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故鄉

2020-12-25 中國青年網

儘管老家離我現在工作的城市不遠,但已有相當一段時間沒有回去了,我急切的心好像早已穿過車窗,飛到了故鄉,仿佛看到村頭母親叫著我乳名喊我回家的身影,那身影是那麼熟悉、親切。

漫步在故鄉的村頭和小巷,腦海浮現出奶奶和媽媽在院子裡忙碌的身影;西院大爺爺家的杏樹總是鬱鬱蔥蔥的,那如棗子般大小的杏子,總是在風裡不停地搖啊,搖啊,饞得牆外的我們直流口水;村南試驗田那棵結滿了桑葚,仿佛要高過土崖的桑樹,每次都讓人爬幾次,才能爬上去,而且手裡總要啐上幾口唾沫;村東頭那個圍坑,坑邊舉著棒槌敲打衣服的大嬸和鄰居家的姐姐,你一句、我一句地說笑著;趕著牛,扛著鋤頭、 頭的大爺、大叔們,恨不得多長出幾隻手來,好多帶些農具到地裡幹活,而牛兒總是不緊不慢地邁著步子,像個彬彬有禮的紳士一樣,緩緩向村外的田野走,整個村莊是那麼地祥和。

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藏有一處春光爛漫。只是身在城市,繁世浮華淹沒了春光無限,歲月滄桑怎也融不進春華秋實……而在故鄉,那裡有我記憶中最美的春天、春天映照在童年心靈裡最萌的幻想。那時的我像所有童年時的小夥伴一樣,對世界萬物到處充滿著孜孜不倦的追問與好奇,尤其到了春天,總會在我的靈魂深處喚起我對人生無限的美好憧憬。春天,當柳樹剛剛長出嫩嫩的小黃芽時,我們幾個小夥伴便跑到村頭的水塘邊削柳笛。我們像小猴似的爬上樹,拆下幾根光滑的柳條,用小刀倒著截成段,輕輕一扭,抽出又白又嫩的心,一隻柳笛就成了,柳笛一響,連那樹上的小鳥也會叫得更翠,更好聽!於是我們歡呼著,跳躍著,在春天的懷抱裡盡情玩耍,好像整個村莊、整個原野、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長大後,我離開了家鄉,帶走了故鄉的春天,童年的春天,曾經的春天。

而在我童年的記憶裡,冬天是一種嚮往,是一種快樂,是一種難以泯滅的夢想,它給艱苦、單調的童年生活塗抹了一層濃濃的暖色。當第一片六角雪花從灰濛濛的天空落下時,大小的孩子都會不顧寒冷,從屋子裡蜂擁而出,伸出舌頭迎接上天賞賜的「白糖」。那時,天氣比現在要冷一些,雪比現在要下得大、下得勤,常常這一場雪還未化完,另一場雪就又來了。堆雪人、滾雪球、打雪仗自不必說。記憶最深的還屬「吃琉璃」,化雪時屋簷下掛滿了「琉璃」,晶瑩剔透,找一根長杆打下來,孩子們趕忙脫下棉襖接住,通紅的小手爭相拿著冰棒當雪糕往嘴裡填。

那時候鄉下的孩子大都是一身空桶子的棉襖棉褲,裡邊根本沒有現在的秋衣秋褲,外邊也沒有外套什麼的。不知道是瘦弱的身體撐不起棉襖,還是棉襖做得不能緊貼身子,一到外邊,北風就像錐子一樣往棉襖裡邊鑽,迎風站著,一會兒就凍得全身冰涼。但是,孩子就是孩子,無論再冷也是閒不住的,因地制宜也要找到能玩的東西:抽陀螺,推鐵環,彈琉璃蛋,踢毽子,丟沙包……再冷的天氣也阻擋不住我們在一起玩的熱情,儘管童年的冬天又寒冷又單調,但我們卻把童年最真的歡樂留在了那裡,留在了故鄉那片印有我們童年足跡的雪地上。

