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引用改為轉述句該怎樣教的問題,昨天我和同事在辦公室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賽。
四個同事一齊反對我。
她們說為了考試必須教死方法,就是跟學生總結了一個公式,改轉述句時,
1.冒號改為逗號;2.去掉雙引號;3.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4.涉及其他人稱時,根據內容適當改變。
這個方法到百度上去搜一大把。
但是我不這樣認為,我一直在想訓練這個題的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什麼?
甚至於我在此時寫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我都還很激動。
我經常跟學生們說:
我們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我們語文學來是為了運用的,很多時候我們也是為了培養欣賞美的藝術感的,那為什麼要考試?考試是為了檢驗我們學得怎麼樣,它跟我們學習就為了考試是兩個概念。
就這個轉述句的教學,我是從來沒教過死方法的,一般採用情景教學法,當堂演當堂改轉述句。
說到情景教學法,同事馬上就反駁我了,她說這個方法她也教過,真正做題是學生基本上做錯,所以放棄了這種方法。
這我信,但我沒放棄這種方法,我在想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猜想有可能學生習慣了當做題的機器,知道老師講這個就為了改那個題,所以目標就期盼在答案上,限制了他們的思考,還有本來題的內容不是他們生活所熟悉的。我是這樣分析的,所以我在講這種題的時候經常是他們根本不知道我要講題。
比如說我有可能一邁進教室就對一個孩子說:
「xxx,你去辦公室把你的練習冊拿過來。」
然後他去拿過來了。我會問其他的同學剛才老師叫他做什麼事了?學生會說,
老師叫xxx去辦公室把他的練習冊拿過來。
這不就是一個轉述句嗎?
然後才告訴孩子們,對,這就是一個轉述句,就這麼簡單。
卷子上的題是這樣的:
老師對小明說:「你去辦公室把你們的作業本抱過來。」
再叫同學改這個題,簡單了吧。
但是這種題用他們說的死方法卻行不通。你老師自己教的方法在做題中行不通,這不是打臉嗎?
對於我這樣的反駁,其他幾個老師說的是考試時一般不會考這種題,對這樣的理由我直接無語。
還有一種題,
老師對明明說:「你懂了嗎?不懂的話我再講一遍。」
改成:
老師問明明懂了沒有,不懂的話他再講一遍。
這個題用前面說的死方法也是行不通的。
不管行得通行不通,我覺得死方法孩子們會知道為什麼要這樣改嗎?難道就為了得兩分?
我告訴孩子們做這種題最後去檢驗對錯的標準就是看兩句話意思是不是一樣的。
包括把字句被字句,雙重否定句,肯定句改否定句等句式轉換,都是這一個標準去檢驗。
當時爭論這個話題,我們誰也不服誰,我反正一次都沒給學生講過死方法,最終以上課鈴響都各自去上課而告終。
不過我會堅持我的觀念,老師教學,不是為了考試為終極目標。
但這不等於忽略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