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保險業罰單掃描:罰金超1400萬元 業務造假成「重災區」

2020-12-18 和訊保險

監管高壓態勢的持續下,保險業7月罰單數量與罰金環比「雙升」。8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以監管下發的處罰時間為準,銀保監系統今年7月對保險機構和從業人員共開出113張罰單,罰款金額超1400萬元。其中,在被罰主體中,保險中介機構較為突出;而保險機構在材料和業務上造假套利這一亂象,也已然成為「重災區」。分析人士指出,「監管之手」對違法違規亂象的剛性約束不斷收緊,覆蓋經營全鏈條已然成為常態。

7月罰單罰金雙升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8月2日,銀保監系統對保險機構和從業人員開出113張罰單,罰款金額高達1472.2萬元。相較於「80張罰單、1191萬元」的6月單月處罰數據,7月罰單數量環比增長41.25%,罰款金額環比增長23.59%。

具體來看,7月銀保監會公布了2張行政處罰信息,合計罰款110萬元;各地銀保監局共披露了79張罰單,合計罰款1033.4萬元;各銀保監分局共披露罰單32張,合計處罰金額達到328.8萬元。

對於7月罰單數量和罰金數額的同步增長,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認為,監管檢查和處罰保持著嚴格態勢,同時隨著網際網路新型宣傳工具使用程度的提升和車險綜合改革的實施,嚴監管的必要性增強。

與此同時,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則認為,高壓監管是階段性現象,不會也不應該一直維持。

「之所以高壓監管,是因為現在市場亂象比較嚴重,隱藏了較多的風險,在強化防風險的特定階段,嚴監管也就順理成章了。」李文中分析稱,未來隨著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保險將更多地依賴償付能力監管,適度放鬆市場行為監管和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監管,真正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

保險中介屢觸「紅線」

從「吃」罰單的主體來看,7月保險中介機構亂象尤為突出,有包括中植保險經紀、天安佰盈保險銷售、四川鴻霖保險代理、保多多保險經紀等14家保險中介機構被罰,合計領下20張罰單,罰款432萬元,佔總罰金的30%。

其中,銀保監分局下發1張19萬罰單;而銀保監局對保險中介機構及個人下發罰單高達19張,金額413萬元,罰款原因包括虛假宣傳、材料造假、營運資金利用不當等。

以水滴保險商城旗下的保多多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為例,由於存在涉及欺騙保險人、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等違法違規行為,保多多保險經紀被罰57萬元,案件主要負責人被罰19萬元。

對此,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水滴保險商城,該公司表示,該案件發生在去年並已經接受了整改。去年,監管部門檢查組指出其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公司立即組織產品部、運營部等部門開展整改,並對所有產品和頁面進行了排查,已經完成相關的整改工作。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還發現,7月被罰保險公司中,人保財險受處罰金額最大,高達209萬元,主要被罰原因包括:委託無保險代理資質機構從事保險銷售活動;虛構保險中介業務方式套取費用;未如實記錄保險業務事項;未妥善保管業務經營活動的完整帳簿、原始憑證和有關資料;內部員工故意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進行虛假理賠,騙取保險金等。

同時,太平洋人壽被開罰單數最多,高達19張,合計被罰79.5萬元,皆為陝西銀保監局對其處於陝西的多家分支機構開出,被罰原因皆為「未經許可變更營業場所」。

「雙罰制」已成常態

從發布罰單的主體上來看,「雙罰制」已成大勢所趨。具體來看,共有74張罰單針對個人,罰款320.4萬元,佔罰單總數過半;63張罰單針對公司,罰金1151.8萬元。其中,同時發布給個人和公司的共有24張罰單。

對此,王向楠評價稱,這反映出處罰越來越會落腳到具體責任人,並提高了處罰金額以增強警示性。金融業對違規處罰的力度均在增強,追究當事人的責任更會是一種常態。

具體而言,7月,銀保監會發布的兩張罰單都是同時發布給公司和個人,對個人罰款30萬元,公司罰款80萬元;在銀保監局本級發布的罰單中,有50張罰單發布給個人,罰金223.4萬元,42張罰單發布給公司,罰金810萬元;而在銀保監分局罰單中,22張發布給個人,罰金67萬元;19張發布給公司,罰金261.8萬元。

「『雙罰制』已成為常態。」李文中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高管們權責一致,真正同時從個人和公司利益角度,而不是從個人利益角度考慮經營決策與行為。

違規行為無處遁形

數次整頓之後,材料、業務造假套利與欺騙投保人依然是保險市場的違規亂象「重災區」。其中,關於編制虛假材料的罰單罰金最多,其次是關於虛假宣傳欺騙投保人以及虛構業務進行套利的行為。

