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性性心理學,衝突後的親密

2020-12-26 這是Hugh

打情罵俏在一對新人中是經常出現的,彼此性生活頻率也非常高,但隨著時間和彼此的深入了解,尤其是在懷孕後,女性的身材發生變化,兩人的激情會慢慢消退,彼此慢慢會成為了「過日子」。

在兩性心理學中,原始性(即本能衝動需求的性)性通常被稱為「理想的性生活」,也是夫妻燃氣激情的方法之一,釋放本能的行為會讓人的性格感覺上發生改變、新奇等都會讓伴侶的腎上腺素提升並興奮,並釋放生活中的壓力,同時,也可以進一步增加同伴侶的情感連接。

儘管心理學家幾十年來一直在猜測原始性的動態,但一直沒有直接的觀察和研究。在去年紐西蘭心理學家Jessica Maxwell和Andrea Meltzer在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講了這方面的知識,被收錄在性行為檔案中

Maxwell和Meltzer首先觀察到所有親密關係都有兩個共同點,即性和衝突。畢竟,性是將伴侶關係定義為親密關係的重要原因,而且由於人們有不同的偏好和欲望,所以在任何關係中衝突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對於兩個人已經變得如此相互依存的人而言尤其如此。

在對原始性性心理學的探索中,研究人員試圖找到以下三個問題的答案:

  1. 在夫妻經歷衝突的日子裡發生性生活的可能性更高嗎?一方面,衝突會增加壓力,這可能會削弱我們對性的渴望或我們的調情能力。另一方面,眾所周知,一項行為引起的生理喚醒可以輕鬆轉移到另一些行為上,這就是為什麼:例如恐怖片在約會之夜如此受情侶歡迎的原因。
  2. 與衝突同時發生的性生活更令人滿意嗎?根據流行文化,原始性常被描述為極為令人滿意。但是,眾所周知,與伴侶衝突引起的不良情緒會在幾天後持續存在,這種影響在本研究中也已觀察到。
  3. 性是否能緩解衝突的負面影響?衝突會導致負面情緒,而性會促進正面情緒。原始性可能會以對彼此的新熱情代替受傷的感覺。但是也可能是,做愛只是減輕了那些痛苦的感覺,所以這對夫妻不會像在吵架後沒有做愛的情況下那樣糟糕。

為了找到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麥克斯韋和梅爾澤招募了100多對願意參加為期兩周的日記研究的新婚異性戀夫婦。首先,每個伴侶都對旨在評估其性和婚姻滿意度的調查進行了回應。然後,每晚14個晚上,每個伴侶都回答了一個簡短的問卷,詢問他們那天是否與配偶發生衝突,是否做過愛以及對婚姻的滿意程度。

六個月後,這些夫妻再次被聯繫,並被要求回答有關他們對婚姻和性生活的滿意程度的問題。利用這些數據,研究人員至少能夠對三個研究問題中的每一個提供初步的答案。

首先,數據顯示,新婚夫婦與沒有衝突的日子相比,在發生衝突的日子裡發生性行為的可能性更高或更少。此外,研究人員發現,夫妻在發生衝突後的一天很小概率會過夫妻生活,這是衝突後揮之不去的負面情緒的證據,在此期間,伴侶可能不太希望與伴侶進行親密接觸。

其次,雖然流行文化將原始性描述為「有史以來最好的性」,但在這項研究中,夫妻倆卻認為,在非衝突時期性生活既令人滿意又令人懷念。但是,伴侶報告表明,在他們發生衝突日也過性生活,他們的性和婚姻滿意度要高於沒有衝突的日子。這一發現表明,夫妻之間可能會通過原始性來緩解衝突帶來的不良情緒。

第三,數據表明,至少在目前,性愛有助於夫妻克服衝突的負面情緒,但是,從長遠來看,原始性對婚姻滿意度沒有影響。

總而言之,伴侶們在進行性生活的日子裡對性滿足的評價要低於與日常性生活時的性滿足。但是,如果他們在衝突後進行了原始性,則比在沒有性行為的情況下對婚姻更快樂。最重要的是,每對夫婦都必須找到一種解決不可避免衝突的方法,以便從長遠來看不會損害婚姻。


