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獻身希特勒的女導演 戈培爾也曾對她垂涎三尺

2020-12-19 愛歷史

她名叫萊尼.裡芬斯塔爾,世界電影史上最著名的紀錄片導演之一。她第一次拿起導演筒的電影《藍光》便在1932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銀獎,成為了德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導演。


裡芬斯塔爾儘管才華橫溢,但當在柏林聽了一次希特勒的演講後她也不禁被希特勒的激情演講徵服。她主動給希特勒寫信表達了對希特勒的崇拜,並抱著愛慕請求希特勒能夠接見。


很快裡芬斯塔爾便獲得了與希特勒見面的機會,隨後便經常陪同希特勒出席各種宴會和社交活動。她就這樣順利的成為了希特勒的情婦,殺人如麻的希特勒甘願成為她的奴僕,鞍前馬後的對她關愛有加,這一刻她無疑是被希特勒愛著的女子。


希特勒確實看中了裡芬斯塔爾的才華,同時戈培爾也對她表現出了愛慕,顯然戈培爾在這場雄性交配的競爭中落敗了。


1933年裡芬斯塔爾為德國納粹第五次全國黨代會拍攝了紀錄片《信仰的勝利》,但這部片子並沒能取得成功。


1934年希特勒再次請裡芬斯塔爾拍攝了納粹全國黨代會的紀錄片,並給這部影片命名為《意志的勝利》。在這部紀錄片中,她創造性的使用了一系列攝影技巧,這些鏡頭語言也成為了日後紀錄片拍攝的教科書。這部紀錄片大獲成功,成為了納粹宣揚自己的名片,裡芬斯塔爾的電影公司也改名為「黨代會電影公司」。


隨后里芬斯塔爾又繼續拍攝了宣傳國防軍成就的《自由之日》和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紀錄片《奧林匹亞》。尤其是《奧林匹亞》更是迎來了她藝術人生新的高峰,再次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


但這個時候她與希特勒之間也不再如最初那樣,因為她在影片中宣揚民族平等讓希特勒感覺到了不快。希特勒曾公開表示自己絕不會把才華出眾的女人留在身邊。


儘管她對希特勒的狂熱喜愛受到了挫折,但她依然待希特勒如初戀。當德軍攻佔巴黎後,她迫不及待的向希特勒發去賀電,並頗具暗示的表示:「元首,您非凡的想像力下所採取的行動,在整個人類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我到底該如何向你表示感謝呢?我覺得僅僅是表示祝賀,遠遠不夠!」


不過顯然落花有意,無奈流水無情,希特勒已經對她不再感冒了。1944年3月裡芬斯塔爾與一名軍官結婚,希特勒還很大度的接見了他們夫妻倆。


在戰後法庭上,裡芬斯塔爾極力為自己辯解說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拍攝客觀存在的東西,並沒有從事任何與藝術無關的工作。1949年她被釋放。


