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臨終前修書召來李鴻章,囑託:用好這五人能延續清朝國運,他用...

2020-12-12 騰訊網

1868年,兩江總督遇刺,清廷利用這個理由讓曾國藩回到總督職位,在前往上任途中,他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生活,然而更讓他擔心的是他的身體越來越糟,他感覺自己生命快要到盡頭了。為此,曾國藩寫信給李鴻章,讓他趕快去江寧,有要事囑咐。

曾國藩興奮地談到了過去,談到了李鴻章的小錯誤,也談到了他的各種經歷。曾國藩此時仍在深思熟慮,他向李鴻章囑咐了兩件重要的事情,要他必須記住。 必須牢牢把握軍事力量。他認為,天津淪陷後他撤回了10萬精兵,這不僅使將軍和士兵們的心都涼了下來,而且使他感到了以後在戰場上被壓制的苦果。現在,八旗和綠營的兵馬都不怎樣。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淮軍。

曾國藩認為,海內第一號人物當屬左宗棠。他雄才大略,待人耿直,廉潔自守,李鴻章甚為不解,因為他知道曾、左二人多年不合,怎麼會說他是海內第一人物呢?曾國藩看出端倪,微笑說,他和左宗棠意見不合只是在國家大事上,他十分佩服左宗棠的知人之明、謀國之忠。其中彭玉麟當排第二,排在第三的是郭嵩燾

最後曾國藩說,劉長佑、沈葆楨如果加以引導,將來也能成國家的支柱,說完這些人李鴻章本想請教更多,但到此時他已經離任多時,不得不離開老師,去上任。1872年,曾國藩於自家花堂裡踱步,因為腳麻而跌倒,當晚便去世。當朝廷聽到這個消息時,幾乎所有人都沉浸在震驚與悲傷之中。

