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出口有機花生仁中檢出黃麴黴毒素

2020-12-20 食品夥伴網
   食品夥伴網訊 

歐盟

食品

飼料

類快速預警系統(

RASFF

)消息,2020年6月2日,荷蘭通過RASFF通報埃及

出口

有機

花生

仁不合格,具體通報內容如下:

通報時間

通報國

通報產品

編號

通報原因

銷售狀態/採取措施

通報類型

2020-6-2

荷蘭

有機花生仁

2020.2259

檢出黃麴黴毒素

產品未在市場銷售/官方扣留

拒絕入境通報

 

  據了解,黃麴黴毒素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毒性最大的真菌毒素,穀物和油料作物的種子、肉類、魚蝦類和動物飼料中均能檢出黃麴黴毒素,花生和玉米最容易汙染。黃麴黴毒素比較耐熱,加熱至230℃才能被完全破壞,一般的烹飪加工不易消除。

 

  食品夥伴網提醒出口企業,嚴格按照歐盟成員國要求進行產品出口,注意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存在,保證產品的安全性,規避出口風險。

 

  本文由食品夥伴網食品資訊中心編輯,供網友參考,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出處!有任何疑問,請聯繫news@foodmate.net。

相關焦點

  • 獨家解讀黃麴黴毒素有何危害
    5批次南山倍慧嬰幼兒奶粉被檢出黃麴黴毒素M1含量不合格。什麼是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會導致哪些疾病?   黃麴黴毒素分布   黃麴黴毒素主要存在於黴變的花生、穀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在水中的溶解範圍為10毫克/升~20毫克/升,可大量溶解於氯仿、甲醇、二甲基亞碸等中等極性的有機溶劑中,不溶於己烷、石油醚和乙醚;易被鹼或強氧化劑破壞;進入人體後主要經消化道吸收,大部分分布在肝臟、腎臟,少部分分布在血液、肌肉、脂肪組織中,其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主要為羥基化作用
  • 檢出黃麴黴毒素,喝普洱茶真的致癌嗎?
    就此,我聯繫了中國食品安全領域權威科學家陳君石院士,他認為:首先,「普洱茶中檢出黃麴黴毒素」並不是普遍現象;其次,國內權威機構的專家已經對可能檢出的情況進行了風險評估,並有明確結論。  100%檢出黃麴黴毒素?
  • 病從口入,預防肝癌,需要認識黃麴黴毒素
    那麼,黃麴黴毒素是什麼東西?如何預防呢?咱們現在來解析。黃麴黴毒素,簡稱AF,是由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等產生的類毒素,有20多種衍生物,其中以B1型毒性最大。黃麴黴毒素,其實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動物如果攝入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食物後,在肝臟、腎、肌肉、血液等樣本中,都可以檢出微量的毒素。
  • 雅因樂牌嬰幼兒有機米粉被檢出致癌物 淘寶熱賣
    然而,昨日廣州市工商局公布的一項檢測報告顯示,雅因樂的兩批次有機米粉被檢出強致癌物黃麴黴毒素B1超標,有機食品的光環瞬間褪色。  目前,工商局已對檢測不合格的食品採取了下架、封存,立案查處等措施,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
  • 關於黃麴黴毒素,貴州省市場監管局發布安全警示!
    黃麴黴毒素汙染可發生在多種食品中,其中以玉米、花生和棉籽油受汙染最多見,其次是稻穀、小麥、大麥、豆類等。除糧油食品外,乾果類食品,如胡桃、杏仁、榛子等,動物性食品如乳及乳製品、幹鹹魚等,以及幹辣椒中也有黃麴黴毒素汙染的報導。大規模工業生產的發酵製品,如醬、醬油中發生汙染的較少,家庭自製發酵食品較易發生汙染。
  • 奶粉裡的黃麴黴毒素 到底從何而來?
    5月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通報了2014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督抽檢情況,抽檢覆蓋了國內全部100家生產企業的產品和部分進口產品,抽檢樣品1565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48批次,涉及23家國內生產企業和4家進口經銷商。  這是我國2014年對國產奶粉實施了「生死大考」的換證審核後,首次大規模公布抽檢結果。
  • 食物中的劇毒物——黃麴黴毒素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有接觸到發黴的大米、花生粒、玉米、堅果等等,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會將黴變的食物挑揀岀,但也有一些節儉的老人家會搓洗後食用,殊不知,這可能與公認的最強化學致癌物——黃麴黴毒素擦肩而過!
  • 食物中有六大類毒素,為了孩子的健康,家長一定要重視
    毒素之一:農藥殘留農藥殘留發生在我們平時食用的蔬菜,水果或者糧食內。農藥大致分為以下4類:1、有機砷、有機汞農藥,劇毒,現在已經很少使用;2、有機氯農藥,如六六六,滴滴涕等;3、有機磷、氨基甲酸酯類農藥;4、殺菌劑,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等。長期食用農藥殘留超標的食物,雖然不會導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動物的慢性中毒,導致疾病的發生。
  • 黃麴黴毒素危害大,想要遠離黃麴黴毒素,還需注意這些因素
