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寶媽在網絡上分享了這樣一件事情:他家的孩子很愛挑食,於是為了讓孩子愛吃飯,這位寶媽可以說是想盡了辦法,首先做的就是提高廚藝,現在寶媽的廚藝已經得到了全家所有人的肯定,甚至是身邊圈子裡小有名氣的一位大廚;而另一方面也對孩子的手下了很多心思,孩子不愛吃米飯就把米飯做成可愛的企鵝飯糰,孩子不愛吃麵條就把麵條做成穿裙子的小公主,可即便如此,孩子吃飯還是挑挑揀揀。
而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這位媽媽自然很擔心孩子的吃飯問題,可是經過詢問孩子卻跟媽媽說幼兒園的飯菜比家裡的香多了,而這樣的回答無疑讓這位媽媽感覺很受傷,於是打算去幼兒園看看食堂阿姨究竟是何方神聖能讓孩子愛吃飯,順便再看看飯菜有多麼色香味俱全,可是當他看到孩子在幼兒園的食物後卻是大呼難以接受,原來飯菜雖然沒什麼問題,但是卻是十足十的沒什麼賣相的蓋澆飯,可即便如此孩子還是吃得津津有味。
而對於這位媽媽的疑惑,食堂阿姨則給出了這樣的解釋。
一、吃飯氛圍
孩子在家裡吃飯的時候,通常都只不過是一家三口,最多也不過是加上幾位老人,而成年人的吃飯往往都非常的注意形象,哪怕是在家裡也會注意餐桌禮儀,因此孩子們吃起飯來就會感覺有些拘束,有些家庭為了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還會強迫讓孩子使用筷子;而到了幼兒園,一群孩子一起吃飯,雖然可能不夠雅觀,但是吃起飯來卻是非常的自在,而且絕大多數幼兒園都會照顧到孩子們用筷子用的不好會給孩子們準備勺子,因此孩子們吃起飯來自然會很放鬆。
二、在幼兒園運動量大
同時孩子在家裡的時候,家長由於工作忙碌和疲憊,很少有帶孩子出門玩耍的時間,因此孩子通常是在屋裡待一整天的,而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沒什麼運動量,自然也就不餓,不餓自然就不愛吃飯;而在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們要每天定額定量的完成一定的運動量和很多的學習內容,這麼多的任務下來,孩子們通常都會消耗大量的能量,而餓了自然就會好好吃飯了,
三、幼兒園食物更符合孩子胃口
同時孩子愛吃的東西和成年人往往有著巨大的不同,成年人的味蕾經過了各種香精的轟炸,往往有著較高的興奮閾值,因此通常偏愛重油重鹽的食物,更加喜歡濃油赤醬一些,可是對於孩子們幼嫩的味蕾來說,這些食物卻似乎過於刺激了,因此很多在成年人看來非常好吃的食物,孩子們卻並不會有很高的興趣。
同時很多孩子不愛吃飯也不能完全賴孩子,而是家長錯誤引導的結果
一、強迫孩子不「挑食」
這種錯誤引導最常見的就是家長強迫孩子不挑食,孩子挑食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但是絕大多數家長絕對挑食都有著錯誤的理解,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只要沒有吃光餐桌上的每一樣食物,那就是挑食。可實際上不讓孩子挑食,其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均衡的攝入營養元素,不要偏吃某一類,
而如果孩子只是不愛吃雞肉,但卻可以正常的吃雞蛋和豬肉,那就並不算挑食,不愛吃白菜而可以正常的吃大頭菜和菠菜油菜等蔬菜,那也不算挑食。而有很多家長卻沒注意到這一點,往往會逼迫孩子吃一些自己不愛吃的東西,孩子自然會吃的拖拖拉拉,對於吃飯也抱著一種對抗的情緒。
二、用威逼利誘引導孩子吃飯
而另一類常見的引導孩子吃飯的錯誤引導方式則是通過威逼利誘的方式讓孩子吃飯,這種方法的確在短時間內來看是非常有效的,「只要你吃完這碗飯就可以玩一會兒」,「不吃完這碗飯今晚就不能看電視了」。這種方法在實施的初期的確著實有效,但是時間久了卻會讓孩子本能上將吃飯當做一種任務,而不是一項必須的事情,因此對於吃飯自然會存在某種程度的抗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