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成功驗證實現3nm關鍵技術—— GAA電晶體

2021-01-08 電子工程專輯

電子工程專輯 EE Times China -提供有關電子工程及電子設計的最新資訊和科技趨勢

近日,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網站發布消息,該校周鵬團隊針對具有重大需求的3-5納米節點電晶體技術,驗證了雙層溝道厚度分別為0.6 /1.2納米的圍柵多橋溝道電晶體(GAA,Gate All Around,也譯作環繞柵極電晶體),實現了高驅動電流和低洩漏電流的融合統一,為高性能低功耗電子器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

據悉,相關成果以《0.6/1.2納米溝道厚度的高驅動低洩漏電流多橋溝道電晶體》(High Drive and Low Leakage Current MBC FET with Channel Thickness 1.2nm/0.6nm)為題,於北京時間12月16日在第66屆國際電子器件大會(IEDM,International Electron Device Meeting)在線發布。(EETC編按:IEDM是微電子器件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是國際學術界和頂尖半導體公司的研發人員發布先進技術和最新進展的重要窗口。)

隨著集成電路製造工藝進入到5納米技術節點以下,傳統電晶體微縮提升性能難以為繼,技術面臨重大革新。採用多溝道堆疊和全面柵環繞的新型多橋溝道電晶體乘勢而起,利用GAA結構實現了更好的柵控能力和漏電控制,被視為3-5納米節點電晶體的主要候選技術。現有工藝已實現了7層矽納米片的GAA多橋溝道電晶體,大幅提高驅動電流,然而隨著堆疊溝道數量的增加,漏電流也隨之增加,導致的功耗不可忽視。

雙橋溝道電晶體示意圖及其性能圖

針對上述問題,周鵬團隊設計並製備出超薄圍柵雙橋溝道電晶體,利用二維半導體材料優秀的遷移率,和圍柵增強作用的特點,驅動電流與普通MoS2電晶體相比提升超過400%,室溫下可達到理想的亞閾值擺幅(60mV/dec)。同時,出色的靜電調控與較大的禁帶寬度可有效降低漏電流。該器件驅動電流與7疊層矽GAA電晶體可相比擬,漏電流卻只有矽器件的1.9%,降低了兩個數量級,在未來高性能低功耗電晶體技術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此之前,業界普遍採用的是華人教授胡正明團隊研製的FinFET(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技術,GAA電晶體被認為是最優秀的繼任者。按照目前各大公司發布的信息,三星打算從2022年投產的第一代3nm就引入GAA電晶體,據介紹,基於全新的GAA電晶體結構,三星通過使用納米片設備製造出了MBCFET(Multi-Bridge-Channel FET,多橋-通道場效應管),該技術可以顯著增強電晶體性能,主要取代FinFET電晶體技術。此外,MBCFET技術還能兼容現有的FinFET製造工藝的技術及設備,從而加速工藝開發及生產。

臺積電略保守,3nm節點也會跟之前的7nm工藝一樣採取兩步走的方式,第一代3nm工藝還會繼續改進FinFET電晶體工藝,在第二代3nm或者2nm節點才會升級到GAA電晶體技術。這樣做一方面是出於技術研發的考慮,臺積電在GAA技術上落後三星12到18個月,另一方面則是要在進度上趕超,2021年3月份就準備試產,所以不能急著上GAA工藝,先用FinFET工藝頂上。

復旦大學的這項研究工作主要由周鵬團隊黃曉合和劉春森博士完成,得到了微電子學院院長張衛教授的指導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應急重點項目及上海市集成電路重點專項等項目的資助,以及復旦大學專用集成電路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

責編:Luffy Liu

本文綜合自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報導

 

