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為何叫「古董羹」
如今,若問一人:「你喜歡吃『古董羹』嗎?」對方估計一定會疑惑地說:「那是什麼東西啊?」但是去問那些老北京人,他們估計會笑笑,說:「不就是涮鍋子嗎?當然喜歡吃辣!」那為什麼涮火鍋又叫「古董羹」呢?
這就要從涮火鍋的歷史說起了。火鍋歷史源遠流長,距今有近兩千年的歷史,因為肉料投入沸水中會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所以人們稱之為「古董羹」,據考證,東漢時期就已經有了火鍋,如今的火鍋雖然在容器等方面有了很大改變,但是煮食物的根本用法始終未變。
白居易就曾寫詩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吃火鍋的場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到了宋代,火鍋的吃法在民間已十分常見。元代時,火鍋已經流傳到蒙古一帶,用來煮牛羊肉。
到了清代,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而且成為宮廷名菜,主料是山雞等野味。據說,乾隆皇帝很愛吃火鍋,他多次下江南,每到一地,都要吃火鍋。「古董羹」為何後來又變化成「羊肉」這個名字了呢?
其實這是元世祖忽必烈給起的。當年,忽必烈率軍南徵,遇到天降大雪,寒氣逼人,所以忽必烈就下令大軍進駐到一個山谷的牧場裡。幾名廚師正在為大軍準備食物時,探子回報前方有敵情。
忽必烈想總不能讓大家餓著肚子去打仗啊,於是就命廚子用最快的速度準備飯菜,以解決將士們的饑寒之苦。廚子們將羊肉切成薄片,然後放入鍋中攪動幾下,等羊肉變了顏色,再撈入放了湯料的碗中。
雖然當時情況緊急,食材準備得很粗糙,但是將士們吃完之後馬上就恢復了體力,並在之後的戰爭中取得大勝。
晚上,營地裡舉行慶功宴時,忽必烈讓廚子按照白天的做法,再給將士們做一頓那樣的美味。由於時間比較充足,廚子們在調味料上下足了功夫,羊肉也比白天切得更薄了,所以晚上的比白天的更加美味。
將士們吃了紛紛讚不絕口,忽必烈問廚子這道美食的名字。廚子說沒有名字,並說了一下大致的做法,在鍋裡涮之類的話,請忽必烈給起個名字。忽必烈看了看碗中的羊肉,又想了一下羊肉的做法,便說:「就叫涮羊肉』吧!」如今,古老的涮鍋子已經發展得越來越豐富,成為老北京傳統美食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