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度過

2020-09-17 南京英孚青少兒英語

南京英孚青少兒英語於2002年成立,18年來深耕南京。專注3-18歲孩子英語教育,英語啟蒙、英文閱讀興趣、考試學習、出國留學來英孚就夠了。我們的運行及管理遵照EF全球統一模式。50年專業英語教育經驗值得信賴,關注英語,關注孩子。

我們生活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

沒有人能確切知道

這場新冠流行病毒將如何或何時結束,

也不知道它對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

未來的生命和生活意味著什麼。

我們要擔心的事情太多了:

健康、收入、工作、甚至我們的社會結構。


小E肯定不是唯一一個晚上睡不著,躺在床上問自己如何度過這段時期,新冠病毒結束後這個世界將是什麼樣子。也肯定不是唯一一個醒來不知道怎麼度過這一天天,一個需要處理所有日常事物,但不確定性又會隨時出現的一天。


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場流行病讓人感覺是前所未有的——但不確定感卻並非如此。人們總是隨時在經歷各種可怕的事情。


隨著這一切的發生,也許我們都渴望和那些每天生活在可能不斷發生的不確定性中的人們聊一聊,聽聽他們是如何度過這段時間的,看看我們現在能從他們身上學到什麼。


最近在NPR網站上看到了這麼一篇文章,作者在聽到經歷過不確定性的兩個人分享的經歷後,從她們那裡學到了7條關於不確定性的建議

01

反思


審視一下自己,讓自己了解自己的感受。思考什麼是艱難的,什麼仍然是好的。這樣的審視和反思也許是通過日記、祈禱或與朋友交談。


Robyn Walery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她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她生活的聖地牙哥縣的社區周邊野火肆虐,最終她得知她家的房子被毀的噩耗。也許幾年之後,他們的房子才能重建,生活才能開始恢復正常。


Walery說:「你怎麼思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危機中停下來並找時間總結。我記得我接受了很多治療……他們希望我寫日記記錄下來。但最初我認為寫日記不起作用。我覺得在我的腦海裡好像寫了一篇完整的日記。」


最終,Walery發現寫下一兩行自己每天的感受也會很有用。

02

不要把「應該」放在自己身上


度過難關沒有唯一正確的方法。有些人效率很高,其他人則不然。Walery說,要放下別人的期望所帶來的壓力。


「關於你應該做什麼,你可以做什麼,有很多信息在那裡。我想很多年前我就意識到『應該』是個不好的詞。所以,我告訴我的朋友們,『不要只關注自己。」』


03

知道什麼時候放下和不想


在你停止為你應該做什麼而煩惱之後,找一些你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些事情可以在不確定的時期把你的思緒從擔憂中解放出來。


杜克神學院的歷史學家Kate Bowler2015年被診斷為癌症晚期,當時她才35歲,還是一位年輕的母親。之後的一些日子,她的生活只是為了生存——看垃圾電視,聽輕音樂,早睡。

Bowler說:「我曾經就像選擇一個時間,然後關閉、放下它,不去想它。」


這可能意味著你可以去看電影,叫外賣,不用想著為家人做晚餐或者你需要做的事情。我們都接受的一個事實是:有些時候,尤其是當你壓力很大的時候,你的「帶寬」是有限的。


04

找到今天的「最好的禮物」


一旦你把外界的期望放在一邊,花時間重新充電,這可能會讓你有精力去做一些有益的、有意義的、甚至是富有成效的事情。對Bowler來說,就是在化療期間在候診室裡寫書。「所以我總是試圖弄明白,在今天的經濟形勢下,我該如何送出我最好的禮物呢?」


在危機中寫歷史書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有點過分,但我們都有自己的東西——我們的「最好的禮物」,就像Bowler所說的那樣。也許對你來說,就是烤一個派、整理一個壁櫥或玩一把電腦遊戲。不管是什麼,找到那天你能給自己和世界的「最好的禮物」。


想想做什麼能讓你覺得有意義或者讓你有成就感,然後就行動吧。


05

擺脫羞愧感

不確定的時期意味著在你無法控制的生活變化中航行。他們可能意味著做不同的事情,甚至尋求幫助。這是堅韌的一部分,沒什麼好羞愧的。


這就是Elizabeth White在50多歲時發現自己陷入金融危機時學到的。2008年的大衰退引發了金融危機,是她也陷入了經濟危機。她是《55,就業不足,假裝正常》一書的作者。


擁有哈佛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位White經營著進口生意。某天White發現她的生意突然停滯不前。當以前僱傭她的公司開始縮減開支時,作為承包商,她是第一個離開的。她必須克服羞恥感,採取必要的措施度過她生命中的那段時期。


對White來說,這意味著找一個室友,向她的母親尋求幫助,參加一些不太適合但能幫她支付帳單的演出。「就像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對我說的,『離開你的寶座。你必須下臺。」


06

找到自己的「復原圈」


White說,與那些能夠鼓舞她、為她指明正確方向的人聯繫溝通也很重要。她稱這些朋友為她的「復原圈」。他們中的一些人和她的同齡人一樣,在經濟危機時面臨著類似的財務困境。這讓她感覺自己並不孤單。


