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立器件「獨角獸」新潔能,國產替代中堅力量

2020-12-24 證券市場紅周刊

作者:唐宇

在國家政策與資金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半導體行業的上市熱潮一波接著一波,中芯國際與寒武紀的「登臺亮相」,更是激發了市場關注半導體產業的熱烈情緒。2020年9月28日國內領先的半導體功率器件設計企業無錫新潔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潔能」)正式登陸上交所主板掛牌交易。

主營MOSFET、IGBT等半導體晶片和功率器件的新潔能成立於2013年1月,2016年9月掛牌新三板,被媒體稱為國產分立器件行業的「獨角獸」。公司是行業內專業化垂直分工廠商,產品製造與封裝測試環節主要外包給代工企業,產品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電子以及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智能裝備製造、物聯網、光伏新能源等領域。

新潔能本次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530萬股,不低於發行後總股本的25%。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主要包括「超低能耗高可靠性半導體功率器件研發升級及產業化」、「半導體功率器件封裝測試生產線建設」、「碳化矽寬禁帶半導體功率器件研發及產業化」和「研發中心建設」等。

分立器件領域國產替代中堅力量

MOSFET、IGBT誕生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半導體分立器件中的後起之秀,主要作用為實現電能的處理與變換,其中IGBT作為能源轉化與傳輸的核心器件,更是被稱為電力電子裝備的CPU。然而,在國內市場二極體、三極體、晶閘管等分立器件產品大部分已實現國產化,但MOSFET、IGBT等由於其技術及工藝的先進性,還較大程度上依賴進口。

因此,國內MOSFET、IGBT受制於人的現狀急需改變。而新潔能作為國內惟一一家完全基於先進8英寸晶圓片工藝平臺、專門從事MOSFET和IGBT研發設計的業內領先公司,正是我國分立器件領域推動國產替代的中堅力量。

實際上,從股東背景、技術、核心供應商等方面來說,新潔能確有這樣的實力。招股資料顯示,新潔能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朱袁正本科和碩士分別畢業於吉林大學半導體化學專業和新加坡國立大學計算機與電力工程專業;曾在中國華晶電子集團公司、新加坡微電子研究院、德國西門子松下等公司工作,在半導體行業內擁有長達31年的研究和工作經歷,是國內MOSFET等半導體功率器件領域研究及產業化的親歷者和先行者,積累了豐富的晶圓矽材料製備經驗、集成電路製程工藝經驗、研發設計和管理經驗。

此外,新潔能股東還包括達晨創投、上海貝嶺、國聯創投、金浦新投、祥禾湧安、武嶽峰等國內知名投資機構與半導體行業龍頭企業。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第三大股東上海貝嶺是國內集成電路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公司目前集成電路產品業務覆蓋五大產品領域。

在技術實力上,新潔能基於全球半導體功率器件先進理論技術開發領先產品,是國內率先掌握超結理論技術,並量產屏蔽柵功率MOSFET及超結功率MOSFET的企業之一,也是國內最早同時擁有溝槽型功率MOSFET、超結功率MOSFET、屏蔽柵功率MOSFET及IGBT四大產品平臺的本土企業之一。截至2020年1月19日,公司擁有97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35項、實用新型59項,外觀設計3項。

核心供應商方面,新潔能晶片代工及封裝測試環節主要通過向供應商採購,公司擁有華虹宏力、華潤上華、中芯集成等國內少數幾家具備MOSFET、IGBT等8英寸半導體晶片代工能力的本土晶片代工供應商;在封裝測試環節,公司主要與長電科技、安靠技術、通富微電等全球領先的封裝測試企業合作,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公司產品的領先性與質量穩定性。

中國半導體功率器件十強企業

多方面的優勢與在行業細分領域的辛勤耕耘,為新潔能贏得了行業領先地位、大量優質客戶與持續快速提升的公司業績。

2016年以來,在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半導體功率器件企業排行榜中,公司連續四年名列「中國半導體功率器件十強企業」,且排名持續上升。與此同時,憑藉較強的產品技術、豐富的產品種類、優良的產品質量以及優質的銷售服務,新潔能已進入多個下遊細分領域,為包括海爾、三星、富士康、中興、納恩博、視源股份、寧德時代在內的數十家下遊行業內龍頭客戶供貨。業績方面,2016年至2019年,新潔能業績增長迅速,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22億元、5.04億元、7.16億元和7.73億元,淨利潤3,603.85萬元、5,189.11萬元、14,141.89萬元和9,820.95萬元。

根據新潔能招股說明書披露內容,公司結合2020年1-6月經營及財務數據,預計2020年1-9月營業收入區間為64,000.00萬元至65,500.00萬元,同比上漲18.05%至20.82%;預計2020年1-9月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區間為9,200.00萬元至9,700.00萬元,同比上漲44.82%至52.69%;預計2020年1-9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區間為8,800.00萬元至9,300.00萬元,較上年同期上漲49.29%至57.77%。

