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條地名進入武漢首批地名文化遺產名錄,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2020-12-15 荊楚網

長江日報-長江網7月6日訊(通訊員戴良軍 馬瑜)根據民政部及省民政廳關於加強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要求,為加強我市地名文化遺產的挖掘和保護利用,傳承優秀地名文化,全市收集整理了古鎮、古橋、村落、景區和路名等181條地名,擬納入我市第一批市級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現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即日起到本月17日,請將意見反饋至smzjqhdmc@163.com。

武漢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一、 古鎮

柏泉古鎮。

東西湖區:柏泉(bǎiquán)

江夏區:金口(jīnkǒu)

新洲區:倉埠(cāngbù)、舊街(jiùjiē)

二、 歷史文化名村

蔡甸區:馬鞍村(mǎ』āncūn)

江夏區:浮山村(fúshāncūn)、夏祠村(xiàcícūn)、勤勞村(qínláocūn)、新窯村(xīnyáocūn) 青山村(qīngshāncūn)、民主村(mínzhǔcūn) 遠景村(yuǎnjǐngcūn)

黃陂區:雙泉村(shuāngquáncūn)、大餘灣(dàyúwān) 、羅家崗灣(luójiāgǎngwān)、汪家西灣(wāngjiāxīwān)、文茲灣(wéncíwān)、邱皮村(qiūpícūn) 長嶺崗村(chánglǐnggǎngcūn) 、作京城灣(zuòjīngchéngwān)、雨霖村(yǔlíncūn)、 樓子田村(lóuzǐtiáncūn)、魯臺村(lǔtáicūn)、 丁店村(dīngdiàncūn)、王棚村(wángpéngcūn)、 姚家山村(yáojiāshāncūn)、劉家山村(liújiāshāncūn)、 泥人王村(nírénwángcūn)、張家灣(zhāngjiāwān)、 謝家院子(xièjiāyuànzi)、翁楊衝(wēngyángchōng)

新洲區:向東村(xiàngdōngcūn)、城東村(chéngdōngcūn) 、劉溪村(liúxīcūn)、胡咀村(húzuǐcūn)、 紅峰村(hóngfēngcūn)、駱畈村(luòfàncūn) 、華嶽村(huáyuècūn)、孔子河村(kǒngzǐhécūn) 、石骨山村(shígǔshāncūn)、陳家田村(chénjiātiáncūn)

三、 紀念地(遺址)旅遊景點

大智門火車站。

江岸區:解放公園(jiěfànggōngyuán) 、大智門火車站(dàzhìménhuǒchēzhàn)

江漢區:江漢關(jiānghànguān) 、中山公園(zhōngshāngōngyuán)

漢陽區:古琴臺(gǔqíntái)、晴川閣(qíngchuāngé)

武昌區:黃鶴樓(huánghèlóu)、起義門(qǐyìmén)、 閱馬場(yuèmǎchǎng)、楚望臺(chǔwàngtái) 、放鷹臺(fàngyīngtái)、抱冰堂(bàobīngtáng) 、武泰閘(wǔtàizhá)

洪山區:卓刀泉(zhuódāoquán)

漢南區:金竹嶺(jīnzhúlǐng) 蔡甸區:臨嶂古城(línzhānggǔchéng) 江夏區:五穀城(wǔgǔchéng) 黃陂區:盤龍城(pánlóngchéng)、雙鳳亭(shuāngfèngtíng) 新洲區:問津書院(wènjīnshūyuàn) 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行吟閣(xíngyíngé)

四、古橋

保壽橋。

礄口區:保壽橋(bǎoshòuqiáo)

洪山區:北洋橋(běiyángqiáo)、老人橋(lǎorénqiáo)

蔡甸區:三多橋(sānduōqiáo)

江夏區:南橋(nánqiáo)、靈港橋(línggǎngqiáo)

黃陂區:半河橋(bànhéqiáo)

新洲區:張公橋(zhānggōngqiáo)

五、 重要自然地理實體

漢陽區:龜山(guīshān)、鸚鵡洲(yīngwǔzhōu)、月湖(yuèhú)、墨水湖(mòshuǐhú)

武昌區:蛇山(shéshān)、珞珈山(luòjiāshān)、白沙洲(báishāzhōu)、紫陽湖(zǐyánghú)

洪山區:洪山(hóngshān)、天興洲(tiānxīngzhōu)、南湖(nánhú)

漢南區:紗帽山(shāmàoshān)

