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區井莊鎮柳溝村,一個因火盆鍋豆腐宴而聲名鵲起的小村。要問為什麼這裡的豆腐如此出名,全村122戶民俗戶幾乎都能講得出關於豆腐的歷史文化故事,因為這些都被寫進了柳溝鄉情村史陳列室。
柳溝鄉情村史陳列室位於柳溝新區東側旅遊諮詢中心下層,面積180平方米。陳列室的設計風格為歷史底蘊和現代氣息相結合,分為「扼敵護京駐軍鎮」「人傑地靈話柳溝」「古鎮美食迎賓朋」「柳溝村大事記年表」四部分。
△陳列室序廳,展出了一段用明清時期長城遺址的城磚堆砌而成的長城。
一走進陳列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段長城。您可別小看這段長城,它是用明清時期長城遺址的城磚堆砌而成的,再現了土邊長城的形態。長城上方寫著「燕羽山下鳳凰城」幾個大字。井莊鎮旅遊辦工作人員介紹,「燕羽山是井莊鎮的最高峰、延慶區的第二高峰,海拔1278米,位於柳溝村南。因站在城西山頭俯瞰,柳溝城及其東西兩關整體形態酷似一隻展翅欲飛的鳳凰,柳溝城又稱『鳳凰城』。」
△柳溝在歷史上有著重要的軍事地位。
明朝時期,鳳凰城作為居庸關的一重要門戶,設駐軍把總屬,擔負著明皇陵(十三陵)的防務重任。明嘉靖20年,朝廷為防韃靼進犯,在修築八達嶺長城之外,又修了兩道防禦土長城,全長303公裡,築有很多烽火臺,攻守皆宜。嘉靖30年(1551年),修建了柳溝城,以保京城。城內以駐軍為主,城外以駐民為主。在明清兩代時期,該城最為繁華熱鬧,有商鋪、當鋪、早市,前後共修建大小廟宇26座。柳溝建城已有四百多年,經歷時間的積澱,孕育了這裡與眾不同的風俗文化。這些歷史文化,蘊藏在鄉情村史陳列室內的實物、文字和圖片中。
△這塊「迎恩」石匾印證了當地流傳的柳溝人迎接清官、盼望清官造福百姓的故事。
陳列室內,「扼敵護京駐軍鎮」部分,展現了柳溝村重要的軍事地位和在歷史上的軍事作用。「人傑地靈話柳溝」部分,講述了柳溝流傳的歷史傳說,包括「迎恩」石匾的來歷、玉皇廟的由來、巾幗英雄賈桂珍的英雄事跡,還展示了一些民俗展品。
最吸引人的要屬「古鎮美食迎賓朋」這一部分。柳溝豆腐為何出名?不光民俗戶能解釋清,在這裡也能找到答案。
△微縮景觀展現了豆腐坊做豆腐的場景。
展室中央,用微縮景觀展現了豆腐坊做豆腐的場景,從破黃子、打漿、過渣,到點豆腐、壓模,每一個場景都生動形象、栩栩如生。與其他地區用鹽滷點豆腐不同的是,柳溝人用酸漿點豆腐。豆腐出鍋後,鍋裡留下的漿水經過發酵,就叫「酸漿」。
△從破黃子、打漿、過渣,到點豆腐、壓模,每一個場景都生動形象。
微縮景觀上方,用文字記載了一段關於柳溝豆腐的傳說。傳說,柳溝有一郭姓大家庭,兒女孝順老人,每天都磨豆漿給老人喝。一次,老人在豆漿裡放了一點醋,豆漿結成了塊,澄去水後壓成了豆腐。於是,郭家人就辦起了豆腐作坊,用發酵的酸漿點豆腐,全村人都很愛吃。隨著老郭家豆腐坊的出名,很多人都來學藝,柳溝的豆腐也美名傳開。
△展室內擺放著大大小小具有年代感的火盆鍋。
聰明勤勞的柳溝人在老輩人留下的傳統和幾百年的民俗生活中發現了三件寶物。第一件寶物就是柳溝豆腐,第二件寶物是火盆鍋,第三件寶物是柳下醉。展室內擺放著大大小小具有年代感的火盆鍋,旁邊附以文字和圖片,講述著柳溝火盆鍋豆腐宴的發展歷程,展示了柳溝村近年來各種旅遊設施的完善以及鄉村旅遊的蓬勃發展。
△井莊鎮旅遊辦工作人員向遊客介紹柳溝的歷史文化。
「旅遊發展需要文化的支撐。」井莊鎮副鎮長賀興華說,起初,建這座鄉情村史陳列室,是為了在村裡培養更多的「宣傳員」,先給村民上課,給民俗戶培訓,讓他們都能去宣傳本村的歷史文化,系統地為遊客講解,提高旅遊服務水平。隨著柳溝村旅遊產業的發展,鄉情村史陳列室逐漸發展成為遊客了解和認識柳溝的地方,他們在這裡了解柳溝的歷史文化,然後再去實地體驗感受。2017年,柳溝村接待遊客89萬人次,旅遊收入達6000多萬元。鄉情村史陳列室成了文化內涵的載體,助推了旅遊產業發展。
來源:日報京郊
編輯:TF010
攝影:褚英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