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這所名校!壯美篇章

2020-07-31 齊魯聊城發布

臨清市文訓學校簡介:

臨清市文訓學校成立於2004年,位於煙店鎮西北部,是一所硬體設施好、文化底蘊深厚、校園環境美、骨幹教師多、課改成果顯著的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


特色一:書寫教學

學校以「人人一手好字,個個滿身書香」為辦學宗旨,形成了「師生書寫」這一道亮麗的風景。在王學軍校長的「軍字牌書寫教學」的指導思想和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師的書寫,個個飽滿且富有神韻,學生的作品,字字有韻味,行行有風採,頁頁有精神!


特色二:語文教學改革

為了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回歸素質教育本真,為了進行更加真實有效的語文教學,造福家鄉的孩子們,文訓學校自2017年9月起,實施由王學軍校長策劃、指導的「廣納百家,自成一家」的語文教學改革。改革後的語文教學從聽講故事、海量閱讀、傳統經典背誦、識寫字、說寫話、學習習慣培養、課本背誦、閱讀自學能力培養等方面進行教學。


特色三:數學教學模式

數學組創立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生當小老師教學」,「先考後教」等文訓特有的教學模式。


特色四:海讀教學

海量閱讀是我校厚實文化底蘊、培養發展潛能的一大特色。學校制定了每學期兩名同學共享20本課外書的海讀策略。教師做海讀演講,以身作則;學生當海讀標兵,書海遨遊。師生皆捧卷,書香滿校園。一到九年級學校還指定了相應的國學經典,讓同學們從小就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薰陶。


特色五:專家引領優秀團隊

王學軍校長

山東省特級教師,聊城市十佳校長,水城名校長;臨清教育界的泰鬥。痴迷教育,醉心語文,研創「廣納百家,自成一家」語文課改、「軍字牌識寫字教學模式」,在全國獨樹一幟!


邢長錄主任

臨清市數學教育專家,業務精湛,曾多次參與中考命題。

在兩位教育專家的帶領下,學校擁有一支拼搏進取、痴迷教研的優秀師資隊伍。


特色六:文訓中學教學成績全市前列

文訓學校中學部始建於2017年7月,自成立以來,我們秉承著「低進高出,優進優出」的辦學目標,短短的時間便以高素質的師資隊伍,科學卓越的管理,紮實高效的教風,踏實勤勉的學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優異的成績贏得了家長高度認可及社會各界的交口稱讚!


特色七:校園素質教育全面

為發展學生的個性與特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訓學校不僅成立了書法,繪畫,象棋,體育,舞蹈等興趣小組,還經常舉辦各種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努力營造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園文化,培養學生的合作團結意識。同時,開展外出研學活動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陶冶了服務社會和奉獻他人的高尚情操。


這裡有教育專家引領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這裡教育理念先進,教學策略科學;

這裡教學成績遙遙領先,教學特色豐富!


欲考名校,就讀文訓!

招生說明:

1.文訓中學部初一年級成立8個班,共招400名新生。

2.面向全市招生,只招收2020年應屆小學畢業生。

相關焦點

  • 在臨清比臨清美食更牛的就是臨清湯……
    外地客人稱讚「到了臨清不喝湯,枉自費力跑一趟,」「臨清湯喝一口,真是不想走。」「臨清湯」品之初淡而漸濃,乍薄而轉厚,餘味無窮,飲過酒或吃過油水大的菜餚後,再食用臨清湯,去油膩、清口提神、助消化,深受官家富商的喜愛。清乾隆帝六過臨清,每次都對「臨清湯」大加讚賞,後形成以湯為主的「貢湯宴」。這也是臨清歷代廚師對形成運河文化菜系所作出的突出貢獻。
  • 臨清歷史名勝古蹟,臨清人都轉轉!
    圍繞打造經濟文化旅遊強市這一工作重心,我們對館藏檔案資料進行梳理,發掘歷史上的勝景,下面我們跟隨《臨清文史》第一輯中王洪辰老先生的《臨清十六景考述》,來漫遊臨清這片熱土,去接近古人的生活,去感受歷史滄桑。 所謂臨清十六景,是指的民國二十三年(公元一九三四年)張樹梅編纂《臨清縣誌》時,在原來臨清十景的基礎上加上六景而成。
  • 臨清又新建8所幼兒園 涉及這些鄉鎮……
    根據《臨清市中小學及幼兒園布局專項規劃(2019-2030)》規劃,到2030年,臨清規劃幼兒園175所(城區65所,鎮街110所),其中保留幼兒園115所,新建幼兒園60所。規劃幼兒園總班數1392班,總學位40760位。全面解決學前教育「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
  • 砥礪奮進結碩果 臨清教育譜新篇
    新隊伍對標新方位,助力臨清教育邁上新徵程。臨清市教體局充分發揮臨清一中等名校帶動效應,實行名校與薄弱學校結對幫扶機制,互相借鑑學習,在名校的引領帶動下,全市整體教學質量實現明顯提升。臨清市傾力打造了一支優良的名師、名校長隊伍,讓學生嚮往、家長放心、社會滿意。
  • 臨清發現全國最大糧倉遺址,號稱「天下第一倉」!
    確切地說,磚城裡的臨清倉始建於宣德四年,當時全國的漕糧定額為400萬石,而臨清糧倉所存儲的糧食佔了四分之三。據《臨清直隸州志》卷之三,倉庾370頁記載:「田賦所入起運者曰漕糧,存留備荒者曰常平,皆有倉廒,舊三倉,一曰廣積倉,俗稱大倉,在廣積門內西北隅」。
  • 500年前一個朝鮮人漂流到了臨清,目睹了臨清的繁華……
    崔溥弘治元年(1488年)三月十四日到臨清,他在書中寫道:「十四日,晴。至臨清這觀音寺前。寺在兩河交流之嘴,東西設四閘以貯水。寺東以舟作浮橋,以通於縣。——縣治及臨清衛治俱在城中。——在兩京要衝,商旅輻輳之地。其城中及城外數十裡,樓臺之密,市肆之盛,貨財之富,船舶之集,雖不及蘇杭,亦甲於山東,名於天下矣。臣等沿清瑞河而北,過漏浮關、藥局、新開上閘、衛河廠、板下閘、大浮橋,至清源驛前留宿。」文中「觀音寺即現博物館駐地,元代運河與明代運河相交這地,當時又稱「觀音嘴」。
  • 官方回復:臨清市民反映的這些問題……
    臨清曲氏醫美世家給人做雙眼皮 市民反映:曲氏醫美世家非法給人做雙眼皮 臨清健局回覆:自接到來電人反映問題後,衛健局及時安排綜合監督科執法人員到反映的場所進行調查取證,並未發現有關問題。
  • 武訓先生與臨清
    冠縣柳林鎮與臨清市搭界,柳林鎮中心到臨清武訓小學距離也就20餘公裡,兩地居民交往很密。我在臨清老家的鄰居就有柳林武莊的,所以對冠縣柳林有一種未見面先熟悉的感覺。當得知武訓先生是冠縣柳林鎮人,我感到更加親切和敬仰。
  • 臨清老大橋成省級「寶貝」了
    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冀天儀遷調山東兗州護衛,二十一年改調平山衛臨清千戶所,舉家由山西平陽府嶽陽縣遷居臨清在此購建宅第。明代景泰二年、嘉靖、萬曆年間多次增建。清嘉靖年間冀氏後人武德騎尉冀輝在原有宅院的基礎上大興土木,擴建增修,至道光初年居地已達二萬多平方米,房舍四百餘間。
  • 解放初期的臨清城建,城區規模山東第一,臨清人的驕傲
    今天不提明清時期繁華的臨清,也不表民國時期的經濟重鎮。這裡只說一點解放後的臨清城市建設。1956至1958年,臨清城市建設在全國縣級市中名列前茅,城區改造規模山東第一,城市建設在周邊省市中被樹為榜樣。上世紀50年代末,臨清市城建,曾被譽為「三橫五縱新臨清」。
  • 臨清老衙門,你知道在哪裡嗎?
