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員工小明掛名擔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卻從未參加過公司的經營和管理。
因公司的生產經營需要,向銀行申請貸款100萬元,某擔保公司為其提供擔保,同時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小明與擔保公司籤訂了反擔保抵押合同。
貸款到期後,該公司未能償還欠款,擔保公司履行責任後,該公司與小明卻沒有履行反擔保義務。
於是擔保公司便訴至法院要求該公司與小明承擔責任。

此時,法定代表人小明著急了,「我只是和掛名法定代表人!這個責任是不是應當減免?」
很多人都困惑了,只是一個傀儡法定代表,沒有任何的實權,要求小明承擔責任豈不是太冤了嗎?!
然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雖然小明只是公司的普通員工,作為掛名法定代表人,沒有參與過公司經營和管理。但其與擔保公司籤訂了反擔保合同,且合同有效,擔保公司有權要求小明承擔連帶償還責任。

微案學法建議:
首先,如果擔任了法定代表人,就應當參與公經營管理,防範公司法律風險。
其次,不參與經營和管理,不了解公司內部情況的掛名法定代表人,不可輕易擔任。
最後,掛名法定代表人不要輕易籤訂擔保合同,否則就要承擔擔保責任了!
法律小常識:
《物權法》第167條規定:被擔保的債權既有物的擔保又有人的擔保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擔保物權的情形,債權人應當按照約定實現債權;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債務人自己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應當先就該物的擔保實現債權;第三人提供物的擔保的,債權人可以就物的擔保實現債權,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提供擔保的第三人承擔擔保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擔保法》第31條規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後,有權向債務人追償。
文章版權歸《微案學法》欄目所有,如需轉載,請標明出處!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案學法》欄目訂閱號----《案例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