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學思錄57.(鼎卦:養賢之道)

2020-10-18 凌雲悟道


離上巽下火風鼎,崇聖養賢重布新。初六吐故顛覆出,九二納新慎防病。

九三除塞需厲行,九四挫折宜革命。六五堅貞用賢能,上九修德惠於民。

鼎卦是革故鼎新、用才養賢的方法論。即養賢之道。

鼎卦象徵鼎器。火風鼎,離上巽下,其主卦是巽,客卦是離。木上有火,燃木煮食,化生為熟,除舊布新的意思。鼎為重寶大器,三足穩重之象。鼎有烹物成新之用,又有權柄法制之象。

鼎卦,含義是穩定圖變。鼎,不僅是一種炊具,也是一種政權的象徵,自古每有「 問鼎」、「定鼎」之說。鼎卦也可列為改革之卦,作為革故鼎新的象徵,它有很大的吉祥,它亦很亨通。

鼎卦喻示人們,在革故鼎新的改革浪潮中,要正位凝命,修德養身。要知人善任,用人之長,在實踐中知人識賢,用賢養賢。要迎風鼎立,當仁不讓,把握時機,精研謀略,團結鼎新志士,推進鼎新大業。人才自身也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和加強修養,應實德積識,嚴於律已,不陷入與他人的怨仇之中,柔而上行,循序漸進。

鼎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50卦,上卦為火,下卦為風,稱其為火風鼎。卦義是穩定圖變。異卦(下巽上離)相疊。主卦是巽卦;客卦是離卦。燃木煮食,化生為熟,除舊布新的意思。鼎為重寶大器,三足穩重之象。

鼎是烹飪之器,用大鼎烹飪飲食美味,一是用來象徵國家用這口大鼎來養民,解決民生問題,民以食為天,只有解決好百姓的溫飽問題,才能實現社會的和平穩定;二是用來象徵國家用這口大鼎來養賢,尊賢重教,開展祭祀活動,重用聖賢對百姓開展仁義禮樂教化工作,類似於現代的以德治國。鼎是國之重器,用銅鐵等金屬材料製成,龐大、沉重、冷峻,無論是黃帝制三鼎,還是大禹鑄九鼎,鼎都是國家主權的象徵,當權者把國家法制律令刻在上面,將其放置在正中顯目的地方,從這個意義上講又有些依法治國的味道。

鼎卦是革故鼎新、用才養賢的方法論。即養賢之道。鼎卦爻辭從六個時間節點,或者說是六個階段的情景和寓意闡述了革故鼎新和養賢之道。

1、初六,陰柔之爻而居陽剛之位,處於鼎下,陰中虛,應在鼎體之中,今在鼎下,象鼎顛倒之形。鼎顛倒,則可以倒出鼎中渣物,吐故以便納新,所以沒有災咎。「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無咎」,原來的鼎顛翻了鼎足,這倒利於倒出鼎中原來腐臭的食物;把它刷洗乾淨,重新裝進新的食物,這倒好像又找了一個小妾又生了一個兒子一樣,這倒並沒有什麼災禍。

2、九二,陽剛之爻居於陰柔之位,得中不正,陽爻樸實不虛,所以有鼎中有實的卦象。「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倒掉了原來鼎中陳腐惡臭的食物,又刷新乾淨重新裝進了新的食物,這樣「鼎有實」的變革,倒引起了我仇輩的嫉恨;我的仇輩雖然在嫉恨我,但他又不能把我怎麼樣,這樣倒很吉祥。

3、九三,以陽剛之爻居於陽剛之位,守實與上九陽剛相敵無應,沒有辦法接納食物。「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由於鼎耳的變形或毀壞,使舉鼎器塞不進鼎耳,以致使鼎不能使用;由於鼎不能用,不能用它來烹飪食物,使得肥美的野雞不能食用,倒被正在下的雨黴壞了。這鼎不能用,倒促使變革,開始看起來很後悔,但結果卻很吉祥。

4、九四,陽剛之爻居陰柔之位,處上體離卦之下,與初六陰柔之爻相應,上承六五,下施九三,責任重大,非己所能信任,因而有鼎折足之象。「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當鼎足折斷了,鼎被毀壞了,被烹飪的食物被顛翻,其鼎中的食物倒出來沾汙了鼎的全身,這樣就很兇險。當喻國家的政權從根基遭到了破壞。