—The End—

作者:Hugh

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衝突背後的衝突》童年的一切,成年後的幸福種子或者衝突的地雷
    我們說,童年的一切,不是成年後的幸福種子,就是日後衝突中的地雷。1.我讓我爸爸打你有個2歲小女孩,自己的要求沒有被姑媽立刻滿足,很不開心,她哭著對姑媽說:「我讓我爸爸打你!」被稱作姑媽的女子很耐心地跟小女孩說:「你的爸爸是姑媽的哥哥,你爸爸怎麼會打姑媽呢?
  • 衝突不可避免,5招教你學會如何構建好的《親密關係》
    為什麼曾經也是你儂我儂,曾經也是嚮往白頭到老,很多夫妻卻過不好這一生,甚至在衝突中怨恨彼此,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怎麼這麼容易破裂?很多人把婚姻失敗的原因歸結為遇人不淑,以為換一個人就好了。結果,發現除了結婚的人變了,生活中的雞零狗碎和矛盾衝突照樣存在。
  • 心理學:夫妻因育兒理念衝突率性分開,後果他們始料未及
    天真的孩子內心深處會明白父母之間的分離、衝突;也會天真地以為真是因為自己,父母才離的婚。如此,孩子這輩子的心是需要療愈的,孩子內心不是和諧、安定的;就算她真能像父親所調教的一樣不輸在起跑線上,或者甚至有所跨越 ,她的內心深處都有迷茫和焦躁。
  • 心理學角度的親密關係
    寫在前面今天探討的主題就是「親密關係」,以消極情緒的表現為切入點。在親密關係中本身就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本身就是存在的,只不過正好在戀愛這個成長的過程中暴露出來。包括這些東西的歸因、根源探索,都是一個值得肯定的過程,包括「其實我是一個理性的人」這個結論,都是好的改變和肯定。總之就是,親密關係可以激發自己很多正面的思維、技能或其他事物,也可能成為暴露許多問題的切口和窗口。
  • 心理學:剖析親密關係的喜與憂
    從鍾曉芹的角度看到的是:她懷孕後滿心歡喜,陳嶼卻說孩子來的不是時候,能不能先不要;聚會結束,她讓陳嶼來接,他說你自己打車回來吧;家門壞了自己打不開,催他多次去修理卻沒有結果。伴侶會在依戀類型、認知、性格、歸因等因素的影響下,不斷發生衝突。這時,愛情的幻滅感出現,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溝通、調整預期等維持機制的調和,就會受到確認偏向效應的影響,讓矛盾積累、衝突增多,直至走向對抗、分離。02 關注這些因素,找到改善親密關係的方向美滿的婚姻,是人們的期待。
  • 心理學:剖析親密關係的喜與憂
    從鍾曉芹的角度看到的是:她懷孕後滿心歡喜,陳嶼卻說孩子來的不是時候,能不能先不要;聚會結束,她讓陳嶼來接,他說你自己打車回來吧;家門壞了自己打不開,催他多次去修理卻沒有結果。伴侶會在依戀類型、認知、性格、歸因等因素的影響下,不斷發生衝突。這時,愛情的幻滅感出現,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溝通、調整預期等維持機制的調和,就會受到確認偏向效應的影響,讓矛盾積累、衝突增多,直至走向對抗、分離。
  • 女研究生「情感勒索」,從親密關係心理學淺析愛的真諦
    通過這件事,結合最近看的書,我來從親密關係心理學角度淺析愛的真諦。從親密關係心理學淺析愛的真諦一、婚姻不是愛和金錢的交易婚姻就是男女(或者同性)雙方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建立的長期契約關係。很多人在親密關係中會迷失自己,認為雙方是不分彼此、沒有邊界的。邊界模糊的人,他們的邊界很容易被其他人突破,也容易侵犯對方的邊界,從而衝突不斷。我很理解這位女生想救爸爸的迫切心情,她把男友當成了自己的救命稻草。
  • 聽書|心理學經典重讀9《親密關係》:愛情與婚姻中的經濟學
    聽書|心理學經典重讀9《親密關係》:愛情與婚姻中的經濟學 周鳴之 2018-07-13 16:30 來源:澎湃新聞
  • 佐明讀書會 《親密關係》
    但是不管是怎樣的付出與收穫的關係,我們在與另一半的親密接觸中,總免不了發生矛盾和衝突,如何化解衝突收穫幸福,是我們在追尋真愛的路上必須通過的難關。   導讀   大家好,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小編很喜歡的一本書,是由克裡斯多福·孟編寫的《親密關係》。
  • 暢銷40年心理學經典《熱鍋上的家庭》:家庭衝突的背後是愛的牽絆
    《熱鍋上的家庭:原生家庭問題背後的心理真相》(The Family Crucible: The Intense Experience of Family Therapy)是一本暢銷40餘年的心理學家庭治療領域經典著作,這本書的作者是兩位家庭治療領域的著名諮詢師:奧古斯都·納皮爾(Augustus Y. Napier)和卡爾·惠特克(Carl A.
  • 家庭衝突不斷如何破?探尋每個成員的心理真相,建立良好親密關係
