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牽月夢年年續,月懂花心歲歲長;十首連珠體花月詩,只願共相思

2020-12-21 愛尚古典文學

花牽月夢年年續,月懂花心歲歲長。花開花謝,月圓月缺。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時光的深意,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珍惜。花前無月,就少了幾分浪漫。月下無花,便多了幾分傷感。有花有月,平添了幾許相思。無花無月,繾綣了幾絲牽念。

千筆難描花與月,更知花月入詩聯。時光被分秒剪碎,文字在指尖飛舞。古典君分享十首效唐寅連珠體花月詩,寄給你我過去的、現在的、身邊的、夢裡的心上人。月隱花不語,只願共相思。——皛玊題記

《七律·花月吟·其一》(平水韻 下平一先)

羞花媚月兩纏綿,秋月春花美景連。

月色成詩花執筆,花容入韻月鋪箋。

月情縷縷同花醉,花韻幽幽共月眠。

千筆難描花與月,更知花月入詩聯。

《七律·花月吟·其二》(平水韻 上平四支)

月照花容好景施,花情月意兩相知。

月窺玉露花含笑,花伴金風月帶痴。

月惜花容酬冷夜,花迷月貌倚瓊枝。

殷勤媚月同花伴,醉裡羞花共月時。

《七律·花月吟·其三》(平水韻 上平十一真)

花溢清香月照人,賞花有月自來神。

露滋月下花千朵,霜伴花前月一輪。

月詠花魂風作伴,花攜月魄夜為鄰。

拈花對月吟詩句,望月花間品酒醇。

《七律·花月吟·其四》(平水韻 上平一東)

瓊枝月夜照花朦,花舞紅妝醉月瞳。

月撒清輝花夢織,花開豔麗月情融。

香花戀月千年共,皎月迷花萬載同。

墨客相邀花月下,吟花詠月樂無窮。

《七律·花月吟·其五》(平水韻 下平六麻)

對月輕吟解語花,花枝月透影橫斜。

去年月下花前遇,此夜花前月下嗟。

冷月含愁花不語,殘花帶淚月猶遮。

今宵月下花相伴,醉酒花間月更華。

《七律·花月吟·其六》(平水韻 下平六麻)

玉露沾花月影斜,花眠月伴夜蒙紗。

風撩月影花酣睡,霜打花枝月怒嗟。

月浣花詩嗔墨淡,花吟月句醉箋華。

花期好日重逢月,月待佳時共此花。

《七律·花月吟·其七》(平水韻 下平十一尤)

花間蝶落月光柔,月伴香花一夢幽。

星擾嬌花招月妒,風撩皓月引花愁。

花傾月色花心鎖,月戀花姿月愛囚。

自是花痴邀月伴,月知花意兩相酬。

《七律·花月吟·其八》(平水韻 下平十一尤)

月下飛花泣冷秋,花悲帶淚月同愁。

殘花落月誰憐惜,冷月臨花自相酬。

月共花香情一斷,花同月色愛三秋。

多情花月常相伴,月老花陪兩不休。

《七律·花月吟·其九》(平水韻 下平七陽)

月缺花疏一地霜,花悲月嘆恨茫茫。

秋來月冷花凋謝,春去花愁月隱藏。

花淚盈盈期月影,月心寂寂待花香。

花牽月夢年年續,月懂花心歲歲長。

《七律·花月吟·其十》(平水韻)

月下花開影動中,花搖月笑兩相融。

風幽月醉花香溢,夜靜花痴月色籠。

皓月為花斟玉露,嬌花留月攬金風。

好花好月如詩畫,戀月迷花墨客同。

詩詞寫作小常識:連珠體詩,古韻詩的一種。寫作時,要求從全詩每句必須重複使用特定的兩個字,上遞下接,如明珠貫連。最具代表性的,為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寅唐伯虎所創作的《花月吟效連珠體》。全組詩一共十一首、八十八句,每句都使用「花月」兩字,讀起來詩情畫意,詩意盎然,韻味悠長,令人陶醉。

千筆難描花與月,更知花月入詩聯。襲唐宋風雅譜寫新曲,遣旖旎文字演繹真情。漫步在一個心靈與自然的世界,感受古典文學帶來的愜意,聆聽屬於自己的一份心情。用一闋闋靈動美妙的詩篇,營造我們靈魂棲息的精神家園!

