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臺北艋舺龍山寺,「單身狗」必拜的臺灣最靈驗的「月老」

2020-12-22 懶遊的故事

接上文,遊玩剝皮寮街區後,下一個目的地應該是士林官邸和士林夜市。但為時尚早,先去艋舺龍山寺看看去吧。其實前日晚上已經參拜過艋舺龍山寺,今天想再瞻仰下著名古寺白天裡的神採。

龍山寺也因為電影《艋舺》而出名,這裡是電影中趙又廷和兄弟們拜把子的地方。

華麗的山門

龍山寺位於臺北市萬華,此區舊稱艋舺,故也稱萬華龍山寺或艋舺龍山寺。艋舺龍山寺與艋舺清水巖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這也是臺北香火最旺的寺廟。

龍山寺始建於清乾隆3年(1738年),主祀觀世音菩薩。龍山寺是參拜包括佛、道、儒三教重要神祇,是臺北香火最旺的寺廟,共有神祇百餘尊,7個香爐,讓你可以選擇你所信仰的神祇,自由參拜。

龍山寺的山門華麗而壯觀。四根方方正正的長石柱,構成了主門和左右側門,鑲金嵌花的廊簷,雙層「斷簷升箭式頂蓋,頂端,雙鵰龍,以騰躍之勢,對峙於一顆白裡透紅的寶珠兩側,成雙龍護珠之態。

本寺總面積約1,800坪,坐北朝南,為三進四合院之中國宮殿式建築物。自中軸由外而內,依續是山門、廟埕、前殿、中庭、大殿、後庭、後殿,兩旁有左右護院,又稱左右護龍或東廂西廂,上有鐘鼓樓。前殿、大殿、後殿、與護院合成一瘦長的「回」字型;但是若考慮連結大殿與護院的走廊,則形成一類似「日」字型的形狀。

前殿

大門外的艋舺龍山寺記略

前殿分為三部分,三川殿(三門)、龍廳(龍門)與虎廳(虎門),又稱為五門殿。三川殿的「三」取自殿門數量,「川」取自殿門外貌,殿門稱為三川門;主祀三寶佛,此外有許多神像陪祀於該殿。

精美的石雕
大殿

大殿又名圓通寶殿,主祀觀音佛祖。圓通二字取自佛家楞嚴經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之典故。石工為惠安石匠張木成作品。

圓通大殿是龍山寺的主殿,也稱大殿。華麗、雄偉、精緻,處處閃現著民族的建築智慧和藝術光芒,寶石藍的穹頂如無窮無盡的天空,數根金光閃閃的柱子與金燦燦的佛像相輝映,觀世音菩薩結跏趺坐在大殿正中的蓮花座上,慈祥、靜雅、高貴,儀態非凡,代表了民族的極致之美,彰顯著民族的智慧和文化。

鐘鼓樓

這個供桌很有意思,第一次看到這個巨大的供桌時,有點迷惑。發現很多人參拜後,都要從供桌上拿點貢品離開。這裡有這麼好的福利啊,仔細觀察下,原來滿不是這麼一回事。參拜者先是拿著準備的貢品放到供桌上,讓貢品在這裡吸取著眾佛的靈氣,等著供佛許願後,再回來拿走自己的那份貢品。

信眾

後殿可細分為天上聖母殿、文昌帝君殿、華陀廳、關聖帝君殿、月老廳等部分。

這一閣拜的是媽祖,我還是第一次看到寺廟裡面儒釋道不分,同時供奉這麼多神明的。

但想想也可以理解,想當年來自閩南一帶的移民在臺灣發展肯定會面臨很多艱難困苦,他們極其渴望得到各路神明的佑護。閩南有句俗語說得好:"有吃有行氣,有燒香有補庇",禮多人不怪,想必禮多神也不怪。

虔誠信徒
月老廳前佔卜的信眾

已經撮合無數對情侶的當屬艋舺龍山寺的月老。龍山寺因為供奉太多大神,在拜見月老前,得依照順序,先向其他主神請個安。有趣的是,30多年前,龍山寺月老的第一代金身就被偷走了!但別擔心,復刻版的月老爺爺一樣超級靈驗!