    奧古都斯·納皮爾是臨床心理學博士,曾跟著惠特克醫生實習,並以輔助治療師的身份和惠特克醫生一起見證了很多家庭的問題。本書通過被重重家庭問題炙烤在熱鍋上的布萊斯一家的典型案例,引導我們在面對家庭問題時,成員之間應該如何齊心協力、良性互動來解決衝突。
  • 《天水圍的夜與霧》:解讀影片背後的親密關係及家庭衝突
    雖是一部揭露家庭衝突的影片,但裡面講述的親密關係和家庭暴力又是那麼似曾相識,因此也能給我們一些啟發和相關思考。影片講述了中年離異的李森和曉玲之間的悲劇開始到結束的故事,中年的李森由於沒有工作所以沒有收入來源,所以只能在家帶孩子靠著綜援勉強度日。
  • 俄方表態:中印都是俄羅斯親密夥伴,相信雙方有能力避免衝突
    當地時間6月15夜晚,印度邊防人員再次越過雙邊實控線進行非法活動,這已經構成蓄意挑釁,而在中方官兵前往交涉時,印方多名人員仍在進行暴力攻擊,引發雙方激烈肢體衝突,造成人員傷亡。俄外長:俄方相信中印雙方有能力避免衝突6月17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新聞記者發布會上表示,在這場致命的邊境對峙與衝突發生後,莫斯科也歡迎親密盟友中國與印度對此展開對話。拉夫羅夫還透露,目前中印雙方的軍事代表正積極地進行溝通與對話,探討如何緩和邊境緊張局勢,對此我們表示贊同。
  • 親密愛人為何成了危險的兇手
    兩個不同個體生活在同一屋簷下,性格不合、生活分歧、利益衝突不可避免,但同時,由於親密關係自帶的信任感,在對方面前,人們又會卸掉所有的偽裝和戒心,甚至對即將到來的風險也渾然不覺。從2020年最高檢工作報告透露的數據來看,20年來,我國嚴重暴力犯罪及重刑率下降明顯,社會治安形勢持續好轉,百姓安全感不斷提升。但一些見於各大媒體的命案報導仍刺激著人們的神經。
  • 怎樣在親密關係中主導自己的地位,心理學家教你這樣做
    她的幾部心理學書籍都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暢銷,如《原生家庭》、《情感勒索》、《執迷》等。在這本書中,蘇珊·福沃德提出了控制與被控制人格的概念,分析了這類人格的表現、形成原因等問題,並提出了改變方法。蘇珊·福沃德想要告訴人們:不管你遇到什麼,面臨怎樣的親密關係,只有了解自己,才能重建自己,拿回作為成人的權利。
  • 看似親密,卻不交心?「假性親密關係」正悄悄毀掉你們的感情
    「這些年,看似我們沒吵過架,也沒有矛盾和衝突,然而實際上,這真的是夫妻該有的樣子嗎?」看似親密,卻不交心,是現在很多夫妻的現狀現在很多夫妻關係中,明明沒有原則性矛盾,卻總有一人身心俱疲,感覺壓根走不到對方心裡去,這種「看似親密,卻不交心」的關係,心理學中有個專業的名詞解釋它:假性親密關係。
  • 心理學那些事(三):經典心理學書籍推薦
    很多人想要多方面去了解心理學,但是真的讀起心理學的相關書籍,又感覺內容枯燥又無聊,晦澀難懂。有哪些簡單易懂相對更好入門的書呢?一起了解一下吧。理察•格裡格,菲利普•津巴多非常經典的一本書,版次也是很多,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檢驗,是國內國外很多學校的教材和推薦用書。
  • 【愛的心理學】PUA,從天使墮落成惡魔!假性親密關係的枷鎖!
    第一部分主要針對PUA的定義及現狀,並論述PUA的展開過程及發展變化;第二部分主要針對PUA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分別以男性視角與女性視角展開分析,並探究PUA的心理學依據;第三部分主要針對PUA後對女性的不良影響進行解析。
  • 如何更好地建立親密關係?看看這20個心理學小竅門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親密關係。在心理學裡,心理學家Kelly最早給關係加以定義。他認為,關係是指二個人彼此能互相影響對方,並且互相依賴。之後,心理學家Levinger和Snoek在這個解釋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互賴模型,用它來說明親密關係中的變化特點。
  • 親子親密關係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省婦聯特開設「心理課堂」,每期特邀一位心理學專家講解心理防護、調解情緒、緩解壓力、調適家庭關係等心理健康知識,為您構築防疫抗疫心理防線,奉獻一份特別的關愛!如果只是單純的獨來獨往不是問題,但是因為人際交往障礙,而不得不獨來獨往,孤獨無助,心理困惑不能逾越,這就是心理學中所稱的「環境不適應性心理問題」,嚴重者會產生心理衝突!就像這種情形:「我也想同大家和睦相處,很快融入群體,親近沒有距離及隔閡……可是,就是不能做到」。與人交往中,尤其是兩性朋友間很難深入,最終導致分手。就像當下有些父母同我討論,孩子40來歲了,還不戀愛,會不會有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