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周世釗,同登嶽麓山,詩詞唱和永葆同窗情

2020-10-04 綠居莊主在北平

湘江遊泳

1955年6月19日晚10時,毛澤東乘專列從杭州抵達長沙,專列停在大託鋪機場附近的車站。

20日上午10時,毛澤東在公安部長羅瑞卿、警衛局長汪東興、湖南省委書記周小舟、語言學家楊樹達和老同學、省教育廳副廳長兼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校長周世釗的陪同下,在城北七碼頭乘船逆江而上。

雨後初晴,涼風掠過水麵,拂到人身,使人感到分外的爽快、輕鬆。毛澤東身著白襯衣,站在甲板上,眺望湘江兩岸。翠綠的嶽麓山、帶形的長島、滾滾的江水,這熟悉的一切引發他無限的回憶。

船至猴子石,毛澤東要到湘江中遊泳。

毛澤東遊泳

周世釗是毛澤東在一師讀書的同學,他作為友人善良地勸說道「現在湘江水漲,水廣且深,還相當渾濁,遊泳也許不便。」毛澤東轉過身來,對周世釗笑著說:「你不要說外行話。莊子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水越深,浮力越大,遊泳起來當然要便利些,你反而說不方便呢?」面對這位老朋友引經據典的雄辯,周世釗也不好多說。

船緩慢地停靠了,毛澤東換上遊泳衣,從容下水。十多個年輕的小夥子早已跳入水中,輕輕地劃著,他們都明白自己的職責是保護毛澤東的安全,毛澤東時而側泳,時而仰泳,安閒輕鬆,平穩而舒緩地向前。

羅瑞卿、周小舟、周世釗等不善遊泳,只好站在船上遠遠地看。他們都停止了交談,聚精會神看毛澤東遊泳。


登嶽麓山

一個小時後,毛澤東遊到牌樓口北面上岸。他穿好衣服後,一行人乘車前往嶽麓山參觀。毛澤東是舊地重遊,登山前,省委準備了兩部轎子,毛澤東不肯坐轎,堅持步行。在一行人的陪同下,毛澤東邁開穩健的步伐向山上走去,邊走邊和陪同的同志們談談笑笑。

來到愛晚亭,他們小憩片刻。30年前,毛澤東與同學們常來這裡讀書、談論國事;或獨自一人挾書來這裡,潛心攻讀。此時,毛澤東來到亭內,倚坐在欄杆上,回想往事,當然是感慨萬千。

嶽麓山的毛澤東雕像

休息一會兒後,周世釗對毛澤東說:「主席,我們走吧。」

「啊!不急。」毛澤東感慨地說,「惇元兄,我是30年沒登嶽麓山了囉!」

「是呀,我也好久沒來了,今天是特意陪主席來的。主席還記得當年的情景嗎?」

「記得,記得。」毛澤東連連說。

「還是我來領路吧。」周世釗興致勃勃地說。

毛澤東起身走出愛晚亭,又轉身看了看亭上三個碩大的字——愛晚亭。這是毛澤東親筆題寫的,1952年,當地政府對愛晚亭進行全面修整時,請毛澤東題寫匾額,毛澤東欣然應允。

毛澤東題詞「愛晚亭」

毛澤東一行繼續向山上攀登。過了嶽麓山門,順著一條兩旁種有高大香樟的林蔭道前行,來到嶽麓書院門前,書院大門還保存著前清時的舊觀,端莊而遒勁的「嶽麓書院」四個大字門額及「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對聯,十分醒目。

毛澤東遊嶽麓山的消息,很快被湖南大學的學生們知道了,年輕人擁上來,在四周圍得水洩不通。擔任保衛工作的湖南省公安廳副廳長李強心裡有些緊張,擔心這麼多學生圍上來,保衛工作不好做。毛澤東卻不以為然地說:「我們走呀,學生裡沒有壞人的。」

50年代中期,祖國發展日新月異,毛澤東身體狀況也很好,他常常出現在群眾中間,而不像後來那樣深居簡出。

接著,經過觀音閣、笑啼崖、白鶴泉,一行人來到嶽麓高峰的雲麓宮。雲麓宮在新中國成立前已破敗不堪,新中國成立後由國家撥款改建為簷閣樓式建築。陪同遊山的同志向毛澤東介紹道,雲麓宮為明代吉簡王就藩長沙時所建,屬道教二十三洞真虛福地,但早已成廢址。嘉靖年間,太守孫復令道士李可經主持修葺,植有柏桐梓及篁筱千株,山峰景色更加美麗。

