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譜為什麼有錯(二)一一現代家譜也有錯

2020-08-13 資金長陽

現代家譜,越修越多,越修越大。文化人多,從初中生到大學生,家家都有。但是,有的譜、修得更離譜。


1.偽造序言,假冒歷史文人作序。此乃高手!

例如閩西、粵東的《賴氏族譜》收了許多名人對先祖的表揚,陶淵明給賴忠郎的贊文是「謫貶巡按,國學文衡,三朝侍講,天子門生」,又有署為「翰林院大學士王獻之」題寫的讚詞。我還以為發現了陶淵明王獻之從未發表的佳作,興奮了三天三夜,分享給一大學文科生看,他看一眼,搖頭說:小學生之偽作,巡按是明清時期的官制,翰林院、唐以後才有。也有些名人作序是舊譜傳下來,假託的。最明顯是朱熹,朱熹作譜序的家譜達幾十種,有真,有偽。朱熹有一篇譜序,劉、周、黃、洪、戴、吳、鄭、多姓的家譜同時採用,其中只姓氏一字之別,其它文字均雷同,可能嗎?

​2.隨意上溯,胡思亂想。


​ 三皇五帝肯定是始祖啊,悠久的歷史,可攀附的同姓名人很多,東湊西湊,就湊到炎黃了。全國這麼多姓氏,似乎百家姓都有一個偉大的始祖,姓秦的都是秦始皇傳人,姓劉的都是劉邦傳人,姓李的都是李淵傳人,姓孫的都是孫子的後裔,姓鬼的都是鬼谷子後裔······(別笑,真有姓鬼的,鬼也作傀、隗,古代讀作wěi,不可讀作guǐ。鬼姓是一個多淵源多民族的姓氏。)

​3.無中生有,膽大包天。


​ 福建某地《劉氏重修族譜》(民國譜),把人人皆知的江蘇沛縣人漢高祖,編入本家族的入閩世系之中。劉榮(劉邦父親)翻山越嶺,千辛萬苦,遷到「贛州府寧化縣大華山銅鼓村,登葬生龍口人形肚臍穴,坐西向東,蔭出二十四帝」,寧化好風水,福蔭劉邦殺回北方得天下。贛州府與寧化縣有武夷山分界,客家祖地石壁,就是石城隔壁。這是基本客家常識。把漢高祖變為客家人,是無識。

​3.攀援望族,神奇壯大。


​ 貴姓[guì xìng],(此貴姓非貴姓,是敬辭、敬語)。

​「牛牛」縣,火公變成了南方貴姓的象徵,只要姓貴就是火公後裔,按「牛牛」宣傳,火公後裔達三千幾萬。於是,有譜不齊者,譜遺失者,有志修譜者,希望攀援望族者,爭先恐後、蜂擁而至「牛牛」。燒燒紙錢,捐捐款。皆大歡喜!只要去了「牛牛」縣(市),都會以「天下貴姓一家親」為由,變成火公後裔。

​「犇犇」市,山公己成貴姓第一山,珠穆朗瑪峰,還在增高,還在擴大。山公,幾十個子,支系龐大,繁衍不窮。現福建、廣東、江西、臺灣的貴姓家族,多是山公之子孫,世界各國的貴姓華僑,尋根求源,也都來到「犇犇」市,尋根問祖。​

​4.趨附名門,人為杜撰

呂氏族譜,大多是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纂修的,以南方省份居多:閩臺一帶的呂氏家族,唐末入閩,二話不說,把宋代所有呂姓名臣碩儒統統當成自己入閩始祖的兒孫,如呂蒙正、呂夷簡、呂公著呂希哲、呂好問、呂本中、呂祖謙等等,搜羅備至,一網打盡。問題是這些名人都有正史可查,全是河南人。河南人笑了, 又可以建一個文化旅遊古城了。

​5.冒接世系,虛構古圖


​ 近幾年,韓國學者把炎帝、蚩尤、夸父、風伯、孔子、西施、李時珍等都說成是韓國人的祖先。

在虛構的古朝鮮國疆域圖上,韓國人將古朝鮮國分為八道,統治的範圍包括目前中國除臺灣、海南等島嶼以外的整個版圖,還包括了外蒙古、俄羅斯和中亞哈薩克斯坦等國的部分領土。