單身男女紛紛來此拜月老賜姻緣,所以「單身狗」走過路過切勿錯過。

再來一張前殿的全景

進門可以免費請三支香,出口處有一個售賣護身符,手鍊的地方,價格很便宜,護身符只有臺幣25元,手鍊的話,在裡面四五百臺幣的已經算是很貴的了。

龍山寺的正對面是艋胛公園
艋胛公園

前方就是臺北捷運龍山寺站,今天下步行程是士林官邸和士林夜市。

臺北捷運士林站到了

從臺北捷運士林站出來,迎面就看到了這個指示牌。不得不佩服臺灣旅遊的成熟,有網友戲稱,到臺灣旅遊,幾乎可以不用做攻略,因為太方便了。我有點路盲的傾向,但在臺灣旅行時毫無迷路之虞,出了剛到臺北的第一天在臺北車站地下迷宮裡迷失外,再也沒有那種陌生感。這不,我在這個指示牌前稍作猶豫,一位提著菜籃的大媽就走過來問,你們要去哪裡?我告訴你。

短短半個月的臺灣旅行中,得到了陌生路人、客棧老闆、便利店店員等的無私幫助,讓我的旅行充滿了溫暖。

下文介紹一下臺北的士林官邸,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艋舺》裡趙又廷阮經天拜把子的龍山寺,居然是求姻緣最靈的寺廟
    龍山寺,位於 臺北 市萬華,此區舊稱「艋舺」,亦稱「萬華龍山寺」或「艋舺龍山寺」,是 臺北 著名的文化古蹟,與 臺北 101、國立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並列為 臺北 旅遊之四大勝地;這裡也是 臺北 香火最旺的寺廟,與艋舺清水巖祖師廟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 臺北 三大廟。
  • 臺北最靈驗的寺廟,有近300年的歷史,這個小眾景點拍照超美
    臺灣的寺廟讓人印象深刻,不同於大陸的古樸幽居,這裡的寺廟華麗輝煌,與其說是寺廟,更像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艋舺,因以之命名的電影廣為人知,是臺北最早開發的一片土地。
  • 隱藏在臺北的百年古寺,設計精美,因一部電影《艋舺》而世人皆知
    臺灣的寺廟讓人印象深刻,不同於大陸的古樸幽居,這裡的寺廟華麗輝煌,與其說是寺廟,更像是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艋舺,因以之命名的電影廣為人知,是臺北最早開發的一片土地。毫不誇張地說,臺北如今的所有繁華都從這裡走來。
  • 【臺灣旅遊特輯】艋舺龍山寺:觀音道場成「民進聖地」
    歡迎來到艋舺龍山寺,這裡信仰觀音菩薩,香火鼎盛,卻也是民進黨的大本營和當年陳水扁每次選舉的第一個政治舞臺。佛教神祇中,最廣受信徒敬仰與供奉的,首推觀世音菩薩,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觀音媽」,又尊稱為「慈航尊者」。
  • 夜遊臺北艋胛龍山寺,電影《艋鉀》趙又廷在這裡拜把子
    臺灣電影《艋胛》,結拜地就是龍山寺早就對艋胛龍山寺有印象,那是源於臺灣導演鈕承澤的著名電影《艋鉀》。龍山寺也因為電影《艋舺》而出名,這裡是電影中趙又廷和兄弟們拜把子的地方。龍山寺位於臺北市萬華,此區舊稱艋舺,故也稱萬華龍山寺或艋舺龍山寺。艋舺龍山寺與艋舺清水巖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這也是臺北香火最旺的寺廟。
  • 有拜有保庇 臺媒盤點全臺十大最熱門靈驗廟宇
    臺灣「DailyView網絡溫度計」透過網絡大數據的調查,選出了10大全臺最熱門靈驗廟宇,前三名分別是「臺北行天宮」、「艋舺龍山寺」、「臺北霞海城隍廟」。據報導,第一名臺北行天宮,主祀關聖帝君的行天宮,除了求籤靈驗外,網友表示,來這邊拜拜真的可以心想事成!由於主神關羽是一名武將,許多跑業務,開公司的信眾都相當喜歡來此參拜。除了神明靈驗以外,行天宮的收驚婆婆也獲得相當多的討論聲量喔!