5、六五,陰柔之爻居上體離卦之中,能夠貫通義理,納於剛正,所以說「鼎黃耳,金鉉,利貞」。鼎通過革故鼎新之後,鼎又換上了黃色的金耳,也從新配上了用金子製成的舉鼎用的「鉉」,這樣變革很宜于堅守貞正。

6、上九,陽剛之爻處陰柔之位,剛而能柔,就象玉體一樣,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相濟,陰陽調和。 「鼎玉鉉,大吉,無不利」,鼎又重新配上了玉制的舉鼎器,這樣將意味著很大的吉祥,也意味著無不順利或無不適宜。

革故鼎新的成語就來源於周易第四十九卦革卦和本卦鼎卦,即通過變革淘汰舊的落後的不合時宜的事物,用新事物去取代舊事物。革卦側重於推倒舊事物,鼎卦側重於建立新事物。本卦闡釋治國養賢的哲理,變革必須儲備人才,起用賢能,方能除舊布新。革故鼎新,必須尊重知識,善用人才。小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不足以擔當重任,必須排除,任用不當會招致禍殃。賢能沒有得到任用,也不要心灰意徽,堅守正道,終會有施展抱負的一天。歷史上明智的君王與剛毅的臣下相得益彰,這樣剛柔並濟,才會無往不利。

鼎卦也提示人們厚積薄發,堪當重任,不斷進取。如果才能淺薄,欠缺智慧,而地位尊貴,這樣的人去圖謀大事,必定能力不足。這樣的人如果擔當重大責任,是很少沒有災禍的。所以,要尊重知識,善用人才,選賢任能,革故鼎新,奮發向上,不斷進取。