他們虛構了一套春秋戰國時期的地圖

​大家看看韓國人虛構圖,中國的東北地區和山東半島以及東部沿海都屬於朝鮮的領土。就這樣孔子變成韓國人了。

杜撰歷史,厚顏無恥就是這樣的「磚」家。申請端午祭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又要申請太極拳,清明節是他們的,端午節是他們的,春節也是他們的,甚至越國美女西施也是他們的。

鬼谷子沒說是他們的,看來韓國人也怕鬼。

錯了,錯了。被韓國人忽悠暈頭了,鬼子是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日本人,是一群鬼怪。

​6.亂認先祖,捕風捉影


​李忠(643年-664年,唐高宗李治庶長子),字正本,生於東宮,初封陳王,官任雍州牧。永徽三年(652年),立為太子。 李忠歷史上並沒有子嗣記載,

《舊唐書·卷八十六·列傳第三十六》:麟德元年,又誣忠與西臺侍御上官儀、宦者王伏勝謀反,賜死於流所,年二十二,無子。

《新唐書·卷八十一·列傳第六》:麟德初,宦者王伏勝得罪於武后,敬宗乃誣忠及上官儀與伏勝謀反,賜死,年二十二。無子。

李忠被武則天賜死。
​但現代有人認李忠為始祖。

南宋​南宋忠臣,抗元英雄文天祥沒有後代,因為文天祥只生有「二子道生、佛生,均早卒」。清光緒《惠州府志》記載「端宗景炎丁丑(1277年)八月敗於興國縣,妻與二男二女皆被執,一女投水死」​

據《文氏通譜》記載,南宋時,文天祥胞弟文璧任惠州太守,其堂弟文天瑞隨同前往,娶妻冼氏。為避元初戰亂,文天瑞渡海遷往海南萬州,終老於此;而其子文遠則仍留居惠州,後來遷至寶安,在嶺下村(今松崗鎮鳳凰村)安居樂業,繁衍後代。因此文天瑞為嶺南文氏始祖,而文遠是寶安文氏始祖。


文遠字應麟,嶺下在大茅山之麓,山上建有望煙臺。清康熙年間《新安縣誌·地理志》載:「望煙臺,在鳳凰巖下,傳文丞相侄文應麟子孫家於嶺下,為何右丞相部將。值歲荒,建此樓登眺,凡家無餮煙,賑之,至今猶稱&34;我們現在可以說,所有的可能性都指向,它就是查理大帝的遺骨。"撲克牌中的紅心K便是查理一世。】

中國完整度和真實度最高的家譜,孔子家譜。最可考的老家譜應是河東裴氏,山西有裴氏嫡系聚落,山西陜西也有直接的考古證據,河東裴氏在正史有傳可考者,竟達600人以上!為將相后妃者不計其數。裴氏有歷代碑銘傳下。

現代家譜,為祖先封官加爵,為祖先取名安諱,為祖先娶妾生子,為祖先添兄加弟,為祖先認父攀祖,等等不正之風,都會給家譜帶來嚴重危害!

家譜應該是我祖貧窮不棄,非我祖富貴不求!正本清源才是修譜人的責任和義務,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圖書館多了,史籍多了,大家都有機會購買和查閱史料,歷史的真相,會越來越明了。


願未來家譜不會有錯!

​參考資料:
​深圳商報
​網絡公開圖文
​《溫氏廣東發展史》(首編)
​《文氏通譜》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
​《萬載縣高村下灣王氏世系的拼湊,是必糾的派系雜亂常見現象》​江西省譜牒研究會 副研究員 王雄文

