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臺灣,竟然只去了臺北!
很多人表示了驚訝。
可是臺北想要逛好,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啊。
在小清新的臺北,走著走著就發現了她小清新了另一面,而我,則沉浸在她的方方面面……象山的迷幻夜色;誠品的文藝生活;國父紀念館與中正紀念堂的莊重;大學校園的書生氣;還有夜市令人垂涎的小吃……這些都是臺北,可臺北不止這些。
臺北,或許是《河濱公園》裡一口一口吃著冰,又一口一口咽著眼淚;是《七裡香》的窗外,麻雀在不停多嘴;是《忠孝東路走九遍》也走不盡的曾經的點點滴滴;是在《艋舺》的暗夜裡狂奔;是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去放天燈;更多的,卻是《你不知道的事》……這些是我看過的臺北,這些又不全是我走過的臺北。
臺北是個現代化的都市,可它同樣有著悠久而複雜的歷史,想要感受這裡舊時的模樣,騎樓、老街、眷村,都是好去處。
因為住在艋舺龍山寺商圈,臨近剝皮寮歷史街區,所以幾乎每天都會走一遍這裡。
對這裡的了解,同樣也是源於《艋舺》《艋舺》的故事,發生在Monga,影片中趙又廷、阮經天兄弟幾人奔跑、互毆、闖黑幫的地方,取景於剝皮寮。
80年代的臺北,經濟開始發展,本土幫派也隨之興起,艋舺成為魚龍混雜之地。
萬華區的廣州街、康定路、昆明街一帶,大概就是舊時的艋舺,現在圍起來的區域,被保護和建設成「剝皮寮歷史街區」。
剝皮寮歷史街區內,保存有相當完整的清代街型、日治時代市區改正後立面等。
作為艋舺地區唯一留下的清代漢人街道,街區內的建築見證了艋舺的發展。
要說臺北複雜的歷史,艋舺絕對可以很好地展現他的「複雜」,以至於並不是所有遊客都會喜歡來Monga——一來,這裡除了龍山寺和剝皮寮基本沒什麼「景點」,再者,這裡的街區都很老舊,夜市也不著名,大家還是更願意移步隔壁的西門商圈,或者乾脆再走遠一些看看五光十色的夜臺北。
可能就因為這些,所以這裡好像可以預見更多的當地人,雖然生活在臺北,並沒有太多「原鄉」狀態,卻還是可以深刻感受到這裡的不同。
艋舺的地標還有一個著名的龍山寺,香火旺得很。
龍山寺交通很便利,捷運直達,步行幾步就到,距離剝皮寮老街也很近。
我並沒有特意去那裡,因為住的近,幾乎傍晚火或入夜都會去看一眼。
每天都有很多很多很多人……香火真的旺。
龍山寺建築很精美,雕花細緻,外形大氣。
只是周遭空間狹小,需要大廣角才能拍出他壯美的一面。
而我,就拍拍細節好了。
龍山寺隔壁街,就是著名的艋舺夜市了。
逛夜市的部分,我還是想在後來單獨列出來說,但是艋舺附近除了夜市,還有很多老居民區的地下街、商場等。
無一不體現著老臺北的風貌。
老字號蜂大咖啡,走著走著就能遇到,這感覺真好。
清晨的艋舺,剝皮寮老街對面的小街道開始鋪張,賣早餐的小店陸續營業,臺北的作息時間比較「夜生活」,年輕人基本這個時間不出門,但是年紀大一些的人還是可以遇到不少。
但是大爺們還是很時尚的,有的在喝咖啡,還有的乾脆就席地而坐開始讀報。
入夜的艋舺,一個人在街頭無目的地閒逛,恰好在騎樓下遇到一群少年,恍恍惚惚的燈影下,他們在肆意歡歌,不知道是不是對《艋舺》的印象過於深刻,有時候在這樣的老街中遇到熱血少年,總會想要跳戲……多麼希望少年永遠不會老去啊。
我最愛的人文掃街,在艋舺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老舊而充滿特色的店鋪,我行我素的酷酷的人們,樓宇間的神秘氣息,都盡情綻放在眼前這古舊的街道上……
當然,最為驚喜的,莫非那些偶遇的店,臺北人的有趣生活,大抵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