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更為人所知的《月亮和六便士》、《人生的枷鎖》和《刀鋒》一樣,毛姆所著的《面紗》其實也可以說是一部成長小說,小說裡的主人公在最後都獲得了成長,和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不過《面紗》最後成就的是曾經美貌輕浮、紅杏出牆的女主人公凱蒂,而不是冷酷、自製、睿智的男主人公瓦爾特。
更為特別的是,不但凱蒂在小說中出現的篇幅和比重超過瓦爾特,《面紗》還是一部直接描寫愛情和婚外戀的小說,這就使得它在毛姆的作品中擁有了非比尋常的特點和地位。
那麼,《面紗》這部特別的作品到底掀開了什麼面紗呢?
第一層,應該就是婚外戀的面紗,在外表香豔、打動人心的婚外戀裡面,卻往往藏著欺騙、愚昧、自私和殘忍的內核,凱蒂和查理的私情敗露後,其情夫查理的所作所為無不證明了往昔的恩愛和承諾都不過是信口開河或者存心欺騙。
第二層,就是「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就是「是非成敗轉頭空」,就是在生活的表象下面,往往會醞釀著與之截然相反的結果。
瓦爾特自律又睿智,即使在凱蒂出軌的打擊下言行反常,但他親自醫治他鄉的霍亂患者,是不是在積德行善,是不是應該好人有好報?
然而結果並不是這樣。
最後瓦爾特的結局是感染霍亂不治而亡,而一再犯錯的凱蒂卻遠走他鄉,過著一種與世無爭的靜好生活。
而在很多時間和地域中,好人窮困到老,惡人自在逍遙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到處都是!
所以啊,真正的生活的面紗又豈是一部《面紗》所能全部掀開的?
第三層,是掀開了二十世紀初蒙在古老中國上的些許面紗,顯露出這個東方文明古國的神秘和奇特,比如玄妙深邃博大精深的《道德經》;比如風格各異的書法作品;比如雕工很好的黑檀家具;還有那位為愛私奔、修長纖細的滿洲格格身上所蘊含的獨特的東方之美……
這是靈光乍現,這是驚鴻一瞥,從此來自中國的神秘和奇特的美吸引了很多仰慕者和觀光客,當然,也吸引了不少心狠手辣鋌而走險的土匪和強盜。
小說沒寫強盜,但從1840年開始的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古老中國飽受列強侵略和欺凌的屈辱史。
中國的近代史當然也是一層面紗,身為英國人的毛姆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揭開這層面紗,但我們中國人自己要明白這一點,要懂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要牢牢把握住自己手裡的幸福。
回到《面紗》本身,當懷孕的凱蒂決定跟隨父親前往陌生的巴哈馬,她也將掀開新生活的面紗,來擁抱全新的自己和那初生的充滿希望的的嬰兒。
合上《面紗》這本小說,現實依然殘酷、生活仍舊龐雜,各種面紗彼此覆蓋互相影響,而我們只有鼓足勇氣迎接挑戰,才能擺脫重重面紗的困擾和阻撓,尋找到真正的自己,奔向自己想去的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