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這個縣,明朝時,曾因是中國附屬國而自豪,每年朝貢三四次

2020-12-25 小樓侃歷史

眾所周知,日本的衝繩縣,在古代叫作琉球王國。在中國元朝末期,琉球的英祖王朝分裂成三個國家:中山、山南和山北。其中,中山國的實力最強。公元1372年(明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楊載出使琉球,向三國詔諭。琉球地處一遇,國小民貧,三王都希望有強大的明朝作為靠山,得到詔諭後,琉球三王便不約而同地向大明「奉表稱臣」,同明朝建立了朝貢關係,正式成為中國的藩屬國。

值得一提的是,「三山」時期,就有程復、王茂、葉希尹、懷機等來自明朝的人才得到重用,他們受明朝皇帝的派遣,前來輔助琉球,有的位居國相乃至攝政。永樂十四年(1416),中山國王尚巴志滅了山南、山北兩國,定都首裡城,建立起統一的琉球王國,尚巴志被明政府冊封為琉球王。從此,琉球國一直按照明朝的典章制度前往朝貢,謹守臣節。由於琉球對中國的態度恭敬,朝貢積極,這個小小的島國得到了明政府的極大好感與信任。大明對恭順的琉球,究竟好到什麼程度?鑑於琉球的航海技術不行,洪武、永樂年間,明政府為其提供大海船,又賜「閩人三十六姓」給琉球,幫助琉球人發展海上貿易。此外,明政府還給予琉球十分優惠的朝貢政策,如琉球朝貢船的來華商品給予免稅,朝貢使在北京的交易也不受五天之限,同樣的貢品,給琉球的貨價均高於其他國家。

在明政府的全力扶持下,中琉朝貢貿易紅紅火火。僅僅永樂一朝二十二年間,琉球來華朝貢就達到57次之多,一年要來貢三四次。琉球為何對朝貢如此積極熱心?因為利潤太大了。琉球每次來中國朝貢,都會帶走大量的絲綢、瓷器、藥材、書籍、紙張等,再運到暹羅、安南、佔城、爪哇、日本、朝鮮等國家,與之交換當地貨物如香料、蘇木、胡椒、象牙、倭刀等,再轉運回中國,從中獲得巨大的航海利潤。

明初,中國實行「片板不許下海」的海禁政策,嚴禁民間的海外貿易。永樂年間的鄭和七次下西洋,到達印度洋、波斯灣、紅海、阿拉伯海一帶,讓東南亞國家第一次接觸到先進的中國商品,不過因為遠洋航行耗資巨大,明朝廷最終無力維持只好叫停。在中國與東亞和南亞貿易陷入停滯的時候,取而代之的就是勇於做航海貿易的琉球人。為此,琉球人自豪地稱:「以舟楫為萬國之津梁。」