嶽麓宮


望橘子洲頭

毛澤東聽了滿意地點點頭。他環視了雲麓宮壁間懸掛的詩詞對聯後,來到宮外的望湘亭,憑欄遠眺,橘子洲頭煙雲綠樹,湘江上風帆沙鳥,美麗如畫。屋宇櫛比的長沙城和過去迥然不同了。

一會兒,他回過頭問陪同人員,雲麓宮曾懸掛的「西南雲氣來衡嶽,日夜江聲下洞庭」的對聯和「一雨懸江白,孤城隔岸青」的詩句怎麼不見了。有人告訴他,嶽麓山景觀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時遭摧殘,毀壞很多,解放後才逐漸修復,有些文物還來不及恢復原狀。

下午2時,毛澤東請羅瑞卿、周小舟、周世釗等人及陪同人員在望湘亭共進午餐,擺了兩桌。席間,談笑甚歡,毫無倦意,談話的內容海闊天空。毛澤東思維活躍,跳躍性大,上下古今,革命歲月,目前的建設,往日的朋友,幾乎無所不包,隨意轉移話題。

看著談笑風生的毛澤東,周世釗此時覺得眼前的這位領袖人物似乎還和年輕時一樣,對毛澤東說:「你是六十二三的人了,還是那樣健康,這樣精神,還能像今天這樣擊水湘江,這樣登上嶽麓山,大大賽過了許多年輕人,如果把今天的真實情況講給青年們聽,一定會使他們感到無比興奮,認真向你學習。」

嶽麓山風景區

毛澤東笑著說:「這算什麼,爬山嘛,鍛鍛鍊煉,何況僅僅是這樣點短路,另外遊泳也不是什麼難事情,我們不是每天都要走路麼?遊泳就很容易出問題,不可粗心大意,我在第一師範學習遊泳時,就出過幾次危險,不是同學的救護,險些『出了洋』。」這句話逗得大家都笑了。

毛澤東邊吃飯邊風趣地對陪同人員說:「你們年紀輕,多吃些吧!看到李銀橋被辣椒辣得滿頭大汗,毛澤東微微一笑說:「鍛鍊,鍛鍊。」接著又指了指身材高大的羅瑞卿說:「羅長子,你個頭大,多吃點啊!」又引起大家一陣鬨笑。

下午3時多,大家在笑語聲中愉快地吃完了午飯。這時天空下了一場小雨。夏天的雨來得急,去得也快,不多一會兒,雨過天晴。毛澤東同大家一道,高高興興地下了山。


詩詞唱和

下山之後,周世釗興奮不已。當晚他一直不能入眠。詩興盎然的他,伏在桌前,把這天陪毛澤東遊山的內容寫成了一首《七律·從毛主席登嶽麓山至雲麓宮》:

滾滾江聲走白沙,飄飄旗影卷紅霞。

直登雲麓三千丈,來看長沙百萬家。

故園幾年空兕虎,東風遍地綠桑麻。

南巡已見昇平樂,何用書生頌物華。

嶽麓山

不久,周世釗把這首詩和另一些自己的詩詞寄給了毛澤東。

收到周世釗1955年6月寫的《七律·從毛主席登嶽麓山至雲麓宮》詩後,毛澤東沒有立刻回復,直到10月4日,毛澤東致信周世釗,在信中寫道:「讀大作各首甚有興趣,奉和一律,尚祈指正。」並附上一首《七律·和周世釗同志》:

春江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

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

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

莫嘆韶華容易逝,卅年仍回赫曦臺。

周世釗的《從毛主席登嶽麓山至雲麓宮》一詩,記述了他與毛澤東同遊的情況,歌頌了農業合作化運動和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毛澤東的和詩並沒有按這個思路作下去,而是追憶遊覽景況,寫出了家鄉老友歡聚的深情,唱出了鄉情與友情,在詩中更有對友人的勉勵與自勉。

不知是什麼原因,這首詩一直沒有公開發表。直到1983年12月26日紀念毛澤東誕辰90周年時,才公之於世。當天的《湖南日報》幾乎是用了整整一個版面,介紹了這首詩以及毛澤東同周世釗的這段交往、詩詞酬唱奉和的過程。

