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取得突破,新技術成國之利器!一旦普及,有望替代矽基晶片

2020-12-21 數碼小妖精

近年來,由於美國對我國晶片企業的持續打壓,令中國半導體產業技術自研、打破壟斷的決心更堅定。

同時,「國家隊」也加大支援力度。其中,中國科學院便在美國針對華為的禁令生效後當即表示,要集結全院之力攻克光刻機等技術難題,幫助中國企業擺脫卡脖子的命運。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不僅要全面入局光刻機的製造領域,而且還兼顧了晶片設計和製造方面的技術攻關。

得益於院內的濟濟人才,中科院在多年來掌握了不少晶片領域的核心技術。2020年,中科院又取得新突破,這次產出的新技術將成為國之利器。

10月16日,2020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召開,中科院上海微系統團隊正式公布了國產超平銅鎳合金單晶晶圓、鍺基石墨烯晶圓以及8英寸的石墨烯單晶晶圓等新型半導體材料。

其中,8英寸的石墨烯單晶晶圓是中科院十年磨一劍的成果,這類新型材料的面世對於全球半導體行業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標誌著我國在晶片領域的研發已經追上世界主流。

眾所周知,隨著晶片工藝製程的微縮,摩爾定律即將面臨物理極限,雖說臺積電和ASML等行業巨頭都已經在向1nm工藝進發,但接下來的工藝節點能否順利攻克誰也無法預料。

故而,各國開始從材料替代方面在現有工藝的基礎上,尋找能夠讓晶圓性能繼續提升的新型材料。

而近年來新型材料領域呼聲較高的石墨烯,成為重點研發對象。資料顯示,早在2007年我國便開始對碳基晶圓進行研發探索,2017年北大團隊成功製備出5nm柵極碳納米管COMS器件。

同時,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科研團隊也在對碳基晶圓進行攻關,2020年終於研發出8英寸的石墨烯單晶晶圓。

而且,該團隊還表示,我國的石墨烯單晶晶圓無論在產品尺寸,還是產品質量上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目前,中科院的國產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已經開啟小批量試產。

在我國已經掌握技術優勢和擁有領先水平的情況下,這類碳基晶圓一旦普及,將有望取代矽基晶圓。

而我國晶片產業也將實現「直道超車」,打破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甚至還能夠繞過EUV光刻機,開發出一套中國式高性能晶片製造方案。

對於碳基晶圓,你有何看法?

