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結束,成績即將揭曉,志願填報就要展開;而要升入高二的學生也面臨著分科選擇。文科理科,到底選哪科?大多數學生似乎已經心中有數,少部分學生仍然搖擺不定。作為陪伴了多屆學生的高三老班主任,在我看來,文理科選得好不好,高三的時候最能看出來,但是,那時候的確就太遲了。
為何會有學生高三的時候後悔自己當初的選科?那是因為當初的錯誤想法、做法。由此可以說:高一文理分科的3個錯誤做法,現在趕緊避免,到了高三不後悔,這3個錯誤做法具體指的是——
1、盲目相信學理科就一定很好
不可否認,在文理科學生的比例中,一般都是三七開,大部分學生選理科。這讓一些學生不管自身實際,也隨大流地選擇了理科。我們知道,選科的根本依據是學生自身的學科能力水平、學生的興趣愛好,而家長的態度只能是參考。
如果你對物理真的很怕,化學也是一頭霧水,連最基本的學習動力都沒有,整個人內心對這些科目是拒絕的,如此「危險」情況下還想著要學好理科,實在沒有可能性。相比於文科班,理科班學生的兩極分化更加嚴重,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倒數的那些同學,理科素養實在是薄弱,近乎就是硬傷。
2、文科學起來容易,考大學應該也不難
在選擇了文科的學生中,這種心理的不在少數。政史地,的確沒有理化生那麼抽象,似乎背下來就能考高分,真的如此嗎?並非!
首先,死記硬背已經不是文科學習的準確打開方式,理解、歸納才是。不動腦筋要想學好文科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同時,文科考大學的競爭程度遠高於理科,文科從來都是「僧多肉少」的現狀。所以,如果你只是圖個學起來不那麼難受,似乎就沒有遠見,這樣只能導致高考時痛得更厲害。
3、讀文理科學習難度的認識充滿了絕對性
先來看個案例。筆者現在帶的一個理科女生,高一分科時我曾建議她選文科,因為她博覽群書,文科素養很不錯。但她的高考目標是浙大,而且認為只有浙大的理科專業才是真正的浙大(這看法不靠譜),於是選擇了理科。於是,她的理科學得非常被動,高三時已經趨於倒數,今年高考上一本都是奢望。
假如她當初選擇文科呢?我的判斷是一本沒問題,也能進到不錯的專業。
與此類似的還有,一些學生固執地認為只有理科學得特別好才能選理科,並非如此。理科的高考競爭力小,就體現在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可供選擇的大學又很多上。特別是個別弱科並不影響選擇理科,比如物理差。其實大多數理科生都物理差,這不影響他們的高考,英語、語文超級好的理科生也是優秀理科生,大不了志願填報的時候不選擇與物理有關的專業!
總之,文理分科是一個生涯規劃上的問題,選什麼和自己的未來有關,也和對自我的認識有關,投機心理、從眾心理都會影響到合理的選擇。因此,好的文理分科選擇,應該是既要看到大方面的原則性,也要有小方面的靈活對待,兩者結合,必能做出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