詩詞唱和

周世釗,字惇元,湖南寧鄉人,是毛澤東的老朋友。1913年他們同時考入湖南省第四師範(後併入湖南省第一師範),是同班同學。在學校時,周世釗曾任文學部部長,參加了毛澤東等人組織的新民學會。周世釗一生矢志從事教育事業,政治上傾向進步,主張「教育救國」,用「教育改造社會」。他與毛澤東畢生交往,書信往來頻繁,詩詞唱和尤多。長沙和平解放時,他兩次致電向毛澤東表示祝賀。1955年前後,周世釗擔任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兼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校長。毛澤東致信周世釗說,「希望團結全體師生加緊學習,參加人民革命事業」,「為人民的文教工作服務」。周世釗得信後,倍感親切,深受鼓舞。

1950年9月,周世釗接受毛澤東的邀請,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

路過許昌時,周世釗聯想到當年曹操在此挾天子以令諸侯,雖未能得逞,卻憑藉許昌的優越條件,北並幽冀,南抗孫劉,擴展了自己勢力的典故,作《五律·過許昌》:

野史聞曹操,秋風過許昌。

荒城臨曠野,斷碣臥斜陽。

滿市煙香溢,連畦豆葉長。

人民新世紀,誰識鄴中王。

周世釗

到北京後,周世釗參加了慶祝新中國成立一周年的國慶觀禮。10月5日,毛澤東在中南海菊香書屋約見了周世釗,分別20多年的老同學見面了,都很高興。他們談起了在一師的一些往事,談到「二十八畫生」徵友啟事時,毛澤東說只有三個人的來信。周世釗說:「也難怪啊,那時誰也不知道你日後有如此的輝煌啊!」兩人一陣開懷大笑。

故人重逢,又同是喜好詩詞,周世釗便以《五律·過許昌》相贈。毛澤東此時正忙於抗美援朝的決策,一時無暇以詩相和,不過始終未忘周世釗的詩。

1956年12月5日,毛澤東致信周世釗:

惇元兄:

兩次惠書已收到,情意拳拳,極為高興。告知我省察情形,尤為有益。校牌仍未寫,因提不起這個心情,但卻時常在念,總有一天要交帳的,時常記得秋風過許昌之句,無以為答。今年遊長江,填了一首水調歌頭,錄陳審正。

毛澤東所錄陳的詞就是那首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遊泳》。

毛澤東同周世釗的交往及詩詞酬唱答和並沒有結束。

毛澤東


詩詞神遊九嶷山

周世釗、李達、樂天宇三人都是毛澤東的好友,1961年的一天,他們聚在一起,正好有人從湖南寧遠給樂天宇捎來九嶷山的斑竹。

傳說堯帝兩女同嫁舜帝。舜帝南巡死於九嶷山,即葬於此地,二妃尋舜至湘江,悼念死去的夫君,淚水滴落在竹上而成斑點,有湘妃竹之稱。

周世釗三人商定,送一枝斑竹給毛澤東。另外,周世釗送一幅內有東漢文學家蔡邕文章的墨刻;李達送一根斑竹毛筆,寫一首詠九嶷山的詩;樂天宇送一條幅,上有蔡伯喈《九嶷山銘》的複製品,還有樂天宇寫的一篇七律《九嶷山頌》。

九嶷山風景區

他們為什麼送有關九嶷山的禮物給毛澤東呢?原來是源於毛澤東和樂天宇的一次聊天。有一次,毛澤東和新中國成立後在農業大學工作的樂天宇聊天,說他很喜歡九嶷山的斑竹,自己是湖南人,卻沒有到過九嶷山,樂天宇隨即念起清朝何紹基的一首詩:「生長月巖濂水間,老來才入九嶷山,消磨精力知餘力,踏遍人間五嶽還。」毛澤東聽後表示以後一定要去九嶷山看看。

收到周世釗、李達、樂天宇的詩詞和禮物後,毛澤東非常高興。12月26日,毛澤東在他68歲生日這天,致信周世釗,信中說:「惠書收到,遲復為歉,很贊成你的意見。你努力奮鬥吧。我甚好,無病告慰。『秋風萬裡芙蓉國,暮雨朝雲薜荔村。』『西南雲氣來衡嶽,日夜江聲下洞庭。』同志,你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豈不妙哉?」毛澤東還在信中附上一首《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幹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裡盡朝暉。

斑竹

毛澤東一生都沒有機會去遊九嶷山。可他卻在這首詩裡,在想像中「神遊」了一番。他不僅僅是在九嶷山「神遊」了一番,還「神遊」了整個有「芙蓉國」之稱的湖南,並寄託了他對故鄉及友人的思念與祝願之情。