文/諦林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

相關焦點

  • 碳基晶片取得突破,性能或比矽基晶片強?
    另外一方面,矽基晶片在製造過程中遇到了阻礙,那就是摩爾定律的極限,目前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商臺積電已經突破了3nm製造工藝,而理論上矽基晶片只能將製造工藝達到2nm,想要進一步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了。所以要想彎道超車,必須擺脫原有思路,尋找新的技術與材料,目前全球公認的下一代晶片製造替代材料之一就是碳基半導體材料
  • 5納米光刻機或將拋棄,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性能是矽基晶片10倍
    目前晶片製造的實力來看,暫期國內還沒有哪個公司可以具備麒麟1000處理器,華為在後續的手機配置上很有可能選擇聯發科晶片來替代麒麟處理器。麒麟1000處理器採用臺積電5納米工藝打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晶片。相比上一代麒麟990,麒麟1000在電晶體數量方面更上一層樓,有望做到全球集成度第一。
  • 中科院攻克晶片難題,新技術的出現,讓中國芯有望「彎道超車」
    不過,在近期中科院傳來利好消息,新技術的出現,讓據悉,當前中科院已經攻克碳基半導體關鍵技術,與當前主流矽基技術相比,碳基半導體技術不僅能耗更低,數據處理速度也要更快。一旦碳基半導體技術得以運用,那麼也能超越高純矽的物理極限,實現更精細製程晶片。
  • 碳基晶片未來發展,想要替代矽技術,市場是阻力
    目前,碳基晶片發展,已經到了關鍵時刻。一旦突破了量產難題,找到了技術更新的主路線,未來很容易成為市場主流。但是,能否真正應用到市場上,完全替代傳統晶片,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特別是能否獲得客戶認可非常重要。傳統的技術工藝,主要以矽基晶片為主,在市場上佔據了80%以上的份額。
  • 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晶片國產化有轉折?性能是矽基晶片的十倍
    ,才能完成技術突破,國家也助力晶片行業的發展,中科院近期就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在碳基晶片領域取得突破,相比於現在國際通用的矽基晶片的性能,要高出十倍以上。由於我國在晶片行業上技術相對落後,而美國則各種專利一大堆,我們想要在傳統的矽基晶片上繞開美國的專利,完全自己研製出一套技術來,實在是難上加難,因為可用的方法大家都試過了,目前用的就是最優解,那如果換個材料呢?碳基晶片便走入了科研人員的目光。
  • 中國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性能是矽基晶片的十倍
    雖然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技術上,與西方國家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中國在晶片領域也傳來了好消息,那就是中科院在碳基晶片取得了重大突破,比現在的傳統矽基晶片性能要提升10倍。中國半導體發展隨著5G網絡的普及,我們距離5G時代也是一步之遙,而晶片成為了重中之重。在了解了華為的遭遇後,國人也是意識到了晶片國產化的必要性,只有真正掌握了自主創新技術才不會被輕易卡脖子。
  • 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晶片國產迎來轉折?性能是矽基晶片的十倍
    我國在晶片領域的關鍵技術上,和歐美國家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美國就是晶片設計生產和製造專利的大拿,由於現在的矽基晶片生產,幾乎都繞不開美國的技術,畢竟已經成熟的製作工藝是大家共同尋找研究出的最優解,而且不光是晶片,在生產晶片的光刻機上,也繞不開美國的專利,而且目前光刻機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生產出來,就算是美國也不行
  • 中科院再迎技術突破,國產石墨烯晶圓亮相,卻無法取代矽基晶片?
    所以就目前的局勢而言,國內必須尋找到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不然國產晶片將很難進步。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眾多科研工作者和國產科技公司的努力下,最近中科院再迎技術突破,國產石墨烯晶圓亮相了!這標誌著國內邁入到了一個新的領域,如果繼續研究下去,很有可能實現對國外先進晶片技術的「彎道超車」!
  • 北大碳基晶片技術突破,性能比矽基晶片好10倍
    國民們紛紛看到了希望,認為既然國產光刻機目前一直停留在90nm的技術水平上,一時間沒辦法突破5nm甚至是5nm以下的光刻機技術,那麼對於碳基晶片技術上得到了突破以後,能不能嘗試用碳基晶片這樣的新材料替換傳統的矽集成電路的製造壁壘?
  • 中科院迎來技術突破,8英寸石墨烯晶圓登場
