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述」的基本類型與教學要領
陳德兵
轉述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必須掌握的一項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標準》就「口語交際」的目標明確提出:「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第二學段);「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第三學段)。可見,「轉述」在「口語交際」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但在實際中,我們發現「轉述」的教學不容樂觀。尤其是把「轉述」這一口語交際實踐轉化為書面考查後,情況就變得特別複雜了。很多老師、同學在這個問題上犯了愁,更有老師為了一道題爭得面紅耳赤,到最終仍是誰也說服不了誰。在此,筆者願就「轉述」的幾個相關問題和大家探討如下,供大家參考。
一、什麼是「轉述」
《現代漢語詞典》對「轉述」的解釋是:把別人的話說給另外的人。「轉述」是相對於「直述」而言的。「直述」就是兩個人面對面交談,直接交流,不涉及其他人說的話。在口語交際中,我們基本上運用的都是「直述」,偶爾會用到「轉述」,但在寫作中,「轉述」的運用就比較普遍了。
在「直述」過程中,往往只需要兩個角色,即:一個直述者和一個直述受話者,其過程如果可用簡圖表示為:
A→B
「A」就是直述者,「B」就是直述受話者。
在「轉述」過程中,一般應出現四個角色:直述者(A)、直述受話者(B)、轉述者(C)、轉述受話者(D)。可用簡圖表示為:
A→B
C ---→D
意思即為:C將A對B說的話,轉述給D聽。
二、「轉述」的類型
在我們的口語交際或寫作實踐中,運用「轉述」會遇到很多種情形。現將各種情形分類介紹如下:
1.基本型,即四個角色俱全,跟上圖所示相同:
A→B
C ---→ D
A、B、C、D角色分別為直述者、直述受話者、轉述者、轉述受話者。例:
①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②藺相如說,秦王現在離他只有五步遠,如果秦王不答應,他就跟秦王拼了。
在上面這個例子中,藺相如是直述者A,秦王是直述受話者B。作者是轉述者C,讀者是轉述受話者D。
2.轉述者與直述受話者身份重合,用圖表示為:
A→B
C(B)---→ D
這裡,轉述者C由直述受話者B扮演。例:
①老師嚴肅地對我說:「你這次的成績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對你來說,這是不及格,因為你本該得甲的。」
②老師嚴肅地對我說,我這次的成績是丙,丙就是及格了,可對我來說,這是不及格,因為我本該得甲的。
在這個例子中,老師是直述者A,「我」既是直述受話者B,同時又是轉述者C,將老師對我說的話轉述給大家(轉述受話者D)聽。
3.轉述者與直述者身份重合,用圖表示為:
A→B
C(A)---→ D
這裡,轉述者C的角色由直述者A扮演。例:
①我說:「這不公平。我的盆裡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幾粒。」
②我說,這不公平,我的盆裡已有不少了,可他(她)只有幾粒。
在上面這個例子中:「我」是直述者A,同時也是轉述者C,「你」是直述受話者B,讀者是轉述受話者D。
4.轉述受話者與直述受話者身份重合。用圖表示為:
A→B
C---→D(B)
這裡,轉述受話者D的角色由直述受話者B扮演。例:
①責任編輯說:「沒錯。我們很欣賞你上次採訪哈武德教授的表現。」
②責任編輯說,沒錯,他們很欣賞你上次採訪哈武德教授的表現。
在這個例子中,責任編輯是直述者A,「你」既是直述受話者B,又是轉述受話者D,旁邊第三人是轉述者C。這種情形在生活中經常遇到,A對B說的話,B未聽清或不理解,則旁邊第三人C再將這番話轉述給B,讓B聽得更清楚,聽得更明白。
5.轉述受話者與直述者身份重合。用圖表示為:
A→B
C ---→ D(A)
這裡,轉述受話者D的角色由直述者A扮演,例:
①小金花說:「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②你說,這個仇你一定要報!