毛澤東這首詩最初的題目不是《答友人》,而是《答周世釗、李達、樂天宇》。樂天宇看到此詩後,向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表示,希望圈去自己的名字,並說:「我這個人辦事莽莽撞撞,弄得不好,以後可能給主席添麻煩,不能用我的名字。」這一意見上報毛澤東,得到同意後刪去了原詩題上的三個人的名字。


周世釗與毛澤東的友情

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周世釗致力於毛澤東詩詞的研究和宣傳,寫過兩篇講解毛澤東詩詞的文章:《偉大的革命號角,光輝的藝術典範——談毛主席詩詞十首的體會》、《學習毛主席詩詞,教好毛主席詩詞——對長沙市中學語文教師作的輔導報告》,分別發表於《湖南文學》1964年第7期和《語文戰線》1975年第2期。他還寫有多篇有關毛澤東的回憶文章.

1963年12月《毛主席詩詞》出版後,注釋者雲起,眾說紛紜。為此,周世釗曾致信毛澤東。1964年1月31日,毛澤東覆信說:「拙作解釋,不盡相同,兄可以意為之,俟見面時詳談可也。」一句「兄可以意為之」,可見毛澤東對周世釗對自己詩詞理解的認可。

毛澤東詩詞

在毛澤東詩詞研究方面,周世釗是佔有很大優勢的,這不僅因為他本人是詩人,而且因為他與毛澤東過從甚密,經常談詩論詞。毛澤東也對周世釗能正確理解自己的詩詞作品抱有很大的希望。

1972年國慶期間,周世釗抵京,受到毛澤東的接見,這可能是毛澤東和周世釗這兩位老朋友的最後一次見面。

周世釗晚年多病,毛澤東對他表示了極大的關心,1974年和1975年,周世釗兩度到北京治病。1975年10月,毛澤東專門派他的保健醫生到北京醫院對周世釗進行仔細的檢查。

1976年初,周世釗舊病復發,在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住院治療,病情日益加重。毛澤東得知周世釗的病情後,指示有關部門從北京醫院派兩名著名醫師,於4月20日乘飛機專程赴長沙為周世釗治病。不幸的是,周世釗於當日凌晨病逝。

