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發現如今的韓國除了一些對聯以及中國人的店鋪出現漢字,很多地方除了吸引中國遊客外漢字幾乎絕跡了。但是反觀日本,當我們看日本動漫或者玩日本出品的遊戲時,就會發現日文中還有很多漢字。
漢字什麼時候傳到日本,目前已經無從考證,但是不可能否認的是漢字很早就傳入日本,因為日本最早的國史如《古事記》和《日本書紀》也是用漢文寫成的。即便在具有日本特色的表音符號「假名」出現後,漢字的正統地位依然根深蒂固,事實上所謂的「假名」也正是與「真名」漢字相對而言的。
當時如果一個日本人能有漢字功底,那會被認為很有學問,因此漢字傳入日本之後曾長期受到上級階層的追捧。有了上層階級的以身作則,很快漢字在日本逐漸流行起來。
明治維新之後,就在日本全方面學習西方的同時,他們開始反思本國文字,結果他們認為日本落後的原因之一是漢字太複雜,必學廢棄漢字不可。但是為何日本最後沒有像韓國這樣廢除漢字呢?
其實二戰後日本準備進行漢字改革,比如1946年11月日本首相吉田茂籤發公令稱「目前我國使用漢字數量繁多,用法複雜,在教育和社會生活中多有不便」,並頒布收錄1850個字的《當用漢字表》,以限制漢字使用,同時還進一步推行簡化漢字。
但是這裡面出現了一個嚴重問題,即「漢字自傳入日本以來,已經滲透進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成為日本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廢除了漢字,這就意味著日本人否認了自己的部分文化。
目前的日語雖然確定了漢字和「假名」的混合體,但是漢語詞語在日語詞彙中所佔比例接近50%。2011年,日本文部省在日本國內進行了一項有關漢字意識的調查,其中在「你對日本漢字抱有什麼樣的看法?」的問題下,72.4%的人表示「漢字是書寫日文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字;60.1%的人認為「漢字有一目了然的作用,更有助於閱讀」;52.5%的人則認為「雖然有文字處理機,還是應該踏踏實實學好漢字。另外去中國網站找東西的時候,懂點漢字的話很方便的哦。」
不僅如此,日本每年都要舉辦「今年漢字」活動,每次這樣的活動都會很多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