面對屢禁不止的亂象,李文中建議,從公司股東來看,投資保險公司要遵循客觀規律,不能大短視,急功近利,給管理層太大的、不符合實際的經營目標,以減少高管們被迫違規的情形;從保險公司內部管理看,應該改革績效考評機制,避免考評短期化給管理層帶來的壓力;從監管機構角度看,要在加強監管的同時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場進入退出機制,改變「只生不死」的市場局面,形成市場有序競爭帶來的威懾作用,減少違規行為。

針對這些亂象,北京商報記者也發現,監管機構編織的恢恢「法網」已覆蓋到保險公司經營方方面面,從產品設計到銷售再到理賠,涉及全過程。

事實上,此前銀保監會開展的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便有著「看整改措施是否嚴實有效」、「看違法違規是否明顯遏制」的內容,和嚴格自查自糾、依法問責處理、構築監管合力的工作要求。

對於「全覆蓋」的意義,王向楠評價稱,隨著新形勢、新政策、新做法等的出現,不斷實現「全覆蓋」是監管的應有之義,是「不留盲點」「補齊短板」的體現。

其中,在費率方面,某壽險公司未按照規定使用經備案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被罰;在渠道監管方面,罰單事由也覆蓋了線上網際網路,如某壽險公司在微信朋友圈進行的虛假宣傳等;理賠方面,如人保財險內部員工故意編造未曾發生的保險事故進行虛假理賠,騙取保險金,個人與公司合計被罰49萬元。

