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救贖!

2020-12-14 口碑影院

人的內心深處隱藏著與野馬一樣的追求,就是極度的渴望自由。電影《野馬》與《騎士》有相同之處,它們講述的都是真人真事,只不過人物原型有所改變,前者是監獄中的犯人,後者是西部牛仔。《野馬》這部影片將教會觀眾如何與人相處,它上映後的口碑很不錯。

在劇情方面,影片《野馬》取材於真實發生的故事,並由真實的人物原型出演。講述了一個封閉自我、逃避現實的犯人,一匹渴望得到自由的野馬,人與馬之間從相遇到相識、相識,又經歷了分離,但是展現給觀眾的卻是關於愛和生命的救贖。

導演勞瑞·德·克萊蒙特-託奈爾選擇了較為特殊的題材,涉及到囚犯、監獄,因此《野馬》的話題性很高。在人物的塑造上,既有人物的暴力、犯罪,也有他的反省、自我封閉和懲罰。在影片主題的設定上,則由囚犯馴服野馬,野馬治癒囚犯,實現真正意義的救贖。劇情也比較平緩,代入感很強,由此也可見導演和編劇的功底。

馬提亞斯·修奈爾飾演羅蒙,他因衝動差點殺死自己的妻子,以暴力犯罪入獄,留下幼小的女兒與殘疾的妻子相依為命,這也使他十分自責,並封閉自已,希望得到救贖。修奈爾以出色的演技,演繹了一個渴望得到救贖的囚犯,他將人物愧疚的心理以及自我封閉的心理狀態把握得很好,他的演技也得到了提升。

影片中還有一個出色的配角託馬斯,他的演技也值得稱讚,在影片中飾演一個有豐富馴馬經驗的印第安囚犯。當馴服的野馬被拍賣者買走時,這位印第安囚犯的眼中充滿了不舍、悲傷和憤怒,這種情緒的混合,讓觀眾也很同情和心疼。讓觀眾感動的不只是他的演技,更是這位印第安囚犯以真實囚犯身份的出演,就像是講述他自己的故事和心情。

從《野馬》這部電影中,觀眾可以看到犯人與野馬之間,完成了彼此的救贖。在現實中的美國西部,由於野馬數量過多,如果它們不能被馴服,就會面臨被安樂死的結局。所以,犯人馴服野馬的過程,就是一種雙向的救贖。

