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究竟算不算一門「外語」? 跟普通話差別確實很大

2020-12-14 騰訊網

作者 | 劉派

已授權,謝絕二次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原作者

2007年,中文網際網路上流傳著一條「粵語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的消息。當2010年,廣州電視臺的廣播有了「普粵之爭」時,這條消息開始越傳越廣。支持用粵語的人稱,粵語是一門獨立的語言,不算方言,所以當然不能讓位給普通話。

但很多人也表示不服。既然和普通話一樣使用漢字,粵語當然只能算方言。像英語、法語、漢語才叫語言,而河南話、東北話、四川話自然只是方言、地方話。

換句話說,憑什麼學過英語的廣東人就可以聲稱自己會三種語言——「英語、漢語、粵語」,而其他地方的人只能說會英語、漢語兩種語言?

這個爭論已經吵了十來年了,但是粵語到底能算一門獨立的語言嗎?還是僅僅是方言?

粵語跟普通話,差別確實很大

什麼是語言,什麼是方言,在語言學界並沒有嚴格定義。

通常,語言學判斷是否為語言,只有一個「相互理解度」概念,也就是「在沒有學習過對方語言的情況下,對對方語言的理解程度」[1]。

讓一個沒學過日語的中國人聽日語,可能除了「哈依」和「八格牙路」,什麼都聽不懂。由此可以判定漢語和日語是不同的兩種語言。

那粵語和普通話的相互理解度如何呢?在廣東生活過的北方人對此肯定深有體會。如果身邊的廣東朋友突然由普通話切換為廣東話模式,那他們很可能在說你壞話。不特意學習的話,有人在廣東生活好幾年,廣東話水平還停留在「雷好」的水平。

《花樣年華》劇照,香港電影風靡一時,為了防止有人聽不懂,電影一般有粵語和普通話兩種選擇模式 / 網絡

這也是許多人支持粵語是一門語言而不是方言的原因。粵語和普通話差距之大,甚至比一些歐洲語言間的差距還大。

首先從詞彙的角度上來說,根據1988年的一項調查,在1001個常用詞彙中,粵語和北京話完全相同的只有140多個,只佔總數的10.4%[2]。

要知道,完全被視作兩門不同語言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其同源詞彙是高達89%的[3]。西班牙語中「你、我、他/她」分別是「yo、tú、él/ella」,葡語中就是「eu、tu、ele/ela」,光看起來就長得差不多。

而北京話中的「吃」、「喝」、「看」,粵語則是「食」、「飲」、「睇」。想問別人「知不知道」,在廣東話要說「識唔識得啊」。光是這些就讓人絕望。

點擊播放 GIF 0.9M

圖源:soogif

在發音系統上,廣東話和普通話的差異之大,也常常讓人感覺在聽外語。據統計,粵語和普通話的音系互通度只有不到50%[4]。粵語白話有「九聲六調」,而北京話只有四個聲調[5]。想想看,你在電梯問別人「你幾樓(gei2 lau2)」,對方卻突然臉色大變,很可能你說成了一調「你基佬(gei1 lou2)」。

不僅是聲調不同,二者也都有許多對方沒有的音。北京話有平翹舌z、c、s和zh、ch、sh對立,粵語中就一律讀作z、c、s[5]。所以聽廣東人用「大渣好,我系渣渣輝,我系古田螺」這種奇怪的口音做自我介紹,也就不那麼費解了。

張家輝的:我系渣渣輝,成為爆笑一時的梗,但是這真不能怪他,這是粵語中讀音造成的

而粵語中,像輔音韻尾-p、-t、-k和-m這種,北方人不容易區分的音也不少。你想誇別人「真是好人」,別人聽來卻是「真系好淫」,那畫風可就大不相同了。

而粵語特有的語法現象,比如「我睇緊書」中,「緊」相當於「正在」,表示「我正在看書」。「我食翻我嘅飯」中「翻」表示「繼續」[5],意思是「我繼續吃我的飯」,北方同學聽了往往一臉迷茫。

是語言還是方言,要看比較標準

既然粵語和普通話的差距已經大到完全無法交流。是否能認為,粵語就是另一門獨立的語言了呢?

