧元宵》、《同學會》、《原來你不懂我的心》、《佔位置》等多個膾炙人口的節目。跟隨著這些文章在電視螢屏上的播出,常遠當作新一代的笑劇藝人也開始變的家喻戶曉。孫女常思更是了不起,現為國家名堂遊泳隊隊員。在上海世界遊泳錦標賽上與隊友配合奪得兩枚銀牌。2012年倫敦奧運會,常思當作華夏名堂遊泳隊的絕壁主力,以97.000分的功績屈居第二,僅掉隊排名第一的俄羅斯隊1.100分,再次獲得銀牌。



常貴田:常貴田,滿族,1942年出世,是華夏相聲界知名的常氏家族的長房長孫。他的祖父是改觀華夏相聲業態,開設啟明茶社, 讓相聲從戶外走進戲院的第一人常連安,父親是享有「小蘑菇」美名得相聲名家常寶堃。1951年4月23日,父親常寶堃出席第一屆華夏人民赴朝鮮慰問團在前線慰問演出時,遭遇美軍轟炸,悲慘中彈殉國。成為自從華夏相聲誕生的那一天起,第一位為國捐軀,成為「義士」的相聲藝人,那一年父親常寶堃年僅29歲,而他才九歲。1954年,年僅12歲的常貴田被父親常寶堃生前的合作同伴天津相聲名家趙佩茹收為門下弟子。1958年,年僅16歲的常貴田當作義士遺孤被特招參軍,進入華夏人民解放軍海軍政事部文工團工作直到退休。常貴田成名很早,早在1976年,他和四叔常寶華合作的《帽子工廠》就鬨動全國。除此以外,他的代表文章尚有《喇叭聲聲》、《能源探究》、《祝你成功》等等等等。他最出名的還是所謂的「相聲將軍」事件「:2012年10月21日晚,前央視知名主持人趙忠祥在微博曬出在蔡明生日會上,與蔡明和常貴田的合影,並透露道,「今晚蔡明生日約會上,常貴田也在,他剛才榮升少將,是相聲界第一位將軍,我們向他祝賀。」原來,趙忠祥的說法並不確切。在華夏部隊現行的軍語和銜級中沒有「文職將軍」這樣一說,解放軍和武警中的文職人員(包羅演藝人員)只有專門手藝級別,沒有軍銜。對於常貴田的職級,確切的說法為專門手藝三級,對應享受的生活待遇為副軍級。2018年11月30日0點38分,常貴田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6歲。



李立山:李立山,1949年10月出世於華夏天津寶坻,自幼熱愛曲藝,進修過快板書、單弦、京韻大鼓等多種曲藝演出方式後來拜在了高元鈞門下,專攻相聲演出。1969年,李立山參軍參軍。在這裡他遇到了和本人同歲的鄉親牛群,相同的喜愛相聲演出的兩個年青人很快便構成了同伴,牛群逗哏,李立山捧哏。不出幾年的工夫,兩個人便成為了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相聲藝人內裡的佼佼者和臺柱子,享譽軍中。真實讓兩人在全國走紅的是在1988年央視春晚的舞臺上兩人聯手貢獻的那段《巧立名目》(又名《領導:冒號》)。不外好景不長,沒過幾年,他這位忐忑分的同伴牛群復員到了華夏播送藝術團,和團裡因為劉偉出洋澳大利亞「裂穴」的馮鞏構成了新的相聲組合。李立山慘遭「裂穴」今後,登臺的機遇少了好多。不外李立山是個集創造、演出、教育於一身的全才型相聲藝人。這今後的時間裡,他更多是以教師的身份浮現的。他曾經先後任教於中心戲劇學院相聲大專班、華夏戲曲學院曲藝大專班和解放軍藝術學院。