蔡甸區:九真山(jiǔzhēnshān)、知音湖(zhīyīnhú) 後官湖(hòuguānhú)、沉湖(chénhú)

江夏區:八分山(bāfēnshān)、龍泉山(lóngquánshān)、 鐵板洲(tiěbǎnzhōu)、白雲洞(báiyúndòng)、 金水河(jīnshuǐhé)、魯湖(lǔhú)

黃陂區:灄水(shèshuǐ)、後湖(hòuhú)、木蘭湖(mùlánhú)、 木蘭山(mùlánshān)

新洲區:城樓寨(chénglóuzhài)、舉水(jǔshuǐ)、 倒水(dǎoshuǐ)、漲渡湖(zhǎngdùhú)

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磨山(mòshān)、東湖(dōnghú)

黃陂區、新洲區:武湖(wǔhú)

洪山區、江夏區:湯遜湖(tāngxùnhú)、黃家湖(huángjiāhú)

漢南區、蔡甸區:通順河(東荊河)(tōngshùnhé)

東西湖區、黃陂區:府河(fǔhé)

六、 近現代重要地名

沿江大道(yánjiāngdàdào)、沿河大道(yánhédàdào)、臨江大道 (línjiāngdàdào) 、 中山大道 (zhōngshāndàdào) 、 解放大道 (jiěfàngdàdào) 、 建設大道 (jiànshèdàdào) 、 發展大道 (fāzhǎndàdào) 、 和平大道 (hépíngdàdào) 、 友誼大道 (yǒuyìdàdào) 、 團結大道 (tuánjiédàdào) 、 雄楚大道 (xióngchǔdàdào) 、 關山大道 (guānshāndàdào) 、 一元路 (yīyuánlù)、二曜路(èryàolù)、三陽路(sānyánglù)、四唯路 (sìwéilù)、五福路(wǔfúlù)、六合路(liùhélù)、頭道街 (tóudàojiē)、丹水池(dānshuǐchí)、揚子街(yángzǐjiē)、吉慶街(jíqìngjiē)、江漢路(jiānghànlù)、六渡橋(liùdùqiáo)、姑嫂樹路(gūsǎoshùlù)、武勝路(wǔshènglù)、漢正街(hànzhèngjiē)、礄口路(qiáokǒulù)、 長堤街 (chángdījiē) 、 漢陽大道 (hànyángdàdào) 、 琴臺大道 (qíntáidàdào) 、 鸚鵡大道 (yīngwǔdàdào)、知音大道(zhīyīndàdào)、翠微路(cuìwēilù)、 西大街(xīdàjiē)、顯正街(xiǎnzhèngjiē)、楚材街(chǔcáijiē)、 大成路(dàchénglù)、都府堤(dūfǔdī)、戶部巷(hùbùxiàng)、 糧道街(liángdàojiē)、首義路(shǒuyìlù)、曇華林(tánhuálín)、 冶金大道(yějīndàdào)、工人村路(gōngréncūnlù)、石牌嶺路 (shípáilǐnglù)、珞喻路(luòyùlù)、珞獅路(luòshīlù)、東吳大道 (dōngwúdàdào) 、 金山大道 (jīnshāndàdào) 、 漢南大道 (hànnándàdào) 、 藏龍大道 (cánglóngdàdào) 、 江夏大道(jiāngxiàdàdào) 、 武昌大道 (wǔchāngdàdào) 、 紙坊大街 (zhǐfāngdàjiē)、北華街(běihuájiē)、盤龍大道(pánlóngdàdào)、 齊安大道(qí』āndàdào)、花樓街(huālóujiē) 輔仁裡(fǔrénlǐ)、輔堂裡(fǔtánglǐ)、三德裡(sāndélǐ)、坤厚裡(kūnhòulǐ)、漢潤裡(hànrùnlǐ)、楚善裡(chǔshànlǐ)、寧波裡(níngbōlǐ)、上海村(shànghǎicūn)、江漢村(jiānghàncūn)、 洞庭村(dòngtíngcūn)、鹹安坊(xián』ānfāng)、積慶裡(jīqìnglǐ)、 聯保裡(liánbǎolǐ)、永康裡(yǒngkānglǐ)、貫中裡(guànzhōnglǐ)、 工程營(gōngchéngyíng)