別急,沒這麼簡單。要是只用相互理解度判斷,世界上恐怕要多出幾千種語言。

舉例來說,阿拉伯語雖然是22個國家和地區的官方語言,然而日常生活中,標準語只用於書面記錄,幾乎沒有人會用標準語交流。

就像漢語的文言文一樣,即使是在古代,大部分民眾使用的口語中也更多的為白話,只有在官方記錄中才使用文言文記載

像埃及、沙特、敘利亞和黎巴嫩,雖然都名義上都是講阿拉伯語,但他們實際使用的馬格里布方言、埃及方言以及黎凡特方言之間基本無法溝通,真見了面不如靠肢體語言溝通[6]。但儘管如此,阿拉伯語仍被視為一種語言。

日語中也有類似的情況,日本青森地區的津輕方言就與標準語差異極大。日語標準語中壽司是sushi,在津輕方言就是susu[7]。因此,電視節目中出現津輕方言時都要配上標準語字幕,但也沒人因此就說,津輕話是獨立於日語的另一種語言。

恰恰相反,很多語言本來很相似,只因為使用國家不同,就成了不同語言。

比如,很多人經常號稱會「八國語言」,可能其中就有瑞典語、丹麥語和挪威語。這三種語言非常相似,學了一種就能會三種。根據1976年的一項調查,95%的挪威人表示不難聽懂瑞典語,瑞典人則有97%能理解挪威語[8]。

更極端的例子要數印尼語和馬來語。原本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都使用馬來語。可1945年印尼獨立後,印尼單方面宣布本國使用的是印尼語,而不是馬來語[9]。原來的一種語言,也被硬生生地分成了兩種語言。

實際上,語言劃分本身並不是一個嚴格的語言學問題。在歷史、文化乃至政治和民族這些無關因素加持下,每種方言都能成為獨立的語言。難怪語言學家魏因賴希諷刺說,語言就是一種有陸軍和海軍的方言。

粵語並不是古漢語的正統繼承者

不過很多粵語支持者還有別的理由。他們會用古漢語類比粵語,以證明粵語是獨立的語言。

陳小春就曾在微博上發聲:粵語才是中國古代真正的普通話,許多唐詩宋詞用粵語念才押韻,而普通話不行。因為粵語保存了完整的古代音韻,而普通話是近500年才產生「滿蒙雜交語」。

很多人就認為,粵語歷史這麼悠久,完全有資格獨立於普通話。

可惜這種說法也完全沒有根據。

古代嶺南地區的原住民使用的不是古漢語,而是一種類似於現在壯侗語、苗瑤語的少數民族語言。由於交通不便,與外界交流極少,直到漢代,廣東的主要語言都是這種少數民族語言[10]。

根據《後漢書》記載:「凡交趾所統,雖置郡縣。而言語各異,重譯乃通。」可見當時中央官員到了廣東,還是要帶翻譯的,更不用提什么正統漢語了。廣東出生的六祖慧能,第一次見到弘忍和尚就被叫作「獦獠」,顯然當時的廣東話也不是什么正音[10]。

直到唐中期,連接粵北韶州與江西大庾的梅關新道被打通,廣東和內地的交通便利了許多。

七世紀中葉,韶州人口只有4萬,八世紀就猛增到17萬人[10],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是北方移民,自然他們也帶來了自己的語言。可以想像,粵語雛形是一種混雜了中古漢語和土著語特點的克裡奧爾語。

2008年,廣東省韶關市,丹霞山地質公園。由於韶州位置偏遠,與外界交流甚少,在唐朝的梅關新道開通後才與外界溝通加強

什麼是克裡奧爾語?想想抗日神劇,日本人說的「你的什麼的幹活」、「良民大大的」,這種混合了漢語和日語兩種語言特點的中間語,就是克裡奧爾語。

直到五代十國時期,兩廣地區被南漢統治了超過70年。與外部隔絕又相對穩定的內部環境,催生了早期粵語。隨後北方又進入了戰亂。遠離戰亂的廣東再次吸引了大量北方移民。兩者相互影響,現代粵語才有了點樣子[10]。

可再怎麼說,粵語也不是古漢語的完美繼承人。

粵語雖然也保留了中古漢語的入聲系統-p-、t-、-k等,但在前後鼻音和平翹舌上,北方方言保留得更好。有些詩詞確實用粵語讀更押韻,但也有的詩用普通話讀押韻。不存在粵語才是古漢語正統繼承者的說法。