文中使用部分圖片和文字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謝謝!本文系百家號獨家首發,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否則一經發現,將追究抄襲責任。

相關焦點

  • 月下花前花月戀,酒意詩情詩酒緣;兩組連珠體詩,花月詩酒聚墨田
    月下花前花月戀,酒意詩情詩酒緣。詩酒花月藏妙韻,花月詩酒聚墨田。春花秋月之下,飲酒賦詩,是多麼雅致的生活啊!別說你太忙,別說你太累。生活從來就不缺少美與雅,少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和享受雅致的心情。古典君分享兩組連珠體七律,願你的生命裡,追月尋花情似海,酒膽詩懷度華年!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為何成了詩人劉希夷的絕命詩?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這也是這首詩深受後世喜愛,一直奉為名篇的原因。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十四字有八字重複,但作者只是調整了順序,就有了神奇的語言意境不同的效果。不但沒有重複的感覺,更是使此句產生了一唱三嘆的意韻。這兩句詩是作者,借洛陽女子的見花傷感,來抒發自己對韶華易逝的感嘆。
  • 借月花前彈一曲,觀花月下賦多詩;十一首效連珠體詩,花搖月夢痴
    ——皛玊題記《七律花月吟·其一》(平水韻上平十一真)花俏含情望月氤 ,月圓抒意沐花醇。柔柔月色花千朵,簇簇花團月一輪。月上嫦娥花夢醉,花中仙子月傳神。年年花月心依舊,歲歲觀花與月同。《七律花月吟·其三》(平水韻上平十一真)四季花開月一輪,三春月朗亮花身。瑩輝月灑花沾露,簇簇花牽月做賓。對月吟花杯醉酒,拈花詠月腹清貧。
  • 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談《鷓鴣天》
    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談《鷓鴣天》在華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唐詩宋詞元曲可稱得上是最鼎盛時期的文化瑰寶,所以有太多的優秀作品被傳承了下來,並且在其影響下一直被後人所推崇和喜愛,尤其是以唐詩宋詞最為突出。
  • 四季輪迴夢飄遠,春夏秋冬去無歡;長詞五闋,年年歲歲聲聲嘆
    花開花謝,年年歲歲。至此,紅塵所贈與萬千的滋味,或繁盛、或荒涼,或歡喜、或憂傷,都能品出一份既獨特又別致的美。歲月無情流逝,夢飄遠。聲聲嘆。雲舞動,夜婆娑,月寒星漫。情難續,肝腸寸斷,餘恨痛綿綿。百草千花敗,獨秀繽紛。感嘆崢嶸歲月,髮絲如霜雪,添歲無痕。悵落花流水,凋謝影難親。夢纏綿、幽情難續,渡春秋、誰是有緣人?琵琶曲、悴顏珠淚,獨對冰輪。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為了搶奪這句詩,親舅殺死外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形容物是人非,歲月變遷,得以千古流傳,廣為人知。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句詩的背後,牽涉到一樁慘絕人寰的千古命案。首先,我們要從這句詩的作者說起。劉希夷,唐朝著名詩人,少年時風流倜儻,才華橫溢,25歲時中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傳世詩作有《代悲白頭翁》、《從軍行》、《採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搗衣篇》、《洛川懷古》等。
  • 村樵賞析唐詩名句(六十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時光匆匆又一年,花開花落應有時。每一個心存浪漫與美好的人,到了這個時候,總會有一樹樹梅在心頭搖曳。千嬌百媚,獨領芳華。白雪映紅梅,這樣的場景,想來也是雪花又滿城,蒼茫天地間最曼妙的事了。等著,盼著,是因為梅是最懂雪的,不會只留雪自己清涼在人間。當雪落了,梅便會風塵僕僕而來。即便是遭遇薄涼世界,梅花也不會負了年年花期的邀約。讓每個人都可以在一年的盡頭,心存暖意,歷一次踏雪尋梅的唯美花事,等一剪紅梅報春的歡喜時光。春蘭秋菊,夏荷冬梅,年年歲歲,每一季花都是相似的。花開花落,都是尋常。當花瓣又開始飄零,不知道明年花開的時候,還有誰會在?年年歲歲,草木也有情。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名句背後人性的貪婪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朝劉希夷的詩讀來總有一種悲涼傷感的氣氛,這兩句詩出自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整首詩很長,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卻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一直流傳至今,成為千古佳句。劉希夷可謂當時一代才子,又彈的一手好琵琶,如果再有一個好的前景可謂完美無瑕。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首詩裡藏著一樁兇殺案!
    歷史風雲筆記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古詩估計大家都聽過,甚至上學時還背誦過。我們查詢一下《全唐詩》,發現這首詩的作者兩個人分別是劉希夷和宋之問。劉希夷,唐朝詩人,出生在公元651年左右,卒於公元680年左右,年未滿30 歲。他是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其人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