相關意見或建議請於7月17日前可通過郵寄信件、發送電子郵件的方式提交。

通信地址:武漢市江岸區高雄路105號武漢市民政局區劃地名處 郵編:430015

聯繫人:馬瑜 電子郵箱:smzjqhdmc@163.com

電話(傳真):85736027,8736087

相關焦點

  • 關於對我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遺產名錄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為進一步保護、傳承和弘揚我市優秀地名文化,彰顯我市歷 史文化底蘊,防止具有保護價值的地名在城市建設中消失。全市 收集整理了 181 條地名,擬納入我市第一批市級地名文化遺產保 護名錄。現向社會廣泛徵求意見,時間 7 月 3 日-17 日,請將意 見反饋至 smzjqhdmc@163.com。
  • 看看你小時候走過的路,這172個地名進入武漢首批地名文化遺產
    楚天都市報1月6日訊(記者王榮海 通訊員戴良軍)地名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地方承載歷史印記的社會化石,是重要的文化形態和載體。記者今日從武漢市民政局獲悉,經過徵求意見和公示後,武漢172個地名已納入第一批市級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杭州千年古村地名文化遺產再增4個 分別是蕭山長巷村、大義村、澇...
    2018-05-06 11:04 | 杭州網近日,杭州市地名專家對各地上報的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推薦材料進行認真評審,從127個候選名單中評審出六類共101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納入《杭州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黃陂29處地名擬納入武漢第一批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專家:還不夠!
    投稿作者:資深自媒體人馮煜暉近期,武漢市收集整理了古鎮、古橋、村落、景區和路名等181條地名,其中黃陂區29處地名擬納入第一批市級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壯觀的山牆基本完整,號稱武漢的長城。建議增加木蘭山古建築群佔地3萬餘平方米。自前向後有南天門、二天門、回光殿、木蘭將軍墳、木蘭殿、鬥姥宮、朝天門、報恩殿、帝王宮、三清殿、玉皇閣、金頂等。古建築群分布於將軍墳、東泉庵、水晶宮、古寨四區,以古寨區最大。
  • 長沙城北48條受保護地名文化遺產目錄公布
    開福區治理地名「大洋怪重」現象  長沙晚報訊(全媒體記者 李卓)昔日違建倉庫扎堆的鴨子鋪,曾是長沙城北著名的六大古驛鋪之一,你曉得啵?記者從政協開福區五屆四次會議上獲悉,該區政協委員關於加強老地名保護與傳承的提案被辦成A案,對長沙城北老地名列出48條受保護地名文化遺產目錄,嚴禁隨意撤銷或更名,以傳承保護老地名文脈。
  • 地名也是文化遺產不要隨意更改廢止
    古老地名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見證   在中國地名研究所、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劉保全向記者展示了許多珍貴研究資料。   ——我國用文字記錄地名的歷史可上溯到約4000年前,殷墟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地名上千個。   ——地名是中華文化的伴生物。
  • 海南省民政廳關於印發海南省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建立省、市、縣(區)三級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堅持科學認定、突出重點、逐步推進,分級分批開展千年古縣、千年古鎮、千年古村落、少數民族語地名等地名文化遺產認定和保護工作。對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中仍在使用的地名,除因行政區劃調整等特殊原因確需更名的外,禁止更名;已不使用的地名,要採取就近移用、優先啟用等措施加強保護和利用。(三)堅持優秀地名文化傳承。
  • 擬禁用國家領導人名字作地名
    本報記者 金可道路通名為「胡同」的應予以保留、禁止用國家領導人的名字作地名、軌道交通站儘量避免用道路名……近日,北京市地方標準《北京市地名規劃編制標準》在市質監局官網開始徵求意見。據了解,該標準是在《北京市地名規劃編制導則(試行)》基礎上修訂而成的。
  • 涵蓋2萬餘條地名信息!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
    原標題:涵蓋2萬餘條地名信息!濟南地名電子書正式上線運行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9日訊 為提升地名文化宣傳保護效能及服務水平,滿足社會公眾對地名的使用需求,推進濟南市地名文化資源保護、地名文化遺產和傳統地名挖掘工作,弘揚優秀傳統地名文化,濟南市民政局於2020年組織開展了濟南市地名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工作,現已完成編制開發。
  • 姑蘇區首個街道級地名規劃編制完成,逐步邁向文化強區