相關焦點

  • 李鴻章臨終之作,一首古詩無限悲情,拳拳愛國之心不容置喙
    之前求學的時候學到歷史,對於晚清重臣李鴻章沒有什麼好印象。那些不平等條約幾乎都是李鴻章籤字的,這樣一個人,不就應該遺臭萬年人萬人唾罵嗎? 但是此人在國際上得到的評價非常之高,他和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成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四人,誰的官職最高,諡號最尊?
    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這四位漢族大臣都是清末「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股肱之臣。可以這麼說,若沒有他們的存在,清朝定然會提前亡國。可是俗話說得好,「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曾左李胡四人雖說都是清朝的救世之臣,可總有先後之分。那他們之間誰能排第一呢?
  • 曾國藩問李鴻章:你怎麼同洋人打交道 李鴻章如何回答
    曾國藩在與李鴻章辦理交接時,問:「你準備如何與洋人交涉?」李鴻章回答:「我與洋人打交道,不管什麼只同他打『痞子腔』。」「痞子腔」是李鴻章的家鄉話,意思是流氓腔。李鴻章想通過耍流氓無賴的方式來跟洋人打交道。曾國藩是熟讀聖賢書的士大夫,他聽了此言,很長時間才說:「痞子腔,痞子腔,我不知道怎麼打法,你給我詳細講講。」
  • 李鴻章打壓恩師曾國藩之子曾紀澤,清除潛在政治對手毫不手軟
    他努力學習西學,廣泛涉獵過西方的數學、物理、化學,並能著文推廣,他能夠用英語交流,用英文寫作並核改外交文件,因為長期出使歐洲,有在西方八年的生活經歷,更有在伊犁談判中,力克強俄的業績,在當時的高官中,這種條件者絕無僅有,即使以外交著名的郭嵩燾,也無法望其項背。
  • 清朝文官最高規格諡號 曾國藩得了 李鴻章左宗棠沒得到
    這4個諡號分別是「謬、厲、醜、幽」,都是一些惡諡。後來,最後由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給奕劻選了一個偏中性的諡號「密」,這才解決了問題。在清朝,文臣武將的諡號是分開的,分別以文、武開頭。另外還有以忠字開頭的諡號,屬於文武大臣通用。
  • 他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不是曾國藩也不是李鴻章!
    他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不是曾國藩也不是李鴻章!這配享太廟的等級可不是普通文武官員能夠獲得的,可以說這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殊榮。即使一個完整地一個朝代下來,能夠真正意義上地被皇上賜予如此待遇的人寥寥無幾,一雙手就能數得過來。在清朝統治的268年間,一共只有27個建功立業的皇親國戚和異姓功臣被列入了太廟。而且在這27人當中,絕大多數的功臣都是滿族之人,唯一一名異姓之人來自於漢城的三朝元老,他就是張廷玉。
  • 曾國藩做了一輩子明白人,臨終前留下4句遺言,更值得世人銘記
    就如曾國藩一族,他的子孫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他們家延續百年的秘密,得益於曾國藩留下的四句人生精華。曾國藩做了一輩子明白人,臨終前留下4句話,史上價值連城的遺囑一:慎獨則心裡平靜。自我修養,沒有比養心更難的了,孟子曾經說過,做人要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心。
  • 清朝重臣李鴻章,其最高職務是什麼?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1855年,李鴻章因率團練作戰有功,「奉旨交軍機處記名以道府用」,這一職責相當於擁有了正廳級的行政級別。隔年,李鴻章隨同福濟等先後攻克巢縣、和州等地,後敘功賞加按察使銜。這一頭銜雖無實際官職,但行政級別當屬正三品,相當於副省級級別。入曾國藩幕府1859年,李鴻章進入曾國藩幕府,負責起草文書。
  • 曾國藩書法欣賞:瘦勁有力一般人寫不來,李鴻章稱讚內有乾坤
    曾國藩的書法比較有特點,沿襲了多位古人的傳統書法特色。但專業的書友們又形容曾國藩的書法裡面隱藏著自己的一些小心思,這也是李鴻章所認可的。徒弟李鴻章認為師傅曾國藩的書法內有乾坤,一般人模仿不了。原因也是因為曾國藩的書法有屬於他個人的獨特「人氣」,正因為他是獨一無二的能人,所以他的書法後人很難模仿。
  • 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藩,這3位晚清名臣,誰的官職最高
    一、曾國藩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是宗聖曾子的七十世孫。曾國藩出身於地主家庭,自幼聰明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四書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曾國藩是道光十八年中的進士,入翰林院,做了軍機大臣穆彰阿門生,從此開始了仕途之路。
  • 曾國藩的兩江總督與李鴻章的直隸總督哪個權力更大?
    這一地帶,經濟發達,商貿繁榮,可謂是清朝的「錢袋子」。所以兩江總督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那這兩個職位誰更重要一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李鴻章的直隸總督與曾國藩的兩江總督,誰更勝一籌。鹹豐十年,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除了管轄地方,還兼任了都察院左都御史銜,以及監理兩淮鹽政還要掌管通商事務,一切如常。但慈禧太后上臺就給他升了職,讓他擔任欽差大臣,這可謂是有了朝廷賦予的全權。所以順治帝以後,他就是權勢最大的兩江總督。另一方面,要給予他最高的權力,也是因為他在主持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 清朝學政和主考是什麼官,為何會讓李鴻章抱憾終生
    翰林是統稱,翰林院中的編修、庶吉士、修撰、點簿都稱翰林,當了翰林,就算過了學而優則仕這關。 李鴻章二十四歲中進士,點了翰林,三年翰林院實習之後通過散館考試,轉為翰林院編修。三年翰林院編修之後就回鄉建團練,開始跟太平天國練把式了。回首往事,李鴻章特別遺憾這六年裡沒有好好努力一下,爭取一任鄉試考官。
  • 李鴻章和曾國藩誰對中國的影響更大一些
    李鴻章和曾國藩相比,到底誰對中國的影響更大一些呢?很顯然,李鴻章更勝一籌,只是這種影響負面因素比較大。很多人都覺得曾國藩和李鴻章相比,是一個完全沒有懸念的比較。即便不是天壤之間的差別,也是判若雲泥,曾國藩完勝。從歷史來看,兩人分別是忠臣和姦臣的模樣。
  • 清朝最強硬的將軍,敢於直面洋人挑戰,不是曾國藩!
    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王朝備受爭議,即明朝和清朝。人們質疑的是,明朝究竟有沒有那麼差勁?清朝有沒有那麼輝煌?關於清朝,最不堪的是1840年之後,可謂絲毫不知道「骨氣」如何書寫,即便是曾國藩,也絲毫不敢挑戰洋人。
  • 洋務派曾國藩:開展洋務運動開啟清朝富國強兵之路
    他在與李鴻章創辦了江南製造總局期間,聘請了一些洋人專家。曾國藩發現,洋人製造機器,都是根據書上的數字推算而來,一切按照圖紙的標準來辦。但是,由於製造機器需要的書籍,都是外文資料,不懂外語的中國人根本就看不懂,更別說要照此來製造機器。
  • 李鴻章因貪睡遲到,曾國藩說一字,嚇出李鴻章一身冷汗,再不貪睡
    李鴻章是一個少有大志的人,在年少的時候就曾經寫下「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外望封侯」這樣的詩句來勉勵自己。通常來說,這種人在有著遠大志向的同時,往往也會有很深重的傲慢,李鴻章自然也不例外。
  • 湘軍創立者曾國藩和淮軍創立者李鴻章,誰對晚清的功勞更大?
    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的成員,曾國藩和李鴻章都對晚清的中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後人對他們最大的評價。他們兩人都是漢臣,都是進士出身,都是文人帶兵,都曾擔任直隸總督做到清朝最高級的封疆大臣,都是洋務運動的積極參與者、代表者,是晚清現代化的先驅。
  • 當你有過負重前行的日子,你才能讀懂李鴻章
    我們談到李鴻章,往往在印象裡將這個名字與中國近代的屈辱史聯繫在一起,不為別的,因為近代所有的不平等條約,大部分都是他一手籤訂的。激進的人就罵他,說他是賣國賊,是民族罪人,將祖國的大片土地割讓給了列強帝國。但我想說,這事能怨李鴻章嗎?
  • 李鴻章調任上海,如何降服地頭蛇?曾國藩教他的這招堪稱官場典範
    眾所周知,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分別是: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而這四人中,又以曾國藩名氣最大。無論是李鴻章,還是左宗棠,都是在曾國藩的提拔下,才有了日後的成就。人們常說:「中國古代有三個半聖人」,除了孔子、諸葛亮和王陽明外,曾國藩便是剩下的那半個聖人。
  • 李鴻章在日談判挨了一槍,省下一億賠款,卻只換來慈禧的7字笑語!
    生平事跡:其父李文安在科舉入仕前,長期在家鄉以課館為業。李鴻章六歲就進入家館棣華書屋學習。他少年聰慧,先後拜堂伯李仿仙和合肥名士徐子苓為師,攻讀經史,打下紮實的學問功底。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鴻章在廬州府學被選為優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