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父母在孩子被欺負的時候,都會讓孩子先講禮貌,被打了也會習慣性的告訴他們「沒關係」,在父母看來,這體現了孩子的寬容大度,但其實,從兒童心理健康的角度來說,這樣做並不妥當,主要有這兩個弊端:
第一,孩子容易變得膽小,對周圍的事物抱有一種畏懼的心理。
膽量,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膽量的大小,對孩子日後的成長發展影響也非常大。膽子大,勇於嘗試,能讓孩子對身邊的事物保持一種好奇心,能一定程度上激發孩子的一些潛能,培養孩子的思維與思考能力。或許有的人會有疑問,膽子的大與小真的對孩子日後有影響嗎?答案是肯定的,基本上每一位成功人士的背後,都具有膽子大的潛質。膽子不大,沒有魄力,日後很難有較大的成就。相反,如果孩子有了一定大的膽量,那麼在日後做事情時,有時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孩子容易變得不自信、壓抑,或者極端化。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不管因為什麼原因罔顧孩子的想法,私自選擇對欺負孩子的人選擇了"沒關係"的寬容,會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別人欺負都不會有人給自己出頭,被人欺負時不應該還手。也會有的孩子覺得既然家長不給自己討回公道,就自己動手討回公道,然後可能會聯合被人一起去欺負別人,這樣的話,孩子很容易誤入歧途。
首先,我們應該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交際能力。
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就能在受到別人欺負時,完整地敘述整個過程,講清楚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不至於說讓事情顛倒黑白、"背黑鍋"。語言表達能力變強了,孩子也會變得自信起來的。孩子變得自信,就基本不會存在什麼自卑的情況,也不會有甚至演變成為抑鬱症的情況。當孩子有了一定的交際能力,孩子能交到許多朋友,就會減少孩子被欺負的情況,孩子也就能快樂健康地成長。
第二,當遇到孩子被欺負的情況時,我們應該為孩子爭個說法,討個公道。
孩子被欺負,心裡肯定會不好受,會找家長傾訴,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耐心聽孩子講,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搞清楚,當確定不是自家孩子的錯時,我們應該為自家的孩子爭個說法、討個公道。讓孩子建立正確的是非觀,也讓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支持與關心。
孩子被別人欺負的情況相信許多家長都遇到過,在這個時候,家長能否正確教育孩子就會顯得非常重要,也有可能會影響孩子日後。
剛出生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長成什麼樣完全取決於你,所以父母要抓住孩子習慣養成的關鍵期,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讓孩子走的更遠。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成功的一大因素,想要塑造孩子獨立的意識,良好的品格,要抓住關鍵時期。
為大家推薦我家萌萌最近看的《小松鼠行為習慣繪本》,在看故事的時候,孩子非常容易就會把自己帶入到角色當中,裡面的人物怎麼做,孩子自然就會跟著模仿,從而學會基礎的生活規則。
書中包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學會表達自己等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疊加在一起,會讓孩子更容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
另外,還有《陌生人,快走開》、《說好了就要去做》等拓展故事,教會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學會誠實守信,懂的多了之後上幼兒園,家長們才能更放心。
全書一共10冊,僅需59.9,平均下來一本不到6塊錢,一包小零食的錢就能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非常划算了,如果錯過了關鍵時期,再想培養就難了!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