周世釗照片

相關焦點

  • 周世釗陪毛澤東登嶽麓山,望橘子洲頭,詩詞唱和共同回憶青蔥歲月
    詩詞唱和下山之後,周世釗興奮不已。當晚他一直不能入眠。詩興盎然的他,伏在桌前,把這天陪毛澤東遊山的內容寫成了一首《七律·從毛主席登嶽麓山至雲麓宮》:滾滾江聲走白沙,飄飄旗影卷紅霞。直登雲麓三千丈,來看長沙百萬家。故園幾年空兕虎,東風遍地綠桑麻。
  • 毛澤東與民盟先輩周世釗的詩詞唱和
    翻開《毛澤東詩詞集》,細細閱讀便會發現,其實真正能與毛澤東相互吟詩唱和並且留下不朽的經典作品,只有屈指可數的六首詩詞。這六首詩詞是分別唱和於三位作者的詩詞作品,三位作者中有大名鼎鼎的南社領軍人物柳亞子、文壇泰鬥郭沫若,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這位湖南民盟先輩,毛澤東的少年同學周世釗。
  • 周士釗:駿骨未凋,與毛澤東的友誼跨越63個春秋
    另一封特意發給周世釗:「虞電誦悉,極感盛意。目前革命尚未成功,前途困難尚多,希望先生團結全校師生加緊學習,參加人民革命事業,是所切盼。」電文表達了毛澤東對周世釗這位老友的深深情誼。周世釗與毛澤東同窗五載,是毛澤東交往最多、無話不談的老同學,也是毛澤東詩詞唱和時間最長的一位詩友。他於1897年出生在湖南省寧鄉縣石子衝的一個農民家庭,離韶山沖約15公裡。
  • 毛澤東詩詞裡出現過人物的命運
    此時的丁玲在毛澤東的詩詞裡,是多麼的令同行驚羨啊。但是時間還沒有過去20年,丁玲就成為丁陳反黨集團裡的主要頭目,離開了歷史舞臺。雖然丁玲的生命力比彭德懷頑強,活到了1986年,但是此丁玲已不是被毛澤東詩詞裡稱為同志的丁玲,政治地位和那個時候不可同日而語。 第三個走進毛澤東詩詞裡的同志是周世釗。周世釗是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同桌同學。青年時代關係相當要好。
  • 毛澤東的一首感物詠懷詩,勸誡老人莫嘆韶華容易逝,須當老驥伏櫪
    七律《和周世釗同志》毛澤東於1955年秋春風浩蕩暫徘徊,又踏層峰望眼開。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尊前談笑人依舊,域外雞蟲事可哀。1955年6月,詩人毛澤東來到長沙。6月20日這一天,陰雨綿綿,湘江水漲,但已六十二歲的毛澤東依然豪興不減,他在一群早年的舊友的陪伴下從河東猴子石下岸,在湘江中擊水一個多小時,才在河西朱張渡上岸。遊完泳後,又登上嶽麓山。
  • 毛澤東詩詞中的春
    作為政治家、思想家、理論家、新中國主要締造者的毛澤東同志,除了其驚人的政治素養和搏擊風雨、力挽狂瀾的魄力外,於此道亦是爐火純青。當年郭沫若所作《滿江紅·讀毛澤東詩詞》一詞中,對毛澤東詩詞高度讚賞,評價其乃「經綸外,詩詞餘事,泰山北鬥」。  細覽毛澤東詩詞,其內容極為豐富,內涵博大精深,選題包羅萬象。
  • 周世釗寫的詩
    1948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周世釗滿懷激情,揮筆寫詩:百萬雄師奮迅雷,紅旗直指洞庭來雲霓大慰三湘望,晨霧欣看萬裡開簞食爭迎空井巷,秧歌高唱動樓臺市民嘖嘖誇軍起,只飲秋江水一杯1950年9月下旬,周世釗應毛主席邀請參加國慶觀禮路過許昌做《過許昌》詩:野史聞曹操,秋風過許昌 荒城臨曠野,斷安碣臥斜陽 滿市煙香溢,連畦豆葉長
  • 毛澤東回長沙,喜嘗記憶深處的故鄉味
    毛澤東則忽然回憶起他在「一師」的生活:「……在『一師』讀書時,有次在湘江遊泳,如果不是同學救護,我只怕早就出了『洋』。」下午3時,毛澤東和周世釗等人下山時,忽然聽到小雨穿林打葉的聲音,毛澤東沒有按預定計劃去愛晚亭,而是和周世釗直接去了嶽麓書院。在半學齋,毛澤東曾在三十多年前,和蔡和森從事過建設「新村」的實驗。
  • 毛澤東與柳亞子的詩詞唱和
    在這首詞中,柳亞子讚美了工農大眾組成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是英雄無敵的,又反映了仇視美帝的精神;毛澤東在吟詠柳亞子這首詞的同時,又聯想到柳亞子多年來同蔣介石反革命行徑做堅決鬥爭的屹然獨立的骨氣,深為柳亞子的愛國熱情和其對時局愛憎分明的正義精神所感動。毛澤東興奮無比,詩興頓生,便揮毫填下了這首步柳亞子原韻的和詞。
  • 點評毛澤東詩詞:一代偉人 千古絕唱(圖)
    毛澤東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而且是當代傑出的詩人。柳亞子先生曾以「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詞」的詩句贊之。毛澤東青少年時代即愛好詩詞,與朋友即有詩詞唱和及對親友的悼亡、送別之作。此後在長期的革命戰爭和建設時期,即使在戎馬倥傯和日理萬機中,也仍然保持著這樣的愛好,樂此不疲。但這一點在很長一段時間卻鮮為人知。
  • 毛澤東詩詞中的紅旗
    紅旗,中國革命的色彩。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的「紅旗情結」始終沒有減退。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關鍵時期,詩人柳亞子作了「天安門上萬紅妍」。毛澤東作《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妙香山上戰旗妍。」   1959年,毛澤東回到老家韶山,離別故土已經32年了,作《七律·到韶山》:「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 毛澤東詩詞賞讀
