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朋友們需要上幼兒園嗎?他們都學點啥?

2020-08-27 養育科學研究院


​受疫情影響,

今年小神獸們

在家讀書學習的日子,

比以往更漫長了些。


在家上網課,

雖然身體常常在線,

但卻管不住分分鐘掉線的腦子。



小神獸們紛紛幻想:

「好想回到古代啊......」

「古代沒有網課,不用讀這麼多書,

沒有期末考試,不用參加高考......」


你們的心情我可以理解,

但在中國古代,

小朋友的讀書生活,

其實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輕鬆!


本周,【向中國古人提問】系列

專家解答第5期,

我們邀請郭健老師來聊一聊

中國古代小朋友們的學習日常!


郭健

北京市教育學會吟誦教育分會副會長

北京市豐臺區扶輪小學副校長


提問1:回到中國古代,小朋友們需要上幼兒園嗎?

1837年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經過不斷努力在德國創立了第一所幼兒園。但在我國古代,其實是沒有幼兒園這一概念的。


雖然沒有幼兒園,但我國古人可並沒有因此忽略對兒童的教育,相反還很重視呢!


有《三字經》為證:「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中國古人認為,教育孩子,不僅要從小,而且還要專心一致。


那古代又沒有幼兒園,小朋友們去哪裡接受這樣的教育呢?


這就要說一說中國古代的蒙館了。


據記載,宋代有3歲就上蒙館學習的小朋友。也有到了五六歲、七八歲、或者年齡更大一點再上蒙館學習的小朋友,不過一般不會超過十一二歲。朝代不同,小朋友們上蒙館的年齡也是不同的。


與現在不同的是,中國古代的蒙館不是按照小朋友的年齡來分班的,而是不同年齡的孩子都在一起學習,說不定年齡大的孩子還會給年齡小的孩子做小老師呢!


提問2:中國古代的小朋友會上些什麼課呢?

我國古代的學校教育是非常講究次第的,也就是指講究一定的順序。正所謂「童蒙養正,少年立志。」


在年齡較小的蒙學時期,教育的重點在於幫助小朋友們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讓這些習慣符合健康和禮教的要求。


比如古代的小朋友會像我們今天一樣也學習《三字經》;


南北朝時期會學習既包含文化含義又具有識字功能的《千字文》;


宋朝時為了讓孩子們了解自己的根脈,小朋友們會學習《百家姓》;


到了明朝又出現了《小兒語》,清朝則有了《弟子規》;


還有像聲韻類的,如明朝的《幼學瓊林》、清朝的《聲律啟蒙》,這些都是小朋友開蒙所學的。


這時候,小朋友們更多的是以讀為主。


等小朋友們大一些進了書院,學習的主要任務就是讀經了,也就是要學習經典。


比如學習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後來又逐步發展成了十三經,這些都有可能是當時學習選用的教材。當然,不同時期不同書院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除了讀經典,小朋友們還會學習詩詞文賦或者進行練武這樣的活動。


提問3:孔子是如何給小朋友上課的呢?

其實跟著孔子學習的基本上都是成年人,有的年齡比孔子還大。不過也有例外。


比如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他是孔子學生顏路的兒子。顏回13歲時,顏路就讓自己的兒子拜入孔子門下,成了孔子學生裡年紀最小的一名。


那孔子是如何給學生上課的呢?


小朋友們可以回想一下你們看到過的關於孔子的畫像或雕像,它們很多表現的都是在大自然中,師生圍坐在一起,各自陶醉地讀著自己手中的書的情景。他們讀的應該就是六經了,也就是孔子教學用的教材。



學生們讀著書,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便會一個一個走到孔子面前提問,孔子也會針對每個人的提問做出獨家回答。即便是同一個問題,面對不同的學生,孔子給出的答案也都不一樣。


另外,有時孔子也會組織學生們就一個問題進行集體討論,讓大家各抒己見。這種學習方式,更多的是以自學為主。


孔子教學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我猜這也應該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部分,那就是遊學。


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帶了很多自己的學生。在遊學的過程中,學生們便可以將所學到的經典運用到實踐中去了。


從讀書到詢問,再到遊學,這大概就是孔子教學的三個內容了。


提問4:中國古代,小朋友近視了會戴眼鏡嗎?