要是非說古漢語的繼承人,越南語有162個韻母,幾乎完整保留了中古漢語的音系[11],還沒有哪一種漢語方言比得上越南語。

實際上,如果粵語是語言的話,那其它方言也是。

這還真不是空口說的。國際標準化組織對語言有特定的編碼體系,在一種標準(ISO 639-2)中,北京話、粵語、吳語、閩語,不管跟普通話的差別有多大,都只能是漢語的方言[12]。

而在另一個編碼標準(ISO 639-3)中,漢語不被當做一種語言,而是一個語族。這時候不僅粵語是門語言,吳語、閩南語甚至莆仙話也都是語言。事實上按該標準,漢語一下子會變成14種語言[13]。

要看粵語是不是語言,就得看其它方言能不能算上語言了。不過,不管是不是語言,都不妨礙廣東人民照樣天天用粵語。

參考文獻:

[1]徐大明. (1997). 當代社會語言學.

[2]遊汝傑. (2000). 漢語方言學導論-第2版.

[3]https://ibericalanguages.com/spanish-and-portuguese-false-friends/

[4]Cheng, C. C. (1997). Measuring relationship among dialects: DOC and related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 Volume 2, Number 1, February 1997: Special Issue on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for Research in Chinese Linguistics, 2(1), 41-72.

[5]袁家驊. (1983). 漢語方言概要.第2版.

[6]廖靜. (2018). 標準阿拉伯語危機現象與分析——兼談對漢語國際傳播的啟示. 當代外語研究.

[7]https://ja.wikipedia.org/wiki/%E6%B4%A5%E8%BB%BD%E5%BC%81#cite_note-8

[8]劉援朝. (1981). 北歐人相互理解達到何種程度?. 當代語言學(1), 81-81.

[9] Paauw, S. (2009). One land, one nation, one language: An analysis of Indonesia’s national language policy.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Working Papers in the Language Sciences, 5(1), 2-16.

[10]麥耘. (2009). 從粵語的產生和發展看漢語方言形成的模式. 方言, 3, 219-232.

[11]嚴翠恆. (2002). 漢越語音系及其與現代漢語的聲母對應關係. (Doctoral dissertation,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12]https://iso639-3.sil.org/about/relationships