  • 元旦新年讀詩 年年歲歲花相似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歲是天文木星在一年的規律顯示。 年年歲歲,應該是一個口頭語,至少起源於唐朝之前,連用疊用,有著口感上的加重語氣,年年歲歲又後來演變成一種詩語,因為表達了一種連綿不盡的情懷。 年年歲歲表達的一種農耕文明的循環。花謝花會再開,天道輪迴,四時有序,表達光陰也表達情感。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這首詩真的絕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出自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詩以落花起興,借對自然周而復始而青春年華轉瞬即逝的感悟,以及紅顏少年和白頭老翁的鮮明對比,表達了對人生短促、青春易逝的悼惜。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包含了廣泛深刻的人生哲理,千古傳誦。
  • 一首寫給女子的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也不禁念叨著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婉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代白頭吟》 唐.劉希夷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古人再也不可能再出現在洛城東,武則天也只出現在我們的影視劇中,若出現最多是在我們的夢幻之中,或他們留下的遺蹟和文字。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為了這一句,獻出了生命
    代悲白頭翁劉希夷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據唐人筆記小說記載:劉希夷寫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宋之問趁其尚未流傳,曾經向其索要,想據為己有,劉希夷不同意。後宋之問怕事情敗露,竟然命人用土袋將劉希夷壓死,年僅28歲。【背景】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青春年少。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然規律、宇宙人生、社會萬象的思考就愈加深刻。
  • 名句誦典: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聯,音韻優美,更是以「花相似」「人不同」的對比,突出了花木盛衰有時而人生青春不再。這不是白頭翁和詩人的個人的悲嘆,更是所有無法把握命運的可憐人的悲劇。
  • 一首寫給女子的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禁念叨著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今年一起花下私語的朋友明年還會來嗎?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年歲歲花相似,花色雖因氣候可是年年歲歲的我們呢
  • 年年歲歲花相似, 一一歲歲年年人不同
    年年歲歲花相似,         一一歲歲年年人不同文/山妹子  編輯/山妹子9999花謝花飛飛滿天,荷花鋤,灑珠淚,聲聲咽,誰弄清音二十五弦,冷月如霜碧玉階,百轉千回,一袖相思一縷花瑰
  • 也說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詩中籠罩了一股人生短暫、世事無常、自然輪迴的悲情。一般而言,能寫出如此洞穿人間世事、看淡榮華富貴的詩歌的人,當是飽經風霜、嘗夠辛酸的中老年人,但劉希夷當年寫這首詩時,還不到三十歲,著實讓人驚嘆,真不知道劉希夷短暫的一生中經歷了哪些風霜刀劍的磨難,走過了怎樣蒼老的心路歷程。《代悲白頭翁》中最為傷感的就是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元旦新年讀詩:古詩裡的年年歲歲,可不止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朝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節錄初衣解詩:人類用以劃分時間的坐標,是根據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以自然界的一種大的相似的輪迴,定做年的開始。年,古書上的年,是穀物成熟的季節。歲是天文木星在一年的規律顯示。年年歲歲,應該是一個口頭語,至少起源於唐朝之前,連用疊用,有著口感上的加重語氣,年年歲歲又後來演變成一種詩語,因為表達了一種連綿不盡的情懷。年年歲歲表達的一種農耕文明的循環。花謝花會再開,天道輪迴,四時有序,表達光陰也表達情感。
  • 你所不知道的「年年歲歲花相似」
    你也許聽過「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但是,你知道這句詩的作者是誰麼? 答案就是劉希夷,這首詩的題目是《代悲白頭翁》。劉希夷 (約651年—約680年),名庭芝,字延之,唐朝詩人。善彈琵琶,詩以歌行見長。代表作品《代悲白頭翁》《從軍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