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義不經商」:心軟的人,人生都很糾結

2020-12-06 阿文百味人生

前言

我還記得以前,第一次讀《增廣賢文》的時候,裡面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

(翻譯)慈愛的人,根本不能帶兵打仗;仁義的人,也是不能去經商的;重感情的人,一般很難成大事;而過於善良的人,那是做不了大官的。

當時讀完以後,我就覺得,原來成功這麼簡單嘛,只要心狠一點,就能成事嘛。但後來才發現,對很多人來說,心軟是最大的絆腳石,有些人吃虧就在心軟上。

事業上的心軟

我還記得以前,旅遊的時候,遇到過一個高人,他跟我分享說,「判斷一個人,適不適合經商,其實就一點,心夠不夠狠,10塊錢的東西,敢不敢叫出1000塊錢的價格。

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很疑惑的,所謂的做生意,真的是這樣嗎,這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後來自己嘗試以後,才慢慢理解他的話。

我們當地,是徽商的發源地之一,在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當地很多人將刀片,賣到外面去,有些人幾年的光景,就買房買車了,而有些人就連來回的路費,都賺不到。

後來我父親跟我說,那些買房買車的人,都是把20元的刀片,賣到了8000元的價格。而沒錢吃飯的人,刀片只敢賣到100元,這就是差距。

蘋果的大神賈伯斯,在剛剛起家的時候,跟一個合夥開發軟體,別人負責技術,而他負責銷售,有一次賣了1000美元,而賈伯斯告訴合伙人,只買了200美元,咱們一人一半吧。

就這樣,賈伯斯一個人,獨吞了900美元。拿著這筆小錢,他又開拓了新的市場,認識了更多的人。

其實在事業上面,心軟的人真的很難成事,你會被很多的道德束縛,總想著做一個完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有錢人,但這真的是一種奢望。

感情上的心軟

其實進入中年以後,你仔細觀察一下,那些婚姻中很痛苦的人,都是一些性格猶豫,心腸很軟的人。他們往往拿不定主意,總是太重感情,所以一直拖著。

我們說,兩個人合不合適,相處一段時間,自然能夠清楚,如果不幸的是,你在婚後才發現,你們的人生觀,完全不一致,那就很麻煩。

因為你們已經有感情了,不會輕易的捨棄對方。特別是心軟的人,更是糾結

其實在婚姻中,那些心狠的人,反而更容易獲得幸福,他們做事不會拖泥帶水,既然不合適了,那就儘早離婚,不要等有了孩子以後,再做切割,這樣反而會更麻煩。

現在很多女孩都說,嫁人千萬不要嫁給老實人。其實最核心的原因,還是他們的心太軟了,人生過得很糾結,總是在抱怨或者自責,而不去想著改變自己。

心狠的人,當時覺得很無情,但過了一段時間後,等雙方都冷靜下來了,你會發現,這或許是最好的方式,對誰都有好處。

成大事的狠人

歷史上楚漢相爭之時,項羽抓住了劉邦的父親,揚言要把其父親煮了吃了,而劉邦絲毫不為之所動,甚至還說,煮熟了可以給我留一塊肉嗎。

最後項羽並沒有殺害劉邦的父親,而劉邦也憑著自己的心智,計謀,已經心狠,逐漸的拿下了天下。

你看《水滸傳》裡,宋江最後在梁山上,集結了那麼多英雄好漢,從未想著起義,而是想著詔安,還是心太軟了,禁錮自己的道德枷鎖太多了。

美國有一部電影《教父》,大家有時間可以去看看,拍的真的不錯,據說那是人類影史上,影響最深遠的電影。

其中的教父之子麥克,在走上眾人的「教父」道路上。先後幹掉了,自己的姐夫,自己的哥哥,甚至跟隨家族幾十年的老臣,也因為一次的背叛,被秘密處決了。

麥克心裡也是很痛苦的,但他不得不這麼做,因為他是幫派性質的組織,忠誠那是最基本的要求,誰要是踏破了這條底線,必須被殘忍的清除掉。否則其他人,會紛紛效仿。

阿文寄語

「慈不掌兵,義不經商」:心軟的人,人生都很糾結。

其實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底層徘徊,最核心的原因,我覺得還是心太軟了。做很多事之前,總是有很多道德的枷鎖,總是在問能不能做。

