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希特勒締造者!煽動納粹民族主義,親手毒殺自己6個孩子

2020-12-25 騰訊網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宣傳的天才"保羅·約瑟夫·戈培爾,是被認為"創造希特勒的人"。他在青年時期以哲學博學的學位從海德堡大學畢業,之後從事記者、銀行出納和證券交易所傳話員等工作。雖然也撰寫過小說和喜劇,但並沒有被出版商認同。

在1924年,他因受希特勒的影響,加入了納粹黨。正是這樣一個決定,讓他充分發揮出了自己的本身的能力。他的思維極為敏銳,在當時他注意到,德國人需要崇拜的不是一個黨派,而是一個人。

於是他開始將希特勒大肆宣傳,突出希特勒身上的演講優勢。不僅如此,他還強調讓希特勒具備一些別樣、容易讓人記住的特徵。這種突出行為特徵的宣傳方式,在當下媒體發達的時代才被人發掘出來。但二戰時期的戈培爾就已經做到了,說明他不是一個簡單的人。

當時戈培爾通過控制媒體、報社等等,將德國輿論抓得死死的。其實希特勒的統治穩不穩,就看戈培爾和蓋世太保,當時戈培爾就不竭餘力的宣傳納粹思想。所以說德國人信任希特勒,不僅僅是靠希特勒的演講能力,還有戈培爾在背後的操縱。

希特勒的每一次演講,戈培爾都把氣氛烘託到極點,他狡猾地利用德國人的心理特徵,把柏林上下的納粹旗幟做得非常大,讓德國人看起來有種莫名的虛榮感。基本上任何你能想到的納粹德國的特徵,都是戈培爾的傑作。

儘管在現在世界輿論中,認為戈培爾不過是虛假宣傳,但是為何他宣傳的就如此有效。其實一個民族在快要死的時候,只有一樣東西能拯救他,那就是民族主義!而戈培爾鼓吹的恰巧就是民族主義。

所以在德國臨近毀滅時,德國人還想著要全面勝利,這也是他把洗腦貫徹到了極致,但是在那個時期他選擇了納粹,選擇了罪惡。不過戈培爾在最後一刻還陪在希特勒的身邊,甚至在希特勒自殺沒多久,把自己的六個孩子給毒殺了,然後自殺。當時希特勒的警衛隊軍官和另一名士兵,把戈培爾夫婦的屍首並排放在了一起,澆上了汽油,急匆匆的火化了。

而且戈培爾在自殺前,還曾給地堡中的人交代說,在他們死後,就找機會把孩子的屍體給掩埋了。只是地堡中的人都不忍心再次進入那個房間,那些穿著白色睡衣的孩子屍體自然沒有人動,直到幾天後,才被蘇聯的士兵才發現。

而戈培爾夫人與前夫的孩子哈羅德,因為從軍被俘虜,逃過了一死,成為了家族中唯一倖存的人。在1947年,哈羅德被盟軍釋放,而他的生父在1954年去世,留下了一大筆遺產。哈羅德在繼承了這筆遺產後,就成了當時西德最富有的人之一。在1967年死於義大利的一場空難。

雖說孩子是無辜的,但是這些孩子活下來,被世人知道是戈培爾的後代的話,那麼他們的一生都會在侮辱與自卑中活著。而且當時的蘇聯紅軍並不會因為你是孩子就心軟。所以戈培爾覺得與其讓孩子在蘇聯紅軍的手中悲慘地死去,倒不如被自己的親生父母殺死。雖然這很殘忍,但戈培爾夫婦肯定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縱觀戈培爾的一生,他利用了一戰失敗的消極思想,用宣傳的方法把德意志民族引上了一條不歸路,同時也毀滅了自己的家庭。在他煽動別人的同時,最先受騙的是他自己吧。