這部電影也更像是一部紀錄片,以真實的故事,為觀眾呈現了生命的救贖。每個人都渴望得到救贖,生命也值得尊重。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對自由的渴望,讓人從絕望中找尋希望
    作為豆瓣TOP250榜單中的第一名,《肖申克的救贖》實至名歸。對這部拍攝於1994年的電影,時間不會磨滅它的光輝,每一次觀看都會有不同的體會。相比現在形形色色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在藝術層面上,它所表達出的精神上,都是無可比擬的。
  • 《肖申克的救贖》對自由的渴望,對靈魂的救贖
    作為一部推薦量很高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無疑是成功的,筆者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第一眼注意到的只是那個過長的進度條,對於如今快餐式的網絡娛樂來說,兩個半小時似乎有一些超出承受範圍,但是,認真看這部電影,就會發現它的過人之處。
  • 關於兩個世界自我相互救贖的美劇《相對宇宙》,每個人都需要救贖
    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與人生,一個非常的成功性格強勢,一般性格強勢的人人生基本都會不錯,一個性格比較軟弱,一生碌碌無為。所以我個人揣測這是關於兩個世界的自己相互救贖的故事,兩個L都從對方身上得到了他在各自世界迷失或缺失的東西。這種東西在對方身上卻那麼的顯然易見而且閃耀,兩個L最後應該是達成了完美的融合。而最後平行世界的路口肯定是關閉了。
  • 每個人都是渴望得到讚美的,我們要學會用讚美代替指責和抱怨
    我想每個人肯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你好好準備了複習考試,結果卻沒有考好。試想,這時父母對你的態度一種是指責、抱怨,另外一種是認可你的努力,適時地讚美,你會覺得哪種方法對你更有激勵作用呢?是的,我想一定是第二種。
  • 追風箏的人:我們內心隱藏的惡魔,終其一生,都在渴望救贖
    《追風箏的人》是第一本讓我沒忍住流出眼淚的國外小說,相信很多讀者有和我一樣的感受,讀完以後,並不知道內心為何有如此之大的震撼,難道只是為了主人公哈桑與阿米爾之間的友誼嗎?難道只是出於對哈桑的同情嗎?似乎都不是。於是,我不禁想要靜下來再細細想一想這本書的,到底帶給了我什麼。
  • 雷納:米蘭全隊都渴望救贖 皮奧利給球隊帶來寶貴經驗
    雷納表示米蘭全隊都希望能夠重新證明自己,並表示皮奧利帶來了寶貴的經驗。關於聯賽開局「對我們來說,本賽季的意甲聯賽開局階段非常艱難,但是現在是休賽期,我和我的家人在一起,所以現在我只考慮如何輕鬆愉快地度過這幾天。
  • 雄鹿VS勇士聖誕大戰前瞻:字母哥大戰庫裡誰才是誰渴望的救贖!
    雄鹿VS勇士聖誕大戰前瞻:字母哥大戰庫裡誰才是誰渴望的救贖! 都渴望證明,都需要勝利,都寄予厚望……不好意思,新賽季勇士與雄鹿的揭幕戰都輸了,不一樣的輸球方式,一樣的被詬病質疑。勇士以一邊倒模式被籃網吊打崩盤,雄鹿則是險些完成17分大逆轉,卻倒在字母哥最後關鍵扳平一罰失手的飲恨。
  • 《人間失格》:一個內心壓抑、孤獨、渴望自我救贖的人的內心獨白
    01 與家人格格不入,將「搞笑」作為自己的保護色葉藏是家中幼子,兄弟姐妹眾多,鮮少得到父母的關注。他天生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感覺自己是個異類。在別人眼裡稀鬆平常的一日三餐,在他眼裡都像是在像家裡蠢蠢欲動的亡靈們禱告。
  • 福特全新野馬 肌肉的渦輪時代
    然而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必定不會一帆風順,很多人將六代野馬看做了肌肉三傑裡的叛徒,對手們的奚落也隨處可見,而我作為傳統勢力陣營裡的一份子也對其有所抱怨,沒了硬橋、沒了V8大排量的野馬還能稱之為PONY CAR嗎?
  • 福特野馬R在巴哈1000尋求救贖
    在2021年福特野馬甚至還未公開亮相之前,藍色橢圓形賽車就被稱為Bronco R賽車版。為向贏得Baja 1000冠軍的野馬致敬,Bronco R參加了去年的比賽。不幸的是,原型賽車未能完成艱苦的越野拉力賽。福特當時在為賽車製造賽車的過程中處於緊縮狀態,最終在580英裡處過熱。
  • 《追風箏的人》:在救贖精神的背後,體現的是對愛不同層次的追求