    毛澤東創作的詩詞多以古體詩詞作品為主,新題材多種多樣但大多都與革命或建設事業密切相關,表現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思想等主題,他充分展示了的作者是豪放雄渾的思想情感,真切反映了中國革命和建設各個階段的動人風貌。今天,可以這麼說:作為詩人的毛澤東不但在當代詩人中堪稱獨領風騷,就是與歷史上的諸多詩詞名家相比,也很少有人能與之比肩。
  • 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白居易《與元九書》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詞之美,美在深情。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問世間情為何物」一句,迷倒了無數人,也難住了無數人。毛澤東一生讀詩、解詩、論詩、賦詩,箇中必有一個「情」字,深邃、豐富、厚重。毛澤東詩詞究竟抒發了一些怎樣的感情?
  • 郭沫若與毛澤東的詩詞唱和
    他與毛澤東互相唱和,在中國現代詩歌史上留下了不少佳篇。     1、詩詞唱和始於上世紀40年代     其實,郭沫若以詩詞等載體,與毛澤東的溝通早就開始了。遠的,如上世紀40年代的和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近的,如在1955年歲末,郭沫若曾率中國科學院考察團訪問日本,期間寫了《訪日雜詠》10首古體詩,郭沫若將《箱根即景》等7首呈送毛澤東。
  • 毛澤東詩詞中的春夏秋冬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春夏秋冬 南朝鐘嶸《詩品》云:「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古往今來,嘆春、詠夏、悲秋、憫冬的詩詞不計其數,四季不同景觀引發文人騷客萬般感慨,揭示出人與自然之間的感應與互動。詩人毛澤東善於詠物抒情言志,對春夏秋冬不同景致情韻有諸多吟詠,與歷代詩家既有同聲相應,更有別樣格調。        春:春風楊柳萬千條   毛澤東標明寫於春天的作品有三首,其中《賀新郎·讀史》屬詠史之作,與季節無關。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
    是他的表兄王季範,在毛澤東人生的關鍵時刻,引領方向,做通了毛澤東父親的工作,使少年毛澤東得以繼續求學,走出相對閉塞的韶山沖,走向一個廣闊燦爛的世界。   1911年王季範領著少年毛澤東來到長沙求學,直到1923年,毛澤東在長沙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長達十多年之久。在第一師範讀書時,常和同學蔡和森、何叔衡、陳章甫等登臨嶽麓山、橘子洲頭遊覽,暢遊湘江,縱論人生國事,尋求革命真理。
  • 毛澤東詩詞與湖湘文化
    王船山認為農民起義軍的作戰特點是「走」,「敗亦走,勝亦走」「進必有所獲,退以全其軍」,毛澤東將其發展成機動靈活的遊擊戰和運動戰,「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七百裡驅十五日」「紅軍不怕遠徵難」。山水相依、靈動多變的地域特徵使湖湘文化韻味無窮,也給了詩人毛澤東文思泉湧、新穎別致的詩詞創作靈感。正如王粲《登樓賦》所云:「人情同於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毛澤東懷有濃鬱的家鄉情結,毛澤東詩詞中涉及湖南的作品就有10多首,既有生活閱歷的真實寫照,更有對湖湘風物的深情詠嘆。毛澤東詩詞蘊涵著豐富多彩的湖湘文化元素,從三湘人物到詩文典故,從山水神韻到民間傳說,從哲學思維到日常用語,應有盡有。
  • 每天讀一篇《毛澤東詩詞》,領略偉人風採!(二)
    「我本湖南人,唱作湖南歌。湖南少年好身手,時危卻奈湖南何。湖南自古稱山國,連山積翠何重疊。五嶺橫雲一片青,衡山積雪終年白,人生壯略當一揮!崑崙策馬瞻東西,竊從三五少年說,今日中國無主人,每思天下戰爭事,當風一嘯心縱橫。中國如今是希臘,湖南當作斯巴達!中國將為德意志,湖南當作普魯士!諸君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
  • 《七律.和周士釗同志》一詩,彰顯毛澤東最瀟灑、最豁達的人生觀
    1955年6月,毛澤東到湖南考察農村合作社情況,時任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的周士釗陪同毛澤東暢遊了湘江、遊覽了嶽麓山。周士釗與毛澤東既是同學,又是老鄉,二人情誼很深,常有詩詞和書信交往。
  • 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
    毛澤東詩詞的藝術成就舉世公認,讚譽之聲不絕於耳。其中,郭沫若的贊語「經綸外,詩詞餘事,泰山北鬥」最為精當。但人們側重解讀其「經綸」,即宏大抱負、深邃思想和崇高品質,卻忽視了寫詩填詞畢竟只是經邦濟世之外的「餘事」。毛澤東政暇賦詩,展示了「器大聲宏,志高意遠」的領袖風採,也體現出他以詩論事的才藝,以詩解壓的灑脫,以詩抒懷的本真,以詩自娛的情趣和以詩會友的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