相關焦點

  • 警惕煽動狹隘的民族主義
    在那場大災難中,罪魁禍首是希特勒,他帶領法西斯幹了很多壞事,殺了很多人。德國將軍蒂佩爾斯基曾這樣為自己的民族辯解:德國人民是無罪的,他們是因為受到希特勒煽動宣傳的影響。有專家給希特勒寫的《我的奮鬥》作了統計,說是書中每個字都害死了幾個人。
  • 納粹高層裡的笑面虎,他天生殘疾,對希特勒到了愛戀的程度!
    納粹黨奪權之後,掌控德國命運的大權都集中在了希特勒的身上,當然更少不了圍繞在希特勒身邊的幫兇,他們就像一層一層的金字塔,有序的排列,形成了一個穩固的統治集團。在這座權力金字塔的高層,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他被稱為"魔鬼總理","笑面虎",他就是保羅.約瑟夫.戈培爾。
  • 秘聞| 製造納粹嬰兒,希特勒的瘋狂,揭秘「生命之源」計劃
    一戰失敗之後,又遭遇到經濟大蕭條的德國人喪失了對自己民族的信心,民族主義的出現就像一道衝破黑暗的陽光,令德國人振奮起來,徹底陷入了自我陶醉。這種極端的民族主義,給其他民族帶來了空前的災難,在整個二戰中居然有600萬猶太人被殘忍殺害,最終也讓德國品嘗到了失敗的滋味。
  • 邸文:希特勒與納粹主義
    四、第三帝國希特勒德國通常被稱為「第三帝國」。「第三帝國」原出於宗教觀念世界的千年太平說,即世界末日前一千年間,耶穌再來治世之說。12世紀的宗教思想家馮·費奧勒(1130—1202)把歷史解釋為一種上升的、相互銜接的三個國家或三個時代:「聖父帝國」(法律)、「聖子帝國」(福音)、「聖靈帝國」(愛和自由)。
  • 納粹帝國有許多偉人,但只有一個人被希特勒稱為他的「救世主」
    但儘管納粹帝國有許多響噹噹的名字,但希特勒的"救星"只有一個,那就是擁有出色防禦能力的莫德爾。如果說隆美爾、古德裡安和曼施泰因是進攻將領,那麼莫德爾則是典型的防守大師,被希特勒譽為戰場救星的救火隊員。說到消防隊員,就是名將的代名詞,比如史達林的救護隊就是朱可夫,蔣介石的消防隊員就是他信任的頭號領袖杜聿明。
  • 納粹旗上的秘密,一個符號包含多少野心,希特勒親自解釋
    阿道夫·希特勒一生仇恨兩種人,馬克思主義者和猶太人。在他的自述《我的奮鬥》一書中,希特勒大力宣揚種族論,稱世界上最偉大的種族是雅利安人。我的奮鬥為了給德國培養優秀的雅利安人種,他強制召集被佔領國金髮碧眼的美女與德國軍官配種生子。
  • 女武神計劃:施陶芬貝格刺殺希特勒,容克階層對納粹最後的反抗
    我們過去常常認為容克階層是納粹的同盟軍和支持者,那麼,為什麼他們也要反對希特勒?」為由逮捕納粹分子時,宣傳部長戈培爾居然還撥通了希特勒的電話,並將電話交給了帶隊的軍官。他所支持的只有民族主義,而且是極端民族主義。希特勒想成為的是一個「卡裡斯瑪」(這是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從早期基督教觀念中引入政治社會學的一個概念。韋伯認為卡裡斯瑪是這樣一類人的人格特徵:具有超自然、超人的力量或品質,以此為魅力把一些人吸引為追隨者、信徒,然後死心塌地、狂熱地效忠這些領袖人物)式的政治領袖。也就是說,容克保守主義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體制都是和希特勒的思想想左的。
  • 「快樂肥宅水」憑一句廣告語,戰勝民族主義,成為飲料界老大
    然而,可口可樂並非一開始就風靡全球,在它打通國際市場的過程中,曾經遭遇過兩大阻礙,一個是民族主義,一個是不同的經濟制度。而它在克服前者的過程中,極盡表現了它「營銷鬼才」的優勢,憑藉著一句廣告詞,戰勝了民族主義,成為了飲料界的老大。
  • 《猶太人蘇斯》:納粹如何用一部電影煽動反猶大屠殺
    以後世的眼光來看,他們的評價可謂一語成讖——納粹德國政府用這部電影煽動德國人的反猶太主義思潮,最終掀起了那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造成人類文明史上空前的悲劇!一部普普通通的電影,是如何具備如此巨大的殺傷力呢?且聽小編給大家一一道來。
  • 納粹驅逐猶太人,媽媽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庭,安排女孩接近希特勒
    他們家庭十分的複雜,伯爾尼.尼諾的奶奶是一個猶太人,德國納粹公開反對猶太人,他們的家庭時刻充斥著危險,伯爾尼.尼諾的母親心裡十分清楚,所以整日擔驚受怕,才會帶著自己剛出生的孩子逃跑。希特勒當時在自己的別墅度假,他非常喜歡小孩子,經常叫附近的小孩子過來吧玩耍,還吩咐自己的幫傭為小孩們準備甜品和飲料,孩子們也特別喜歡和這位陌生的叔叔玩耍。
  • 「德國線開端」希特勒當選總理,茉黛發聲抨擊納粹
    李賀就講你怎麼又對我發起火來了,學校裡面的同學都說赫爾曼我最好的朋友就說爵士樂是黑人發出來的噪聲,它根本就不是音樂,黑人是低等種族,所以你看他這個觀點不是針對音樂本身的,針對是因為它來自於黑人,因為是黑人的音樂,所以它不是什么正兒八經音樂,納粹的宣傳已經荼毒到青少年當中了,特別理解沃爾特就明明有一肚子正常的價值觀想傳給自己的孩子,但孩子進了學校以後你也不知道他從哪邊聽來的,那些胡說八道的觀點就深深地刻在腦海裡面