​ 江西江夏青創會黃耀華
​ 2020/8/12

相關焦點

  • 華人家譜|完美極致的家譜修繕選擇
    有家風的薰陶,有家訓的指引,有家規的約束,在人生的路上,我們才會風雨無阻,一路順利前行。可見家譜中的家訓、家風之重要性。家庭照片、視屏、資料管理不適合傳統家譜的發展;華人家譜修譜系統特點:華人家譜是全國第一家,目前唯一一次成譜APP軟體系統,其特點體現四個方面:快,易,準,省一、【快】5到8年時間節省90%以上的時間;二、【易】簡單,
  • 現代家譜中編寫人物傳的方法,你了解多少?
    #續家譜修家譜#人物傳作為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周代時候青銅家譜上的鼎彝銘文記述了祖先的功勳,宋朝時帝王將相、諸侯、土豪、地主樹碑立傳讓人物傳的內容日益豐富。家譜中的人物傳記述本族中的能工巧匠和有影響的人物,讓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那麼新續修家譜中人物傳應該怎麼寫呢?
  • 名門修譜:家譜的發展史,古代的是經典,現代的是科技!
    任氏族譜 國有史,地有志,人有譜,乃中華民族之優良傳統!家譜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一束鮮花。是家族文化的皇冠上的「明珠」!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延續。家譜文化的傳承,不管是對於家族還是國家來說,都有著不同非凡的意義。 很多人認為家譜就是傳承一個家族的文化,記錄一個家族中出現過哪些名人大事而已。其實家譜的作用遠遠不是想像中這麼簡單。在古代,家譜可以涉及到的範圍包括選官、襲爵、婚姻、社交、財產繼承、睦族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 中國人為什麼堅持修家譜?
    打開一部部家譜,一個個鮮活的家族歷史便呈現在眼前。■ 邵鳳麗近些年來,各種網絡、電視、報紙等媒介,經常報導各地編修家譜的新聞,比如2008年11月23日時,甘肅省金城魏氏二房的家譜編修完成,並舉行了一場比較隆重的慶祝典禮。其實,在現代生活中,不僅成年人熱衷於編修自己的家譜,編修家譜這件事甚至還成了學生們的假期作業。
  • 家譜、族譜、宗譜到底有什麼區別?別用錯了!
    家譜是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籍。最早的家譜為古代氏族時期的口述家譜,在當時有著「瞽蒙主誦詩,並誦世系」之說。家譜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親疏,凝聚族群,優化生育。就是所謂的「親親以相及」。
  • 編修家譜,最不能原諒的錯誤是什麼?
    家譜,是記錄家族成員信息和名人事跡的書籍,是家族傳承之所在,絲毫馬虎不得。我們在編修家譜時,一定不能犯以下三大錯誤。01家族世系不能錯家譜之所以有凝聚血親,明辨世系的作用,全靠家譜的世系,在家譜裡,你可以查詢你的姓名,你的先輩,非常之方便。但是一旦世系錯亂,家譜就會失真,再查詢這些東西,還有什麼用呢?
  • 章回體寫就現代家譜
    章回體寫就現代家譜 2011/04/05 07:53 來源:溫州商報 瀏覽:1824
  • 現代小家庭有必要修家譜嗎?
    古人云:有家譜的家庭屬於耕讀靠譜之家;有收藏家譜的屬於名門望族之家;有家譜、有家規的家庭,屬於書香門第之家;有家譜、有家規、有家訓的家庭,屬於豪門貴族之家;有家譜、有家規、有家訓、有家風的家庭,屬於帝王將相之家。很多人在問,現今社會,到底要不要修譜?
  • 北京湧現代修家譜公司 壽辰送家譜成為新時尚
    代編家譜最高叫價80萬   京城湧現代修家譜公司壽辰送家譜成為新時尚   日前,本報報導了民間興起了修家譜熱潮的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除了個人修譜外,一些代修家譜的公司也紛紛出現。修一份家譜,最高價格可達到80萬元。
  • 譜牒文化丨為什麼家譜裡的祖先都是名人?
    當你在翻閱家譜或者聽老人介紹家族信息的時候,都少不了會遇到祖上是一位名人,比如張姓是張良後裔、郭姓郭子儀後裔、劉姓劉邦後裔特別是中山靖王支系……,再不濟祖上也是一位官宦人家,那麼祖上就沒有貧民百姓百姓了嗎?答案是有的,為什麼談到每個家族都有名人祖先吶?
  • 家譜編寫應該使用怎樣的文風?華麗的辭藻堆砌在家譜中為什麼不行
    文風是作者思想作風、文化修養、語言能力等在文章中的表現,家譜編寫不需要我們用華麗的辭藻堆砌出一堆蒼白的文字,家譜中需要我們採用樸實、嚴謹、簡潔、流暢的文風,將關於家族的歷史源流和先人經歷一一敘述。質樸的文風是家譜的最佳境界。
  • 族譜就是家譜?錯!它們的區別和聯繫你知道嗎?