這個社會,越來越進入商業社會,太講究規則的人,很難起家,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來工作,你一生都要為錢財奔波。

我是阿文,持續和你分享更多的人生困惑。

相關焦點

  • 「慈不掌兵,義不行商」都聽過,中間兩句同樣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慈不掌兵、義不行商」都聽過,中間兩句同樣經典,卻十人九不知人們常說「慈不掌兵,義不行商」,說的就是善良的人不適合統領軍隊,太注重仁義道德的人不適合經商。其實,在這兩句中間還省略掉了2句話,同樣十分經典,卻十人九不知。
  • 古訓「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是什麼意思?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兩句話是來自於《增廣賢文》。原本的意思是心腸軟的人不適合領導軍隊,因為沒有威嚴,軍隊不能做到令行禁止,而後一句說的是一個人太講義氣了,不容易守住財富。完整版應該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是我國古人長時間總結出來的規律,這些道理都是很有道理的。義不掌財其實解釋起來也就是四個字:仗義疏財!一針見血。
  • 都知道「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其實後半句,才是真正的經典
    人生在世,不過就短短數十年,即便是長壽之人,也不過一百來歲,在無窮無盡漫長的歲月中,人的壽命可以忽略,但是在這短短幾十年中,你會碰見形形色色的人,都要和這些人打交道,一個人無法在這個世界上孤立的存在。在幾千年來,我們的祖先根據生活的經驗製造了很多充滿智慧的俗語,即使現在的時代在不斷發展,但是有些道理還是亙古不變的,這些俗語中都有非常深刻的意義,從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為人處事的方法,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就比如說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慈不掌兵,義不理財。」,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你非常的慈善和睦,那麼你就不適合帶兵打仗,那麼如果你很仁義,那麼你就不適合管理錢財。」
  • 慈不掌兵的觀念可以休矣
    該圖片源自網絡提及慈不掌兵的古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意指仁慈善良的人不能帶兵打仗。與之對應的還有義不理財、情不立事、仁不經商等。《亮劍》中李雲龍的部隊戰鬥力之所以強捍,與其對屬下的愛護是分不開的,張大彪負傷被圍,李馬上冒死衝回去營救,這就是仁,這就是慈。其二,慈不掌錯誤地把兵和掌兵者放在了對立面,先假定兵是帶負能量的,必須嚴加管束才能不出問題。要知道,企業管理體系只是社會大體系的一環,員工除了須遵循企業的各項規章還受道德和法律的約束,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底線。
  • 「慈不掌兵、善不為官、情不立事、義不理財」,你是怎麼理解的?
    今天閒來無事,且把經典放到一邊,跟大家聊一句很有意思的民間俗語,叫「慈不掌兵、善不為官、情不立事、義不理財」。要說古人對世態人情的理解,不得不令人佩服,這短短16個字,就把做人做事的道理講透了,下面我們一起品味一下: 一、慈不掌兵 這個很好理解,一個慈愛、慈悲的人是統帥不好士兵的,也是打不好仗的。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這本來就是一本收集金句的語錄,其中有「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兩句話。這兩句話的真實作者是不可考的,就好像咱們鄉裡民間流傳的一些處世哲學金句。至於為什麼變成「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很明顯是民間對楊素的這六句又進行了再加工。對於老百姓來說,「監國」是不可企及的事情,多提無益,因此刪掉不講。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是什麼意思?
    也就是說,這本來就是一本收集金句的語錄,其中有「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兩句話。這兩句話的真實作者是不可考的,就好像咱們鄉裡民間流傳的一些處世哲學金句。至於為什麼變成「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很明顯是民間對楊素的這六句又進行了再加工。對於老百姓來說,「監國」是不可企及的事情,多提無益,因此刪掉不講。
  •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你被這句「人生智慧」騙了多久?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句話常常被眾多企業領導掛在嘴邊,為自己嚴厲的企業管理政策做理論支撐。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辭海關於「慈不掌兵」的解釋筆者又採用近似搜索,找到了百度百科中的一個詞條「仁不帶兵,義不行賈」,但仍然沒有標明出處。
  • 「慈不掌兵,義不養財」 後面還有什麼?
    而到了明朝,又有人撰寫了《增廣賢文》,慈不掌兵,義不養財 這句話就出自此書。後來又有人補充了幾句 ,一起來看看吧。慈不掌兵 仁慈的將領不適合帶兵打仗。常言道「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強將手下無弱兵」。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句老話過時了嗎
    在被普遍認可的民間處世哲學中,有一句話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句話源自《增廣賢文》,原句只有8個字:「慈不掌兵,義不掌財」。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和發展,最終形成16字的經典。尤其在處理人的問題上,要當斷即斷、不留後患。當然,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還是別掌兵了。2、情不立事在歷代皇帝中,慕容熙是唯一因「情」字亡國的。他用情之深,用語言難以形象!