此例中,「我」既是直述者A,又是轉述受話者D,旁邊第三者C將「我」對B說的話再轉述給「我」聽。這種情形在辯論中經常用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十分奏效。
6.轉述者與直述受話者、轉述受話者與直述者身份重合,用圖表示為:
A→B
C(B)---→D(A)
這裡,A、B的角色互換了。例:
①爸爸對我說:「假如你入圍了決賽,我就帶你去北京。」
②你對我說,假如我入圍了決賽,你就帶我去北京。
此例中,上面是「爸爸」對「我」說,下面就是「我」將「爸爸」的一番話轉述給他聽。這種情形,生活中也較常見,多用於提醒對方曾經說過什麼。在用第二人稱的文章(尤其是書信)中也經常使用這種轉述形式。
7.直述者、直述受話者分別擔任轉述者和轉述受話者,用圖表示為:
A→B
C(A)---→D(B)
也就是說,A將曾經對B說的話,重申一下,再對B說一次。生活中,這樣的情形還不少,當B沒有聽清楚或者記住A的話時,A把自己話轉述一次,以示強調或者提醒。例如:
①我對那位老師說:「你教得很有感情,孩子們學得也很有感情。」
②我剛才對你說的是,你教得很有感情,孩子們學得也很有感情。
8.轉述者、轉述受話者與直述受話者是同一個人,用圖表示為:
A→B
C(B)---→D(B)
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在電視電影作品中看到,某角色聽到別人對他(她)說了一句特別重要的話,他(她)便經常將這句回憶起來,說給自己聽,用以鼓舞或提醒自己,例如:
①老人對我說:「也許我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我能做你的聽眾嗎?就在每天早晨。」
②老人對我說,也許她會用心去感受這音樂,她還問我每天早晨能不能做我的聽眾。
三、「轉述」的要領
將一個直述句改為轉述句,一般應注意以下幾個變化:
1.標點的變化。
既然是轉述,那就不需要引號了,所以要去掉原句中的引號,冒號也就相應改為逗號。原來引號內的標點一般不變,但是,若遇到一些特殊情形,有些標點也須做相應調整。
(1)原引號內有句號的,句號應該改為逗號,以表示這一段話都是原直述者說的。如果句子之間缺乏關聯,那麼,原引號內的第二句起,每句話前應加上一些適當的連詞。比如:
①法官說:「還有一些人和你一樣想去山洞看看呢,湯姆,這一點我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我們已經採取了防範措施,以後誰也不會再在那個山洞裡迷路了。」
②法官對湯姆說,還有一些人和湯姆一樣想去山洞看看,這一點他是毫無疑問的,還說他們已經採取了防範措施,以後誰也不會再在那個山洞裡迷路了。
(2)原來引號內有問號和感嘆號的,要一律改為逗號或者句號。具體情況請參看本節第三點「句式的變化」。
2.人稱的變化。
根據轉述的不同類型,原直述句引號內外的人稱,均要根據轉述者和轉述受話者的身份作相應改變。具體變化如下:
(1)轉述者是C,轉述受話者是D,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第二、三人稱改為原名稱。
(2)轉述者是C,轉述受話者是A,第一人稱改為第二人稱,第二人稱改為第三人稱,第三人稱改為原名稱。
(3)轉述者是C,轉述受話者是B,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第二人稱不變,第三人稱改為原名稱。
(4)轉述者是A,轉述受話者是D, 第一人稱不變,第二人稱改為第三人稱,第三人稱改為原名稱。
(5)轉述者是A,轉述受話者是B,所有人稱不變。
(6)轉述者是B,轉述受話者是D, 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第二人稱改為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改為原名稱。
(7)轉述者是B,轉述受話者是A, 第一人稱改為第二人稱,第二人稱改為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改為原名稱。
(8)轉述者是B,轉述受話者是B, 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第二人稱改為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改為原名稱。
3.句式的變化。
一般而言,轉述句為陳述句,很少有疑問句、反問句、感嘆句。如果直述句引號內為疑問句、反問句、感嘆句,一般都應改為陳述句,標點也要隨著變化。比如:
(1)疑問句的變化。例:
①突然,他湊到我的耳邊輕輕地問:「記者,你見過電燈嗎?」
②突然,他湊到我的耳邊輕輕地問我見過電燈沒有。
這個例子裡,直述者對「我」 的稱呼「記者」改為「我」,和「問」緊緊連在一起,中間不再用逗號隔開。問句「你見過電燈嗎?」改為了「見過電燈沒有」。當然,這句話也可以由旁邊第三者這樣轉述:突然,他湊到記者的耳邊,輕輕地問記者見過電燈沒有。
(2)反問句的變化。例:
①志願軍說:「大嫂,您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我們怎麼能忘懷呢?」
