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簡單有機晶體中靈敏可重複的光致發光自由基

2020-12-24 科學網

一種簡單有機晶體中靈敏可重複的光致發光自由基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6 22:42:26

中山大學化學學院池振國研究團隊揭示了一種簡單有機晶體中產生的敏感、可重複的光致發光自由基。 相關論文於2020年12月03日發表於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

光誘導有機自由基在有機材料物理化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有機合成、光電子器件、生物技術等領域有著廣泛的研究和應用。然而,關於這些光誘導自由基的發光研究卻鮮有報導,尤其是在凝聚態下。

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意想不到的有趣的發光自由基,它可以快速而可逆地從一種簡單的有機晶體中通過溫和的光照射在空氣中生成。結果表明,晶體中孤立分子的扭曲和不對稱構象只有微弱的C‐H···m分子間相互作用,從而導致了這種光致發光自由基的產生。另外,基於這種有機晶體的薄膜可以獲得響應迅速、重複性好的雙通道光敏器件,在發光和導電方面均顯示出光開關特性。

附:英文原文

Title: Sensitive and Repeatable Photoinduced Luminescent Radicals from A Simple Organic Crystal

Author: Yingxiao Mu, Yanyan Liu, Haiyan Tian, Depei Ou, Li Gong, Juan Zhao, Yanping Huo, Yi Zhang, Zhiyong Yang, Zhenguo Chi

Issue&Volume: 03 December 2020

Abstract: Photoinduced organic radicals are important for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cesses of organic materials, which are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and applied in organic synthesis, photoelectronic devices, and biotechnology. However, there are rare reports of the luminescence for these photoinduced radicals, especially in the condensed state. Herein, an unexpected and interesting luminescent radical is described, which can be rapidly and reversibly generated from a simple organic crystal by gentle light irradiation in air. 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twist and asymmetric conformation of isolated molecule in its crystal with only weak C‐H···π intermolecular interactions, which led to the generation of such photoinduced luminescent radicals. In addition, dual‐channel photosensitive device with rapid response and well repeatability can be obtained based on the thin film of this organic crystal, showing both photoswitching on luminescence and conducting.