也曾經有人說過,如果論起時間早晚,他才是華夏相聲界的第一位「相聲少將」(專門手藝三級,副軍職)。不外因為李立山為人低調,淡薄名利,知道這件事的人少之又少。礙於李立山的甲士身份,他收的弟子很少。那位曾經長期和楊少華幼子楊議合作,並和他同伴以一段《如此辦學》獲得首屆全國相聲電視大賽一等獎的楊進明算是一個。不事後來人家又攀了高枝,拜了相對名聲更大的侯耀文。不外隨著楊議這近來十幾年來忙著拍電視劇和本人老爹到處走穴撈錢,楊進明也被「裂了穴」現在投奔了郭德綱的德雲社。



唐愛國:提起唐愛國的名字,或許好多人會覺得不懂。可是如果你說起「懶漢唐葫蘆」來,你就會會心的一笑:原先是他。非常是山東的觀眾朋友們。對他是再熟識不外了。唐愛國,1957年出世於湖南衡陽,1970年12月,不到十邊緣歲的他就當上了那時濟南軍區坦克八師宣揚隊的一名文藝兵。唐愛國的相聲生涯到目前為止總共創造和演出了(含和他人聯合創造)50多段相聲,讓人記著的還是阿誰《懶漢唐葫蘆》。屬於郭德綱口中「一輩子只說一段相聲」的相聲藝人。不外認真想想,好多歌星不也是一一輩子唱一首歌嗎?你又何苦單單刁難相聲藝人呢?何況,《懶漢唐葫蘆》確實寫得好,演得好,小三十年的時間以前,現在放出來,效益還是不錯,屬於經典段子。唐愛國現任華夏曲藝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文聯副主席,山東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濟南軍區文工團戲劇曲藝隊長。



王平:王平,滿族,滿族名為完顏內亙,藝名王松良,1962年6月29日出世於我國知名的曲藝城市——遼寧省鞍山市。他自幼進修相聲,勤懇好學,博採眾長,先後拜師於鞍山相聲藝人賈士權和天津相聲名家李伯祥讓他的相聲既有東北相聲的粗獷火爆,亦有天津相聲的輕鬆隨意,還貫串了北京相聲的清爽典雅,融會貫穿,舉重若輕。他演出的傳統相聲中規中矩,風韻醇厚,頗見功力;在新相聲方面,更擅長捕獲社會熱門,富有時代特點,特別重視本身文化素質的接續提升,使之與創造、演出緊密貫串起來,逐漸產生了獨到的演格外調,成為瀋陽相聲「黃金一代」後期的標識性人物。王平是一位在觀眾視野中非常活潑的相聲藝人,他不光相聲說得好,和本人的同門師弟鄭健為宏偉觀眾貢獻了《如何是好》、《好好說話》、《新論捧逗》等多個膾炙人口的經典段子,並且小品演得也好:我最早知道王平這個名字還是在《綜藝大觀》中,他和潘長江合作的《我的太陽》。另外他在2008央視春夜晚和郭達、蔡明合作的《虛幻家園》也實屬佳作。此外,王平還參加了不少影視劇的拍攝,這其中尤以在趙本山的《馬大帥2》中飾演的王斌最為令觀眾記憶深切。王平在武警遼寧消防部隊任職達二十多年,臨終前的職務為武警遼寧省消防藝術團團長,正師職幹部,大校警銜。2013年2月22日,王平因突發心臟病逝世,年僅51歲,英年早逝,簡直令人痛惜。