[13]https://iso639-3.sil.org/code/zho

相關焦點

  • 粵語,到底是一門方言還是一門語言|普通話|廣東話|日語|馬來語|...
    支持用粵語的人稱,粵語是一門獨立的語言,不算方言,所以當然不能讓位給普通話。但很多人也表示不服。既然和普通話一樣使用漢字,粵語當然只能算方言。像英語、法語、漢語才叫語言,而河南話、東北話、四川話自然只是方言、地方話。換句話說,憑什麼學過英語的廣東人就可以聲稱自己會三種語言——「英語、漢語、粵語」,而其他地方的人只能說會英語、漢語兩種語言?
  • 粵語究竟算是一門「語言」還是一種「方言」
    粵語究竟算是一門「語言」還是一種「方言」?雖然很多的人身處一個國家,但是他們的語言因為各自的地域特色而有不同的語調和含義,可能在不同的區域,同一個詞,有不同的意思。北京有特色的北京話,重慶有著名的重慶方言,上海也有軟糯的語氣調調。語言之間沒有高低之分,只是當地人民一種文化風俗。有一種我們常常聽到的語言——粵語。而且有很多粵語老歌,我們普通話都唱不出那種味道。
  • 試比較粵語與普通話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
    因此在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時,如果能對該語言的口腔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有所了解,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粵方言是漢語方言中與民族共同語差別較大的方言之一,但近年來在各方言中又處於強勢地位,學習者不在少數。本文將從音系學的角度,試比較粵方言與漢語普通話在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異同。最後,我將解答兩個相關問題:1、粵語究竟有沒有翹舌音?
  • 英語>粵語>普通話,香港本土派心中的「語言階級」
    她認為,粵語授課課程近年來越來越少,擔心粵語課程滅絕,影響本地學生學習成果。此外,本月初,該同學還投訴過另外一門課「古代文學評論」,理由是該課教授下發的教學大綱以簡體字印刷。她在Facebook「憤而發聲」,稱已經有人寫投訴信抗議這位前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教授,自己也截圖存證。
  • 周星馳電影粵語版和普通話差別很大,我們看了「假星爺」
    所以基本上都沒有考慮過大陸,也就沒有普通話。香港人看粵語版本肯定是最正規最好聽的,最主要的是白話裡的很多諧音梗,聽得懂粵語的人一聽就能笑出來。周星馳的普通話是很差的,看他最近幾年的採訪就知道,他的普通話有所好轉,但是還不至於直接拍電影。更不用說他早期的電影了。所以普通話版本都是找人配音,就是他背後的那位功臣——臺灣的石班瑜。但是,你知道嗎?
  • 中文沉浸式學習是粵語還是普通話 在美家長需分清
    當時所有學生說的都是粵語,舊金山教委會主席胡慧中(Rachel Norton)率領所有教委熱烈鼓掌喝採,並在個人網頁上表示,聽到英語母語學生說著流利的「普通話」,她感動萬分。  事後胡慧中被告知學生所表演的不是中國官方語言的普通話、而是粵語。胡慧中稱,不會說粵語或者普通話的父母,當送孩子到中文沉浸式教學學校時 ,不會了解學生學的究竟是普通話或是粵語,因為學校都標榜是中文沉浸式教學。
  • 粵語才是古代的「普通話」?
    那麼,古代的讀音究竟是怎樣的?如何確定哪些是古音?換作粵語就可以和古人無縫銜接了?【變化的語音】解釋這些問題,要先從漢語的獨特性質說起。與拼音文字不同,漢字很大程度上獨立於語音——也就是說,語音的改變並不反映在文字上。
  • 粵語是唐宋話?普通話是胡話?沒那麼簡單
    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又稱「普通話是大概500年前北方蒙滿胡語雜交變種流傳至今的語言」,此言一出,瞬間激起千層浪,引發了各方熱議。那麼,究竟他說得對不對呢?說來也巧,筆者最近也一直在研究古漢語與普通話及方言,有一點心得,剛剛好可以解釋他的觀點。一、粵語是聯合國認定的「語言」?首先,要澄清一件事,所謂「聯合國已經定義粵語是一門語言」其實是一則以訛傳訛的謠言,請看下圖:
  • 粵語不難 關鍵看你怎麼學
    很多人覺得粵語學起來非常困難,光是學會聽懂粵語就要花費很長時間,更別提說出來了。確實,普通話和粵語之間有著很大的差別,語言的隔閡會讓許多人學起來感到很吃力。事實上,粵語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難學,很多大陸明星去香港幾個月就能把粵語說的很溜了。
  • 粵語中的「焫雞」究竟是什麼意思?四招教你學好粵語
    之前看《粵知一二》的某一期,郭嘉峰又出來介紹粵語正字了。看他介紹了一個詞語,叫「焫雞」,粵語讀音為naat3 gai1。身為一個廣東人,我當場黑人問號臉,這是啥?從來沒聽說過。就連我一個廣東本土人對粵語都尚且有這麼多不懂的地方,相信很多對粵語感興趣的朋友,就更苦惱於如何學好粵語了。下面給大家說幾個學好粵語的方法。一、學粵語拼音。普通話有普通話的拼音,粵語也有粵語的拼音,如果能學好粵語拼音,那看到任何粵語都會讀了。
  • 如何看待粵語普通話之爭