讀了這麼多書,上了這麼多課,那古代的小朋友是不是也會近視?他們近視了會戴眼鏡嗎?


我國最早有關眼鏡的記載是在明萬曆年間,當時人們稱眼鏡為「àidài)」。


不過它不是近視鏡,更像現在的老花鏡,是老先生眼睛疲勞、看不清東西的時候戴的,比如明代有一些帳房先生會戴眼鏡。



我國古代的小朋友,其實是不戴眼鏡的。


首先,古代小朋友讀書學習的時間可沒有今天這麼長,而且當時也沒有電視、手機、電腦這些電子產品,小朋友近視的可能性也就相對小很多;


其次,當時他們所讀的書籍紙張是黃色的,這可不是因為年代久遠紙張才泛黃,而是紙張本來就是這個顏色。


因為這種顏色與黑色的對比度不那麼明顯,而且古代小朋友所看的書籍上的字比今天的字大很多,所以也會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


問題5:古代的小朋友會上興趣班嗎?

對於今天的小朋友來說,學習琴棋書畫、學做手工或者參加各種體育運動可能都是興趣班裡要學習的內容。


不過在中國古代可沒有這樣的機構。


古代的小朋友去學校學習的主要是經典,他們上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做官。而琴棋書畫這種陶冶情操的事情每一個文人基本都會。我們可沒有聽說哪個文人只會考試的內容,但是對琴棋書畫卻一竅不通。


沒有專門的興趣班去學習,私塾或書院又不教這些內容,那古人又是如何學會琴棋書畫的呢?


大多數情況下古人都是靠自己摸索,如果自己學不好便會去拜師,主動找這方面比較擅長的人去學習。


提問6:古代有期末考試嗎?

今天我們所說的期末考試其實是每個學期快結束時進行的考試。


「學期」這個概念是近代從西方傳過來的,所以中國古代是沒有期末考試這個概念的。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古代的小朋友就不需要考試。



古代有的小朋友會上私塾,私塾經常會對小朋友的學習情況進行考察,主要是小朋友們的背書情況,相當於我們現在學習過程中的小測試。


而年齡大一些的小朋友可能會去書院讀書,書院裡也會有階段性的考試。


這種考試不同於我們今天發試卷、統一作答的形式,而是老師會在一個專門的屋子裡,請小朋友過去就某一個學習的內容,進行口頭問答。


好啦,本期的專家解答就到這裡啦!

下一期又有哪些精彩內容呢?

一起期待吧!