張大禮:張大禮,回族,1954年8月11日出世於北京一戶一般人家,跟相聲一點兒相關都沒有。抱著學一門手藝養家餬口的簡單念頭,初中結業今後的.張大禮就進入了京城知名的清真餐飲老字號烤肉宛當學生。先是白案,後是紅案,這一幹便是二十年。八十時代初期,他就已經幹到了門市部主任,國家二級廚師。在一場大難不死的腎病事後,張大禮逐漸開始有了放棄本人長達二十年的廚師生涯的念頭,因為平常在單元的文藝匯演中他就喜好打個快板、說個相聲什麼的。他定奪拜師學藝,想往相聲圈內裡發展。經人先容,張大禮拜師二炮文工團相聲藝人賈冀光,開始運用業餘時間周密、正規、系統的進修相聲演出。1989年 ,張大禮北京市藝術節上榮獲相聲類二等獎,算是在北京的相聲圈內裡嶄露頭角。這年,他已經四十五歲了,真可謂是大器晚成。1995年,張大禮進入華夏鐵路建築文工團工作,鄭重成為了一名專門相聲藝人,圓了本人的相聲夢。後來在機緣偶然之下,張大禮參軍參軍,到達了空軍政事部話劇團工作,成為正師級幹部,被授予大校軍銜。不外好多觀眾了解張大禮更多還是在小品和影視劇中,所以對於張大禮相聲水準究竟如何,有待計議。


相關焦點

  • 相聲藝人在臺上為了打人而打人?這麼想的人太小看傳統相聲了
    聊傳統相聲,之前有期提到郭德綱郭老闆,被指蹭熱度,說實在的,寫之前我也想過有這嫌疑,但沒辦法,聊現如今的相聲,說到傳承傳統,發揚推廣,真正有能耐的相聲藝人,跨不過老郭,當然這不是說現階段除了老郭就沒有別的有能耐的相聲藝人了,比如少馬爺馬志明,田立禾田先生,楊少華老爺子、石富寬石先生
  • 真正的相聲藝人——少馬爺馬志明
    相聲傳承至今已逾百年,其中不乏傳世佳作。每個時代出名的相聲藝人也有很多,少馬爺馬志明就是其中一個。他不爭名奪利,有著紮實的相聲基本功,同時潛心創作,將京劇功底與相聲完美結合。為觀眾們奉獻了許多的經典作品。堪稱真正的相聲藝人。
  • 目前在世的相聲老藝人裡,誰的輩分最大?
    ,不在這個門裡的相聲藝人也必定受排擠而在如今火起來的相聲行裡 ,說起輩分這個詞,有很多人都認為應該按字排行,畢竟郭德綱弟子都還有「雲鶴九霄、龍騰四海」的輩分排序,其實這也就是現在,早年間的相聲藝人沒有多少體系可言,大家各說各的,所以按字排序也有很多誤解,有人說老一輩的相聲藝人按字排應該是「德壽寶文明」,還有人說應該是「德壽立仁義」,出名的相聲藝人不同,所以字也不一樣不過隨著如今幾年相聲行業大火以後
  • 目前在世的相聲老藝人中,誰的輩分最大?
    ,大家各說各的,所以按字排序也有很多誤解,有人說老一輩的相聲藝人按字排應該是「德壽寶文明」,還有人說應該是「德壽立仁義」,出名的相聲藝人不同,所以字也不一樣 不過隨著如今幾年相聲行業大火以後,很多從來不接觸相聲這門藝術的朋友們內心也有了一個疑問,那就是在現存的相聲老藝人裡,誰的輩分最大?
  • 85歲相聲藝人楊振華,公開抨擊低俗相聲,為何會招致網友的圍攻?
    說到楊振華想必很多人並不熟悉,他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絕對堪稱家喻戶曉的相聲明星。尤其是他和搭檔金炳昶的合作,堪稱行內一絕。他的相聲以諷刺見長,塑造了不少經典相聲作品,如《假大空》、《油水大》等。他的很多作品放到現在,依然是眾多相聲作品中的精品。但很不幸的是,在他事業巔峰時期,慘遭「封殺」。
  • 舊社會相聲藝人「打杵」是門學問!不會斂錢只能算半個說相聲的!