  • 俗語說:「慈不掌兵、義不養財、情不立事」,有何深意?
    比如這句俗語:「慈不掌兵、義不養財、情不立事「,至今依舊受用。俗語:「慈不掌兵、義不養財、情不立事」,到底有何深意?一、慈不掌兵這個詞很好理解,就是仁慈且優柔寡斷的人,完全不適合做領導。二、義不養財這裡的「義」,指的是道義,也就是說,一般太過注重道義和原則的人,是賺不了大錢的。俗話說「無奸不商」,如果是商人,肯定是將利益放在首位的。可倘若一個人做生意太過注重義氣和情面,難免會被身邊的親戚和朋友所掣肘,他們很容易就能在你身上討到便宜。
  • 慈不掌兵,義不理財,情不立事,善不為官,是何用意?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這幾句話「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古訓,是值得每一個人都好好體會和領悟的。所謂「慈不掌兵」,是一句統兵古訓,用孫子的話說,就是:「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可見,掌兵不是不能有仁愛之心,而是不能仁慈過度。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關鍵的時候,統帥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和果斷的決心,絕不能因心軟而壞了大事。
  • 俗語:「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後半句更經典,讀懂終身受益
    其中有一句"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受用至今。"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其中的含義你真的明白嗎?讓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吧。慈不掌兵這個慈,指的是無來由的背離信譽和紀律的心慈手軟。"
  • 古人智慧: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
    古人智慧: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作為古代諺語和文獻佳句的集大成者《增廣賢文》書中諸多膾炙人口的俗語流傳深遠其中有一句「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受用至今。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老祖宗的智慧財富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增廣賢文》是中國古代兒童啟蒙讀物,該書廣泛搜集押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彙編成冊。那麼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和了解下《增廣賢問》以及這句話所包含的涵義!
  • 「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有何深意
    其中有一句「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受用至今。「慈不掌兵、義不養財、善不為官、情不立事、仁不從政」有何深意慈不掌兵指的是仁慈的人不適合帶兵打仗義不養財指的是一直注重道義的人,是賺不了錢的。古往今來那些會賺錢的商人都是逐利的,在他們眼裡,利益是擺在第一位,在利益面前他們也顧不上什麼道義了。
  • 古語講義不掌財,慈不掌兵——對義不掌財的辯證理解
    慈不掌兵,由於作者缺乏領導經驗,故不敢妄談,本篇文章不討論。而對於義不掌財,這句話,作者經過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和觀察他人,有了自己新的辯證看法。『義不掌財』這句古語,出自《增廣賢文》:「仁不行商,義不守財;情不立威,善不居官;慈不掌兵,柔不監國。」
  • 農村這「慈不掌兵,義不守財,善不坐堂」, 簡短卻蘊含大道理!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句農村中的俗語,那就是「慈不掌兵,義不守財,善不坐堂」。雖然說,這就是簡單的12個字,可是卻蘊涵著大道理呢!首先,慈不掌兵,形容的是一個很仁慈的將領,是沒有辦法掌握好自己的軍隊,也就是沒辦法帶好自己的軍隊。就打個比方的,大家知道嶽飛嗎?
  • 老祖宗智慧: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究竟何意
    而說到「慈不掌兵、義不理財」這兩句,相信很多的人都是曾經聽說過的,那麼你可知道還有其他兩句嗎?合在一起就是「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而這思路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可是老祖宗總結下來的智慧啊!
  •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的出處及道理是什麼?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的出處及道理是什麼?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幾千年來,無數先輩們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文化和精神財富,《增廣賢文》就是其中之一。「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四句話常被今人引用。慈不掌兵仁慈者是無法帶兵的。帶兵打仗不能心慈手軟。戰場上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如果不能嚴明軍紀,做不到軍令如山,就會貽誤戰機,可能導致己方處於危險之中,甚至全軍覆沒,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