專家支持 | 郭健

策劃 | 肖巍

執行 | 張宣文

設計 | 原麗


相關焦點

  • 古代孩子上「幼兒園」都學些什麼?他們的人文教育,值得追隨
    文|奶寶育兒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有個同事把孩子送去了國學幼兒園,她說無論學校還是家長群裡的氛圍,好像都不太一樣。前段時間看班級照,孩子們身穿古代小書童的衣服,還戴著帽子,背著個私塾學習的書簍,手拿論語搖頭晃腦,樣子讓大家忍俊不禁。
  • 幼兒園以後還需要上嗎?幼兒園學什麼?
    幼兒園不能教拼音和認字,不能教數學,那孩子不是光玩嗎?等他們到了小學,什麼都不會,不是輸在起跑線上了嗎?以後怎麼高考?還有,拼音不準教,英語更不能教,我的孩子還要留學,等他出國,不是兩眼一抹黑嗎?小班不教拼音識字還可以接受,小班孩子哭哭鬧鬧也學不了什麼,可是,中班呢?大班呢?尤其是大班最後一學期,也什麼都不學,那真的把孩子毀了。
  • 在古代,孩子都玩什麼玩具?他們有芭比娃娃嗎?
    它們多是陶質的空心球,裡面裝了沙粒,小朋友們抓在手裡搖動時會沙沙作響。一直到漢魏時,陶響球都是古代小朋友喜歡的玩具,後來出現的「譁啷棒」、「花棒錘」,都是在陶響球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提問2:風箏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 現在孩子學齡前都能上幼兒園,在古代「幼兒園」都是皇室後代
    一個比較獵奇的問題,現在孩子們學齡前都上幼兒園,那麼在中國古代,這些小娃娃要上學嗎?其實古代中國也有「幼兒園」,不過一般人家的孩子沒機會上,能上古代「幼兒園」的都是皇室後代。古時候一些朝代的幼兒教育機構沒有明確提法,不過通過一些古書籍是切實存在的。民間暫且不提,但皇室對教育其實很看重。畢竟是甲天下社會,繼承者沒點真才實幹如何能一統天下,延續皇族統治呢?
  • 幼兒園三年,孩子都學些什麼?家長感覺啥都沒學就對了
    一位阿姨說:「我家孫女都上了一年小班了,連數數都不會,這幼兒園天天都教孩子什麼呢?」另一位媽媽也說:「我們是大班了,孩子才會寫簡單的幾個字,算數也不在行,感覺他天天上學啥都沒學。」那麼,幼兒園三年,孩子到底都學些什麼?家長如果感覺他什麼都沒學,那就對了。現在的幼兒園教學,跟我們做父母這一代人上幼兒園不一樣了。
  • 專家回答:孩子上幼兒園學的肯定不是知識,幼兒園到底「教」什麼?
    各地教育官方都發布了中小學及幼兒園開學通知。幼兒入園開學時間大多為九月份,離開學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其實我們父母還是很糾結,就目前這個特殊情況以及自己本身的一些考慮,我們到底有沒有必要上幼兒園?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問那麼幼兒園能教給孩子些啥?我們通常認為的應該是幼稚園的一些知識什麼的讓孩子們事先熟悉。
  • 有些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家長卻不該送他們去,為什麼?
    不少家裡有娃的家長,都有過被親戚朋友,鄰裡大媽們追問啥時候讓孩子去上幼兒園的體驗。問多了,父母們也會猶豫,要不要把娃早早的送進幼兒園,既能讓孩子接觸同齡人,自己又樂的清閒。在幼兒園做過一段時間的幼師,深刻的體會到2歲到3歲半的寶寶不適合上幼兒園,甚至是託兒所都要慎重的考慮。孩子太小,家長可能因為在家工作忙沒時間帶,就想把孩子送去幼兒園上學。
  • 專家回答:孩子上幼兒園學的肯定不是知識,幼兒園到底"教"什麼?
    各地教育官方都發布了中小學及幼兒園開學通知。幼兒入園開學時間大多為九月份,離開學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其實我們父母還是很糾結,就目前這個特殊情況以及自己本身的一些考慮,我們到底有沒有必要上幼兒園?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問那麼幼兒園能教給孩子些啥?
  • 古代日本啥都學中國,為何不學太監文化,原因很現實,人太少
    太監在古代是中國封建王朝獨創的,不過呢,在古代一開始是只有中國有,周邊的很多國家都學去了,眾所周知,古代中國放眼世界都是非常強大的,因此很多人都專門跑來學習先進的東西,其中就把太監學去了,太監的存在是歷史的必然,因為古代都是封建王朝,男權社會,女性是沒有地位的,但是皇家需要有人伺候,尤其皇帝的老婆也很多
  • 送入幼兒園後,你知道一整天的時間娃都做些啥嗎?
    那麼問題來了,入學一周的時間了,你知道孩子在幼兒園都幹啥了嗎?早上8點前送到吃早飯,下午5點接回家,至於其他時間幹啥真沒仔細想過。媽媽B:我家娃幼兒園有監控,隨時可看,就是吃飯和做遊戲,偶爾學點東西爸爸C:在幼兒園?上課啊,老師不給上課嗎?孩子上幼兒園後,我去參加了一次家長開放日,從早上孩子入園,家長就一直跟在班級的後邊,觀察孩子在幼兒園這一天的所有學習和生活。