相關焦點

  • 國內某大學成功驗證實現3nm關鍵技術:GAA電晶體
    晶片製造特別是高端晶片製造一直是中國被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中芯國際的7nm就一直還未量產,而最近傳出國內某大學成功驗證實現3nm關鍵技術,我們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 3nm、5nm關鍵技術:復旦教授成功驗證實現GAA電晶體 柵控能力提升
    來自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的消息,該校周鵬團隊針對具有重大需求的3-5納米節點電晶體技術,驗證了雙層溝道厚度分別為0.6 /1.2納米的圍柵多橋溝道電晶體(GAA,Gate All Around),實現了高驅動電流和低洩漏電流的融合統一,為高性能低功耗電子器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
  • 實現5nm以下製程的關鍵技術:復旦教授成功驗證GAA電晶體技術
    12月17日消息,來自「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的消息顯示,該校周鵬團隊針對具有重大需求的3nm至5nm節點電晶體技術,驗證了雙層溝道厚度分別為0.6
  • 復旦專家搞定GAA電晶體,3nm晶片關鍵技術
    但當晶片即將進入到3nm時,出現了分歧,臺積電認為3nm也依然可以採用FinFET電晶體,但三星認為FinFET電晶體不足以滿足3nm晶片的需求,決定採用GAA電晶體。當然,由於目前3nm晶片都還沒有量產,所以究竟是FinFET電晶體好,還是GAA電晶體更好,就誰也不清楚了,但目前業界普遍認為GAA電晶體對於3nm及以下工藝的晶片會更好一些。
  • 3nm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復旦大學教授建「奇功」
    每次在談及晶片話題的時候,我國國內網友雖然對國家充滿信心,但是也不乏一些悲觀的網友對於我國能夠突破美國的晶片封鎖而擔憂,在他們看來我國晶片製造領域在和美國有著如此巨大的鴻溝情況下,想要在5年以內實現國產晶片7成自產率簡直是天方夜譚。
  • 3-5nm關鍵技術突破:復旦大學驗證實現圍柵多橋溝道電晶體技術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近日,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發布消息稱,該學院周鵬教授團隊針對具有重大需求的3-5納米節點電晶體技術,驗證了雙層溝道厚度分別為0.6 /1.2納米的圍柵多橋溝道電晶體(GAA,Gate All Around),實現了高驅動電流和低洩漏電流的融合統一,為高性能低功耗電子器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
  • 3nm晶片關鍵技術被突破,復旦大學教授立功了
    3nm晶片關鍵技術被突破,復旦大學教授立功了。晶片是智能化時代的依賴產物,只要是電子類產品都需要用到晶片,隨著手機越來越智能,對於晶片工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最先進的5nm晶片工藝也已經用於手機製造上了,搭載5nm晶片的iPhone 12以及Mate 40,在性能表現上都格外的突出。
  • 復旦驗證3nm關鍵技術,三星、臺積電極為看重
    其中,用新型材料取代傳統的矽材料便是思路之一,目前我國在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早前更是實現了8英寸碳基晶圓的生產,但是要想正式進入到量產仍需時日。除此以外,還有一種巨頭們常用的思路,那就是改進電晶體技術。
  • 復旦教授攻克難題,3nm晶片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國產晶片未來可期
    傳統的FinFET電晶體技術在製程不斷微縮的情況下,已經難以有新突破,故而相關企業或團隊展開了對電晶體新型技術的研發探索。12月17日快科技傳來消息,我國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宣布,該校周鵬教授的團隊成功攻克難題,在3nm晶片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 又一晶片關鍵技術「破冰」,EUV光刻機也有進展,中國芯崛起在即
    晶片關鍵技術迎來「破冰」在各國各企業的努力下,晶片成功突破到了5nm。5nm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製程工藝,臺積電用了33年時間才做到了這一點,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大規模投產。相比之下,我國在晶片製程工藝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以中芯國際的代工水準來看,是在14nm。
