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書法高手開出一份臨帖清單,這就是正路子

2020-08-27 愙齋書法

初學書法,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無疑就是「選帖」。選擇一本正確規範的字帖,對以後的學書之路至關重要。如今書店裡,各種碑帖琳琅滿目,但帖不一定皆是好帖,由於出版社採用的方法不同,也會出現不同的層次。因此,有些字帖可取,有些則不可取,要慎重選擇。


1、按原跡或原拓影印的

比如顏書《告身帖》、柳書《神策軍碑》《張猛龍碑》等。這類用原跡原拓影印的本子是最理想的本子。它不但保持了比較準確的結構、用筆風貌,而且還保持了原作的章法。



2、將原跡原拓選字拼成

這種字帖稱為選字本,如將《顏勤禮碑》、蘇軾《醉翁亭記爭中的字順序打亂,按筆劃多少或偏旁集中排列。


這類帖由於在單個字中仍然保持了較準確的風貌,只損失原有的章法(如字距、行距),而初臨書法不同於創作,章法本不是個重要的問題,故爾也不失為較理想的範本。



3、不要選經過修補改刻的作品

這類帖在一些選字本和翻刻、石印本中很常見,相比而言,它的臨幕價值就不太高了。經過翻刻修改的字帖,一般必然會喪失原跡原拓的風貌、筆劃修光修挺,線條光滑而缺乏力度,用筆的動作也難以捉摸,而這些都不利於學員對原跡風格的體驗和研究。不過,它至少保持了原跡的結構,在初學階段,對於掌握結構,可做參考。


4、千萬別學今人臨古人的帖


能臨象古人原跡的作品,本身應該是有價值的。但作為範本而言卻未必妥當。因為每個人(即使是有成就的書家)在臨摹古蹟時,不可避免地會帶上自己的理解和書寫習慣。臨本與原本之間總有相當的距離,不但在技巧上如此在氣息上更是如此。拿一些尚未經過歷史檢驗的今人臨本再作為自己的臨本,實在沒什麼收益。



5、 雙鉤本


一本喜愛的字帖,能購到固然好,購不到的話,就只能雙鉤,這一點無可非議。但如以雙鉤本作為朝夕揣摩的臨攀範本則不妥。


首先,雙鉤的細線與原帖毛筆筆劃的墨跡間難以完全相吻,這種距離對藝術作品而言已是大打折扣了。再加上枯筆、滲化筆,雙鉤就更難表現。


再次,原帖的筆劃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不低是一具線條外形的軀殼,而且可以從中尋找分析出其用筆的大致過程(如提、按的部位),還可以從中細繹出速度快慢、含墨多少,這一切內容都是初學者迫切需要的。一變成雙鉤,則真成了線條形態的軀殼,一切動作、速度所留在墨線中的痕跡都沒有了。



選對版本後,就要來選擇字體了,這個沒有嚴格的要求,一般要選取有代表性的、難易適度的、適合自己、自己也喜歡的。下面介紹一些碑帖供選擇:


楷書類

1、《北魏鄭文公碑》 2、《北魏元懷墓誌》 3、《魏張猛龍碑》 4、《魏崔敬邕墓誌》 5、褚遂良《大字陽符經》《雁塔聖教序》 6、歐陽詢《九成醴泉銘》 7、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8、顏真卿《勤禮碑》、《告自帖》、《麻姑仙壇記》、《顏家廟碑》、《李玄靖碑》 9、柳公權《玄秘塔碑》《神策軍碑》 10、趙孟頫《三門記》《膽巴碑》

  

隸書類

1、《乙瑛碑》 2、《禮器碑》 3、《張遷碑》 4、《石門頌》 5、《曹全碑》 6、《史晨碑》


行書類

1、 王羲之《蘭亭序》《聖教序》 2、 李邕《李思訓碑》 3、 顏真卿《祭侄稿》 4、 蘇軾《寒食詩帖》 5、 黃庭堅《松風閣詩》 6、 米芾《蜀素帖》《苕溪詩》

  

草書類


1、 皇象《急就章》 2、 王羲之《十七帖》 3、 孫過庭《書譜》 4、 張旭《古詩四帖》 5、 懷素《自敘帖》《聖母帖》《大、小千字文》 6、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諸上座帖》 7、 王鐸的草書


篆書類

1、《散氏盤》 2、《石鼓文》 3、《嶧山碑》 4、 李陽冰《三墳記》


選擇好正確且自己鍾意的字帖後,就開始踏實耐心的臨帖吧!


