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足成就無量總持(1),百千三昧(2)。
這些已經明自心、見自性的大菩薩,非常清楚一切眾生之佛性真心,本來就已具足無量的總持和三昧。
附記1:佛在菩提樹下成道時,對41位法身大士說《華嚴經》,立即昭示世人:「大地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除妄想,即如如佛。」佛的意思是說:所有一切的眾生,都有與佛一樣的智慧和能力,只是因為妄想執著的緣故,而迷失了;但只要把妄想執著斷除,立刻就可以恢復原有的能力,一切都與佛一模一樣。聽了佛的這番話,我們獲得極大的鼓舞,諸佛所具有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五眼、六通、四無畏、四無礙智、八大自在、十力、十八不共法等等這許多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原來人人本具,各各不無。佛所說的話,諸大菩薩可以作證明,像唐朝時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悟道時也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大師的話正與此段經文所說一個明心見性的人,發現人人本具之佛性「具足成就無量總持,百千三昧」的意思完全一樣。
附記2:佛在《大般涅盤經》裡便很清楚的告訴世人:「佛性有七事:一常,二我,三樂,四淨、五真、六實、七善。」意思是說,佛性包含了七個意義:一是常恆不變,二是有我,三是快樂,四是清淨,五是真而非假,六是實而不虛,七是離惡而純善。
附記3:佛親口說只要世人斷除妄想分別執著,立刻就可以與佛平起平坐,把臂共遊!到底妄想分別執著是什麼呢?「妄想」就是分別心,分別心就是在心中分別人我、是非、善惡、美醜、愛憎、得失……等等。「執著」就是死抓不放,世人死抓不放的事物很多,但歸納起來只有二個,一個是「我執」,即執著四大假合之身為實我;另一個是「法執」,即執著因緣和合而生之一切事物為實有。世人因有妄想與執著,使到本來平靜的心湖,掀起萬丈波濤,沒有一刻的寧靜,使到我們潛在的心智佛性一直無法顯現,有如烏雲蔽日,其光不顯一樣。我們務必把無休無止的妄想執著停息下來,當我們的心離一切妄想執著時,就能惑盡情空,真境現前,悟見我們不生不滅之佛性、真心。
附記4:有一個能令我們早日悟見佛性真心的妙法,就是本經將要介紹的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只要成功往生,仗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一切的妄想執著,一掃而空,同時壽命如佛,光明如佛,智慧如佛,能力亦如佛,樣樣皆如佛!如此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願讀者諸君珍之、惜之!
諸根智慧,廣普寂定(3),深入菩薩法藏(4),得佛華嚴三昧(5),宣揚演說一切經典。
他們六根清淨,智慧廣大無邊,人人契入於大乘佛法所說的法性、真如、實相之至理,故能證得佛華嚴三昧,可以見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和聽到諸佛宣說一切經典之精華妙義。
附記1:如何才能證得佛華嚴三昧而見諸佛呢?一般而言,要修習般若,當證得實相般若時,即證佛華嚴三昧而見諸佛。但在淨土宗,只要一心念佛,當證得念佛三昧時,也等於證得佛華嚴三昧,因念佛三昧和佛華嚴三昧,是同體而異名。《觀經》裡說:「見無量壽佛,即見十方一切諸佛,以見諸佛故,名念佛三昧。」
附記2:有人或會問:為何要見佛呢?答案是:見佛有絕大利益,諸如見佛能聞法,增長我們的法身慧命;見了佛必供養,增長我們的福報功德。像《華嚴經》到最後,普賢勸華嚴海眾,導歸極樂,面見彌陀,及十方佛,聞法授記。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由此可見,見佛對修行人的重要性。
住深定門(6),悉睹現在無量諸佛,一念之頃,無不周遍(7)。
菩薩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常住於甚深禪定之中,能見一切諸佛,並能在極短時間內,到達十方無量國土去禮拜供養諸佛。
附記:菩薩已證佛華嚴三昧,故能見一切諸佛。而修淨土念佛法門的人,證得念佛三昧,即是「住深定門」,亦能自在的見無量諸佛。
濟諸劇難,諸閒不閒(8)。分別顯示真實之際(9),得諸如來辯才之智(10),入眾言音,開化一切(11)。
諸大菩薩大慈大悲,時常拯救眾生於水火,包括正在受苦難和尚未受苦難的眾生。他們還證得與佛一樣的無礙辯才,和通曉一切眾生的語言文字,能把一切事或物的事實真相,一一清清楚楚的傳達給一切眾生。
附記:諸大菩薩不但通曉諸方語言,他們甚至能夠與佛一樣以一種的語言說法,十方眾生聽在耳裡,都是自己的語言。當年釋迦佛住世時,就是只以一種聲音來向各類眾生宣說教法的。《維摩經》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超過世間諸所有法(12),心常諦住度世之道(13)。
他們徹底明白一切事物的理和事的事實真相,這種成就實際上已經超越了世間所有一切的學問。更加難得的是,他們的心時常都安住在幫助眾生了生死、離輪迴、出三界之道法上。
注釋
(1)具足成就無量總持 「總」是總攝一切法,「持」是能持一切義,合而言之,就是能掌握一切法的總綱領的意思。
(2)百千三昧 百千是指很多,三昧是印度話,中文的意思是正定、正受。修行人的六根接觸到外面的六塵境界時,若能做到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叫做「正定」。世人的心常被外境的影響而波動,那已經失去正常了,修行的人面對一切的外境時,雖了了分明,但不起心不動念,如如不動,其心清淨如鏡,這才是正常的享受,所以叫做「正受」。
(3)諸根智慧,廣普寂定 是說菩薩的六根清淨,智慧廣大無邊。
(4)深入菩薩法藏 深入於大乘佛法所說的法性、真如、實相的道理。
(5)得佛華嚴三昧 證得和佛一樣的華嚴三昧。「華」是比喻菩薩非常殊勝的功德,「嚴」是莊嚴。以好像眾花一般美麗的功德來莊嚴佛果,叫做「華嚴三昧」。證得此三昧者,不但能如實明白自己本心的體相作用,而且能普見諸佛。
(6)住深定門 住在甚深的禪定之中。禪定約有兩個意思:①梵語禪那(Dhyana),華譯為禪定,略有兩種:一、世間禪,如色界無色界之四禪八定是;二、出世間禪,如三乘行人所修之禪定是。②禪與定。在外離一切相,叫做「禪」;在內心性不亂,叫做「定」。六祖壇經說:「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7)一念之頃,無不周徧 指在很短的時間內,到達無量佛土,禮拜供養無量諸佛。
(8)濟諸劇難,諸閒不閒 是說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不管是尚未受災難的,還是正在受災難的,都在拯救之列。「閒」是指尚未受災難,「不閒」是指正在受災難。
(9)分別顯示真實之際 能方便開示關於一切事物的理體和現象作用的事實真相。
(10)得諸如來辯才之智 證得與佛一樣的無礙辯才。
(11)入眾言音,開化一切 能通達一切眾生的語言文字,故能隨機說法,開導教化一切眾生。
(12)超過世間諸所有法 超過了世間所有的一切學問。
(13)心常諦住度世之道 其心時常安住在幫助世人了生死、出三界的道法上。
#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