    如今二十世紀早已過去了,但矽基晶片卻仍然是主流,全球各大科技公司或國家都想要掌握頂尖的矽基材料和相應的晶片技術。 不過,雖然矽材料在大自然中很常見,但是想要製備矽基晶片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各種工藝技術和核心設備的支持。目前,全球能生產晶片的廠商只有那麼幾家,而達到高端水平的就更少了,臺積電和三星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 「碳基晶片」取得突破!性能提升10倍,碳基晶片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據目前了解,傳統的矽基晶片已經由國外領先進行研發,使用矽基製造出的晶片會陷入一個瓶頸當中,其中極限工藝製程大概在2nm到1.5nm,目前,臺積電的製程工藝維持在5nm,更高級別的3nm還在探索研發。即便是5nm工藝製程在我國都難以得到實現,就連中芯國際也是束手無策。
  • 「碳基晶片」取得突破!性能提升10倍,碳基晶片有望實現彎道超車
    為了取得晶片的發展進程,也有了碳基晶片這個概念,碳基晶片簡稱,由石墨烯碳納米管制成,也就是換了一種材料來製成晶片。據悉,對於碳基晶片也從概念轉入研發當中,2020年,北京大學張志勇教授和彭練矛教授取得了碳基晶片取得突破,採用全新的提純方式和組裝,製造出高純半導體陣列碳納米管材料,研製出99.9999%
  • 「中國芯」有望彎道超車?中科院的最新成果,不用再等EUV光刻機
    九月份,我國中科院帶頭宣布將會主攻光刻機領域,光刻機是晶片製造所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當然製造一臺高端光刻機不是一件容易事。 縱使是目前技術水平最先進的光刻機大廠ASML,製造一臺光刻機也要依靠多國的協作,而從中科院的消息來看,我國明顯是要準備單幹。
  • 晶片之爭迎來轉機,中國碳基晶片取得新突破,能實現彎道超車嗎?
    導讀:晶片之爭迎來轉機,中國碳基晶片取得新突破,能實現彎道超車嗎?工藝,但隨著矽基晶片越來越靠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也即將失效,所以現在整個科技領域也正在尋找矽基晶片的替代品;雖然說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的發展比較落後,而且華為還遭遇打壓,被人斷供晶片,但我們從未放棄過在晶片領域的發展,而現在晶片之爭也迎來了一定的轉機,中國在碳基晶片領域取得新突破,對此不少網友也產生疑問
  • 碳基晶片能替代矽基晶片?彭練矛攻克的技術,真能繞開光刻機嗎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目前半導體領域新型材料中,呼聲最高的就是碳基晶片了,那碳基晶片是否能夠替代矽基晶片呢,其中存在哪些難點,真的能夠繞開EUV光刻機實現量產嗎?,再加上由美國研發的矽基晶片,也即將達到摩爾定律的上線,能否實現2nm的工藝也成為了一個疑問,因此目前所有國家都在尋找可替代的材料。
  • 中科院再傳喜訊,國產石墨烯晶片取得新突破
    長期以來,不管在手機晶片領域,還是在PC處理器領域,最為核心的晶片技術專利一直被美國所壟斷,可以說,美國擁有了晶片技術的絕對所有權!這也是為什麼華為、中芯等國產晶片企業在中惡劣環境下受阻的重要原因。因為美國所壟斷的所有晶片技術都是基於「矽基晶片」,當矽基晶片發展到2nm、1.5nm時,就會達到物理極限,想要突破極限,就要採用石墨烯技術。然而在石墨烯領域,中國的石墨烯技術遠遠領先世界,據第三方調研機構顯示,中國的石墨烯專利是美國的6倍。
  • 碳基晶片取得突破,由石墨烯碳納米管制成,或比矽基晶片提升10倍
    這讓人們意識到國產晶片研發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將晶片核心技術掌握在手中,很容易再次被卡脖子。但是傳統的矽基晶片已經被國外領先,用矽製造的晶片基本上陷入了一個片瓶頸。極限制程大概在2nm到1.5nm之間。目前臺積電的製程工藝還在5nm,更高的3nm還在探索中。
  • 中美大對決,碳基晶片VS矽基晶片,中國能否直道超車?
    目前科學家提出了許多的方案來替代碳基晶片,其中就包括中國提出了的碳基晶片方案。碳基納米材料在2009年就作為未來技術選項列入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ITRS),美國IBM公司仿真結果認為平面結構碳管陣列電晶體領先矽基五個技術節點,但是歐美企業一直無法突破碳基晶片的瓶頸。
  • 晶片再次「破冰」!中科院加持下,8英寸石墨烯晶圓獲得突破
    ,然而由於我國起步較晚,儘管已經對晶片進行了長達幾十年的攻克,但晶片依然是國家發展的難題,以至於當下成了漂亮國制約我國發展,對我國企業進行打壓的重點。一方面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相比之下碳基晶片更為優良。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矽基晶片發展即將進入極限。
  • 晶片製造又有好消息傳來,碳基晶片取得成功,矽基晶片成過去式?
    從而導致晶片發展跟生產受到一定的限制。這也讓很多國內晶片生產的企業意識到把握晶片核心技術的重要性。為了不讓這種情況發生,我們必須要擁有自己研發晶片的實力。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在傳統的晶片領域取得領先實在是有些異想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