未來,伴隨「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等行動指導意見以及「國家大數據戰略」相繼組織實施,半導體產業鏈仍將朝著高自主、高可控的方向發展,這就對於半導體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行業先行者,新潔能研發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與第一代、第二代相比,具有寬的禁帶寬度、高的熱導率及電子飽和速率等綜合優勢。在功率半導體下遊細分領域需求爆發式增長的帶動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應用需求也將穩健增長,給公司未來業績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預測,到2021年分立器件的市場需求將達到3010.6億元。從中長期來看,國內半導體市場需求仍將呈現較快的增長勢頭。

面對國產替代重任,新潔能表示,公司將進一步依託技術、品牌、渠道等綜合優勢,全力推進高端功率MOSFET、IGBT的研發與產業化,持續布局半導體功率器件最先進的技術領域,並投入對SiC/GaN寬禁帶半導體的研發及產業化,提升公司核心產品競爭力和國內外市場地位。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相關焦點

  • 達晨創投等明星機構雲集 「獨角獸」新潔能IPO含金量待檢
    原標題:達晨創投、上海貝嶺等明星機構雲集 「獨角獸」新潔能IPO含金量待檢從新三板摘牌的無錫新潔能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潔能」)將於5月28日接受第81次發審委會議的審核。主營MOSFET、IGBT等半導體晶片和功率器件的新潔能成立於2013年,於2016年9月2日掛牌新三板上市,被媒體稱為國產分立器件行業的「獨角獸」,在此之前,作為重點培育對象還出現在一張流傳的科創板名單中。2017年9月13日,新潔能已收到上市輔導受理通知,接受廣發證券的輔導。一年以後的2018年12月21日,其在證監會官網披露招股書,2020年1月10日更新預披露。
  • 專家眼裡的半導體分立器件市場
    隨著終端應用領域產品的整體技術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半導體分立器件技術也在市場的推動下不斷向前發展,新材料、低損耗高可靠性器件結構理論、高功率密度的晶片製造與封裝工藝技術已應用到分立器件生產中,行業內產品的技術含量日益提高、設計及製造難度也相應增大。 近年來,我國半導體分立器件製造企業通過持續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以及自主創新,產品技術含量及性能水平大幅提高。
  • 功率器件全國十強 新潔能何以抗衡英飛凌等巨頭?
    原標題:功率器件全國十強,新潔能何以抗衡英飛凌等巨頭?讓人欣慰的是,近年來隨著各項政策大力扶持,這顆「心臟」的進口替代效應顯著增強:2018年,在行業總規模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功率器件隸屬的分離器件領域進口額較2014年下降了10%左右。   在中高端功率器件領域,新潔能代表了國產替代的中堅力量。
  • 分立器件行業專題報告:功率半導體和射頻晶片
    1、 功率器件:下遊需求多點開花,國產替代加速推進 1.1、 國產替代空間廣闊,地緣政治因素助推替代加速 1.1.1、 功率半導體市場廣闊,國產替代將是長期趨勢 功率半導體又稱電力電子元器件
  • 半導體分立器件國內外市場與供應商匯總分析
    半導體分立器件隸屬於半導體大類,是介於電子整機行業以及上遊原材料行業之間的中間產品,涵蓋半導體二、三極體、晶閘管以及其他分立器件。 半導體分立器件主要應用市場 汽車領域是全球半導體分立器件最大的應用市場,且全球排名前十的分立器件廠商的佔比均以汽車為主。
  • 電子2021年策略:多領域快速崛起,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與此同時中美摩擦下,關鍵晶片國產化進程已刻不容緩,RISC-V架構開源的特點有利於國產晶片實現自主可控,中國作為RISC-V陣營的中堅力量,一直致力於RISC-V生態體系建設,隨著其深入發展未來將會加速國產晶片實現自主可控。建議關注新能源汽車、AIoT下國產主流APU、MCU以及Wi-Fi藍牙晶片廠商的發展機遇。
  • 一種國產器件替代驗證項目的確定方法
    編者說:隨著自主可控需求逐漸迫切,國產器件替代驗證工作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出於對成本考慮,原位替換方法使用更加簡潔。但隨之在設計、工藝等方面與國外器件存在著差異,進而會反映到器件的功能和性能方面,最終將影響到整個電子產品運行的安全穩定。因此替代驗證尤為重要。本期由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工程師 裴淳為大家進行解讀。
  • 細數國產MOS管十大品牌哪個好?
    最近經常有客戶問我們,國產MOS管什麼品牌好?國產十大MOS管品牌有哪些?哪些國產MOS管品牌可以替代英飛凌MOS管等國外品牌?下面小編就來分析下國產MOS管品牌,探討下國內外功率MOSFET器件的品牌對比及市場前景。首先來談一談十大認知度較高的國產MOS管品牌(排名不分先後):長電長晶科技,吉林華微,士蘭微,華潤華晶,新潔能,東光微,江蘇捷捷微,樂山無線電,蘇州固鎝,先科。