    黃麴黴毒素是主要由黃麴黴、寄生麴黴產生的次生代謝產物,在我國產生黃麴黴毒素的產毒菌種主要為黃麴黴。在溼熱地區食品和飼料中出現黃麴黴毒素的機率最高。黃麴黴毒素存在於土壤,動植物各種堅果,特別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穀、玉米、通心粉、調味品、牛奶、奶製品、食用油等製品中也經常發現黃麴黴毒素。
  • 農產品及食品中黃麴黴毒素汙染識別與預防
    「經醫院化驗檢測,食物中黃麴黴毒素嚴重超標,初步判定為黃麴黴毒素中毒」;10月11日新京報等媒體報導「雞西一家聚餐吃酸湯子致7死,黃麴黴毒素超標還是米酵菌酸中毒?」;10月12日,黑龍江省衛健委旗下微信公眾號「龍江衛生健康」發文表示,該事件初步定性是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高濃度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致死原因並非此前報導的黃麴黴毒素超標。黃麴黴毒素超標及食物中毒再次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
  • 花生醬裡的黃麴黴毒素無法去除,那還能吃嗎?
    不過有一種傳言,說花生醬裡有黃麴黴毒素,企業無法去除,因此吃了會得癌症。真是這樣嗎?【檢出多,超標少】黃麴黴在自然界十分常見,花生是它最喜歡的食物之一,因此花生製品或多或少的汙染是很正常的,包括花生油、花生醬等。
  • 食藥監總局:7批次米粉被檢出黃麴黴毒素B1項目不合格
    在特殊膳食食品監督抽檢中,共抽檢130家企業的520批次產品,有44批次不合格。   本次抽檢的特殊膳食食品主要包括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和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抽檢項目包括重金屬、生物毒素、微生物、品質指標、其他汙染物等69個指標。   從本次公布的不合格產品中發現,標稱江西海斯易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5個批次米粉被檢出黃麴黴毒素B1項目不合格。據了解,黃麴黴毒素B1不但具有極強的三致毒性,而且急性毒性也相當高,半致死劑量為0.36mg/kg體重。
  • 概述‖「小殺手」黃麴黴毒素 「青睞」的食物有哪些?
    1、碾磨搓洗黃麴黴素在食品中分布極不均勻,在花生樣品中以黴變、破損、長芽、皺皮及變色花生粒最為集中,只要將其揀除,毒素含量將大大降低,甚至低到無毒。碾磨加工可將大部分集中於米糠層和穀皮、胚層的黃麴黴素去除一大部分;搓洗可去除糧食表面的大量毒素。
  • 什麼叫黃麴黴毒素,如何產生的,主要存在於何種食物
    核心提示:黃麴黴毒素一直以來都是人體肝癌產生的主要原因,其發現於1960年,是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的次級代謝產物,目前已分離鑑定出12種以上,常見的有黃麴黴毒素B1、B2、G1、G2、M1、M2、B2a、G2a、BM2a和GM2a等。
  • 抽檢頻繁,如何防範黃麴黴毒素汙染中藥材?
    一、《中國藥典》規定黃麴黴毒素檢測要求  黃麴黴毒素是一類真菌(如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的有毒的代謝產物,它們具有很強的致癌性,主要存在於藥材、穀物、堅果、棉籽以及動物飼料相關的產品中,特別是容易汙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麥等糧油產品,產生的黃麴黴毒素主要有B1,B2,G1,G2 以及另外兩種代謝產物
  • 專家稱牛肉一般不會被致癌性黃麴黴毒素M1汙染
    質檢總局發布的檢測報告顯示,蒙牛乳業此批次超標產品由國家加工食品質量監督福州檢驗中心檢出。被檢測出黃麴黴毒素M1實測值為1.2μg/kg,國家規定的最高值為0.5μg/kg,蒙牛該批次產品超標140%。蒙牛該批次超標的產品為該集團四川眉山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250ML/盒包裝的純牛奶產品。
  • 黃麴黴毒素超標再引關注:毒素汙染重災區與癌症高發密切相關
    日前,黃麴黴毒素超標事件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韓國食品藥品安全處近日發表消息稱,韓國食品生產加工企業WOONONG食品生產銷售的Rice Peanut(食品類別:花生製品)產品中檢出總黃麴黴毒素超標,命令其停止銷售並召回相關產品。
  • 黃麴黴毒素危害極大 正確認識方能有效避免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焱培 通訊員 劉鑫傑 煙臺報導  黃麴黴毒素的危害有多大?近幾年,這成為了公眾尤為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之一。為了讓公眾正確認識黃麴黴毒素的危害,並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避免,煙臺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技術人員介紹了黃麴黴毒素的相關知識。  什麼是黃麴黴毒素?
  • 「每一」2批次嬰幼兒奶米乳檢出黃麴黴毒素B超標
    新京報訊(記者 郭鐵)12月27日晚,市場監管總局公布10批次不合格食品,標稱每一(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委託生產的2批次「每一」牌嬰幼兒奶米乳,因致癌物黃麴黴毒素B超標而「上榜」。而在今年9月,該公司委託加工的2批次「姥姥的稻田」嬰幼兒輔食,也因黃麴黴毒素B超標被廣東省市場監管局通報召回。
  • 這些黃麴黴毒素「常識」是錯誤的
    近年來,雖然媒體對黃麴黴毒素進行了廣泛的宣傳,但許多人對其仍有各種誤解,網上廣泛傳播的一些黃麴黴毒素「常識」其實是錯誤的。讓我們總結一下這些錯誤的常識。 發黴的花生一定有黃麴黴毒素?不對。黴變花生不能吃,但可能不含黃麴黴毒素。比如花生因為被根黴汙染髮黴,就沒有黃麴黴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