    更如:「佢又喺衰得滯」意思是「他確實太壞了」,「畀埋佢哋」意思是「全部給他們」,「我唔知度系邊度」意思是「我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北方話有些說的簡單,粵語很複雜,有的則相反,北方複雜粵語簡單,如「佢話嚟我度」意思是「他說他要到我這裡來」,「呢啲系乜野黎架」意思是「這是什麼」。這感覺和外語沒什麼區別。
  • 俄羅斯帥哥在中山大學讀博,普通話和粵語講得比我女兒還溜
    點擊播放 GIF 0.8M「三蚊一斤雞,七蚊一斤龜,街頭買斤雞,街尾買斤龜,究竟系雞貴定龜貴?」這首經典的粵語繞口令經常被用來當作粵語水平測試。在青島的兩個月時間裡,他和夏令營的同學們走街串巷跟當地人交流,練習著普通話,這次機會讓瓦夏逐漸認識了中國語言的魅力。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電視上看到了一部粵語原聲的香港電影,深深迷上了這種複雜又動聽的語言,「原來中國有那麼多方言,即使我學會了普通話,但也完全聽不懂粵語」。
  • 轉載 | 香港粵語與香港中文
    以全球華語四項參數來分析(鄧思穎 2018a),香港中文應該定位為通用於現代香港社區的書面語;至於普通話,則應定位為通用於現代中國境內的口語。兩者的差別,主要在於流通的地域,前者是香港社區,後者是中國境內。另一個差別是語體不同,前者是書面語,後者是口語。至於「標準中文」是什麼?
  • 學校「封殺」粵語 孫女大講普通話祖母發脾氣
    因為在執信南路小學上學的女兒粵語說得不好,廣州市民曾先生家最近爆發了一場家庭紛爭。原來,執信南路小學「要求」學生不管是上課還是課餘時間,都要講普通話,時間一長,曾先生的女兒粵語荒廢,以致在家也講普通話,這令得不怎麼聽得懂普通話的祖母大發脾氣。
  • 學粵語 | 普通話和廣東話聲調的對應關係
    如果你是新的朋友,還沒有學習過這六個的聲調,或者你還沒有學會這六個聲調,那麼我強烈建議你先看看上一期介紹粵語六個聲調的課,然後再學習這一期的內容,這樣你才能更好地理解普通話和廣東話聲調的對應關係。上一期提到廣東話有六個聲調,有的人一看到這六個聲調就有點氣餒,心裡想我怎麼知道哪個字應該讀哪個音呢?難道我要像學習一門外語一樣重新學習記憶所有廣東話的聲調嗎?
  • 蔡少芬普通話發音失誤被調侃,誰注意吉娜怎麼說的?情商太高
    蔡少芬普通話發音失誤被調侃,誰注意吉娜怎麼說的?情商太高作為香港在內地發展的藝人,普通話也成了他們的必修課了,但是因為粵語和普通話發音差別太大了, 就像是要學習一門外語一樣,所以很多香港明星們說普通話的音都是怪怪的,而蔡少芬的港式普通話也是最知名的了,她說話的時候經常會讀錯發音,然後她的性格還特別的活潑,很愛說話,就經常會腦很多的笑話,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的歡樂。
  • 訊飛輸入法粵語識別率達95% 支持粵語語音翻譯普通話
    譬如很多普通話語系的人很難聽懂粵語的表達。  資料顯示,粵語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源於古代中原雅言,具有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了古漢語特徵,同時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語言。由於粵語包含普通話沒有的語調和表達方式,所以剛接觸粵語的人,就仿佛聽到外語一樣很難明白。事實上,當前粵語不僅是大灣區通用的主流語言還走向海外,積極傳播粵語豐富歷史及優秀的地域文化。
  • 幼兒園國際班 普通話粵語英語西班牙語齊上陣
    佛山有幼兒園設小語種國際班3歲的小朋友,除了普通話、粵語、英語外,幼兒園讀完後還會說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碰到這樣的孩子作為家長是否會驚呆了?如果按此計算,為孩子多掌握一門語言而讀國際班,一年下來僅學費就要7.2萬。「這一學費標準在佛山現有的國際幼兒園算是最貴的。」園方稱。家長:同時學這麼多不怕搞混?「像今年兩歲讀小小班的孩子,現階段就學習西班牙語能否學得來?」
  • 老外用北京話教你粵語發音規律!看得我都想學粵語了!
    粵語特徵九聲六調:即九個聲調(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中入、陽入),六種調值(陰平跟陰入調值相等,陰去跟中入調值相等,陽去跟陽入調值相等。三、例句:周口店,河母渡Jaw1 Haw2 Dim3, Ho4 Mow5 Dow6 (粵語)Zhou1 Kou3 Dian4, He2 Mu3 Du4 (普通話)
  • 聆聽香港聲音:普通話和粵語「雙行線」
    年的時間,從「聽不懂」到「學會說」,本就密不可分的普通話和粵語在當下的香港更是水乳交融,從昔日平行發展,走向日漸交匯的「雙行線」。此外,約1.4%的人以普通話為最常用語言,也高於2001年的0.9%。普通話的普及程度首次超越英語,成為香港的第二大語言。  範陽是第三代港人,畢業於香港大學,現在在一家中資企業。他笑稱,在香港工作,他掌握了三門「絕技」:英語、粵語和普通話。  「我現在說粵語時,會有人跟我說,為什麼你的粵語說得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