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學思錄20.(同人卦:大同之道)

2020-10-18 凌雲悟道

乾上離下稱同人,志同道合利亨貞。初九行動宜光明,六二善處不同宗。

九三衝突可隱忍,九四鬥爭要審慎。九五會師哭後笑,上九和睦輔親誠。

同人卦是正確做到破除私見、同心協力的方法論。即大同之道。同人卦象徵上下合同,尋求光明。天火同人,同人卦乾上離下,天與火相互親和,象徵人們志同道合而聚。交結情深,兩人契義,同心斷金。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要明辨事理,求同存異;團結眾人以治理天下。人類相親,與人和同;所求皆得,無不稱心。《象辭》說:同人之卦,上卦為乾為天為君王,下卦為離為火為臣民,上乾下離象徵君王上情下達,臣民下情上達,君臣意志和同,這是同人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火,明燭天地,照亮幽隱,從而去分析物類,辨明情狀。同人卦喻示人們,同心同德,團結向上,上下同心,謀事有成。行為持中而又互相應和,就會吉祥如意,與人合作共事更佳。

同人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第13卦。其是離卦,是乾卦。離卦的卦象是火,特性是光明而依附;乾卦的卦象是天,特性是強健。同人卦,闡釋和同的原則。此卦的主要精神是首先應當破除一家﹑一族的私見,重視大同,不計較小異,本著的精神,以道義為基礎,於異中求同,積極的廣泛與人和同,才能實現大同世界的理想。正義必然使邪惡屈服,但障礙必須果敢的排除。同人的意思是會同他人。

同人卦是正確做到破除私見、同心協力的方法論。即大同之道。同人卦以當時的社會環境做背景,記載了「涿鹿之戰」和「阪泉之戰」的場景,描述炎帝和黃帝化幹戈為玉帛的過程及同人策略。從六個時空節點,或者說是六個階段闡述如何與人和同。

1、同人之始,先與門內人和同,同人卦的終極目標是「同人於野」。在同人之初,位卑力弱之人一開始就要勇敢邁出家門,出門同人之前先要與門內人和同。做到與家人親人搞好關係,否則別人會對你的人品產生懷疑。

2、與同宗同族人和同,要注意守正,走出自家大門與人開始交往,朋友多了起來,但要注意不可結黨營私。雖然走出了家門與外人和同,但還沒有遠離自己的家族和近鄰,注意不要拉幫結派結黨營私,也不能與某些人過於親近。

3、產生爭鬥,滋生了社會隱患,此時人長大了,過於剛健急躁冒進,覺得有能力與別人爭奪同盟軍。在同人之時總會引起一些人的不滿,當剛猛之人沒有和同對象時,容易心生芥蒂滋生事端。。

4、在同人之時產生了矛盾,總得有人出來調解,這個人既要有地位還要身端行正,並且也不牽扯利益關係,才能讓大家心服口服,充當好這個角色。「乘其墉,弗克攻,吉」。有一隻強大的中堅力量,登上高高的城牆,作為屏障橫在交戰雙方之間,象徵一個人躋身高層,剛柔兼濟不急不躁,要協調好各個諸侯國與君王之間的關係,也可以作為即將開戰雙方的中間緩衝帶。

5、在同人之時,要有一個領袖作為定海神針,既光明磊落又公正無私,更不能動用武力,而要用剛中的品德感化天下之人。九五之尊的君王以大德徵服天下人心,這個君王居中得正,既光明磊落又公正無私,展現同人的美好結局。

6、到了最後,「同人於野」的志向還遠遠未能實現,路漫漫其修遠兮。 還遠未達到天下大同的目標,眾人經過前五個階段的努力,在城內實現了與人和同,現在終於走出了城門來到了「郊外」。同人卦的最終目標是「同人於野」,到了最後才剛剛走到郊外,還遠未達到「野」的境界。

從上面同人的六個過程和六種人可以看出來,與人真誠交往不是那麼容易的

事情,爭奪同盟軍還會出現刀光劍影,潛藏著戰爭的隱患。 同人卦中列舉了一些自然天象和人文典故。春夏秋冬四季循環的自然規律,炎帝黃帝「阪泉之戰」和「涿鹿之戰」的史事,遠古時期對距離遠近的描述和命名等。這可以說是不結盟外交政策的由來, 「求同存異」思想的淵源。真誠地與人和同,就能朋友遍天下,大為富有。

同人卦象徵與人和睦相處:和別人親密地走在寬廣的上,亨通,有利於渡過大河急流,有利於君子堅守正道。同人卦,闡釋和同的原則。否極終於泰來,然而,安和樂利的大同世界,並不會憑空到來,仍然需要積極追求。正義必然使屈服,但障礙必須果敢的排除。犧牲小我,然後才能完成大我,先苦而後始能甘。