    現如今,觀眾上園子劇場聽相聲都是憑票入場。聽一場相聲大會買一回票,哪怕您聽一段就走也是花一整場的錢。在過去則不然,解放初期那會兒,京津兩地的相聲園子還沿用著舊社會演出的收錢方式,計時收費或聽一段給一段的錢。
  • 相聲藝人的五大禁忌,捋葉子罪過最大
    但吉坪三活雖然不多,但這人懂得各地方言,所以在很多相聲藝人都崴腳的南方,尤其是上海(萬人迷李德鍚在這裡被轟下臺),吉坪三反而大受歡迎。這就是東方不亮西方亮,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吉坪三也因為演出的省份最多,被稱為「腿長藝人」(江湖上管去的地方多叫腿長)。活路寬的有萬人迷,這人單口對口雙絕,能夠連續演三個月不翻頭。
  • 他們是相聲界最後的寶藏,碩果僅存的相聲寶字輩藝人
    現在已經難以在相聲舞臺上聽到正經的相聲,因此我們越來越懷念相聲老前輩。隨著時間的流逝,如今的相聲界在世的前輩已經不多了,這其中最珍貴的無疑是屈指可數的寶字輩藝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相聲界還在世的寶字輩藝人只有不到二十位了,這其中比較知名的有以下十位。
  • 20世紀70年代是一個尷尬的時期,活躍在舞臺上的相聲藝人,並不多
    相聲這種簡單快捷的文學形式成為藝術領域的輕騎兵,來自世界各地的相聲團體也出現優秀作品,產生了一大批真正的相聲大師。其實真正享受時代紅利的是郭德綱這樣的商人。如果讓郭德綱回到20世紀80年代,他只會是一個末流的相聲藝術家,他甚至找不到炒作的平臺。那時候只有頂級相聲藝人才能上電視,報紙媒體也不會吹一個末流藝人的彩虹屁,更不會捧一個德不配位的商人。
  • 關於相聲的那些小知識
    這類「包袱」在傳統相聲中不乏其例,許多傳統相聲都有一個「臭底」,即「臭包袱」的結尾。在相聲初興時期畸形變態的社會中,有些藝人為了生計不得不採用低級趣味涉嫌淫穢的「葷包袱」招攬觀眾、保證自己的經濟收入。那時底層的相聲藝人與一般觀眾並沒有把快感與美感嚴格區分開來的修養,經常使用超刺激的手段逗人一樂。
  • 85歲相聲藝人楊振華發聲:只有低俗的人才說低俗的相聲,你怎麼看?
    低俗的相聲給大家帶來什麼呢?一種汙染,一種沉淪!那些個低俗的作者和演員們,你對不起大家,對不起良心。 這種又像脫口秀,又像東北二人轉的相聲是前輩們想要的相聲嗎?侯寶林、馬三立一代人想要傳承、發揚的相聲是這個模樣嗎?
  • 相聲界輩分趣聞:八零後文字輩藝人各有奇葩
    而現在相聲界仍然有一部分年齡很小,但輩分很高的藝人。比如文字輩藝人裡面,就有不少八零後的年輕人,理論上他們都是郭德綱師叔。比如天津衛視的裘英俊,他的師傅是姜寶林,姜寶林是馬三立徒弟,屬於寶字輩,那麼裘英俊就是文字輩,比郭德綱大一輩。
  • 相聲界輩分趣聞:八零後文字輩藝人各有奇葩
    問題是姜寶林的師承在同行爭議極大,姜寶林早年是跟著李潔塵學藝,而且在茶館說相聲也是以李潔塵徒弟名義。李潔塵是快嘴李伯祥的父親,寶字輩藝人,那麼自稱是他徒弟的姜寶林理論上就應該是文字輩。謝金雖然是寶字輩藝人謝天順的兒子,但在相聲行業來說,你沒有師承那就不能算輩分,無論你父親輩分多高都沒用,比如馬東在相聲界就沒有輩分。
  • 《郭論》:以相聲藝人的視角解讀不一樣的歷史
    前幾天偶然看到了《郭論》這本書,是相聲演員郭德綱的作品。因為寫的是歷史故事,也是我感興趣的,所以拿來一讀,結果甚是喜歡。所謂何為俗?什麼又是雅?其實單純的高雅不足以構成世界,小人物的喜怒哀樂才是真藝術。老郭大話名著、隨侃經典,每一個段子都是故事,每一個故事也都是段子。
  • 女相聲藝人姬天語出現在德雲社節目單,偏偏選了張雲雷帶領的八隊
    不過最近幾年,傳統相聲是慢慢走進了我們的視線,那麼提到傳統相聲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不是郭德綱和他的德雲社呢?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之所以認識並了解了傳統相聲這一個藝術形式,都是郭德綱一直以來不懈努力的結果。
  • 相聲演員用大地震「抖包袱」 藝人不能忘了「德」字怎麼寫
    據報導,他在去年的一次相聲演出中,竟然拿大地震做逗梗,講道「九郎家,大姐嫁唐山、二姐嫁汶川、三姐嫁玉樹」「碰巧還都是倖存者」。不僅如此,還有視頻顯示,其還曾拿「慰安」一詞作梗,在一則相聲中嬉皮笑臉地反覆念叨「去部隊慰安」。新聞一出,質疑、批評之聲四起。風浪之下,張雲雷也迅速道歉,稱「深感後悔並深受良心的譴責」。
  • 第七代相聲藝人曾以李伯祥的「伯」字排輩!張壽臣反對沒被叫響!