DOI: 10.1002/anie.202014720

Source: https://www.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4720

相關焦點

  • 光切換有機發光電晶體
    近日,來自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倫敦大學以及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的一組研究團隊製備了一種光學可切換的有機發光電晶體器件,區別於以往電控制,通過控制在三原色光範圍內發射的光束同時實現了切換輸出電流和電致變色的雙重外部控制等
  • 有機發光材料,可產生不同的顏色的光,已被成功地用於OLED器件
    有機材料的吸收和發光特性,可分別用紫外光/可見光光譜儀(UV/Visspectrophotometer)和螢光光譜儀(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meter or fluorimeter)來測量。
  • 光致發光材料–黃維院士、Chihaya Adachi、楊朝龍,潘梅課題組成果...
    黃維院士課題組 亞單元互鎖實現聚合物中長壽命的有機室溫磷光的研究 長壽命的室溫磷光(LRTP)是一種在有機電子和光子學中引人注目的光學現象。
  • 迄今最輕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世
    這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LED)有望對未來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設計產生重大影響,讓這些設備的顯示器可摺疊起來,同時也有望促進腦科學的發展。        在該研究中,聖安德魯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學院的科學家利用有機電致發光分子、金屬氧化物和具有生物兼容性的聚合物保護層,製造出了這種像日常保鮮膜一樣纖薄而柔韌的有機LED。
  • 木材的螢光現象之一「光致光」
    楓亞(張久銘)/文木材的螢光現象包括兩種含義:一種指部分樹種的材表或浸出液受到紫外-日光照射時可發出並非反射光的發射光,又稱光致光現象。另一種指的是約定俗成並流行於坊間的,對於材料審美的某種認知。具體講就是部分材料的切面受到光照後,其中具有晶瑩感的區域可隨光而動,是移步換景現象一種。本文只就前者,即木材的光致光現象展開,第二種含義所指的螢光現象另文論述。
  • 白皮書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本綜述針對量子點應用於高色彩質量的照明和顯示技術的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應用進行系統的闡述。量子點的發展從最初的照明到如今的光致發光高色域顯示背光源,已經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下一階段可以想像出量子點的成本的逐漸降低、大規模的合成,以及QD Vision、三星、 LG 等廠商在量子點電致發光上所付出的努力,會進一步促進量子點的大面積的電致發光器件的商業化。
  • Feature Article|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在有機光電器件中的應用
    1977年導電高分子的發現打開了有機半導體領域的大門,相比於無機半導體,有機半導體具有易修飾、低成本、重量輕、易加工等優勢,在非線性光學、場效應電晶體、電致發光二極體、太陽能電池等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極大地推動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研究背景在顯示和照明領域,有機半導體材料在電致發光、電致變色、液晶顯示以及太陽能聚光器等光電器件中已經得到深入研究。
  • 迄今最輕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世 有望促進腦科學研究
    這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LED)有望對未來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設計產生重大影響,讓這些設備的顯示器可摺疊起來,同時也有望促進腦科學的發展。在該研究中,聖安德魯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學院的科學家利用有機電致發光分子、金屬氧化物和具有生物兼容性的聚合物保護層,製造出了這種像日常保鮮膜一樣纖薄而柔韌的有機LED。
  • 迄今最輕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世,有望促進腦科學研究
    這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LED)有望對未來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設計產生重大影響,讓這些設備的顯示器可摺疊起來,同時也有望促進腦科學的發展。在該研究中,聖安德魯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學院的科學家利用有機電致發光分子、金屬氧化物和具有生物兼容性的聚合物保護層,製造出了這種像日常保鮮膜一樣纖薄而柔韌的有機LED。
  • 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
    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3:16:08 馬凱特大學Jier Huang團隊開發了一種共價有機框架白光發光二極體的共軛和聚合定向設計策略
  • 極低溫度下,在二硫化鎢薄片中,實現產生谷相干光致發光!
    科學家使用銀色鋸齒納米燈陣列,室溫下在二維二硫化鎢薄片中產生谷相干光致發光。到目前為止,這只能在非常低的溫度下實現。相干光可以用來在量子電子學中存儲或傳輸信息。這種等離子體激子混合器件在集成納米光子學(光基電子學)中有很好的應用前景,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
  • 迄今最輕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世 有望促進數字顯示器和腦科學研究
    這種新型有機發光二極體(LED)有望對未來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設計產生重大影響,讓這些設備的顯示器可摺疊起來,同時也有望促進腦科學的發展。在該研究中,聖安德魯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學院的科學家利用有機電致發光分子、金屬氧化物和具有生物兼容性的聚合物保護層,製造出了這種像日常保鮮膜一樣纖薄而柔韌的有機LED。
  • 首次報導:溶液可加工鈣鈦礦雙層結構,製備高性能發光二極體
    導讀:設計了一種雙層鈣鈦礦結構,利用異質結構中的界面缺陷鈍化和應變誘導效應,觀察到增強的結晶度和延長的光致發光。溶液可加工鈣鈦礦雙層結構在PeLED研究領域還沒有報導。目前,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大多是基於各種形式的納米結構,利用其激子約束的優點。
  • 電中性自由基:暴露於光線下的強力化學還原劑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和肯特州立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共同發現了一種電中性自由基,當被光激發時可以用作強力化學還原劑。該小組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的論文中描述了他們的過程及其可能的用途。正如Cibulka所指出的,之前的研究表明,在某些分子上照射光會迫使它們變得比在自然基態下更加興奮,因此更具反應性。因此,已經使用光來產生反應性分子,這些分子會經歷通常不會發生的化學轉化 -例如氧化劑。使用光產生強還原劑的問題更大。在這項新的工作中,研究人員使用光來生成具有與使用鹼金屬產生的分子相比可還原的特性的分子。
  • 高安全性、多維度光存儲介質:納米結構光激勵發光透明玻璃陶瓷
    》上在線發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2020, 9:22)。有鑑於此,研究人員開發出各種在光作用下發生物理/化學狀態改變的光存儲納米材料,如貴金屬納米晶、氧化石墨烯、半導體量子點、稀土離子摻雜納米晶等。但是,這些材料成本昂貴,製備工藝複雜;而且,納米晶必須分散於有機基體中形成塊材,在長時間雷射重複寫入/讀取過程中有機基體極易因老化、變形而失效,因而實際應用受限。
  • 中國民航大學《美陶》:一種實時動態可逆控制的上轉換發光新方法
    編輯推薦:上轉換(UC)發光調製在光開關、光存儲器、光傳感器件等有源元件的光控制和處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報導了一種新型螢光粉,Ho3+/Yb3+摻雜的SrBi4Ti4O15陶瓷,它具有很強的UC發光和明顯的光致變色反應。
  • 最高效全小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之一
    蘇州大學李永舫課題組合理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寬帶隙給體小分子材料,基於此的器件表現出13.9%的目前最高效率之一,且非輻射複合損耗非常小,為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的設計提供了另一種思路。基於共軛聚合物或小分子的電子給體與小分子受體,組成的給受體本體異質結溶液製備法的有機太陽能電池被廣泛研究。最近由p型共軛聚合物給體與n型非富勒烯小分子受體而成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功率轉換效率突破了16%,具有光明前程。但是由於聚合物的批次差異問題,不可避免的會導致器件的重複性較差。
  • 製造高效OLED器件,需要重點研究的領域是OLED發光機制、發光色彩
    OLED的發光原理與LED相似,在兩電極之間夾上有機發光層,當正負極電子在此有機材料中相遇時就會發光。LED是利用三、五族材料(如Ga、In、P等)的電子及空穴結合過程的能階轉換產生光子發光,使用不同的材料會釋放不同的能階而產生不同顏色的光。
  • 浙江大學狄大衛:有機與鈣鈦礦發光器件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利用新型有機發光分子設計溶液法 OLED,外量子效率可達 27.5%狄大衛介紹,太陽能電池與 LED 的工作原理是兩個互逆的過程,在理想狀態可以實現 「光轉電、電轉光」 的雙向互逆,但在實際的實驗室的論證中,這個情況並不是一定的。
  • 浙江大學狄大衛:有機與鈣鈦礦發光器件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在現場,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9 年度《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全球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 獲獎者狄大衛通過《探索下一代發光二極體》的主題演講,分享了在光電子器件領域的突破性研究,包括對有機分子發光過程的深入研究和鈣鈦礦 LED 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