「如果你不跟別人說,你會認為你自己陷入了困境。但其實你不知道有數百萬的人也許都在經歷這種困境。這是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把蓋子拉開了。我們看到所有的斷層線已經存在。」


所以,和朋友打電話、視頻聊天或發簡訊,加入一個在線社區,或者甚至去老派的學校寫信。


07

不要急於弄清事情的意義


Bowler和White都表示,匆忙度過一個不確定的情況並試圖讓它看起來是確定的,就好像填補空白,然後再跳到下一個可能發生的事情,這是很誘人的。但如果有重新再來一遍的機會,他們都說還是不要了。


「我們就像只是創造意義的生物,總會不由自主地從我們所從事的每一件事情中汲取教訓和意義。」或者至少試著找出事情的原因。但有時候是沒有理由的,只是事情很難而已。


所以最後一條建議更多的是關於我們不應該做什麼,而不是我們應該做什麼。「不要快進,常速播放命運這盤磁帶,不要試圖過早地理解事物。」


White說,這為新的可能性留下了空間。「我的生活非常豐富,我對家人和家人都很投入。」她已成為一名成功的作家和演說家。雖然她說她的收入從未恢復到以前的水平,但她的生活很好。

相關焦點

  •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我們該如何應對焦慮?
    我們生活在一個越來越不確定的世界作為一個專門研究焦慮的心理學家,我非常熟悉人們不知道下一步會發生什麼的情況。因此,問題依然存在:在這種不穩定的時期,我們如何應對?我發現在治療焦慮症患者時,以下四個建議是非常有效的幹預措施。
  • 劉潤對話方永飛:如何應對這個不確定的時代?
    魔幻的2020年,這一年發生了太多不確定的事。新冠疫情、中美關係、制裁華為等等。展望未來,對很多創業者來說,我們仍會面對高度不確定性的外界環境。在這個背景下,我有幸和方永飛進行了一次暢快地溝通。該退即退,不要意氣用事第4個字:逃。該退即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不要意氣用事。如何做到逃,也分三點。第一點,該逃就逃。
  • 高一的你該如何度過這個暑假?
    大家該如何度過這個假期呢?我想大家是如何度過那漫長的疫情期間的,你們還有印象吧?究竟有多少人聽老師和家長的話真正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上了,恐怕大家心裡都是有數得。那怎麼辦?是的,對於我們這種層次學校的學生而言,能夠拉開差距的,並不是政史地或者語文,而是數學和英語。政史地每科你能考七十多,人家可能考六十多,但是他的數學可能拉你六七十分,這個差距,你怎麼彌補?所以,假期裡我的第一個建議就是數學或者英語,至少有一個要在提高的路上。
  • 焦慮源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我們該如何應對?
    當下的「快餐」經濟環境,普遍都存在焦慮,你可能開始留意到了,你的焦慮源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關於不確定的「焦慮」我們要如何應對?我們要如何應對呢?如何做到理性消費呢?字面意思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該花的錢花,不該花的錢不花,做好錢的分配和儲蓄。
  • 在不確定的時代,你該做通才還是專才?
    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如何報抓到一根稻草變為救命稻草,一是需要找到內心真正想要的,二是用戶真正需求的,結合這兩者的需要,你會變成一位優秀的人才。一個典型的優秀人才的能力結構,是T型結構。不確定是先培養通用能力還是專業能力,需要看兩種職業發展策略。一種叫做資源策略,就是從已有的能力資源出發,先做好手邊的事情,能做什麼就做什麼,能做好什麼就做好什麼。另一種叫願景策略,就是從自己的需求出發,倒推滿足條件,要達到這樣的目標,我該有什麼樣的一個能力和資源,然後主動的去補。
  • 我們到底該如何去定義這個時代的電子遊戲?
    遊戲在公益,在社會責任屬性方面的邊界在持續的拓寬,未來還有哪些可能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遊戲產業還將持續的拓展下去。在相關的數據方面,「禁毒精英,守護淨土」知識競答H5,上線23小時內,觸達人數即突破1億,截至7月6日,參與遊戲次數超過1億、參與H5答題互動人數超過4600萬人。
  • 面對高度不確定的外界環境,我們該如何做?
    但是,種種發生過的事實告訴我們,不管我們如何做,這種不確定性一直都存在,並將永遠存在,不確定性也不會隨著生活的安定而消失,而是潛伏起來了。正如我們的老祖宗所告誡我們的「要居安思危」。那麼,面對這高度不確定的外界環境,我們該如何應對?
  • 面對高度不確定的外界環境,我們該如何應對?
    但是,種種發生過的事實告訴我們,不管我們如何做,這種不確定性一直都存在,並將永遠存在,不確定性也不會隨著生活的安定而消失,而是潛伏起來了。正如我們的老祖宗所告誡我們的「要居安思危」。 那麼,面對這高度不確定的外界環境,我們該如何應對?
  • 我們,該如何度過人生最艱難的時期?
    如果,一個人現在打不起精神,情緒低落,對於未來感到沒有方向,工作做得勉勉強強,做什麼事都覺得沒有意思,如何才能如往常一樣感覺到快樂呢?梨木是一個有點傲嬌的女孩子,從小家庭優越,父母給予她很多的愛。由於父母是做生意的,具有不穩定性。在她大學畢業的那年,毫無預兆的父親生意失敗,家裡欠下一筆巨債務,母親開始變得抑鬱。
  • 全民焦慮時代,一切源自於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該如何應對?