    聽齡更長的朋友們大多還聽過當年相聲宗師張壽臣主張的「德壽立仁義」的排字。作為壽字輩門長的張壽臣,在業內不僅表演水平登峰造極,且擁有極高威望。當時,他最先在行內提出給後輩藝人賜「立仁義」三個字代表其相聲門裡的輩分。從張壽爺給門下眾弟子賜名上可見一斑。例如:大師哥常立桐(常寶堃)、劉立棠(劉寶瑞)、康立本、馮立樟、葉立中以及關門弟子田立禾等等。
  • 宋少卿:相聲瓦舍跟小虎隊的意義一樣
    核心提示:宋少卿,擁有1/2 阿美族血統,臺灣藝人。1988年8月參加中華電視公司"青春大對抗"節目獲得衛冕,與劉爾金、黃子佼、卜學亮等人組成"帥哥綜藝團"而出道,進入演藝圈。說相聲的不都得是北平人嗎?對哈,從前聽那個老相聲錄音帶裡老是問,您哪兒人呢,小地方北平。對不對,而且說話要捲舌。那合著不是北平人說的相聲那就是假相聲了。哦,對了,那學長,敢問您,您是哪兒人?小地方北京,從前也叫做北平。你糊弄我呀。那些說相聲都是北平人,我也說相聲我好想也是北平人呢。
  • 舊社會相聲藝人地位有多低?人見人欺不說,被打死也不管埋
    相聲《揭瓦》裡面有一段經典墊話:太欺負人了,騎我脖子拉屎就算了,拉幹的我抹了,拉稀的我擦了,竟然騎我脖子拉痢疾~舊社會的相聲藝人,還真的就是這麼被人欺負,而且遠比騎脖子拉痢疾還慘。相聲藝人因為社會地位太低,加上統治者驕橫跋扈,動不動就髮禁令驅逐,敢反抗還得挨打,所以早年間相聲藝人常常是朝不保夕,餓死街頭也不是怪事。比如光緒三十二年北京城禁止說相聲,原因就是肅親王善耆(川島芳子的父親)穿便衣去護國寺聽相聲,結果那天說高雅相聲的窮不怕沒去表演,而是幾個說臭活的三俗藝人挑梁。
  • 冷知識:歷代相聲藝人的綽號盤點,不友善和輕蔑稱呼居多
    管兒張:這個外號來自一個著名的臭春藝人,他自稱是「第一個說相聲的人」張三祿後代,但張老祖看見這個後代估計得活活氣死。他之所以叫「管兒張」,是因為他圓粘子使的是管樂器,等粘子聚過來之後,管兒張就開始不幹人事兒了。他的表演就是拉上一塊布,在裡面學大爺大奶奶鑽高粱地,順道學幾聲驢叫喚,說白了就是男女的那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因為這種活兒實在太缺德,所以後來被取締,管兒張死後,臭春也基本就斷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