一般應先從楷書入手,然後先定一個小目標,比如每天先臨上它兩個小時。只要選對貼,找對方法,並勤臨不輟,相信您的書法水平一定會大幅度提高。

相關焦點

  • 書法高手開出一份臨帖清單,這就是正路子
    2021-01-05 05:57:14 來源: 詩會 舉報   書法高手開出一份臨帖清單
  • 「愙齋書法」書法高手不為人知的臨帖秘訣
    當我們能基本把握字形後,就要開始自己心裡留個心眼兒——臨帖的創作思維(基於筆法、墨法、通篇章法等臨帖嘗試)。一般臨帖大小參考原帖,而讀帖可以選購放大版字帖,便於觀察筆法如轉折細微。提得起就是要求我們敢於在正常書寫狀態下突然用筆尖書寫,雖然是用筆尖書寫,但是也要有提按變化,也要用力書寫,而絕不是描。所謂按得下,就是敢於讓毛筆大面積吃紙,甚至使用側鋒。這裡要說明的是,雖然筆畫很重,但也要見行筆,筆劃要有質感。
  • 「愙齋書法」田蘊章書法講座是不是誤人子弟?
    一是田先生善於講故事,對於書法史上的名人軼事,如數家珍,細節豐富,講的很有畫面感,他評劇不是白聽的。比如他講顏真卿忠肝義膽慷慨赴死的故事,就很引人入勝,我自問即使知道這個故事也講不出這種效果。二是裡面有許多對各色書法人物的點評,尤其是對當代的一些書法人物的點評,比如啟功、歐陽中石、劉炳森、旭宇、沈鵬、盧中南、範增等等,很能夠滿足許多人的八卦之心。
  • 「愙齋書法」學習書法,這3個壞習慣不改,就不要再浪費紙了
    important}很多老師教書法喜歡強調「天賦論」,認為學習書法需要有好的「悟性」,也就是天賦,不二齋並不這麼認為,誠然,對於書法的學習,天賦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你不想成為大師級書法家,僅僅想希望通過書法謀生,或者作為一個興趣愛好,不二齋覺得絕大多數人都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在書法尚取得一定的成績的。
  • 「愙齋書法」啟功:你這是刀法不是筆法
    千翻百刻之《黃庭經》,最開詐人之路。碑版法帖,俱出刊刻此義可通書法。釋文:碑版法帖,俱出刊刻拙筆如斯,想高手或不例外。眼前無精粗紙,手下無乖合字,胸中無得失念,難矣哉。
  • 「愙齋書法」隸書「三要」
    一、要理解隸書首先你要明白什麼是隸書以及與其他書法四體的區別什麼時期的隸書成就最大書法歷史上有過哪些典型風格的隸書又是如何評價當下流行的隸書你腦子裡把這些問題整清楚基本上知道自己學的啥也就是所謂學習找到入門的「門」在哪裡才不至於糊塗練字
  • 「愙齋書法」中國書法,斷裂了五次
    >「將書法納入到視覺藝術的行列,書法極有可能淪為一種黑白的抽象畫——這意味著書法自我身份的丟失。,使得宋代書法要取得一絲進展,書法家付出的精力與物力比前代要多出數倍。,獨領南朝風騷,開唐代狂草先河。倪元璐、王鐸、黃道周等等一大批書家都把自我的精神追求寓於書法之中,開一代風氣。
  • 「愙齋書法」怎麼練習篆書?
    臨摹是學習書法藝術的必經階段和途徑,也是書家終生學習和掌握書法技法的唯一手段。臨摹是書法創作的必由之路,因為臨摹的過程是對經典法帖審美價值的積累,修正原有書寫習慣並向更高層面的發展過程。書家創作靈感往往是在臨帖的過程中激發出來的,可以說臨摹碑帖為書法創作提供了不盡的營養。
  • 「愙齋書法」乾隆臨帖,怎麼樣?
    乾隆是清代書法界優秀的學習者、收藏者和突出的宣傳委員,他對書法的喜好與清初期皇帝們主推米芾、乾隆在書法方面最大作為是刻成了《三希堂法帖》和編成《石渠寶笈》,兩個工程彙編了大量法帖,為書法的整理、傳播作為極大貢獻。
  • 「愙齋書法」學書法有秘訣:細看+精臨+深悟
    就是要對法帖中字的用筆、結構、章法要詳察細審,既要在靜態上把握筆畫形態在這一階段主要解決的是觀察能力的提高,要能看出法帖的微妙之處。許多臨習者只得粗枝大葉,整體看去,似乎與原帖相去不遠,但在細微處則失之甚多,這和抄書並無區別。
  • 「愙齋書法」高手在民間:香菸上寫《蘭亭序》,惟妙惟肖
    我們經常說「善書者不擇筆,善書者不擇紙」,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自從看到這位民間高手的書寫情景,筆者對這句話也是深信不疑的。只有做到和諧統一,才能夠在上面書寫出如此精緻的行書,否則的話看到這樣的書寫情景,不僅讓筆者感到震撼,很多網友和筆者一樣感到震撼,甚至有些網友這樣說道「這絕對是掃地僧」,高手在民間。
  • 「愙齋書法」梁啓超臨《張遷碑》作品
