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圖片來源:資料圖)
藏傳佛教在藏族聚居區的傳播、發展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藏傳佛教深刻影響著藏民族的政治、經濟及文化生活。改革開放以後,隨著藏族聚居區經濟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藏傳佛教與其他意識形態一樣,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如何準確評估、判斷藏傳佛教及藏族信仰觀念發展變化的新特點、新趨勢,已成為政府及學術界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目前,社會上圍繞這一問題形成了三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藏傳佛教與其他宗教一樣,處於宗教發展的上升期,無論信教人數、寺院規模、社會影響等,都已達到了空前的程度,即所謂的後復興時期。從表面上看,這種認識有一定的道理,但這種認識並未客觀、準確地反映藏傳佛教發展的現實和全貌。
另一種觀點認為,藏傳佛教已步入衰落期,其影響功能在下降,藏族與其他民族的差異已經縮小,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民族、宗教問題的處理上,是一種自我消耗或浪費,搞經濟建設才是硬道理。
第三種觀點認為,歷經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國強民富,民族或民族宗教問題已不再是大問題。尤其是像藏族這樣發展相對滯後的民族,國家給予了許多優惠政策,應該知足、隨遇而安才是。
上述觀點的蔓延,已經對我國宗教觀念、民族觀念的認識造成了混亂。因此,正確認識、評估判斷十分必要,也非常急需。就此,我們深入藏族聚居區進行了實地調查與研究,有了如下的認識和思考:
第一,從藏族聚居區的現狀來看,藏族並非全民信仰藏傳佛教,其中有一部分人信仰苯教、天主教等宗教。籠統得出「藏族是一個全民信仰藏傳佛教的民族」的結論是不科學的,這是對藏族及藏族宗教信仰認識的一個誤讀。
第二,我國藏族聚居區的絕大多數藏族信仰藏傳佛教,藏傳佛教在藏族聚居區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因地域環境,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文化傳統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藏族在宗教信仰上存在諸多的差異性, 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宗教及宗教文化,這種差異顯而易見。因而,在不同區域處理民族和宗教問題時,需要因地而宜、因時而異,制定具體政策,採取不同措施。
第三,就藏傳佛教的現狀而言,以安多地區為例,區域性差異很大,不同地區因地理、歷史及文化上的差異性,藏傳佛教發展情況各不相同,發展趨勢也有所不一。但就整體而言,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徵:
一是安多地區藏傳佛教寺院的數量、規模、僧侶人口、宗教活動情況等多個方面,無論安多的哪個區域,與民主改革前相比,發展呈下行趨勢。
二是藏傳教佛的影響力自西向東,即西部牧業區、半牧半農區,向東部農業區和漢藏雜居區逐漸減弱。可以預見,這一態勢將在未來的一個時期內,進一步持續,成為安多地區藏傳佛教發展的總體趨勢。
三是隨著近年來科技及文化教育事業的不斷進步,科學知識的普及與提高,宗教價值觀念對社會實際控制能力逐漸削弱,宗教信仰趨於理性化。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包括僧人來源、寺院經濟、世俗文化衝擊影響等,日益凸顯出來。
第四,就我國藏族而言,藏傳佛教的影響力至今仍然很大。藏傳佛教在藏民族的經濟、政治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佔據極為重要的地位。民族宗教無小事。宗教問題關係到一個民族的宗教情感問題,必須認真對待。從目前的現狀來看,理性看待藏族及藏傳佛教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在具體處理民族與宗教問題時,應從小事做起,注意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是所有出現的「問題」必須放置在所處的環境背景下分別加以處理,對出現的問題要在當地加以解決。有些問題在某種環境下可能是問題,但在另一個環境下不一定成為問題。要防止「眉毛鬍子一把抓」的錯誤做法。
二是個別地區出現的個別事件,並不能代表藏傳佛教發展的主流或大趨勢,要防止將少數個人、集體利益的訴求被民族化或宗教化。同時,對出現的問題,應就事論事,避免將民族、宗教問題擴大化、複雜化。
第五,藏族聚居區藏傳佛教工作的成敗,是直接關係到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宗教和順、社會發展的大事,不能流於形式,簡單化、一刀切。要防範「寧左勿右」的錯誤思想,警惕個別幹部將問題擴大化。若不及時加以糾正,勢必加劇和激化民族矛盾,民族地區穩定發展也只會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因此,民族、宗教工作的成敗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宗教幹部隊伍的素質,取決於民族、宗教工作是否到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強化少數民族地區公務員隊伍建設,加大公務員隊伍建設力度,這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一是強化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公務員隊伍建設,培養一批熟悉歷史,了解現狀,講政策、懂法律、德才兼備,熱心民族事業的高素質的少數民族公務員隊伍,他們是消除民族隔閡、密切聯繫少數民族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處理好民族關係、幹群關係、黨群關係的關鍵環節。
二是強化少數民族地區漢族公務員隊伍的民族宗教理論和政策教育,使之成為民族、宗教工作的行家裡手,成為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基石。
總之,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民族消亡、宗教消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要民族存在、宗教存在,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就不會很快消失。因此,對民族和宗教問題,要從民族和宗教發展規律出發,尊重客觀事實,按規律辦事。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作才有出路。任何企圖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迴避民族宗教問題、背離群眾意願的想法、做法,毫無疑問將影響民族情感,不利於民族團結,無助於維護社會穩定大局。(作者系甘肅省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