  • 歷史趣聞:古代的孩子都玩點什麼
    明天就是六一兒童節了,大朋友小朋友們歡度的日子又來臨了,相信大家一定是歡欣雀躍的,現在的小朋友們在六一這天都會收到兒童節的禮物,那麼古代小朋友們都是玩什麼玩具的呢?咱們現在管玩具叫「玩具」,古代人稱呼玩具都叫「玩物」。
  • 上幼兒園嗎?不讓學「知識」的那種
    這樣的安排,讓很多家長表示擔憂:不學知識了,以後可咋辦?我家孩子會不會落下,跟不上呢?畢竟,家長都不希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雖然能明白3個人、3個蘋果,但是,還無法抽象的理解數字3,更難在大腦中進行2+3的操作,而且,數字越大,難度越大。因此,他們算數需要用小棒或者數手指頭。如果強行要求他們學口算,甚至是兩位數加減,其實超越了孩子現有認知水平和能力,真的是趕鴨子上架,難為孩子。最終,孩子只能是死記硬背,造成隱患(見下文)。
  • 古代的學生是如何開學的,他們有開學典禮嗎?
    尤其是經過高考的洗禮後,一批新生開始步入大學,開始了他們新的人生徵程。今天的開學情況,我們自然是很熟悉的了,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再過多的討論。然而,古代的學生是如何開學的呢,他們有開學典禮嗎?我們今天將不同年齡的學生劃分為小學、中學、大學等不同的等級。那麼在中國古代有這種區分嗎?其實中國古代只有小學和大學,而沒有中學這一區分。
  • 需要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甚至找外教嗎?
    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英語,學到大學畢業也就能考個六級。我去法國留學之前,在國內只學了500個學時的法語就上飛機了。法國老師有個特點,他們上課不像我們一樣,還給留學生單獨編班,搞什麼英語教學。我當時就和法國土著一起上課,老師講課的語速不會因為班上有非法語母語的留學生而放慢。 我剛去的時候幾乎什麼都聽不懂,只能進行基本的日常交流。
  • 公辦幼兒園和民辦幼兒園有啥不一樣?寶爸寶媽學著點
    上個月濟南小太陽幼兒園4歲男童大面積燙傷事件,再度將大眾的注意力聚焦到了幼兒園安全上。關於幼兒園安全這方面,我經常聽到一種說法——要想放心還是得送公辦幼兒園。這一說法是否成立,我們暫且不論。本文先來捋一捋啥叫公辦幼兒園,啥叫民辦幼兒園?兩者有什麼地方不一樣的?閒話少說,正文開始!
  • 孩子在幼兒園階段需要學習嗎?學什麼?要怎麼學?
    不管自家孩子學習好與壞,作為家長,都不願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而孩子們永遠都是在上課外補習班或者在課外補習班的路上。是的,這是孩子上了小學的情形,當然有些學齡前的小朋友也早早地踏上這條路。而今天我們探討的是幼兒園的孩子們是不是應該接受文化課的薰陶!幼兒園階段到底要不要學習?這是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解決了,還需要解決「幼兒園階段要學些什麼?怎麼學習?」的問題。
  • 幼兒園什麼都不教?還是你根本不知道孩子學了啥?
    在很多家長看來,教孩子認識秋天,應該要把植物園裡的樹木、花朵通通刷一遍,順便把跟秋天有關的英文單詞、樹葉掉落背後的生物規律都教了。最好再把落葉當做教具,將100以內的加減乘除也全教會。明明有這麼多東西可以學,可為什麼幼兒園只教大家認識幾片樹葉?如果幼兒園什麼都教,我們還用得著把孩子送到那麼多培訓班嗎?
  • 古代官員學些啥:學文 學禮 學法 還要學專業(圖)
    原標題:古代官員學些啥導讀:我國古代歷史上,在國家穩定、世道承平之時,對官員是有一定文化素養要求的。有些開明的帝王,還會加強對在職官員的相關培訓。古代官員普遍好讀書。古代官員,都學習些什麼內容?
  • 知道幼兒園老師有多累嗎?僅是幾張桌子幾十把凳子每天都要擺五遍
    前兩天孩子生病發燒了,我就把孩子在幼兒園要吃的藥都貼上標籤,用小夾子夾上放在女兒的書包裡,寶爸看到了嫌我麻煩,「直接把藥給老師不就完了嗎,上面有說明,怎麼吃難道他們不知道嗎?」,說的輕鬆,幼兒園老師這麼多事,每天都很累,哪裡還有時間看藥的說明啊?「她們有那麼累嗎?
  • 幼兒園不學拼音小學跟不上?幼小銜接有必要嗎?送給糾結的家長
    糾結的是周圍的人都在外面上,害怕自己會落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聊聊幼兒園不學拼音小學能不能跟得上,以及幼小銜接有沒有必要上的問題。2018年,國家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規定:嚴禁幼兒園教授小學課程內容,包括提前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