    所謂別子,是指古代天子、諸侯的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這裡可釋為別子本代稱其上為祖,而別子之後裔稱其上為宗。 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至於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別於家譜的地方。 什麼叫族譜?
  • 編修家譜應該使用怎樣的文風?華麗的辭藻堆砌在家譜中為什麼不行
    文風是作者思想作風、文化修養、語言能力等在文章中的表現,編修家譜不需要我們用華麗的辭藻堆砌出一堆蒼白的文字,家譜中需要我們採用樸實、嚴謹、簡潔、流暢的文風,將關於家族的歷史源流和先人經歷一一敘述。樸實家譜文案需要做到樸實,文章的樸實文風更能反映家譜中記錄的事情的真實性,把事情寫清楚明白就可以了,不加多餘的修飾,不堆砌華麗的辭藻,不寫一堆大話空話,保持質樸的文風。就像清代章學誠所說的:「與其文而失實,何如質以傳真也。」質樸的文風是家譜的最佳境界。
  • 什麼是家譜嗎?中國人為什麼要修家譜?
    中國傳真新聞社:「追遠」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祭祀祖先、祭祀父母,所以在古代,家家戶戶都有祠堂,祠堂裡供奉的是祖先的牌位。每到春秋祭祀的時候,全家的人召集在一起,除了行這些禮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講述祖先的德行,也就是要念念不忘過去父母祖先的功德。他們對國家民族有什麼貢獻,要常常地思念、常常地追懷,這樣祭祀的時候才更加能夠顯示出誠敬之心、思慕之心。
  • 薛氏家譜
    椏溪鎮橋李村薛家自然村64歲村民薛修禮家中保留了21本薛氏家譜,傳到他手裡已有47代。聽到這一消息後,筆者即前往薛修禮家一探究竟。在薛修禮家筆者見到了這些家譜,薛修禮介紹到:21本家譜都是前年翻新的,原有的老譜失火燒掉了,新家譜還是從相鄰的溧水縣夏莊村翻錄的。夏莊那邊姓薛的有2000多人,我們是同宗同祖,我們這裡的薛家村只有10來戶人家,都是老早從溧水搬過來的。家譜裡記錄了薛家代代世事和名錄,到我這一代巳是47世。家譜裡也有我的名字,排在47世屬於修字輩。
  • 我為什麼要收藏家譜
    我為什麼要收藏家譜張堅自古以來,家譜承載著倫理規範,塑造著人格精神,維繫著社會秩序。家譜和國史、方志一起,共同記載了我國的歷史。這些年,修訂家譜之風盛行,的確是傳承家風家訓的好事,藉此,我決定收藏家譜。這也許是我們這一代人能夠有幸遇到的一件大好事。一、為什麼當下掀起修訂家譜的高潮?
  • 中國人為什麼熱衷於建祠堂、續家譜?祠堂、家譜與家風有何關係?
    記得當時大家正熱火朝天地討論著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坐中有位位高權重之人以非常肯定的語氣大發議論:「中國的貧富差距非常大,為什麼這麼說?不用看別的,只要你從北京出發,一路向北,進入燕山山脈,走上一百多公裡,看看大山裡人們的村落、房屋、生活,再回頭看看北京,你就什麼都明白了。」
  • 家譜中的精華——談名人的家譜
    試想,一部假定首次修纂於明末清初的家譜以五百年前的名人作為自己的祖宗,所憑又有何據?故判定一部家譜是否為名人家譜,應以名人的產生與家譜的修纂時間相距不遠為準繩,再參考其它資料而確定。筆者業餘時間在整理、研究家譜的同時,陸續收藏了一些名人家譜,今擇其要而羅列之。
  • 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中國人的家譜中國人重視飲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千年來,人們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跡記錄下來傳給子孫,以此證明家族的存在、延續家族的血脈,這就是家譜。家譜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它可以幫我們找回那些遺失的記憶。家譜,它給了每個中國人一個有所歸依的位置。無論你是長是幼,是貧是富,甚至到了現代也已不論男女,你的名字都會被銘記其上。
  • 為什麼大家族都會有家譜?
    說到家譜,就要提到它的歷史性。家譜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這是有史可考的。但其實,早在黃帝時期,就有最早的雛形。之前的家譜,彼時採取繩結記法,用來表示每戶的人丁數目。後來,文字誕生,人們會把姓氏和名字刻在甲骨,龜背上,竹簡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