    作者|李雲飛 來源|原創當下的經濟環境下,迎來了全民焦慮的時代,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該如何應對?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這一年當中發生了疫情肆虐、經濟蕭條、失業下崗、物價上漲等一系列的問題,房子又是一邊在大漲,一邊又在大跌,一切都顯得那麼不確定,人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焦慮的心態是越來越嚴重。
  • 我們到底該如何幫助父母度過更年期呢?
    女性在更年期時身體會有很多的不舒服,嚴重的時候可能會把這種不良情緒波及他人。作為兒女,我們很想為父母做些什麼,幫助他們排除疾痛和不適。那我們到底該如何幫助父母度過更年期呢?我在下面給出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第一點是補充體內的雌激素。
  • 《非線性成長》|不確定時代下,卓越的人是如何實現職業通關的?
    《非線性成長:不確定時代下職業發展和商業通關策略》是2020年出版的新書,書中能看到我們每個人的影子,疫情期間的彷徨,轉行的阻力,創業的無助甚至做自媒體人的無力。我們所處的時代變得越來越不確定,也可以說,我們目前從事的崗位絕大部分都是不穩定的,未來都有可能被機器或者時代淘汰掉。那麼,我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確保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呢?作者提出,首先就要擺脫線性成長模式,具備非線性成長的職業發展思維和成長模式。
  • 類風溼患者該如何安然度過這個冬天?
    當溫度降低時,關節會感覺越來越涼,加重毛細血管微循環不暢。 類風溼該如何度過這個寒冬 十二月了,天氣越來越冷。北方乾冷,南方溼冷,對類風溼患者來說都是比較難的,容易導致關節腫脹疼痛。
  • 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學習?
    同時21世紀,人類的壽命普遍會大幅度提高,基本可以達到百歲,對於目前60歲就退休的人而言,在未來你還有40年的時光在這個世界生存。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該如何學習才不會被這個時代遺棄如何做到高效學習目標拆分,細化。把目標拆解,然後一個一個去反覆練習並熟練掌握。
  • 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這個迷茫而混沌的時代
    我們小學的時候,那是一段真的充滿了無憂無慮的絢爛多彩的時光。可是,一旦進入了中學,進入了初中,我們的各種補課,各種排名,就開始了。這種競爭的氛圍和狀態,把我們一直又帶入到高中的三年,最後衝刺完成了高考的這一次可以說是,我們目前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考試。我們捫心自問,在這個漫長的六年的過程中,迷茫和混沌是不是一直也在伴隨著我們呢?
  • 我們的大學生活,該如何度過?這三個建議你一定要看
    那麼大學究竟應該如何度過,才能在四年過後對自己說:我的這四年,沒有因空耗時間而悲切,沒有因一無所獲而失落,沒有因盲目選擇而後悔。1、確定自己的方向。從前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考上大學,而從來也沒有誰告訴過我們,考上大學後應該做什麼。
  •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提升學習力
    哈佛有一句格言:「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需要不斷地、隨時隨地的、深入廣泛地、快速高效地學習。」那麼,面對新事物所帶來的焦慮和困境,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學習力呢?a.沒有這種能力,我們就會被內心的聲音所左右,被動的接受其告訴我們的一切信息。那麼如何轉變自我對話呢?識別、記錄、再思考、重複。當你意識到你開始出現自我對話的念頭時,將這些想法記錄下來,例如:「這個對我太難了」。接下來,去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這是真實存在的嗎? 最後,再次重複、更正自我對話。
  • 任正非的重慶往事:一個人的青年時代該如何度過,才算有意義?
    後來,這條被單,陪伴任正非在重慶度過了五年的大學時光。 3 一個人的青年時代該如何度過,才算有意義? 任正非考上重慶建築工程學院,讀的是暖通專業。暖通是建築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學科分類中的全稱為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 大學的我們如何成功地度過大學生活?
    幸運的是我們成年了,可以做自己喜歡事情,經過大學的沉澱,在畢業後有一個好的前途,好的工作;不幸的是你以為大學我終於可以放鬆了,不用像高中那樣日夜苦讀,再也沒有人管我們了,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能管你的也只有你自己了。 所以說,在大學裡如何成就最好的自己?如何度過大學生活?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 碎片化閱讀時代,我們該如何讀書
    現如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現代社會講究「效率」,我們的時間被無情分割成碎片。這是因為快節奏的生活、大城市通勤路線拉長等,令私人時間碎片化,屬於自己的「整塊」時間越來越少。   通過網絡媒體平臺,我們獲取熱門新聞,文化知識,生活中的各種訊息獲得方式越來越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