而李文中更是預測稱,未來監管「全覆蓋」應該是常態,監管就應該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後三個環節。「當然,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應該相對放開前端,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對於未來監管發展趨勢,李文中如是建議道。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實習記者 周菡怡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2019年保險業罰單超800張 人保壽險領兩張百萬罰單
    根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12月24日,多個、多級監管機構共向保險業發出了超800張罰單,罰款總金額已突破1億元。其中,百萬大罰單至少6張,有的連收兩張百萬級罰單。虛列費用等成保險業收罰單主因,有的甚至虛擬退休返聘人員套取費用。不過,與2018年全年,保險業總計被開出超1400張罰單,共計罰款約2.4億元相比,今年保險業被處罰的情況顯然已經有所好轉。
  • 瑞銀信6124萬元天價罰單背後:屢因反洗錢「栽跟頭」 關聯小貸疑似...
    監管利劍之下,仍不乏有支付機構鋌而走險,但最終還是難逃監管罰單。近日,央行深圳中心支行披露了關於瑞銀信、銀盛支付兩家支付機構的行政處罰信息。其中,瑞銀信被處以6124萬元的巨額罰款,這一數額超過了去年環迅支付被罰沒的5939.41萬元,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罰單記錄被再度刷新。
  • 一周保險資訊:10月保險業85張罰單,罰款1200萬,重疾新定義修訂
    截至9月末保險業保費收入3.7萬億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公開指出,截至2020年9月末,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3.7萬億元,同比增長了7.2%,預計全年保費規模將超過4.5萬億元,「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發展目標基本能夠實現。保險業總資產22.4萬億元,同比增長12.4%,資金運用餘額20.7萬億元,同比增長16.5%。
  • 年內保險業罰單達422張 生命人壽「黑客」事件曝光
    比如,重慶保監局4月對生命人壽重慶分公司的一則處罰公告就顯示,為獲得保險代理人資格證 「假證」,該公司培訓講師黃霖竟然請「黑客」幫忙,攻入「保險中介監管系統」,為沒有通過保險代理人資格考試的人員辦理了假證,以此違規獲得保費收入共175.47萬元,而該公司也遭罰款25萬元。
  • 杉德支付多項違規被罰227萬元 此前收巨額罰單曾刷新記錄
    中國網財經10月9日訊 (記者 常實 楊暢)近日,杉德支付網絡服務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杉德支付」)山西分公司收226.5萬元罰單。公開資料顯示,杉德支付此前曾收千萬罰單,刷新央行上海分行對支付機構處罰金額的最高紀錄。該公司在投訴網站上涉訴總量超1400條。屢遭重罰、投訴量高企的杉德支付2021年將面臨牌照續展。
  • 上海銀行成收罰單「大戶」,新規之下「王牌」消費貸業務面臨調整
    而這並不是上海銀行今年第一次被罰了,該行曾在今年8月份接到過監管一張1652萬元的巨額罰單。上海銀行除了連續遭受罰款的重擊,而且其王牌業務——個人消費貸業務也因為政策的變化遭受了打擊。一天內連接5張罰單,內控管理亟需提升據銀保監會官網11月25日消息,上海銀保監局對上海銀行及其分支行和直接責任人連開五張罰單,罰沒金額合計為180萬元。
  • 上海銀行成收罰單「大戶」 新規之下「王牌」消費貸業務面臨調整
    而這並不是上海銀行今年第一次被罰了,該行曾在今年8月份接到過監管一張1652萬元的巨額罰單。上海銀行除了連續遭受罰款的重擊,而且其王牌業務——個人消費貸業務也因為政策的變化遭受了打擊。一天內連接5張罰單,內控管理亟需提升據銀保監會官網11月25日消息,上海銀保監局對上海銀行及其分支行和直接責任人連開五張罰單,罰沒金額合計為180萬元。
  • 信達資產江蘇分公司吃50萬罰單,總部五個月前被罰910萬
    其中,楊捷被作出處罰決定的日期是9月25日。 今年以來,信達資產頻收罰單,兩個月前信達黑龍江分公司被罰款20萬,5月份,信達資產總部更是因三項違法違規行為被罰910萬元,創下了銀保監會今年的罰金記錄。也是自2019年來首個針對AMC公司總部的罰單。
  • 上海銀行不良貸款率三連升,2020年收15張罰單內控管理面臨挑戰
    此外記者注意到,2020年上海銀行成為收監管罰單的常客,全年共獲15張罰單,其中包括一張千萬級別罰單。2020年8月14日,上海銀行因存在虛增存貸款、違規向資本金不足、"四證"不全的房地產項目發放貸款等23項問題被上海銀保監局沒收違法所得27.16萬元、罰款1625萬元,合計罰沒1652.16萬元。總體來看,上海銀行被罰事由主要是內控管理方面問題。
  • 湖南劍指保險中介亂象 一次性開出12張罰單
    一次性開出12張罰單 湖南劍指保險中介亂象 長沙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劉瓊萍)2019年,中國銀保監會加大對保險中介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記者昨日從湖南監管部門獲悉,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原快樂購物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機構和相關個人共收到12張罰單。北京聯合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湖南省分公司、湖南泛華保險代理有限公司、鼎安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也受到處罰。 被罰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編制提供虛假材料、財務數據不真實、未按規定製作客戶告知書、利用業務之便牟取非法利益、未經許可從事對應的保險中介業務等。
  • 證監會兩融罰單「敲山震虎」 門檻抬升重回50萬元
    1月16日,監管層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對券商兩融業務開出了嚴厲的罰單,近期頻繁「越位」的該業務或將得以徹底規範。  2014年11月以來,伴隨上證指數不斷洶湧上攻,如火如荼的兩融需求亦刺激著券商不斷向融資客輸血入市。不少券商為加大兩融業務量,悄然放開規範門檻。
  • 支付業務違規 成都摩寶支付領罰單
    金融投資報訊(記者 吉雪嬌)5月25日,記者從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獲悉,因支付業務違規,成都摩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摩寶支付」)近日受到處罰。罰單信息顯示,成都摩寶支付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被給予警告並處7萬元罰款。這並非成都摩寶支付首次收到人民銀行罰單。2018年8月,因「違反網絡支付業務和銀行卡收單業務相關規定」,成都摩寶支付被罰款13萬元。
  • 第三方支付經歷「冰與火之歌」 年內收到超80張罰單
    一個更加直觀的數據是,第三方支付在華北、華東、華南地區滲透率均超70%,在東北、西南、華中地區滲透率達60%左右。不過,進入2018年之後,第三方支付最引人注目的不是跑馬圈地,而是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合規要求不斷提升的背景下,頻接罰單。
  • 國通星驛再收央行罰單 已有6地收單業務違規
    2019年12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發布新罰單,福建國通星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下稱「國通星驛」)因違反《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被處罰款12萬元。2017年10月23日,國通星驛河南分公司因未按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未按規定報送可疑交易報告、與身份不明的客戶建立業務關係,被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罰款48萬元,1名直接負責的高級管理人員被罰款5萬元。2017年11月14日,國通星驛山東分公司因違反支付結算業務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罰款3萬元。
  • 千萬罰單後連續被罰 杉德怎麼又是你?
    杉德被罰15萬杉德支付網絡服務發展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以下簡稱杉德)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被人行南昌中心支行處以15萬元罰款,處罰決定日期是2019年1月17日。
  • 卡友支付:業務範圍縮減罰單不斷 陷經營困局
    對於卡友支付而言,7月30日央行的一則罰單公告讓其跌入谷底。當日,央行官網發布公告稱,綜合考慮卡友支付違法違規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等因素,對卡友公司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92.42萬元,並處罰款2490.09萬元,合計處罰金額約2582.5萬元。
  • 六大保險中介亂象披露 廣東今年開48張保險中介罰單最高罰了50萬
    行業風向:本月10餘家中介吃罰單  今年以來,全國保監系統針對保險中介公司頻頻開出罰單,其中僅廣東保險中介行業就已經吃了48張罰單,最高金額達50萬元和停止接受新業務6個月的行政處罰。  近日全國保監系統針對保險中介公司頻頻開出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