  • 非著名旅遊地:臺北艋舺
    第一次知道臺灣有個地方叫艋舺,是因為那部電影《艋舺》。艋舺在臺北西部,過去不是什麼旅遊景點,能稱得上景點的是龍山寺。龍山寺這裡香火非常旺,不僅因為傳說的靈驗,還因為龍山寺裡供奉著道、佛、儒三教的神靈。可見艋舺原居住民的信仰是比較複雜的。
  • 月老是誰?中國人為什麼求姻緣都要找他?中華民族拜月老歷史考
    在這天過後,如果依舊單身、或是表白失敗,那麼或許可以考慮一下前往臺北大稻埕(今臺北市大同區)的霞海城隍廟,向這位走紅國際,相當靈驗的神靈─月老祈求好姻緣到來。在離開艋舺時,同安籍的城隍爺信徒們護著神明金身,突破重圍落腳於大稻埕,同年在大稻埕迪化街現址建霞海城隍廟,寺廟不大但香火十分鼎盛,不僅從清朝延續到日據時期未曾中斷,到了戰後臺灣光復後也是如此。有了香火旺盛的霞海城隍廟後,為何城隍廟會陪祀月老?眾多單身男女到城隍廟拜月老的習俗又是從何而來?
  • 艋舺龍山寺 臺北香火最旺的寺廟
    艋舺龍山寺(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攝影:妙傳) 龍山寺位於臺北市萬華,此區舊稱艋舺,故也稱萬華龍山寺或艋舺龍山寺。艋舺龍山寺與艋舺清水巖和大龍峒保安宮合稱為臺北三大廟。這也是臺北香火最旺的寺廟。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福建泉州之晉江、南安、惠安三邑人士渡海來此而漸成聚落,於清乾隆三年(1738年)合資興建龍山寺,並迎請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觀世音菩薩分靈來臺。 本寺總面積約1,800坪,坐北朝南,為三進四合院之中國宮殿式建築物。
  • 回歸後的臺灣,等以後臺北這些地方我一定會去
    西門町人很多很熱鬧,小店比較多,也有很多街頭表演,是人氣很旺的商業圈,無論白天黑夜都很多人,每條橫巷裡都有很多小吃和賣衣服或潮物的小店,也算是臺北必去的地方,感受一下臺北年輕人的文化。西門町也有歷史意義,西F町名稱由來起源於日據時代,由於地理位置在臺北城西P外,故稱西鸕町。
  • 「臺灣見聞」之臺北天后宮,鬧市中的著名寺廟
    接著說說我的臺灣自由行,今天是來臺北遊玩的第三天,今天的行程是參觀所謂的總統府、去臺北剝皮寮老街,還要去士林官邸和士林夜市。我們先要從成都路一直走向臺北捷運西門站,會路過著名的臺北天后宮。臺北天后宮,原址為艋舺直興街(今貴陽街與西園路交叉口),肇建於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與艋舺龍山寺和艋舺祖師廟並稱臺灣清領時期艋舺三大廟門。1943年,日本政府因為開闢防空道路,強制拆除新興宮,神像及神器都暫時安奉於艋舺龍山寺後殿。
  • 臺灣:龍山寺&剝皮寮&臺北故宮
    行走的遊俠  原創的遊記臺北龍山寺是乾隆年間建成的古寺
  • 臺灣單身男女七夕求姻緣 人潮擠爆月老廟
    七夕情人節,民眾求姻緣擠爆月老廟。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   據臺灣「今日新聞」報導,26日是七夕情人節,臺灣月老廟裡人擠人,都是希望求得好姻緣的單身男女,還願的喜餅迭得跟小山一樣高,每年都有八九千盒,香火絲毫不受景氣影響。由於有些情侶就是在廟前相遇,因此,一些「有心人」也來這裡碰運氣,希望能撞到好姻緣。
  • 艋舺寺廟古蹟之旅