相關焦點

  • 亞洲各國為什麼爭相向明朝(中國)朝貢?
    甚至,中國政府還不得不規定各國朝貢不可太頻繁,還必須有專門的憑信——「勘合」才能來中國朝貢。而不在朝貢國家之列的其他國家,不允許向中國朝貢。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就以明朝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朝貢與朝貢貿易亞洲各國向中國朝貢,有著悠久的歷史,明朝不過是繼承了這一傳統。這是建立在中央帝國俯視周邊國家的秩序之下的。維繫這個秩序的關鍵在於,各國國王定期向中國朝貢,並接受中國皇帝的冊封。
  • 明朝與日本「朝貢堪合貿易」及引發的「倭患」(2)
    一是自永樂元年(1403年)日本朝貢使團至明朝,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開始朝貢堪合貿易,到永樂十六年(1418年),前後15年,日本共派遣朝貢堪合貿易使團6次;二是宣德七年(1432年)至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為期118年,日本派遣了11次朝貢堪合貿易使團。首先來看永樂年間,尤其是永樂朝前期,這個階段堪稱明朝、日本開展朝貢堪合貿易的「蜜月期」。
  • 古代的朝貢利潤有多大,為了爭奪朝貢,日本兩大勢力直接火拼
    說起朝貢,這個體系是我國古代特有的。朝貢其實很簡單,就是你承認我中原王朝為老大,每年向我進宮一點東西就可以了。當然,作為老大,我也要回點東西給你作為安慰。這種體系就是朝廷,我國封建王朝就是憑藉著這個體系在東亞建立了霸主地位。可以說還是很和平地,並不血腥。
  • 日本繪製的琉球王國朝貢幕府將軍珍貴畫像,官員身穿明朝服飾前往
    明治維新以前琉球王國是一個獨立國家,分別向日本和中國王朝朝貢,國王必須在得到明清王朝冊封才能正式即位,而即位後也需要前往江戶得到日本幕府將軍的認可。在江戶時期日本人將琉球王國來朝貢的使團繪製下來,我們現代可以看到當時身穿明朝官服的琉球使團的盛況。
  • 朱元璋早跟日本斷絕了關係,為什麼日本人還來明朝朝貢?都是騙子
    倭寇一度成為影響明朝發展的國際問題,自明朝建立國祚以來,日本強盜便不斷進犯沿海城市,且倭寇之患與明朝的存亡相伴始終,讓歷代明朝皇帝大為頭痛。當時的日本,正值「南北朝」時期,割據南方的親王對天朝上國有失敬意,屢次派兵滋擾沿海地區。朱元璋怒髮衝冠,曾一度打算發兵徵服日本。不過,因為當時的明朝剛剛經歷戰亂,所以國家和百姓需要休養生息。
  • 明朝朝貢國148個,清朝7個,什麼原因造成這懸殊的差距
    從這個記載來看,朝貢國一方將財富以某種形式給予另一方,以表示順從或結盟,尤其是君主國裡臣民獻上禮物給君主。根據史料記載,明朝的朝貢國148個,清朝的朝貢國7個,什麼原因造成這懸殊的差距呢?讓我們來看一下。
  • 美國人為何如此介意「朝貢體系」?
    吉姆·馬蒂斯曾在訪問日本時,將當代中國的對外戰略比擬為重建明朝的朝貢體系。一方面,就如《日本經濟新聞》的報導所言,突顯他內心對中國崛起的觀點,以及他並不避諱把這種個人觀點與盟邦重要官員一同分享。但是最主要的,還是希望藉由提起歷史,讓東亞國家尤其是日本,警惕中國崛起,在美國還沒有辦法全力對付中國之際,加強與美國的合作,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中國歷史上曾有20個附屬國 如今何在
    大清時附屬國清朝時期,我國大面積擴展土地,曾擁有的附屬國就大約近二十個,是當時的泱泱大國。但後來這些附屬國又境況如何呢?琉球:十四世紀開始,就一直是中國的朝貢國,一六五二年歸化清朝。十九世紀中葉,日本強佔琉球。琉球國王在一八七九年曾兩次密令紫巾官向德宏,到天津拜謁李鴻章,請求清政府問罪日本。後來,又派出一個龐大的使團,長跪於總理衙門,希望清政府看在「俯憐二百年效順屬藩」的份上,救援琉球。
  • 印度洋曾是明朝的內湖?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貿易往來十分發達,早在漢朝就有了絲綢之路,而海上貿易則是早在唐宋時期便在印度洋貿易中發揮重要作用,這種影響延伸至十六世紀。如戈雷多曾說他在印度海岸發現許多中國人的商站。另一本葡萄牙著作說據荷姆茲人講中國船很多,僅一次漲潮就有4000艘中國船進入海峽。
  • 貢品:明代朝貢國所進貨物的種類與去處
    在各國公使抵達京城後,需要按照既定的朝貢程序和相關的禮儀來移交貢品,覲見皇帝,接受明廷的賞賜。明代朝貢國所進的貢品種類繁多,大多以本國的土產為主,也有少量的舶來品。
  • 衝繩血淚:一個原名「琉球」的中國藩屬國