「祥子回來啦!」二嬸子的聲音把我從回憶中拉回到現實。我分明知道,這所有的一切都將永遠化作自己記憶的片段。但每當我回憶起童年時,記憶如潮水般湧上來,一份眷戀,一份思念,構成那延續在我前世、今生和來世的鄉愁。不再需要什麼。在回憶中我感到自己從未有離開過我童年的故鄉。我永遠的故鄉,永遠留著我童年足印和歡笑的故鄉,你是我成長的搖籃。我雖離開童年的故鄉,但我的童心卻也深藏在內心那個小小的記憶裡。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在《故鄉》裡,童年我們是魯迅,長大卻成了閏土!
    在近現代,不少作家曾作文回憶青春,可魯迅先生一篇《故鄉》卻不由讓我們感慨青春不在,童年我們都曾是魯迅,可在長大後,卻大多成了閏土。《故鄉》一文是魯迅創作的諸多作品中的短篇小說。小說以魯迅童年和成年為第一視角,回憶了自己對故鄉的豐富感情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經歷過的那些故事。
  • 童年是一段美麗的傳說 ——讀《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本篇文章是饒老師寫在《紅色羊齒草的故鄉》閱讀課教學設計前的文本解讀。                      童年應該怎樣過?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威爾遜·羅爾斯在《紅色羊齒草的故鄉》中說:「我想,幾乎每個男孩一生中都飽嘗過美妙愛戀帶來的酸楚滋味。我說的不是男孩對住在馬路盡頭那個漂亮女孩的痴迷,而是對小狗的真摯喜愛。」
  • 探訪日本動漫人物故鄉 回味童年快樂時光
    據日本通網站消息:對於那些曾經深深觸動我們的故事,陪我們一去度過快樂的童年時光,甚至一直到現在長大的我們還會以他們為伴,對於動漫迷們來說,到日本旅遊探尋有意思的動漫人物故鄉,一定是另外一種欣喜,那下面就跟我一起踏上一段日本動漫之旅,探訪日本動漫博物館,開啟兒時最溫暖的回憶吧……
  • 八年後,麥家以「人生海海」四字拭去童年與故鄉的記憶塵埃
    我這麼多年來的寫作一直在逃離故鄉,因為童年心酸的經歷使我對故鄉有一種警惕、懷疑,甚至有那麼一點敵意,一直在逃避。我想我這一輩子總要寫一部跟故鄉有關的書,一方面是對自己童年的一種紀念,也是和故鄉的一次和解。是的,因為童年與故鄉,才值得使用「人生海海」這四字。
  • 故鄉回郭鎮:回味童年 難忘鄉愁
    站在東廟村委左側戲臺子旁邊,童年時期的情形仿佛曆歷在目……每年的正月初七是我們村的「大會」,也是最隆重的日子。往往要請大戲連唱七到十天,以示祈盼來年的五穀豐登。正月的天氣往往很冷,有時候天上飄著雪花,但絲毫不影響演員和觀眾的心情,戲臺子上豫劇演員在鑼鼓喧天地演唱,臺下一張張笑臉根據劇情的變化而隨著喜怒哀樂。
  • 羅洪記憶 | 故鄉的童年往事(二)
    羅洪記憶 | 故鄉的童年往事(二)作者/笑答翁筆者按:羅洪人網,您好!我是羅洪下羅洪人,軍隊離休幹部,已年逾九旬,離開故鄉已七十餘年。近年來看到貴網上有關家鄉的報導,深感親切與欣慰!並引起我對故鄉和童年往事的深深懷念!故擬此拙作,供貴網審選稿用。祝貴網欣欣向榮,網友幸福安康!
  • 故鄉故鄉我夢中的天堂
    >時光如白駒過隙,無論歲月怎樣流逝,總會時不時的,讓你在某個時刻想起故鄉,故鄉,喚起了心靈深處最美好的回憶。在對故鄉的思念中,又仿佛回到了那單純無邪的童年時代,回到了母親的懷抱,身心的創傷得到了撫慰精神的空虛得到了充實……什麼是故鄉,故鄉就是爹娘。
  • 《童年》《我多想唱》《青春舞曲》與《故鄉的雲》,伴我青澀少年
    如今,音樂「嵌入」教育的主要方式有:1.音樂課(有時候被擠佔),我學到了《我多想唱》等;2.學生主動通過課外書、電視、網絡媒體等渠道聽音樂、學唱歌,我學會了《故鄉的雲》等;3.學生被動從電視裡、大街上、商場裡聽音樂,主要是流行音樂,我學會了《童年》等臺灣校園歌曲。
  • 《大地之歌》:一首關於故鄉與童年的散文詩
    影片講述了少年阿普的出生與童年的經歷,苦讀詩書的父親自以為能憑藉文化知識在城中闖出一番事業,丟下妻兒外出謀生。母親、祖母、姐姐杜爾加和阿普留守在村中祖祖輩輩生活著的小屋裡,過著清貧而平靜的生活。阿普在這樣的環境下既無憂無慮地快樂著,也目睹苦難地痛苦著,逐漸到了入不敷出的困頓家境。
  • 李煥英的勝利化工廠是埋葬一代人童年的故鄉……