    在書法這件事情上,梁啓超的努力在於臨帖。有目標的臨帖,是梁啓超與我們泛泛而臨的不同。對於臨帖,他自己曾說「第欲學書,終非痛下臨摹之功不可」。從他的「書法」實踐來看,確是從方正一路的《龍藏寺》《聖教序》《張遷碑》入手,經過長期不輟的臨習,最終形成了自己方勁、平實、雋美的「書風」。1995年北京翰海拍賣會上,梁啓超臨《張遷碑》十二條屏曾轟動一時。今日特分享給大家,舊物重讀。
  • 「愙齋書法」書法博士:筆要能壓得住紙,這是書法的根本
    我們通常是從力度著眼來談論書法的線條,而事實上,建立在力度基礎之上的精度才是線條的關鍵,我們稱其為筆墨的精度。正所謂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線條的精度更像打鐵的淬鍊,要打造精美的線條,必須去盡渣滓。若要成就作為線條內涵、精神氣質的純度,在書寫時,毛筆就要能夠壓得住紙,筆鋒在壓牢的過程中,能夠提得起來,逐漸把墨汁裡的雜質剔除乾淨、汰盡鉛華,這才是書法的根本。
  • 「愙齋書法」董其昌臨顏,這就是「透過刀鋒看筆鋒」
    《乞米帖》書法雖有人考證為臨顏之作上石,但字之結體與氣息,亦見顏書本色。厚而能活,拙中見巧,點畫如錐畫沙、折釵股,圓勁周到,雄健氣溢於字間。這種臨帖方式不同於今日一些自言「意臨」者,蓋董先已有「成我」,而後取古帖之一特色並強化之,化為我用。今日一些自言意臨者常是如陷霧都,不知所向,多是入寶山折騰一番卻空手而歸。
  • 「愙齋書法」「讀帖」八種方式讀帖,與古人對話,輕鬆學書法
    秘訣是模仿書法。臨帖是寫好書法的必由之路。只有通過臨摹書法,才能向古人學習,繼承傳統,改造古人,煥發新意。從古代到現代,書法一直受到書法家的高度重視。即使已經成為書法大師,也不可忽視和忽視,會受到更多的關注。
  • 「愙齋書法」這樣寫鋼筆字,進步最神速
    因此,欣賞一幅字是硬筆書法還是硬筆書法藝術,要看它是否有藝術性,美不美。當然,有時候也難以分清。硬筆書法與硬筆書法藝術也無明顯界限,它要靠欣賞者的水平來判斷,這就上升到欣賞的範疇。對於初學者而言,學習硬筆書法,其實更加需要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更加強調書寫者要得到書寫方法上的指導。沒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地進行訓練的話,盲目臨帖,通常收效甚微。君不見,諸多終日提筆的朋友,寫出來的字依然是章法凌亂不成體統的。
  • 「愙齋書法」書法欣賞 | 宋拓《松桂堂帖》
    >《松桂堂帖》,南宋刻,南宋拓,一冊,墨紙32開,米芾認為,謝安的書法水平在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之上,而他的《八月五日帖》又是其中的精品;而王羲之的草書除《王略帖》外,其它都是偽品;《十二月帖》則是王獻之的重要書帖,傳世「中秋帖」就是從《十二月帖》失去前六字「十二月割至不」之後,從「中秋」二字開始而得名的。
  • 「愙齋書法」書法的真諦是什麼?其實就"倆字」
    而高手是集古成家,傳承的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在書法中則可表示為「囊括萬殊,裁成一相」,語出唐張懷瓘書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用書法技法創造出想像中廣闊自由的天地王羲之對書法的貢獻,是拓展了書法的疆域,把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書法家還在追求不得的境界,給又拔高了一度。
  • 「愙齋書法」你沒見過的葉劍英父子書法
    體現出其大將風範,不畏艱難,敢於挑戰,不論是攻城作戰還是讀書與科學的鑽研,只要吃得苦中苦,好學不倦,勤奮努力定能過關。書法上用筆較為纖細、簡練,但並不影響整體的氣勢。很多的字形處理得非常險峻,比如「科」、「過」、「關」等字,但險峻之中又能找到平衡點,可見葉帥深厚的書法功底。
  • 初學書法字帖清單,這才是正路子!
    初學書法,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無疑就是「選帖」。選擇一本正確規範的字帖,對以後的學書之路至關重要。如今書店裡,各種碑帖琳琅滿目,但帖不一定皆是好帖,由於出版社採用的方法不同,也會出現不同的層次。因此,有些字帖可取,有些則不可取,要慎重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