    1372年,朱元璋派出使者楊載,向琉球三大王國發出詔書,中山國、北山、南山接連臣服明朝,向明朝朝貢,成為大明帝國的藩屬國。同時,明朝一直保持「宣德化而柔遠人」的思想,盡力幫助朝貢國解決困難。中華帝國以天朝上國自居,利用冊封以及儒家思想,層層向外拓展。唐朝開始,朝貢逐步轉化為朝貢貿易體系,實施「禮尚往來」的原則:琉球等國將本國物品以朝貢名義運送到明朝獻給中華天子,天子則以萬國來朝之名給予該國所需。
  • 面對宗主國,日本居然說「中國」這個名字是來源於日本
    對於日本這個國家,和我們真是淵源很深啊,日本那些島上是在公元四世紀出現成型的國家的,在這之前就像上古的中國一樣只有部落,還沒形成國家,他們也不叫日本。在日本的神話故事裡,日本人叫自己是八大洲還有八大島國。等到了中國的《漢書》、《後漢書》中記載,那時我們稱日本國為倭國。
  • 500多年前此國曾是中國的藩屬國,卻被日本侵吞,現在想獨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宗藩國叫琉球王國,它位於中國與日本之間的琉球群島上,是海上貿易的交通要道。因貿易發達,號稱「萬國脊梁」。 1430年,明宣宗賜琉球王姓尚為中國藩屬,從此琉球開始定期向明朝朝貢。根據琉球與明王朝的藩屬關係,琉球每一代國王都需要接受來自明王朝的冊封。
  • 清朝建立後緬甸一百多年沒有向中國朝貢,乾隆時卻突然稱臣入貢
    清朝時期緬甸被清朝視為藩屬國,不過緬甸由於在明清易代時曾猶豫不決,曾接納南明永曆君臣,在清早期的康雍時期並沒有與清朝有過多往來,遲至乾隆十五年才第一次進貢與滿清建立宗藩關係,而緬甸這一次的朝貢也都是建立在欺騙和緬甸東籲王朝崩潰之際的虛假宗藩關係。
  • 古時候的朝鮮日本越南 為什麼都積極的向中國皇帝朝貢?原來如此
    萬邦來朝畫無論是唐朝,還是清朝的歷史記錄中,我們總能看到很多國家來向中國皇帝朝貢的畫面,尤其是中國的幾個周邊國家----古代的朝鮮、越南、日本。這裡所說的倭國,也就是日本國的前身。在中國的很多歷史書籍上,都可以看到古時候的朝鮮、越南、日本來向中國皇帝朝貢的畫面,比如《後漢書》中記載「倭奴國奉貢朝賀」,此時朝賀的是漢光武帝。
  • 茅海建論清朝的宗藩關係藩部,屬國,朝貢國
    作為一個學者,經常因自己所處的地理位置不同而視角不同,我很可能是其中極端的例子。我雖說關心清代的對外體制,但在北京大學時,考慮最多的是東北亞,將自己的學生送到韓國和日本,學習語言;後來到了華東師範大學,開始注意南方,將自己的學生送到越南,學習語言;現在又到了澳門大學,感到了整個東亞,去年送了一個華東師大的碩士生去蒙古國,一個澳門大學的碩士生去寮國,學習語言。東亞是什麼?
  • 鄧文初:「朝貢貿易」體制是如何失敗的?
    《廣志驛》載:「國初,府庫充溢,三寶鄭太監下西洋,賚銀七百餘萬,費十載,尚剩百餘萬歸。」也就是說,鄭和下西洋所耗國幣六百萬兩,這些國幣除了部分購買珍奇異寶進獻皇上外,大部分用於賞賜獎誘朝貢列國——六百萬兩意味著什麼?當時的物價為每石粟值銀二錢,而明朝中葉時的國家歲支,也不過為三百餘萬兩。所以當時即有「歲時頒賜,庫藏為虛」的記載。
  • 探析明朝琉球建立宗藩關係的原因
    日本也對新建立的明朝頗有疑慮。洪武二年,太祖遣使要求日本臣服朝貢、管束倭寇,但懷良親王見到詔書後竟斬殺了5名使者,並將楊載、吳文華2人拘禁,以示不滿。雖然後來2人安全回國,懷良親王與足利義滿將軍也相繼遣使赴明,但不久之後明、日關係又因謠傳胡惟庸通倭謀反而瀕於破裂。
  • 日本著名禪師、藝術家,雪舟等揚的明朝之行
    雪舟山水畫【小編註:1468——1469年間,日本貿易使團前來中國朝貢,雪舟得以有機會 遊歷中國。這段史料也為研究十五世紀中葉明朝、朝鮮和日本之間的關係提供了非常有趣的素材。雪舟所乘的大內政弘使船寺丸號為當時前往中國的三艘商船之一。據《明實錄》記載,日本朝貢使團於甲戌十一月(1468年12月2日)到達北京,然而八天後,一位日本人被指控酒後殺人,這個案件最終解決方法是判其賠償白銀十兩,並移交使團首領,待返回日本後按日本歷律懲治。新年慶典結束後,明朝和日本之間的貿易事宜便提上日程。
  • 最無助的島嶼,曾是中國附屬國,今卻被日本「強佔」無法回歸祖國
    一般來說,島嶼的自然資源是非常豐富,因此自古以來島嶼一直都是國與國之間的必爭之地,之前中國就因為釣魚島和日本紛爭,其實除了我國釣魚島之外還有一島嶼被日本「強佔」,它被稱為最無助的島嶼,有多無助呢?它現在多次想要獨立,卻發現還是逃脫不了日本的「魔爪」,這個島嶼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如今卻被日本「強佔」無法回歸祖國。它的位置處於日本和寶島臺灣之間,是以琉球群島為中心的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是日本的一個行政區,佔地面積有2249平方公裡,人口大概是140萬,它就是衝繩縣。既然是島嶼,那麼旅遊資源肯定也不少,當地的景色也是很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