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3平方米的家庭作坊式的小店,到今天窗明几淨、服務員眾多的大店,順記靠的就是一貫的好口味。當廣州四大冰室中其他三家紛紛停業、轉行後,順記成為僅存的有白年歷史的老冰室。順記現今有著眾多「粉絲」,他們或是來享受清涼,或是來懷舊,總之這裡從不缺人氣。
雪糕依然是人們必點的美味。順記出品的是傳統手工雪糕,據說還是老配方。椰香、芒果、榴褳是鎮店三寶,果香味十足,入口順滑,即便是正在減肥的姑娘,遇見了這樣的雪糕恐怕也要忍不住多吃幾口。順記的雪糕口感雖然不如高端的天價雪糕那樣順滑,但滿滿的懷舊口味卻能勾起許多兒時的回憶。除雪糕外,紅豆雙皮奶也是頗受歡迎的甜點。紅豆飽滿大顆,滿滿鋪了一層。慢火熬出的紅豆甜而不膩,沙沙的口感配上醇厚的雙皮奶,口口都是幸福感。
像很多老店一樣,多樣化經營是不可避免的。順記在冷飲、甜品之外也提供牛河、牛雜等類似茶餐廳供應的菜品,品類也非常多樣。不過說到底,最讓人惦記的還是那些甜甜的味道。經過長壽路再往南走,寶華路就變得熱鬧起來。在人來人往的街道上,寶華麵店不斷吸引著過往人流。
寶華麵店原木色的招牌很樸素,不過它佔據了街道轉角的黃金位置,路上從不缺人流量。寶華麵店的裝飾亦如店面一樣樸素,有著老字號一貫簡單實用的風格。寶華麵店面積不小,算是老字號裡的「大戶人家」。一進門就是收銀臺,櫃檯背後張貼著幾十種菜品圖片,讓人眼花繚亂。在門口點單後會拿到一塊黃色號牌,憑此領餐。餐廳裡服務員不少統一身著藍色襯衫、黑色褲子,還圍著黃色圍兜,顯得非常正規專業。
寶華麵店白然以面出名。廣東地面中最上檔次的是竹升面,寶華麵店就做這種竹升面。這種面因為用竹子碾軋而成所以特別有韌性,吃起來口感彈性十足。寶華麵店的竹升面中雲昋面最受歡迎。包裹著鮮蝦的雲吞鮮味十足,相比鮮蝦柔軟的口感,面反倒更加彈牙,配上酸甜的醃白蘿蔔,口感中又多了爽快的一面。此外,滷味豬手面也值得嘗試。滷味本就是地道廣東美食,拆了骨頭放入面裡,一口下去都是膠原蛋白的爽滑和鮮美,同時滷味特有的香味又慢慢溢出;而清濙的竹升面,又恰到好處地中和了豬手略微的油膩,兩者搭配可謂天衣無縫。
寶華路上順記冰室的店面乾淨、亮堂,是標準的老字號。順記冰室說來來頭不小。是廣州四大冰室中僅存的一家。它的創始人叫呂順。呂順早先在泰國學的雪糕製作技藝。在香港九龍開設第一家順記冰室,後來又來到廣州。最早呂順只是在街頭挑擔賣雪糕,因為雪糕椰香濃鬱,馬上成為廣州街頭熱門冷食。呂順看準機會,開始在十五甫開店售賣。
周末,上下九人頭攢動。陶陶居的騎樓裡照舊人群擁擠。人們在門口小櫃檯拿到等位號碼條時總要嘆道:「前面還有那麼多人啊!」這就是陶陶居日常的景象。儘管上下幾層都是吃早茶的店堂,但還是滿足不了慕名而來的人們。排隊等個幾十分鐘在這裡並不罕見。
而這忙碌的場景據說從光緒年間就開始了。陶陶居的創立時間一說是光緒六年(1880年),另一說是光緒十九年(1893年)。不管按哪種說法算,陶陶居都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歷史悠久的陶陶居傳說眾多,傳說陶陶居泡茶的水一直用白雲山九龍泉的泉水,另有傳說陶陶居的招牌是康有為所書。這裡最出名的還是它的月餅。陶陶居做廣式月餅已經有百年歷史,出品的「陶陶居上月」月餅,餅餡由火腿、燒鴨、上肉、鉤蚰、花生仁、冬菇、蓮子等20多種配料和蛋黃拌成,每種原料都精挑細選。成品鹹甜適中,皮薄鬆軟,是老百姓最喜愛的月餅之一,被譽為「月餅泰鬥」,獲獎無數。
不過平時,大部分人還是前來喝早茶。經過10多年的發展,陶陶居已經成為富麗堂皇的大酒家。酒家樓高4層,外觀為紅牆綠瓦、雕梁畫棟的民族建築形式,廳堂寬敞明亮陳設雅致、古色古香。馬路大門前柱上仍刻著當代書法家秦粵生手書的典雅長聯,屋頂是中式的六角亭,室內有彩色玻璃,牆上有字畫對聯,七彩屏風上更是書畫滿屏,還有栩栩如生的浮雕裝飾,這些都顯出老字號濃厚的文化底蘊。
現在的陶陶居底樓有專門售賣糕餅的餅店,樓上是吃早茶或正餐的餐廳。每日登門顧客絡繹不絕。香脆不膩的麻皮乳豬、飄著奶香椰味的奶黃包都讓人垂涎不已。服務員大都上了年紀,常來的本地食客也大都是同樣年紀的老者。樓面一角設取菜區,點心現做,不斷翻新,喜歡就自取,很方便。夜晚,陶陶居的六角亭被燈光照亮。這座文物建築裡燈火通明,在這充滿文化傳奇的建築中喝一口普洱,才算是真正領略過嶺南深厚的人文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