    說起來挺有趣,旁人的故鄉要麼是某市某縣,要麼是某村某鄉,而作為曾經的國營大廠子弟,我們這群人的故鄉似乎超越了行政區劃和地理概念,不是某座山某條河某片熱土,而是昔日那曾經工號震天響幹勁火朝天的廠礦。的確,它們現在大多已經成為了歷史名詞,早就瓦礫遍地或荒草叢生了,但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我們依舊能從中找到獨屬於我們這樣一群人的「童年墓志銘」……「企業辦社會」這樣一個詞對現在的年輕一代來說可能略顯陌生,但對我們那一代人來說再熟悉不過。
  • 故鄉的小山坡
    故鄉的小山坡   成都市鐵路中學2014級4班黃荷  我的故鄉在川東,被沱江、涪江相擁懷抱。那兒的山逶迤連綿,融入天穹,如雲如煙、如詩如畫,宛如人間仙境。  位於兩江分水嶺上的山,其實不應叫山,因為它們沒有泰山的高度,也無華山的險峻。
  • 紀念外婆|故鄉的清晨,風吹麥浪,我遇見遙遠童年和那隻藍斑鳥
    故鄉的清晨我喜歡故鄉的清晨。五一放假,我回到了故鄉。翌日清晨,晨光熹微,我在鳥鳴的婉囀聲中早早起了床。這片樹林曾是我幼時的玩耍之地,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每每中午和黃昏,外婆就會站在屋後喊我回家吃飯,我和小夥伴就會一鬨而散。二十多年過去了,外婆如今已年過九旬,而屋後的那片樹林卻稀稀落落。走出屋門,晨風徐徐,旭光明亮,外婆早早起來,像往常一樣安詳地坐在屋簷下的那株石榴樹前。
  • 真情五月,懷念故鄉
    作者:楊利榮最美家鄉水,最親故鄉人。真情五月,相約家鄉故裡。30年歲月滄桑,時變物遷,青山依舊,鄉音鄉情未改。家鄉巨變,感慨萬千。回顧美好童年,珍惜同學情誼。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懷家鄉山水人情。重登小崑山頂 ,心情豁然開朗。放眼遠望,家鄉的村舍、山川、田野、樹木、河流,盡收眼底,風景美如畫。這是我們人生旅歷中的一次難忘回顧,也是童年時代美好記憶的洗禮。極目遠望,家鄉的山水風情依然是那樣親切自然。觸景生情,睹物思人。
  • 《故鄉的味道》:舌尖上感應的是心靈的跳動
    最近讀的由遆存磊所著的《故鄉的味道》,再一次將食物在味蕾的感常與心靈的期許上融會貫通,透過食物這一個「管窺孔」,探測到的是故鄉的立體層面,以及建立在故鄉這個平臺之上的親情關愛以及更深遠的文化沉澱。我想嘗試著對《故鄉的味道》這本書做一下CT分層掃描,看一看作者是從哪三個層面上,去展現食物背後的那種豐厚的情感刻錄的。
  • 《母親已比我年輕》:以反差視角回望故鄉
    媒體人寫故鄉的現象還在繼續,近日讀到徐漢雄的新書《母親已比我年輕》,它是今年諸多「故鄉寫作」主題中的一本。寫故鄉,似乎更能把媒體人從理性、嚴謹的思維中解放出來,他們的文字,在觸碰到「故鄉」時,往往會柔軟下來,感性十足,讓人讀著讀著便沉浸進去。
  • 華縣杏林沙圪塔:故鄉瑣憶
    殘留下來的,多是童年趣事、軼聞。如今回到故鄉,除了當初的玩伴和鄰居叔嬸尚可敘舊外,村裡的媳婦、孩子們和我彼此都感到陌生。 何謂故鄉?年輕時拼命要離開,中年後又不停夢見的村莊農舍。何謂母校?就是那個自己每天至少罵八遍而不允許別人說他一個「不」字的簡陋教室和無私給學生知識卻遭到學生戲弄、攻擊的老師。
  • 《致我們親愛的故鄉》:@所有成年人的一冊繪本
    結束了一段傷感又甜蜜的往事回憶,我又翻開《致我們親愛的故鄉》。田菾為自己精心繪製的繪本添加的第一句文字是"很多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故鄉,珍藏著童年時在老家度過的一年四季",片刻愣怔後,我將目光上移:一間低矮的農舍,屋前是兩棵開滿白花的老樹。
  • 陸錦洲|故鄉崇明的炊煙
    陸安心2020.05.29身在異鄉,每當看到遠方阡陌間升起嫋嫋炊煙的時候,我總會禁不住想起了故鄉,想起了故鄉蟠龍河畔那個叫做大同的鄉村。在我的心裡,故鄉的炊煙是一道永遠抹不去的美好記憶。它陪我度過了整個童年和少年。
  • 無憂無慮的童年已去,剩下的只是奔波的生活,不見我的童年
    車外的一山一水,逆著時光,把那夢裡的故鄉,編織得如此真實。旋轉的車輪,夾雜著我複雜的心緒,開啟了一段段童年往事。閉上眼,故鄉就在心裡,我數著天上那些熟悉的星星,安然入睡。可我總覺得應該醒來,匆匆歲月正在雕琢著我的容貌,改變著我的生活。似乎已經遲了,就像那場遲來的秋雨,溼潤了我的雙眼,帶走了我的童年。
  • 懷念故鄉的星空
    故鄉的星空我的故鄉在大荔,但我出生在西安,只記得六七歲童年時在故鄉生活了一年。對我印象最深的是故鄉的星空。想起童年時的記憶最深刻的莫過於鬥蛐蛐了。 一到夏天,小夥伴們就早早的行動起來了,先是找來吃過的玻璃罐頭瓶子,裡面裝上和好半乾的黃土,然後用手或木棒敲平,這就先給蛐蛐把家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