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姜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很多孩子在面對學習的時候,會陷入困境當中,就是不管自己怎麼努力學,認真做筆記,可是成績就是提不高。這時候許多父母看在眼裡卻無能為力,看著孩子這麼努力成績卻沒辦法提高的時候,心裡非常的著急。
天天是一個「標準」的愛學習的孩子,只要一上課,天天絕對是最聽話的孩子,不僅認認真真的記著筆記,回到家還會非常認真的背書寫作業,可就是這麼努力的天天,一到考試的時候就不行了,每次的成績都是排在班級裡的後面。
不僅是天天的父母怎麼也想不明白,連老師也覺得不知道怎麼回事,明明天天已經這麼努力了,可是成績就是提不上去,而且越是認真學習成績越是差。
後來沒辦法,天天的父母就想著這樣逼孩子學習也不是辦法,孩子也累,索性就允許了孩子在學習之餘可以適當休息,讓孩子調整一下學習的節奏,對於成績父母也看開了,孩子考得怎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的身體要健康。
結果這樣調整一下學習的節奏之後,孩子的成績反而提高了,這讓天天的父母有了意外的驚喜。其實,天天的成績上不去還真的和他一味學習有關。
1、精神壓力過大
一味的學習,孩子的神經一直都是緊繃的,得不到應有的放鬆,孩子的心態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這樣並不利於孩子的學習,他的精神壓力太大,沒有辦法得到調節,學習時間雖然很長,可是效率卻會降低。
2、容易鑽牛角尖
一味的學習,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全部集中在學習這件事,導致容易出現鑽牛角尖的行為。就是一道題目想不明白,孩子就在這上面死命的去想應該怎麼解決,最後反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1、大腦得到放鬆
適當休息能夠讓大腦的得到休息,大腦如果長時間超負荷的運轉,其實是會變遲鈍的,想事情總是會慢半拍,這樣對學習來說沒有任何的好處。
2、容易出現靈感
很多的問題在我們拼命學習和思考的時候,卻怎麼也得不到答案,可如果休息一下,往往答案就得到解決了,靈感這時會不斷湧現,這是為什麼?
有科學家研究就發現,人的大腦中不同領域的知識就像是拼圖一樣,他們都是分散的,大家在集中精力學習的時候,其實就是在集中精力學習某一個拼圖,而有的問題的解決思路是需要好幾塊拼圖,也就是不同領域的知識結合到一起才能解決。
而當人放鬆下來後,這些拼圖就會開始遊走,逐漸合併,因此這時很多的問題就會得到解決,因為不同領域的拼圖拼在一起了,幫助大腦找到解決的辦法。
著名的發明家泰勒,在做了許多的調查和實驗之後,發現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學習的時候適當的休息非常的重要,懂得休息的孩子,他們的成績反而比那些一味學習的要更好。
1、學會利用時間工具
在時間管理工具中,有一個工具叫做番茄時鐘,它是一個很好的把工作與休息勞逸結合的工具。每學習10到15分鐘,就是一個番茄時鐘,結束了就休息上五分鐘。
具體的時間可以根據孩子的自身情況來安排,孩子開始學習,就給孩子設定番茄時鐘,讓孩子清晰看到他還要學習多久就能休息,這樣孩子的目標感會更強,心裡也有數,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事情。
2、周末固定要有休息時間
周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段,就算孩子在忙,也要抽出半天左右的時間,專門給孩子用來休息,放空大腦。
放空大腦的同時大腦裡的各種碎片化的知識就會開始融合在一起,能夠給到孩子不一樣的靈感。平時周末,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外出逛逛公園,又或者是參加一些活動都可以,幫助孩子轉變一下心態,釋放一下壓力。
學習是很重要,但是再重要也好父母也要給到孩子休息的時間,不能讓孩子一直埋頭苦學,這樣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壓力,學習成績也難以有提高。
育兒問題姜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姜媽育兒記,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