    引言:2019年5月底,姑蘇區金閶街道啟動了地名規劃編制工作,歷時5個月,於10月中旬通過專家論證會後進行公示,現公示結束,進入報審階段。金閶街道首個完成姑蘇區地名規劃編制工作,該成果對傳承古城地名文脈,提升轄區內地名管理和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地名,作為人類社會交往的產物,是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它不僅是一種符號,更是民族歷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超越時空的文化性質。
  • 地名辦:擬命名「勝利路隧道」面向社會徵求意見
    記者從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獲悉,日前,他們對芝罘區地名辦提報的勝利路南延工程隧道擬命名「勝利路隧道」的方案進行了初步審核,擬命名「勝利路隧道」,並面向社會徵求意見。    「隧道穿塔山而過,但市區塔山山脈已有兩處隧道命名為塔山隧道和南山隧道,不適合再以山命名。」地名辦表示,因該隧道位於勝利路上,以路命名,指位性強、便於記憶。
  • 海南採集地名條目加強地名文化建設
    (資料圖) 洪堅鵬 攝 原標題:海南已採集地名條目5.1萬餘條 將加強地名文化建設 中新網海口8月29日電 記者從29日下午舉行的海南省民政廳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來,海南省民政廳結合地名普查,詳細收集地名的淵源、沿革、含義等文化信息,截至目前全省共採集地名條目5.1萬餘條,其中歷史地名1524條,為加強地名文化建設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資料
  • 民政部為月球地名徵中文譯名 消除地名使用混亂
    本報訊(記者陳蕎)昨天,民政部發布消息稱,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正在對國際天文聯合會(IAU)發布的月球地名進行中文譯寫標準化處理,以消除月球中文地名使用中的混亂,促進我國探月及相關科學事業的發展。  民政部介紹,在IAU公布的月球地名錄中包括18種月球地理實體類型(featuretype),即月球通名。
  • 北京地名 | 菊兒胡同:唯一一條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的胡同
    地名是一個地區歷史記憶的承載,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北京也不例外。如果說北京城是座開放的博物館,「地名」就是各種「陳列品」的說明書。近年來,北京市的地名保護與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北京地名」欄目旨在向公眾更好地普及與展示地名背後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 「老地名」喚醒濟南城市記憶
    在徵求意見階段,「老濟南」呂允山就撰文寫道,「擬恢復『縣學西廡街』的地名,心頭為之一振,因為對這條小街太熟悉了」。在文中,他回憶了小時候從振英街北頭,經縣學西廡街到縣學街小學一路上的情景,串起了縣學街、崇明寺、文昌閣、啟聖祠等如今常常被忽略的濟南老地名。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速,不少老地名只留在很多人的記憶中。
  • 烏衣巷等百個南京老地名要申請省級非遺,6處老地名還將立碑
    烏衣巷等百個南京老地名要申請省級非遺,6處老地名還將立碑 鳳凰臺、赤石磯……有些老地名遺憾消失了烏衣巷、朱雀橋……希望這些老地名永久流傳
  • 保護地名文化迫在眉睫
    由於歷史淵源、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社會結構、民族和語言等諸多因素影響,不同地域、不同歷史時期的地名文化資源都蘊含著大量的文化基因、地理信息。地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地方承載歷史印記的社會化石,我國甲骨文記載的一些地名仍在沿用,《山海經》《水經注》《嘉慶重修一統志》等傳世文獻記載的地名,至今仍在使用的成千上萬。
  • 首部地名文化紀錄片《山河密碼-地名中國》開拍
    《山河密碼——地名中國》    騰訊娛樂訊 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五洲傳播中心與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共同為外宣電視欄目《文化中國》合作拍攝的《山河密碼——地名中國2017年 新年伊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正式公布,這是國家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這為地名文化傳承發展迎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 仙居縣谷坦水庫周邊古村行,地名文化謎一樣
    查《地名志》,只記載9戶43人幾個字。公路已經盡頭,只能迴轉。導航上又看到一個「仰天燈盞」,那就再走走。盡信導航不如無導航,它有時候也會騙人的,帶到的仰天燈盞目的地,居然是在公路邊有一片廢墟樣子的溪灘上……
  • 嘉興乍浦鎮接受浙江省「千年古鎮地名文化遺產」現場驗收
    原標題:乍浦鎮接受省「千年古鎮地名文化遺產」現場驗收 日前,浙江省「千年古鎮地名文化遺產」申報驗收組來到嘉興市乍浦鎮,進行省「千年古鎮地名文化遺產」現場驗收。 省驗收組實地考察了乍浦鎮千年古銀杏、天妃宮古炮臺遺址,並對千年古鎮乍浦地名文化的內涵進行了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