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朝貢,這個體系是我國古代特有的。朝貢其實很簡單,就是你承認我中原王朝為老大,每年向我進宮一點東西就可以了。當然,作為老大,我也要回點東西給你作為安慰。這種體系就是朝廷,我國封建王朝就是憑藉著這個體系在東亞建立了霸主地位。可以說還是很和平地,並不血腥。而且各國都非常喜歡對我國朝貢,因為朝貢利潤非常大。有的甚至為爭奪朝貢,都打了起來。明朝時日本就因為朝貢打了起來。
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因日本對明朝不敬,準備遠徵日本,但被勸阻,所以沒有去。不過之後朱元璋規定日本為不徵討國,意思是明朝以後都不去打日本。之所以這樣做,因為日本太遠了,而且也不是什麼好地方。不過之後日本發現,旁邊的琉球和朝鮮向明朝進貢獲得了很多好處。日本也想向明朝朝貢,對於日本的朝貢,明朝也覺得無所謂。你既然認我做老大,我就收了你這個小弟。反正也沒什麼壞處。就這樣,日本後來也開始向明朝進貢了。
應仁之亂後,日本進入了戰國時代。這時候的天皇已經是虛君了,沒有任何實權。而且幕府將軍大權旁落,各地的大名趁機掌握大權。而當時比較厲害的是大內氏和細川氏。這兩個家族既然實力強大,朝貢這種好處,肯定是他們決定的。當時大內氏掌握著朝貢的許可證,細川氏沒有。所以兩家決定一起來向明朝進貢。
其實日本當時真的是唯利是圖。明朝規定日本是十年來進貢一次,結果日本看到有錢賺,就一年來了十來次。弄得明朝都吃不消了,對日本沒什麼好感。當然,在進貢的時候,日本內部也出現了矛盾,大內氏和細川氏對於進貢的多少都不滿。
很多人覺得進貢多少這個還爭,不知道在想什麼。其實,這個很重要。比如明朝規定你進貢十條船的供品就行了,然後我回你多少多少東西。這就意味著平均一條船,明朝會回多少東西。既然是兩家合夥,誰都希望自己佔得比例多,要不然到時候分紅就少。兩家針對這個可以說一直爭鬥不斷。
1523年的時候,細川氏和大內氏在進貢的時候矛盾徹底激化了,在浙江爆發了大規模的殺戮事件。雙方開始火拼了。之所以火拼是因為細川氏船隊比大內氏船隊遲到達寧波的市舶司,但日本人通過宋素卿讓細川氏的船隊早驗貨,這就導致了大內氏的不滿。要知道,晚驗貨分的東西就少,這不拼命才怪。不過這些人很過分,火拼的時候殺了很多當地人。這下朝廷震怒了,把福建、浙江這些進攻的地方給關了,只留下廣東一個進貢的地方。而且取消了日本的進貢資格。之後該幹嘛幹嘛去。
從這可以看出,進貢的利潤真的非常大。否則,這兩大家族也不至於因為進貢就開始火拼。不得不說,古代為了維持自己上國的地位,真的是花了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