相關焦點

  • 戈培爾的錦囊
    在1940年2月的日記裡,美國記者夏伊勒就提到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天,一名德軍飛行員的母親接到軍方通知,說她兒子已經失蹤並被認定為死亡。幾天後,英國廣播公司廣播德國戰俘名單,其中就有她的這個獨生子。第二天,八封朋友的來信告訴了她這個消息。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這位母親向警察告發給她寫信的人收聽敵臺,於是他們全都被捕了。
  • 納粹「宣傳天才」戈培爾的騙術
    其擔任納粹德國時期的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擅長講演,被稱為「宣傳的天才」,「納粹喉舌」,以鐵腕捍衛希特勒政權和維持第三帝國的體制,被認為是「創造希特勒的人」。     戈培爾1921年於海德堡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關於19世紀浪漫主義喜劇。他先後作為記者、銀行出納和證券交易所傳喚員。他也撰寫小說及喜劇,但不被出版商認同。
  • 希特勒的御用女導演,戰後獲罪被折磨,100歲仍在工作
    此後在去醫院的途中,萊尼意外接觸了電影《命運之山》,著迷於電影中所展現的神秘高山景致,便去阿爾卑斯山區住了一段時間,在那裡她認識了電影導演範克,範克為萊尼寫了一部劇本《聖山》,邀請她擔任女主角。這部作品的拍攝一波三折,中期的時候因為導演被召回柏林,不得不暫時停工。
  • 戈培爾:洗腦鼻祖、宣傳天才、納粹惡棍的著名語錄
    戈培爾,被認為是「創造希特勒的人」,他天資聰慧,四年讀了八所大學,獲得文學、歷史學士學位還有一個哲學博士學位。戈培爾對「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貢獻不再贅述,下面講述下戈培爾著名語錄以及發生的歷史背景。1932年,愛因斯坦號召德國人民保護魏瑪共和國,全力反對希特勒的法西斯獨裁統治,不久愛因斯坦離開德國前往美國。希特勒通過各種途徑多次表達希望愛因斯坦回到德國的真誠願望,但都被愛因斯坦拒絕。然後希特勒政府查抄了愛因斯坦在德國柏林的住所,並懸賞十萬馬克索取愛因斯坦的項上人頭。
  • 方向選錯,越努力越悲劇:惡棍臉譜下的戈培爾,其實也挺可憐
    總而言之,28歲前的戈培爾幾乎一事無成,在史詩般的20世紀初期的德國社會卑微得比一般屌絲還要屌絲,唯一展現出的過人之處便是口才。然而,對普通人而言,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這也足夠改變他的命運。1930年的一天,有個名叫瑪格達·葛邦特富家女參加了一場帶有納粹性質的德國青年集會。在會上,她遇到一個特殊的男人。
  • 希特勒唯一公開的情人:17歲時成為希特勒人,結果兩人自殺前一天才...
    希特勒不抽菸不喝酒,喜歡養狗,日常生活極其規律。 希特勒的女秘書特勞德·瓊格回憶時說:「我跟隨希特勒這麼多年,從沒有聽到過他對婦女有過一句調笑。他在女人面前,始終是很嚴肅的。」對於女人,希特勒真正愛過的僅愛娃一個人,兩人最終雙雙選擇自殺。
  • 史上最高騙術:戈培爾效應
    這其實是「戈培爾效應」的威力。謠言被重複就會被信以為真春秋末期,孔子的晚期弟子裡有位叫曾參的魯國人,後世尊稱為曾子,這個人很厲害,主張以孝恕忠信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倫理哲學和政治理論就是他提出來的,內省、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都是他的思想,至今還在普遍學習。
  • 絕密盒子不離身 蘇軍女翻譯見證希特勒下場(圖)
    在這樁疑案過去快60年的時候,當年的一位重要歷史見證人、曾參與希特勒屍體搜尋工作的前蘇軍女翻譯官首次接受了西方媒體的採訪。作為仍然活在世上的最後一位目擊證人,82歲的葉連娜·勒熱夫斯卡婭滿懷感慨地道出了那段令她終身難忘的經歷。
  • 被稱為希特勒締造者!煽動納粹民族主義,親手毒殺自己6個孩子
    在1924年,他因受希特勒的影響,加入了納粹黨。正是這樣一個決定,讓他充分發揮出了自己的本身的能力。他的思維極為敏銳,在當時他注意到,德國人需要崇拜的不是一個黨派,而是一個人。 於是他開始將希特勒大肆宣傳,突出希特勒身上的演講優勢。不僅如此,他還強調讓希特勒具備一些別樣、容易讓人記住的特徵。