    [行程]     第1天 清水巖祖師廟 -> 青山宮 -> 臺北龍山寺 -> 學海書院 -> 華西街觀光夜市        古蹟之旅第一站來到艋舺清水巖,其又稱「祖師廟」,在清乾隆52年(西元1787年)建立。
  • 2018艋舺龍山寺學術研討會10月20日臺北舉行
    2018艋舺龍山寺學術研討會──觀音思想文化暨龍山寺宗教歷史研究時間:地點:板橋文化廣場七樓大會堂(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二段242號7樓)主辦單位:臺北市艋舺龍山寺>觀世音菩薩之當代繼承與闡揚:以時空向度與宗教文化遺產為視角(蔡耀明)10:40-12:00主持人:蔡耀明觀音信仰的女性面向―臺北龍山寺的女性虔信者在寺廟運作中的角色與地位
  • 龍山寺隔壁街就是著名的艋舺夜市了
    第一次去臺灣,竟然只去了臺北!很多人表示了驚訝。可是臺北想要逛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啊。要說臺北複雜的歷史,艋舺絕對可以很好地展現他的「複雜」,以至於並不是所有遊客都會喜歡來Monga——一來,這裡除了龍山寺和剝皮寮基本沒什麼「景點」,再者,這裡的街區都很老舊,夜市也不著名,大家還是更願意移步隔壁的西門商圈,或者乾脆再走遠一些看看五光十色的夜臺北。
  • 臺灣寫真:在臺北老街感受「艋舺」情調
    中新社臺北10月7日電 題:在臺北老街感受「艋舺」情調  中新社記者 王健  近來臺灣鄉土影片《艋舺》在島內走熱,其主角阮經天也頗有問鼎金馬影帝之勢。位於臺北西側老城區淡水河畔的「艋舺」老街因此人氣躥升,更顯熱鬧。
  • 艋舺情色散步:一身正氣走過臺北最後紅燈區
    龍山寺,臺北第一名剎,最古老的寺廟;90年代以前國外觀光客來臺北,必去的三個地方分別是中正紀念堂、故宮、龍山寺,但長久以來,龍山寺前在臺北人的印象中就是髒亂差的代名詞。龍山寺周邊是個挺神奇的地帶,龍蛇混雜,又喪又充滿生命力;有所謂」五流人生」的說法,五流正是:流氓、流鶯、流浪漢、流動攤販、流動工人,這些現象,是你在所有有關臺北的旅遊書裡都不會提到的事。從捷運龍山寺站一上來,龍山寺一點一點映入眼帘,你也會很快覺得,這裡的氛圍有些異樣,簡單地說,龍山寺前艋舺公園,不是老人,就是流浪漢。
  • 拼「廟宇經濟」紀念品熱賣 臺灣寺廟推文創商品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龍山寺各式香火袋是人氣商品,熱銷款一天可售出300多個。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12月7日電 臺灣不少廟宇為爭取信徒的認同,都會發行相關文化創意商品。像松山奉天宮首創廟景攝影棚,讓信徒可免費拍攝,背景皆為松山奉天宮,並製作相關帽子、領帶、皮帶、水壺等文創商品。
  • 兩岸記憶守望鄉愁:艋舺龍山寺 四方柱裡有故土
    臺北艋舺龍山寺  只有一根龍柱的鹿港龍山寺  據介紹,清初時的閩南移民多從泉州出海,安海龍山寺的香火便隨移民來到臺灣,它成為泉州移民的群居地,因此在臺灣的寺名也都取名龍山寺如今,臺灣的龍山寺共有5座,分別位於臺北艋舺、淡水、臺南、鳳山及鹿港。  其中,鹿港的龍山寺建設得最早,和安海龍山寺幾乎是孿生兄弟。鹿港龍山寺工作人員介紹,清順治十年(1653年),龍山寺僧人肇善塑了一尊觀音像,想到普陀山朝聖,不料船在海上遇風失控,漂至臺灣鹿港,於是就地草創鹿港龍山寺。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肇善率領百餘名僧俗弟子,回安海龍山寺謁祖進香,恭迎觀音像分靈鹿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