  • 分立器件用矽研磨片行業領先者中晶科技
    公司產品主要應用於半導體分立器件,是專業的高品質半導體矽材料製造商。半導體指常溫下導電性能介於導體與絕緣體之間的材料,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電子產品中。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是半導體產業的兩大分支,也是半導體矽材料在半導體產業中主要應用的兩大領域。
  • 英飛凌MOS管和英飛凌IGBT可以用國產新潔能替換嗎?
    而且近年來MOSFET國產替代的需求比較明顯,國產替代已經進入了高速增長期,越來越多的中小型客戶已經完成了高比例的國產化,在工業領域以及部分細分領域,國產化率已經達到50%以上。曾有客戶問英飛凌coolmos可以用什麼替換?新潔能的超結功率MOSFET就可以替換,舉個例子,在很早前,新潔能就已在鋰電池充電器中做了實驗,輸出為48V,2A的充電器。
  • 國產功率器件邁向高端 自主品牌百花齊放
    功率器件國產替代三大動力功率半導體是對功率進行變頻、變壓、變流、功率放大及管理的半導體器件,不但實施電能的存儲、傳輸、處理和控制,保障電能安全、可靠、高效和經濟的運行,而且將能源與信息高度地集成在一起。
  • 開源電子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把握電子元器件國產替代加速歷史機遇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開源證券研究所劉翔 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 【電子】 把握電子元器件國產替代加速歷史機遇——電子行業2021年度策略報告-20201205 1、PCB行業下遊需求呈現復甦,汽車類產品見到確定性修復,車用PCB市場隨著汽車電子化及新能源車的趨勢,有望加速擴容,內資廠商亦將逐漸替代臺資廠商的份額。
  • 供需趨穩,MOSFET國產替代的機會在哪裡?
    尤其在大功率半導體領域,各種結構的MOSFET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cOIesmc如今,國產MOSFET有何新亮點?本土MOS企業又如何奮起直追,縮短與國際一線品牌的距離?未來又有哪些新應用市場將拉動MOSFET需求增長?本期《國際電子商情》聚焦MOSFET的國產替代。
  • 中國跑出5G「加速度」,射頻器件國產替代再進階
    作為5G覆蓋的基礎,我國5G基站建設在政策利好之下,正進入「快進」階段,並帶動了射頻器件市場的擴張與變革。射頻器件加速布局,國產替代再進階射頻器件是無線連接的核心,是實現信號發送和接收的基礎零件,其應用非常廣泛,例如無線通信、Wi-Fi、藍牙、智慧型手機、GPS等。隨著5G基站建設的發展,射頻器件的需求也將大幅增加。
  • 功率半導體行業深度報告:需求增長+漲價+國產替代
    國內龍頭全球市佔率依舊很低,與國際大廠差距明顯:與整個半導體產業 類似,對比海外的功率器件 IDM 大廠,國內的功率器件龍頭企業(華潤 微、斯達半導體、新潔能、揚傑科技、華微電子、士蘭微等)的年銷售額 與國際巨頭們相差很大,且產品結構偏低端,表明中國功率器件的市場規 模與自主化率嚴重不相匹配,國產替代的空間巨大,目前,中國功率半導體產業正在快速發展,聞泰科技收購了安世半導體,斯達半導體
  • 功率器件龍頭聞泰科技
    原始電能如水電、核電、火電等大部分 均無法直接使用,75%以上的電能應用需由功率半導體器件進行功率變換以後才能 供設備使用。從功率半導體的分類來看,按照集成度從低到高可以分為功率分立器件、功率 模組、功率集成電路。功率分立器件由功率二極體、晶閘管等器件組成,是具有處 理高電壓,大電流能力的半導體器件。
  • 國產品牌替代進口之半導體功率器件品牌中英文名速查手冊 短
    國產品牌替代進口之半導體功率器件品牌中英文名速查手冊 短 2020-11-29 19
  • 晶導微創業板IPO獲受理,A股分立器件行列將再添新兵
    晶導微電子主營業務為二極體、整流橋等半導體分立器件產品以及集成電路系統級封裝(SiP)產品的研發、製造與銷售。公司通過自主創新,形成了從分立器件晶片和框架的研發設計、製造到封裝測試的全套生產工藝,為國內領先的分立器件企業之一。
  • 「分立器件+集成電路」封裝新模式,晶導亮相2020集微半導體峰會
    集微網消息(文/Jimmy)作為國內領先的分立器件企業之一,山東晶導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晶導公司」)在2020集微半導體峰會上展示其在分立器件和IC系統級封裝上的造詣,與行業共話半導體市場。晶導公司成立於2013年,是一家專業從事半導體分立元器件的高新技術企業,集晶片、框架和封測的研發、製造於一體。
  • 大國博弈下,中晶科技推動半導體行業「國產替代」
    在分立器件半導體矽材料市場尤其是矽研磨片細分領域佔據領先地位,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可以承擔矽材料國產替代化使命的規模化企業。據招股書披露,中晶科技在2017年——2019年銷售的矽研磨片(折合4英寸)分別為 1,478萬片/年、1,870 萬片/年和 1,477 萬片/年,佔國內矽研磨片細分市場領域比例分別為 20%、24%和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