  • 二戰十大著名女間諜:希特勒是被她出賣的
    由於聲勢浩大,在維什林頓活動的地區,竟有1.8萬名德軍主動向她投降。為了抓住維什林頓,希特勒也一度懸賞100萬法郎的重金,要買她的性命。  軍方榮譽遲到63年  二戰結束後,維什林頓和男友亨利回到了英國,在倫敦舉行了婚禮。但深愛法國的維什林頓結婚不久後就攜丈夫及家人返回了法國,從此定居下來。
  • 納粹高層裡的笑面虎,他天生殘疾,對希特勒到了愛戀的程度!
    戈培爾在他遇到希特勒之前,可以說他的人生都是充滿失敗的,戈培爾從小跛足,身材矮小,從小經常受欺凌,早年在銀行做職員,工作和生活都充滿著失敗,在哪裡都被人冷眼歧視,但這一切在遇到希特勒之後完全改變了,1924年,戈培爾受到希特勒演講的感染,加入納粹黨,謀求通過政治活動而出人頭地,戈培爾與納粹黨開始接觸並於次年入黨,他被任命為在柏林地區的領導人。
  • 戈培爾和他的宣傳機器:謊言說一千遍就是真理
    提起戈培爾,我們並不陌生,他是希特勒的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擅長講演,被稱為「宣傳的天才」、「納粹喉舌」,以鐵腕捍衛希特勒政權和維持第三帝國的體制
  • 女武神計劃: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容克階層對納粹最後的反抗
    ,一部分軍官想要通過刺殺希特勒、成立新政府,並與美英議和,於是制定了代號為「瓦爾基裡」的行動計劃(瓦爾基裡是北歐神話中,挑選英魂的女武神,所以,有些書籍也稱之為「女武神」計劃)。」為由逮捕納粹分子時,宣傳部長戈培爾居然還撥通了希特勒的電話,並將電話交給了帶隊的軍官。
  • 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的恩怨情仇。
    因此在早期,墨索裡尼是希特勒的偶像。以下幾件希特勒和墨索裡尼的交往軼事很能說明這種關係。1933年,已成為德國「元首」的希特勒主動寫信給墨索裡尼,但是已經執政十多年的墨索裡尼在回信中以老師的口氣倚老賣老:「任何人都不會比我懂得更多,因為我已有40多年的執政經驗」。
  • 收音機、報紙:二戰時期,希特勒對德國思想文化控制的重要載體
    戈培爾在1933年針對收音機做了講話,他美化了收音機功能。同時,對收音機作為一種娛樂方式和政治教育載體的價值給出了含混的信息:收音機不能完全淪為政治宣傳的傳聲筒,但又堅持要用納粹的價值觀來控制收音機節目。
  • 希特勒和中國人的故事?請不要在人云亦云了好嗎?
    文/只將心目羨冥鴻謠言的內容在不久前,我曾在網上的文章和評論中看到了很多關於希特勒和中國人的故事。文中煞有其事的說道,什麼希特勒幼年曾受到過華人夫婦的資助,故而在二戰中說過什麼和中國瓜分世界的話,還贊助中國對參加奧運會等等。這應該是我看過最搞笑的謠言了吧(手動滑稽.JPG)。
  • 新華社記者:在德國議會大廈,我發現了希特勒的名字
    希特勒!NSDAP是「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的縮寫,人們更熟悉它的另一個名字——納粹黨。這是在德國議會大廈拍攝的寫有希特勒姓名條的小鐵盒。新華社記者任珂攝除了希特勒,納粹二號人物戈林、黨衛軍頭目希姆萊、宣傳部長戈培爾等人的姓名在這裡都能找到。
  • 希特勒背後的「蕭何」:典型的青年龍傲天,希特勒初見時就被秒殺
    如果說納粹德國是一輛戰爭機器,那麼它的實力來源就是它的軍隊和龐大的軍工體系,而這個龐大軍工體系背後的締造者,就是我們接下來整個一系列回首德意志第三帝國往事的主人公,德意志第三帝國軍備部部長,希特勒的親密好友——阿爾伯特·施佩爾。即希特勒背後的「蕭何」。如果希特勒有朋友的話,那麼,我必然是他最親密的朋友。
  • 她獻身數學終生未婚,愛因斯坦為她寫訃聞,被譽為抽象代數之母
    1882年3月23日,德國女數學家埃米·諾特出生在德國大學城愛爾蘭根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一位頗有名氣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