    臨清縣衙臨清衙門,坐落在州前街。臨清州前街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街巷,它東與解元胡同、州口街、南門裡街相連,西與新開街、州西街相連,長300餘米。因臨清州衙坐落在這條街內,因此而得名。臨清州前街,在民國時期,又稱為縣前街,到了民國時期,臨清州衙門改為了臨清縣政府,所以,人們又稱其為縣前街。現在的圓倉街中段就是當年的州前街。現在的糧食局家屬院就是當年的臨清老衙門口區域。民國21年,民國縣政府在政府大院建了兩座圓形糧倉,老百姓所說的圓倉即永豐倉、永備倉。在1932年以後,州前街,逐漸被人們稱為了「圓倉街」。
  • 17歲臨清高考狀元,因為家庭變故只能...
    隔壁老王說:90%的臨清人,都在關注說臨清
  • 臨清這10家物流公司被通報
    聊城市臨清交警大隊在道路交通安全領域率先開展實施了信用聯合獎懲行動,取得了突出成果,現就有關情況予以通報:為切實從源頭上除隱患、防事故,聊城市臨清交警大隊堅持問題導向,靶向實戰,抓住機動車和駕駛人交通安全源頭治理這一首要環節,積極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在全省率先探索將道路交 通安全納入社會信用系統建設,將重點車輛逾期未檢驗、未報廢、違法未處理及駕駛證逾期未審驗未換證等重點安全隱患
  • 舌尖上的山東,品味「小天津」臨清十大美食,本地人最少吃過5樣
    臨清因經過大運河五百多年的錘鍊,商業也因此繁榮,加之流動人口的匯集,使得臨清的美食小吃融匯八方,加之勤勞聰明的臨清人對此不斷的改進,現在的臨清美食是更具風土人情的市井小吃。臨清小吃絕對算得上上周邊地區之最。下面小編就帶大家品味品味「小天津」臨清十大美食,作為本地人的你不吃個三五樣好意思說是臨清人嗎?
  • 王致和醬豆腐與臨清豆腐乳
    王致和本是清康熙年間臨清一進京落考的舉予,名落孫山後,無顏回家見江東父老,又因往返所需盤費甚多,因此滯留京城,想下科再考。為生活所計,便留京以做豆腐為生計,開始先購置手推小拐磨,每日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銷售。
  • 王老虎:在臨清「喝」一板「託板豆腐」 | 山東味兒29
    聊城,臨清。魯北運河吹來溼熱的季風,籠罩在躁動的天氣之中,一早起來,老虎陪著央視《味道》欄目的導演,到街頭,找尋臨清的一樣特色小吃——託板豆腐。 天剛蒙蒙亮,魚肚白初現,老周就騎著自己那輛破舊的三輪車來到了臨清街頭,車上裝著滿滿的一兜水豆腐,而這就是臨清人早上最愛吃的託板豆腐。 這是老周昨天費了一天功夫做成的。
  • 走進臨清「宛園」:領略江南園林和運河文化的碰撞
    12月17日上午,媒體行採訪團來到運河名城臨清,走進風光旖旎的宛園,一邊領略園林的詩意之美,一邊感受著運河文化的魅力。宛園,位於臨清市西北隅,佔地116畝,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水面面積1.8萬平方米。其設計理念為:「山水詩、山水畫、山水園」。
  • 王倫在陽穀起義,被活活燒死在臨清
    起義軍攻入縣城,典史方光祀防守監獄,也被起義軍所殺,全部囚犯放出。9月4日,起義軍乘勝北上,攻打堂邑,當日下午直抵城下,卸任知縣陳枚、武舉陳元梁、把總楊兆相、訓導吳標各率清兵分守4門。起義軍勢如破竹,4門輕破,陳枚等人戰死。起義軍佔壽張,陷陽穀,據堂邑,攻城殺官,形勢發展很快,遠在承德避暑的乾隆皇帝不得不急令山東巡撫徐績,帶綠營兵前往「剿捕」。
  • 臨清衛河發現清代錢幣 居民爭相挖寶
    附近居民也反映,此類錢幣在臨清當地並不稀奇,每當衛河處於乾涸期時,臨清大量當地居民便蜂擁而至,每次都有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大多村民都將錢幣據為已有以供收藏。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有不少居民在衛河挖掘錢幣。
  • 臨清5名中學生被省媒表揚!還有1臨清人被省裡點名...
    這個問題5名臨清中學生給出了答案3月24日,臨清5名中學生路遇一位因車禍受傷老人,他們主動伸出援手、積極救助,事後未留下姓名便默默離開了現場。這些學生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面對需救助人員該不該扶的問題,傳遞了正能量,受到人們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