②志願軍對大嫂說,大嫂那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情誼,他們不能忘懷。
這個例子中,「大嫂」的稱呼取消,改為「對大嫂說」,反問句「我們怎麼能忘懷呢?」改為了陳述句「他們不能忘懷」。
(3)感嘆句的變化。例:
①桑娜說:「她死得好慘哪!」
②桑娜說,西蒙死得很慘。
這個例子中,感嘆句「她死得好慘哪!」改為了陳述句「西蒙死得很慘」。
(4)祈使句的變化。例:
①漁夫說:「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②漁夫叫桑娜快去,別等孩子們醒來。
這個例子中,轉述句裡增加了直述受話者,祈使句「快去!」改為了「叫桑娜快去」,與主語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陳述句。
4.連詞的變化。
為了使直述句引號裡的句子在去掉引號後能與前文較順暢地銜接起來,有時需要在二者之間加上適當的連詞,使整個句子讀起來更流暢、表意更準確。另外,直述句引號裡的句子不只一個時,為了避免讀者產生誤解,改「轉述」時,一般在後面每個句子前加「還說」或「還問」之類的連詞,中間一般改用逗號。試再舉一例:
①王熙鳳忙攜黛玉之手,問:「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麼藥?在這裡不要想家。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
②王熙鳳忙攜黛玉之手,問黛玉幾歲了、上過學沒有、現吃什麼藥,囑咐黛玉在這裡不要想家,還對黛玉說,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她,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她。
在上面這個例子中,除了標點、人稱、句式的變化外,我們根據當時的語境,增添了「問黛玉」「囑咐黛玉」「還對黛玉說」等短語,使得轉述更清楚更明白。
四、「轉述」的教學
以上內容,只是從理論上探討,幫老師們較為徹底地弄明白轉述究竟是怎麼回事。在學生的口語交際和寫作實踐中,很少遇到那些特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無須要求學生將以上內容全部掌握。
「轉述」的運用,最大的難點在人稱的轉化,而突破這個難點的一個主要辦法就是再現語境,尤其是當時語言交流的情境。為了幫助孩子們掌握好「轉述」,我經常創設具體的交流語境,讓孩子們身臨其境,揣摩「轉述」的要領。下面,是我的一個教學實錄片段。
師:同學們,轉述就是把別人的話說給另外的人。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特殊情況。下面,我們就通過表演來體驗一下。首先請兩位同學根據「劇本」再現一個情景。
二生閱讀「劇本」,即興表揚——
張路:田軍,今天是你的生日,這是我送給你的小禮物,請你收下!祝你生日快樂!
田軍:謝謝!謝謝!
師(對全班):剛才,張路對田軍說了什麼?請你轉述給大家聽一聽。
生:剛才,張路對田軍說,今天是田軍的生日,這是他送給田軍的小禮物,他請田軍收下,並祝田軍生日快樂。
師:這樣轉述怎麼樣?
生:我覺得她的轉述很完整,很清楚。
師:誰也來轉述一下?
生轉述略。
師:這個同學轉述也很成功。我把直述句和轉述句都放到課件裡了,請大家比較一下,直述句改為轉述句有哪些變化?
生討論、交流。
師:大家總結得很好,直述句改轉述句,需要注意標點、人稱、句式的變化,有時候還要加上一些必要的連詞。不過,我們剛才體驗的,只是轉述的一種情形。轉述還有其他一些情形呢!
生:還有一些什麼樣的情形呢?
師:比如說,剛才張路對田軍說的一番話,田軍沒有聽清楚,而你卻聽清楚了,請你把張路的話轉述給田軍。誰試試?
生:我來試試。我應該這麼對田軍說:剛才,張路對你說,今天是你的生日,這是他送給你的小禮物,他請你收下,並祝你生日快樂。
師:怎麼樣?
生紛紛點頭。
師:下面,我們再來體驗一下另外兩種情形。假設剛才張路對田軍的一番話大家沒有聽清楚,大家問張路,張路需要把那番話轉述給大家聽,張路該怎麼說?我們請張路來試試,好不好?
張路:我對田軍說,今天是他的生日,這是我送給他的小禮物,我請他收下,並祝他生日快樂。
師:真好!如果大家問田軍,田軍又該怎麼轉述呢?我們請田軍試試。
田軍:張路對我說,今天是我的生日,這是他送給我的小禮物,他請我收下,並祝我生日快樂。
師:太棒了!大家發現沒有,我們體驗的四種轉述情形,都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呢?
生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全面。在轉述中,我們只要弄清楚了誰是轉述者、誰是轉述受話者,那麼,人稱就會相應作出調整,這樣就不難了。下面,我給大家提供幾個直述句,請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把它們轉化為轉述句。
生練習略。
——選自《小學語文教學》(人物版)2018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