  • 3nm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復旦大學教授建「奇功」!
    3nm晶片關鍵技術獲得突破,復旦大學教授建「奇功」! 每次在談及晶片話題的時候,我國國內網友雖然對國家充滿信心,但是也不乏一些悲觀的網友對於我國能夠突破美國的晶片封鎖而擔憂,在他們看來我國晶片製造領域在和美國有著如此巨大的鴻溝情況下,想要在5年以內實現國產晶片7成自產率簡直是天方夜譚。
  • 我國實現3nm電晶體技術,那麼,電晶體是如何讓晶片計算的呢?
    簡叔每天都會關注科技界的發展動態,尤其是我國在科技上的發展進展,今天看到,我國復旦大學實現了3納米的電晶體技術,利用的也是GAA工藝。三星在3納米工藝上也將採用GAA工藝,臺積電可能會在第二代3納米技術上採用GAA工藝。
  • 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國產3nm晶片取得技術突破,EUV光刻機引進有望
    目前,5nm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工藝,其技術主要掌握在臺積電手中。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經過多年發展,實現了14nm晶片的量產,未來在該領域有著很大的進步空間。雖然與國際知名晶片公司相比,中芯國際確實有著很大的差距。但我們在晶片領域正在努力追趕,並且已經取得了新的突破。近期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周鵬團隊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在3nm晶片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先不上GAA電晶體 臺積電第一代3nm工藝將繼續用FinFET技術
    再下一個節點就是3nm工藝了,這個節點非常重要,因為摩爾定律一直在放緩,FinFET電晶體一度被認為只能延續到5nm節點,3nm要換全新技術方向。在這方面,三星將轉向GAA環繞柵極電晶體,根據官方所說,基於全新的GAA電晶體結構,三星通過使用納米片設備製造出了MBCFET(Multi-Bridge-Channel FET,多橋-通道場效應管),該技術可以顯著增強電晶體性能,主要取代FinFET電晶體技術。
  • 3nm、5nm關鍵技術:為高性能低功耗電子器件發展提供新技術途徑
    打開APP 3nm、5nm關鍵技術:為高性能低功耗電子器件發展提供新技術途徑 微波射頻網 發表於 2020-12-22 17:34:26
  • FinFET逐漸失效不可避免,英特爾研發全新設計的電晶體GAA-FET
    FinFET工藝先拔頭籌,英特爾最早於2011年推出了商業化的FinFET工藝技術,顯著提高了性能並降低了功耗,之後臺積電採用FinFET技術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隨後FinFET大放異彩,成為全球主流晶圓廠的首選。
  • 臺積電邁向GAA為什麼比三星晚?
    作者 | 吳優根據臺灣經濟日報報導,近日臺積電在2nm研發上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已找到路徑,將切入全環柵場效應電晶體GAA,這是臺積電繼從鰭式場效應電晶體FinFET技術取得全球領先地位之後,向另一全新的技術節點邁進。
  • 復旦大學證實ctDNA甲基化篩查技術有效性—新聞—科學網
  • 臺積電2nm製程取得巨大成功,將切入GAA技術
    不過最近有消息稱臺積電在2nm先進位程研究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已成功找到路徑,將切入環繞式柵極技術 (gate-all-around,簡稱GAA)技術。消息稱三星已決定在3nm率先導入GAA技術,並宣稱要到2030年超過臺積電,取得全球邏輯晶片代工龍頭地位。因此臺積電研發一刻也不敢鬆懈,積極投入2nm研發,並獲得技術重大突破,成功找到切入GAA路徑。
  • 不能盲目自信,中科院3nm電晶體研製成功還未打破國產晶片僵局
    確實,晶片產業一直是我國的軟肋,從設計到製造的關鍵技術都牢牢的掌握在外國人手裡,而我們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一款頂級的晶片從無到有除了設計,還要經過流片,最後到成功上市還需要很多種程序,歸納到一起說就是製造。而有這個能力的就是頂級的晶片代工廠臺積電,當然它能有這個技術源自於不缺頂級的製造設備ASML的光刻機,而國產的差距就在這裡,『中芯國際』遲遲無法突破的原因就是沒有光刻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