相關焦點

  • 易經學思錄16.(小蓄卦:積蓄之道)
    易經學思錄16·(小畜卦:積蓄之道)巽上乾下為小畜,風行天上雲積雨。初九復甦走正道,九二守中悟積蓄。小畜卦是儲蓄與消費、當用不省、當省不用的方法論。即積蓄之道。小畜卦象徵亨通順利。風天小畜,蓄養待進。這個卦是(下乾上巽)相疊,乾為天;。喻風調雨順,穀物滋長,故卦名小畜(蓄)。
  • 易經學思錄17.(履卦:踐禮之道)
    易經學思錄17.(履卦:踐禮之道)乾上兌下天澤履,履行禮德隨機遇。初九純樸守本份,九二坦蕩無貪慾。履卦是富而有禮、履危為安、循制而行的方法論。即踐禮之道。履的詞意主要為行走與鞋子,引申為實踐、腳步等。履卦以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民風民俗為背景,再用其它自然天象作為輔助,闡述履禮之道的情景和對策。以離虎口和虎尾的遠近,來描述處境的危險程度。將人分成六類,既描述人的素質,也代表人的地位高低和行為方式的不同。將履禮而行的過程分成六個階段,從開始到結束,從個人之道逐步上升到社會和國家的層面。
  • 易經學思錄13.(訟卦:息訟之道)
    易經學思錄13·(訟卦:息訟之道)乾上坎下天水訟,爭辨曲折利節控。初六化解宜不爭,九二敗訴逃逸中。訟卦是正確對待是非爭議和打官司的方法論。即息訟之道。訟卦象徵爭論訴訟。訟卦是異卦(下坎上乾)相疊,天水訟(訟卦)慎爭戒訟。同需卦相反,互為「綜卦」。
  • 《易經》「頤卦」中的治國養民之道
    兩岸易經分享61:《易經》「頤卦」中的治國養民之道(一)《易經》的頤卦,初九和上九兩爻為陽爻,中間四爻均為陰爻。頤之時大矣哉!」(二)「頤」者,養也。聰明智慧的古人,從頤卦中學會修養身心。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周易科學交流協會理事長、著名易經教授黃來鎰,在向「源易緣」分享的易經內容中指出:頤卦不僅談食物養身,更強調要臻於養心、養性、養氣、養德、養賢、養民。(三)黃來鎰先生說, 《易經》聖人作《易》,以大自然規律勉勉世人做人處世之道;復以《易》理論示君王治國養民之道。
  • 易經學思錄53.(升卦:上升之道)
    升卦是事物順勢上升、積小成大的方法論。即上升之道。升卦象徵上升。地風升,上坤下巽,其主卦是巽,卦象是風;客卦是坤,卦象是地。地沃風揚,樹木生成,其象體現著君子日新其德和事業蓬勃發展。升卦喻示人們,通過自身的奮力提升,為賢人的起用晉升創造條件,創造昇平康樂的局面。積小善而逐漸成就宏大的德業,沿著臺階穩步上升。升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46卦。此卦是異卦相疊(下巽上坤),坤為地、為順;巽為木、為遜。
  • 易經學思錄52.(萃卦:聚集之道)
    萃卦是加強團結、增進友誼、聚合生發的方法論。即聚集之道。萃卦象徵聚集。澤地萃,坤為地、為順;兌為澤、為水。澤泛濫淹沒大地,人眾多相互鬥爭,危機必四伏,務必順天任賢,未雨綢繆,柔順而又和悅,彼此相得益彰,安居樂業。澤上於地,和順歡悅,剛中有應,應和萬物匯聚之理。物久聚必生變,人久聚或萌異心,需戒備群聚所生的不測變亂。
  • 《易經》的人才觀:鼎能養賢,貴在其德
    就像現在人所經常說的那樣,人才是核心競爭力,而在古代,聖人們也早就在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智慧經典《易經》鼎卦中,為人們說到了相關的智慧,只不過那時的人們所用的是一個詞:養賢,所以,如果讀懂了鼎卦,自然也就能知道那些成功者重視人才的原因是什麼,以及相關的智慧了。
  • 易經學思錄20.(同人卦:大同之道)
    同人卦是正確做到破除私見、同心協力的方法論。即大同之道。同人卦象徵上下合同,尋求光明。天火同人,同人卦乾上離下,天與火相互親和,象徵人們志同道合而聚。交結情深,兩人契義,同心斷金。《象辭》說:同人之卦,上卦為乾為天為君王,下卦為離為火為臣民,上乾下離象徵君王上情下達,臣民下情上達,君臣意志和同,這是同人的卦象。君子觀此卦象,取法於火,明燭天地,照亮幽隱,從而去分析物類,辨明情狀。同人卦喻示人們,同心同德,團結向上,上下同心,謀事有成。行為持中而又互相應和,就會吉祥如意,與人合作共事更佳。
  • 易經學思錄11(蒙卦:啟蒙之道)
    即啟蒙之道。『蒙』的原意為蒙蔽、昏暗,引申之意則有蒙昧、愚蒙、童蒙、啟蒙等。蒙而不化,愚而文盲,則需要啟蒙。蒙卦是異卦相疊。山水蒙,艮為山,坎為泉,山下出泉。從哲理上講,《蒙》卦講的是蒙昧,即物之始生之後的蒙昧狀態。
  • 易經學思錄55.(井卦:修德之道)
