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至今,北京市共建成鄉情村史陳列室 290個,總面積達到10萬平方米,鄉情村史陳列室已經成為農村人文歷史的宣傳站、文化遺產的傳承地和民俗風情的展示臺。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流淌著歷史、記錄著鄉愁的鄉情村史陳列室吧。
▽戳視頻了解
「
在柳溝,豆腐是非常有名的,這裡就是用微模做了一個製作豆腐的場景。(火盆鍋)是取暖的一種工具,村民將之改良,在火盆的上面放上鐵鍋,然後,放上白菜和豆腐進行燉煮。
——延慶區井莊鎮柳溝村鄉情村史陳列室 講解員
」
柳溝村的豆腐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這裡是明清兩代,居庸關重要的駐兵要塞。北方冬季,駐兵和村民改良了取暖器具,將豆腐白菜加工成美食。
四百多年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這裡與眾不同的風俗文化。柳溝鄉情村史陳列室使用了明清時期的長城遺址城磚,整體展現了「燕羽山下鳳凰城」的兵城文化。
「
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利好政策影響之下,當地的村民們發展起了鄉村旅遊,很多人過上了好生活,大家也把原來的那些老物件,都捐給了鄉情村史陳列室,這裡就成為了廣大村民來回憶鄉情的一個地方。
——延慶區井莊鎮宣傳部工作人員 蔣小盈
」
位於延慶區沈家營鎮的下花園村,相傳是元代皇帝元仁宗的誕生地。該村積極挖掘傳統歷史文化資源,建立民族文化館,作為教育基地對外遊客開放。展館為突出歷史發展脈絡,用蒙古包、勒勒車等實物,還原展現蒙古民族特有的居民文化特點。
「
主要的目的,就是大力弘揚這種厚德文化,秉承這一理念,我們沈家營鎮打造出了厚德仁宗故裡、生態宜居小鎮這個品牌,從而推動美麗鄉村建設。
——延慶區沈家營鎮黨委副書記 陳仲文
」
2013年至今,延慶區共建設鄉情村史陳列室22個。
來源:BTV新聞
編輯: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