    讓人淚目,哈桑終生渴望得到阿米兒的愛,並將自己的需求延伸到兒子身上,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他的執著與堅守,更多的是感受到他內心的卑微。在他們兩人身上,看似是對彼此態度的不同,實則是對愛不同層次的需求,在時間中,一切愛與恨都會沉澱,順流而下,隨時間的腳步找到答案和真實的自己。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源自小說,豆瓣評分9.7分,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經典,被很多人列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 《肖申克的救贖》與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這是《肖申克的救贖》當中我最記憶深刻的一段話,是一位老年囚犯布魯克斯因為在獄中表現良好而得到假釋時電影的旁白。第一遍看這部電影時,我並不以為然,我的目光都在主角安迪身上,當我第二遍看這部電影,卻被這位老人的死所驚詫的起雞皮疙瘩。他為什麼要自殺?他明明得到了自由!
  • 看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照進人們內心中的希望和救贖之光
    該部作品的導演在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創作者的作品風格的基礎上適當地融入了個人的見解,圍繞希望、救贖為主題展開,表現出史蒂芬.金在驚悚題材之外的驚人功力。《肖申克的救贖》深刻地揭示了體制化對人們的壓迫,展現出人們對於希望和自由的渴望的同時,也表現出了人們內心的救贖。
  • 治癒系貓片,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轉折點,每個人都可以有第二次機會
    天曉得這個叫詹姆斯的人是有多喪,我縱橫這麼多次的貓生,沒見過這麼喪的人。我不知道為什麼人總是不快樂,難道貓罐頭不香嗎?但是,我也沒見過這麼善良的人,於是,我決定陪著他,欽點他負責我今後的貓生。在這個街區,我見過各種各樣的癮君子,詹姆斯卻是我見過的第一個決心戒毒的。
  • 《肖申克的救贖》騙了我們25年,安迪既不是男主,也沒有得到救贖
    猶記得第一次看完《肖申克的救贖》之後,感覺自己就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只覺得男主又帥有厲害,最後能逃離監獄簡直大快人心,除此之外再無吸引人的地方。直到二刷,三刷之後,才慢慢理解安迪的自我「救贖」之路。如今再看一遍,回顧電影的整個脈絡,竟然把此前對電影的理解幾乎全盤推翻。被救贖的根本不是安迪,甚至連主角也不是安迪!瑞德才成了那個唯一被救贖的人。
  • 《肖申克的救贖》他們渴望逃離當下而前往自己的理想世界
    《肖申克的救贖》是1994年美國出品的一部劇情片,也是電影史上的一部經典之作。常年在豆瓣和IMDB的榜單上排名第一,並且在1995年的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榮獲6項提名。無罪的人和有罪的人,未被體制化和被體制化的人之間的對比尤其明顯。作為貫穿影片的核心人物,蒂姆羅賓斯飾演的銀行家安迪是一個有高學歷、高技術含量的成功人士。但進入肖申克監獄後情感的變化雖不劇烈但很明顯。從起初的不與人打交道,到後來和獄友建立友誼;為監獄長和獄警們做理財、洗黑錢;連續幾年給州政府寫信要求支持自己的圖書館計劃;熱愛石頭並雕刻石雕。
  • 掙脫即救贖——《肖申克的救贖》
    」烏合之眾中總有不甘於泥沼的靈魂,為了新生不斷掙脫,哪怕撞得頭破血流,也懷著希望完成自我救贖。安迪將錘子放在聖經中,完成一場蟄伏多年的潛逃。但他掙脫得並不僅僅是汙穢惡臭的汙水。與姐妹花抗爭,與獄長鬥智鬥勇,他所對抗的是世界強加的痛苦和壓迫,他要掙脫的是自己靈魂的弱點。救贖即把陷入罪孽沉淪入黑暗的靈魂贖出,並給予其真正的光明與解脫。
  • 深度分析電影《聲之形》,一個救贖與被救贖的故事
    ,每個人的惡都展現的淋漓盡致。笨拙卻又小心謹慎的二人,跌跌撞撞的過著自己的生活,跌跌撞撞的觸碰對方,終於是從對方身上得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兩人都是尋求救贖的人,卻又互為救贖者,在最終展現出來了雙方的善意。
  • 《挪威的森林》: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片他人無法到達的森林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片他人無法到達的森林,那裡充滿困惑、迷茫、無助和絕望,一個不小心還可能掉進那口「井」裡,如果無人相助或者不自救,便只能孤獨、恐懼地等待死亡。而直子就是那個不幸的人,她孤獨、封閉,而又渴望與外界融合,渡邊也竭力想把她從深淵拉起來,她也努力試著逃出那口「井」,然而一切還是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