    井是水源、源泉所在,水是生命之源,水井養人。井之象雖有深陷之意,卻並無必然的危險,危險來自失修、失誤。客方受主方制約,由於雙方都被動,關係穩定,如同位置固定的井,然而,儘管井的位置不變,井也需要精心維護,才能有甘美的井水飲用。井卦喻示人們要修身培德,不斷培養道德修養和不斷開發知識潛能,只有不斷地自我完善,才能有望成就一番事業。
  • 易經學思錄58.(震卦:應變之道)
    經卦居三震為雷,雷霆震蕩系安危。初九雷威福澤隨,六二險境要遠避。六三謹慎不當位,九四震驚善應對。六五中正承大業,上六惶恐謹戒備。震卦是遇險不驚、臨危不亂、沉著鎮定應對變故的方法論。即應變之道。震卦象徵震動。上下卦均為震,雷動威盛。
  • 易經學思錄54.(困卦:脫困之道)
    困卦是脫離困境、克服困難的方法論。即脫困之道。困卦象徵困頓、窮困。澤水困,上兌下坎,上卦為兌,兌為陰,為澤;下卦為坎,坎為陽,為水。大澤漏水,水草魚蝦,處於窮困之境。陽處陰下,剛為柔掩,像君子才智難展,處於睏乏之地。陽剛被掩埋不能伸展,君子被小人壓抑欺凌。
  • 易經學思錄49.(益卦:損益之道)
    益卦是見賢思齊、遷善改過、益民安國的方法論,即損益之道。益卦象徵增益。風雷益,巽上震下,主卦是震,客卦是巽。震卦的卦象是雷,主方積極主動,雷厲風行。益卦喻示人們,正確對待利益。利益是民眾的福祉,應是制定政策的核心。有益之事多做,無益之事莫為。執政者應自覺損上益下,益民安國。益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42卦。此卦是異卦(下震上巽)相疊。
  • 易經——鼎卦: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易經——鼎卦:得人者興,失人者崩養賢用才,是為發展事業,它不僅是變革的需要,也是指事業長期保持發展勢頭的需要。只知用賢而不知養賢,人才的儲備就會枯竭,以適應事業的長期性發展。上九:鼎玉鉉,大吉,無不利。《象》日:玉鉉在上,剛柔節也。解讀:革故鼎新,十分吉祥、享通。象釋:鼎卦的形象似鼎:初六爻為鼎足,六五爻為鼎耳:下卦「巽」是木,上卦「離」是火,象徵燃木煮物,有革新之意,故稱之為「鼎」。
  • 易經學思錄12.(需卦:等待之道)
    即等待之道。需卦象徵等待。水天需,需卦上部是客卦,是坎卦,卦象是水,水可以浮舟,也可以沉舟。其下部是主卦,是乾卦,卦象是天,天運轉不息,具有無窮威力。而需卦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講飲食之道。《序卦傳》中說:「物稚不可以不養,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
  • 《易經》講義(第27講)
    教學重點:革卦是革除舊政、除舊布新、推行變革的方法論,即變革之道。鼎卦是革故鼎新、用才養賢的方法論,即養賢之道。2、易經學思錄·(革卦第四十九)兌上離下澤火革,順天應人不覆轍。初九舊固難消除,六二布新不倒車。
  • 易經學思錄56.(革卦:變革之道)
    即變革之道。革卦象徵變革。澤火革,兌上離下,離為火、兌為澤,澤內有水。水在上而下澆,火在下而上升。火旺水幹;水大火熄。二者相生亦相剋,必然出現變革。變革是宇宙的基本規律。澤中有火,水火相息,交互變革。革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四十九卦。這個卦是異卦(下離上兌)相疊。離為火、兌為澤,澤內有水。
  • 易經學思錄50.(夬卦:對決之道)
    夬卦是講究鬥爭方式、避免矛盾激化、決斷治裁邪惡的方法論。即對決之道。夬卦象徵決斷。兌上乾下,乾為天為健;兌為澤為悅。澤氣上升,決注成雨,雨施大地,滋潤萬物。五陽去一陰,去之不難。夬即決。卦象有摧枯拉朽之勢。夬卦的主卦是乾,卦象是天,特性是強健;客卦是兌,卦象是澤,特性是愉快。
  • 李佔成老師闡述《易經》火風鼎卦
    鼎:由鼎腳、鼎腹、鼎耳、鼎槓,所構成的器物;本卦初六像鼎腳,九二、九三、九四像鼎腹,六五像鼎耳,上九像鼎槓;鼎卦二三四爻組成互卦「乾天」,三四五爻組成交卦「澤水」,交互卦組成新卦「澤天夬」。澤中水四方溢出,猶如鼎中盛滿了水或食物。 本彖辭意思是:鼎卦是鼎的形象。以木生火燒鼎,烹飪食物。聖人亨通,用鼎煮食物祭祀上帝,而大的亨通則是用鼎烹煮食物來養聖賢之人。
  • 易經學思錄59.(艮卦:知止之道)
    艮卦是審時度勢、知進識止、以退為進的方法論。即知止之道。艮卦象徵抑止。艮,代表山。其主卦和客卦都是艮卦,卦象是山,有山疊山、山外山、山上山之貌,山嶂路阻,前行止步,內含因勢而止之意。艮為山,二山相重,喻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