  • 我要上觀網|德國堅決反納粹 新納粹活動卻屢禁不止
    雁南飛桂林解讀 記得觀網幾年前報導過,有個波蘭人境德國,因不滿德國海關的官僚主義行了個舉手禮,結果被扣。 這位同學應該說的是,2014年波蘭執政黨資深政客亞採克·普羅塔西維茲從波蘭首都華沙乘飛機前往德國法蘭克福,途中喝了兩瓶紅酒,抵達機場後與德國海關官員發生爭執,喊出「希特勒萬歲」。 隨後,普羅塔西維茲辯解稱,是因為德國海關官員言辭粗魯、推搡自己,所以才發怒,也通過波蘭官方通訊社進行道歉,表示自己「行為不恰當,引發擔憂」。
  • 夏芊若:德國納粹時期的「黑色教育」
    那就是希特勒的納粹統治。在納粹黨極權統治下的德國教育被稱為「黑色教育」。在納粹之前的德國魏瑪共和國,學校已經開始用民主的方式教學。德國教育家威廉·馮·洪堡(1767-1835)認為,人是一個獨立完整的個體,國家的義務就是保障個體的自由。因此洪堡主張國家必須保證教育的自由和獨立性,限制國家在教育領域的幹預,這樣才能培養出好的國民,提升國民整體的素質。
  • 納粹德國:從普通士兵到希特勒都「嗑藥」
    此前,有關希特勒等人沉溺於藥物的報導時有耳聞,但該書記載的內容還是遠超想像。    根據歐勒的說法,納粹德國使用過的興奮劑包括古柯鹼、海洛因、嗎啡,最常見的要數脫氧麻黃鹼,也就是冰毒。作為「元首」,希特勒無疑最有條件與這些危險化學品接觸;事實上,他在二戰期間一直用藥物支撐著自己,是個十足的癮君子。
  • 德國人為什麼曾把希特勒當成大救星?
    1928年納粹黨在國會選舉中只獲得了2.6%的選票和12個議席,這還主要是來自農村地區的選票。而在1930年國會選舉中,納粹黨的議席就猛增至108席。納粹黨在1932年的選舉中更是大勝,得票率達37.4%,成為擁有230席的國會中第一大黨,希特勒由此獲得了組閣大權。
  • 畢競悅:德國如何反思納粹
    可以說,以希特勒為代表的納粹主義給世界帶來了災難,對這種納粹主義的反思成為戰後的重大主題。對於德國戰後的走向,盟軍起了很大作用,在反思納粹方面也是如此。二戰後,美國人立即在自己的佔領區啟動了再教育和去納粹化計劃,目的是在德國的公共生活中廢除納粹黨,粉碎其根基,播下民主和自由的種子。為此,佔領德國的美國軍隊組織了一群心理學家和其他領域專家對德國人進行研究。
  • 為什麼二戰時的德國人如此迷戀崇拜納粹和希特勒?
    這場維持了四年之久的世界性大戰,共有三十多個個國家,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作為戰爭的雙方,協約國和同盟國都不是非正義戰爭,雙方損失巨大,特別是作為戰敗方的德國,一度將其打入到萬丈深淵。
  • 德國新納粹分子佔據小鎮 民眾高呼希特勒萬歲
    新納粹分子練習射擊的靶子人民網2月7日電 德國境內有個叫Jamel的村鎮現已成為該國新納粹分子的最重要據點之一。這些都是刺激新納粹成員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鎮口的公路上,人們能發現指向希特勒出生地的路標。知情人士對前來造訪的美聯社記者介紹,鎮子上經常會有光頭穿軍褲的年輕人四處遊蕩。當地拆遷公司更用一名男子摧毀猶太教標誌的圖片作為招牌。新納粹分子常常會到叢林中練習射擊,連孩子都會行納粹軍禮。這個小鎮60%的房屋歸新納粹成員所有,他們對「不同路」的外來客極其粗魯。
  • 如果希特勒贏下二戰,納粹統治的世界會怎樣?
    豪斯霍費爾(左二)與魯道夫•赫斯(左四)1919年底,豪斯霍費爾指定一名學生擔任自己的課程助理,此人是魯道夫·赫斯(RudolfHess),未來的納粹黨二號人物。四年後,赫斯和希特勒因發動啤酒館政變被捕,關押在蘭茨貝格監獄。豪斯霍費爾給自己的學生送去了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和拉採爾的《政治地理學》,並利用探監的機會,對希特勒進行了一番地緣政治學啟蒙。這種「啟蒙」的成果,在1925年出版的納粹「聖經」《我的奮鬥》(Mein Kampf)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希特勒不僅全盤照搬了「生存空間」的概念,而且把豪斯霍費爾設定的向東擴張的路線視為德意志民族的理想出路。
  • 用希特勒的戰爭經濟學復盤巴巴羅薩計劃
    出獄以後的小鬍子希特勒發現自己想要躋身高層,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民意支持率參加選票競爭。 此後小鬍子希特勒和小黃博士戈培爾將納粹黨包裝成了一個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進步黨派形象,並在一些諸如保證人民利益等冠冕堂皇的口號中夾雜了大量民族主義仇恨信息,以蠱惑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