相關焦點

  • 易經學思錄17.(履卦:踐禮之道)
    易經學思錄17.(履卦:踐禮之道)乾上兌下天澤履,履行禮德隨機遇。初九純樸守本份,九二坦蕩無貪慾。履卦是富而有禮、履危為安、循制而行的方法論。即踐禮之道。履的詞意主要為行走與鞋子,引申為實踐、腳步等。履卦以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民風民俗為背景,再用其它自然天象作為輔助,闡述履禮之道的情景和對策。以離虎口和虎尾的遠近,來描述處境的危險程度。將人分成六類,既描述人的素質,也代表人的地位高低和行為方式的不同。將履禮而行的過程分成六個階段,從開始到結束,從個人之道逐步上升到社會和國家的層面。
  • 易經學思錄13.(訟卦:息訟之道)
    易經學思錄13·(訟卦:息訟之道)乾上坎下天水訟,爭辨曲折利節控。初六化解宜不爭,九二敗訴逃逸中。訟卦是正確對待是非爭議和打官司的方法論。即息訟之道。訟卦象徵爭論訴訟。訟卦是異卦(下坎上乾)相疊,天水訟(訟卦)慎爭戒訟。同需卦相反,互為「綜卦」。
  • 易經學思錄16.(小蓄卦:積蓄之道)
    易經學思錄16·(小畜卦:積蓄之道)巽上乾下為小畜,風行天上雲積雨。初九復甦走正道,九二守中悟積蓄。小畜卦是儲蓄與消費、當用不省、當省不用的方法論。即積蓄之道。小畜卦象徵亨通順利。風天小畜,蓄養待進。這個卦是(下乾上巽)相疊,乾為天;。喻風調雨順,穀物滋長,故卦名小畜(蓄)。
  • 易經六十四卦詳解013:同人卦,天下大同
    關注一下,開心永久同人,就是天下大同的意思,是我們祖先的一種美好的願望。其實老薛每次看到同人卦的時候,想到的不是美好,而是有點揪心。就如我們文化中一直強調「人之初、性本善」一樣,總是認為人的本性就是善良的,但是西方的啟蒙文化缺失「人之初、性本惡」,在這兩種文化體系中長大的人,看待世界的眼光是不一樣的,為此我們吃了多少虧,上了多少當?
  • 易經學思錄53.(升卦:上升之道)
    升卦是事物順勢上升、積小成大的方法論。即上升之道。升卦象徵上升。地風升,上坤下巽,其主卦是巽,卦象是風;客卦是坤,卦象是地。地沃風揚,樹木生成,其象體現著君子日新其德和事業蓬勃發展。升卦喻示人們,通過自身的奮力提升,為賢人的起用晉升創造條件,創造昇平康樂的局面。積小善而逐漸成就宏大的德業,沿著臺階穩步上升。升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46卦。此卦是異卦相疊(下巽上坤),坤為地、為順;巽為木、為遜。
  • 易經學思錄52.(萃卦:聚集之道)
    萃卦是加強團結、增進友誼、聚合生發的方法論。即聚集之道。萃卦象徵聚集。澤地萃,坤為地、為順;兌為澤、為水。澤上於地,和順歡悅,剛中有應,應和萬物匯聚之理。物久聚必生變,人久聚或萌異心,需戒備群聚所生的不測變亂。萃,意為聚集、團結。 萃卦是闡釋君王與天下賢士及英雄豪傑聚萃於朝廷一堂之卦。
  • 易經學思錄11(蒙卦:啟蒙之道)
    即啟蒙之道。『蒙』的原意為蒙蔽、昏暗,引申之意則有蒙昧、愚蒙、童蒙、啟蒙等。蒙而不化,愚而文盲,則需要啟蒙。蒙卦是異卦相疊。山水蒙,艮為山,坎為泉,山下出泉。從哲理上講,《蒙》卦講的是蒙昧,即物之始生之後的蒙昧狀態。
  • 易經學思錄57.(鼎卦:養賢之道)
    鼎卦是革故鼎新、用才養賢的方法論。即養賢之道。鼎卦象徵鼎器。火風鼎,離上巽下,其主卦是巽,客卦是離。木上有火,燃木煮食,化生為熟,除舊布新的意思。鼎為重寶大器,三足穩重之象。鼎有烹物成新之用,又有權柄法制之象。鼎卦,含義是穩定圖變。鼎,不僅是一種炊具,也是一種政權的象徵,自古每有「 問鼎」、「定鼎」之說。鼎卦也可列為改革之卦,作為革故鼎新的象徵,它有很大的吉祥,它亦很亨通。
  • 《易經》第十三卦同人卦詳解
    上九 同人於郊,無悔。『譯文』同人卦 象徵人事和同。同人卦卦象下單卦為離,為火;上單卦卦象為乾,為天。兩單卦結合為天火,同人的卦象。在曠野上族眾聚集在一起,光與火聚,人與人同。亨順利。利於涉越大川巨流,有利君子。
  • 易經學思錄54.(困卦:脫困之道)
    困卦是脫離困境、克服困難的方法論。即脫困之道。困卦象徵困頓、窮困。澤水困,上兌下坎,上卦為兌,兌為陰,為澤;下卦為坎,坎為陽,為水。大澤漏水,水草魚蝦,處於窮困之境。陽處陰下,剛為柔掩,像君子才智難展,處於睏乏之地。陽剛被掩埋不能伸展,君子被小人壓抑欺凌。
  • 一句話侃《易經》—同人卦
    天火同人,火,代表了太陽,君子看,天之道,利而不害,太陽,明明德,無私奉獻,把光明送給人類,富人可以曬陽光,窮人也可以曬,壞人,陽光也照樣給他曬,與天道類齊。天與火(太陽)一樣嗎?形態不一樣,沒有關係,行的道都一樣就行了。故同人,必須類族辨物,知道差異,又必須大度能容。
  • 易經學思錄56.(革卦:變革之道)
    即變革之道。革卦象徵變革。澤火革,兌上離下,離為火、兌為澤,澤內有水。水在上而下澆,火在下而上升。火旺水幹;水大火熄。二者相生亦相剋,必然出現變革。變革是宇宙的基本規律。澤中有火,水火相息,交互變革。革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九卦。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兌)相疊。離為火、兌為澤,澤內有水。
  • 易經學思錄50.(夬卦:對決之道)
    夬卦是講究鬥爭方式、避免矛盾激化、決斷治裁邪惡的方法論。即對決之道。夬卦象徵決斷。兌上乾下,乾為天為健;兌為澤為悅。澤氣上升,決注成雨,雨施大地,滋潤萬物。五陽去一陰,去之不難。夬即決。卦象有摧枯拉朽之勢。夬卦的主卦是乾,卦象是天,特性是強健;客卦是兌,卦象是澤,特性是愉快。
  • 易經:六十四卦之第十三「同人」卦
    同人第十三[題解]同人卦為異卦相疊( 離下乾上)。本卦上卦為乾,乾為天,為君;下卦為離,離為火,為臣民。此種卦象證實君王處於上而臣民處於下,君王號令,臣民擁君。上天下火,喻君王居高臨下,洞察民情,所行皆得體,臣民齊贊同,故封名日同人。同人卦闡釋和同的原則。否極終於泰來。然而,安和樂利的大同世界不會憑空到來,仍然需要積極追求。應當破除家、一族的私見,重視大同,不計較小異。應本著大公無私的精神,以道義為基礎,於異中求同,才能實現大同世界的理想。正義必然使邪惡屈服,但障礙必須果敢排除。只有輛牲小我,才能完成大我,正所謂「先苦而後能甘」。
  • 以五行分類論易經之道——第五篇(土道)
    根據五行分類法介紹《易經》,前四篇介紹了金道、水道、木道和火道。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火生土,土道,即方法,為人處世之道。關於為人處世,《易經》中談及土道之卦有屯、訟、師、履、大壯、晉、睽、蹇、遠見、坤、同人等。
  • 易經學思錄55.(井卦:修德之道)
    即修德之道。井卦象徵水井。水風井,坎上巽下,木上有水。其主卦是巽,卦象是風;客卦是坎,卦象是水。井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48卦。井卦的主卦是巽卦,卦象是風;客卦是坎卦,卦象是水。井卦是正本清源、修身養德的方法論,即修德之道。井卦的卦爻辭中,每一條都有「井」,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井的維護過程,以井為喻,闡述如何維護良好的道德修養。
  • 易經學思錄59.(艮卦:知止之道)
    艮卦是審時度勢、知進識止、以退為進的方法論。即知止之道。艮卦象徵抑止。艮,代表山。其主卦和客卦都是艮卦,卦象是山,有山疊山、山外山、山上山之貌,山嶂路阻,前行止步,內含因勢而止之意。艮為山,二山相重,喻靜止。
  • 白話講易經,第十三卦,天火同人卦,上乾下離,世界大同天下一家
    上一講我們講解了否卦,「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是說事物的發展不可能總是處在閉塞不通的狀態,經過自我修正,最終會得到改善,同人指的就是有共同目標、同心協力的人。所以今天我們來講解一下同人卦。來看一下同人卦的爻辭:初九爻,同人於門,無咎。走出門去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會有什麼災禍。初爻處在大同志向的初級階段,走出門去,結交志同道合的人,是很好的。意思是想要大同要先打破門戶之見。六二爻,同人於宗,吝。只跟同宗族的人交往,這種做法是狹隘的,是不值得讚揚的。
  • 易經學思錄19.(否卦:處逆之道)
    從其本意來看,均有非議、貶斥、壞、惡、窮與不通,內含的都是否定之意。啟示人們收斂自約以避免災難,不可被榮華富貴所誘惑。否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之第十二卦。天地否(否卦)不交不通。否卦,闡釋由安泰到混亂,由通暢到閉塞,小人勢長,君子勢消的黑暗時期的應對原則。否卦意味著運勢不佳,處在困境中,兇且衰,君子以險德避難,不可榮以祿也,運勢不通達,諸事不順,有損失且波折多。
  • 易經學思錄12.(需卦:等待之道)
    即等待之道。需卦象徵等待。水天需,需卦上部是客卦,是坎卦,卦象是水,水可以浮舟,也可以沉舟。其下部是主卦,是乾卦,卦象是天,天運轉不息,具有無窮威力。而需卦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講飲食之道。《序卦傳》中說:「物稚不可以不養,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