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2年09月20日 12:08:19 中財網 |
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
礦業權評估報告
摘 要
恩地礦評字〔2012〕第 30703 號
評估機構:北京恩地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評估委託人:福建眾和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
礦業權人: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
評估對象: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採礦權、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詳
查探礦權
評估目的:福建眾和股份有限公司擬增資及受讓廈門市帛石貿易有限公司
股權,需對該經濟行為所涉及的阿壩州閩鋒鋰業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馬爾康金鑫
礦業有限公司合法擁有「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採礦權」、「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
鋰輝石礦詳查探礦權」進行評估。本次評估即為實現上述目的,而為評估委託人
提供以上兩個礦業權在本評估報告所述各種條件下和評估基準日時點上公平、合
理的價值參考意見。
評估基準日:2012 年 6 月 30 日
評估日期:2012 年 7 月 17 日~2012 年 8 月 18 日
評估方法:折現現金流量法
評估主要參數:
根據資料顯示,至評估基準日,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馬爾康黨壩
鋰輝石礦採礦權、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詳查探礦權評估範圍內的保有
資源儲量為:(122b)+(333)類別(礦石量)2198.69 萬噸,評估利用資源儲量為:
(122b)+(333)類別(礦石量)為 1994.98 萬噸。
本次評估利用的可採儲量為 1795.48 萬噸;評估計算年限 25.91 年(含基建
期 2 年);礦山採礦方式為地下開採,採礦方法為階段礦房法,礦石貧化率為 8%,
採礦回採率為 90%;設計生產規模為 85 萬噸/年;Li2O 選礦回收率 83%;SnO2
選礦回收率 23.85%;Nb2O5 選礦回收率 20.00%;Ta2O5 選礦回收率 20.00%;固
定資產投資原值 22968.21 萬元;產品方案為鋰精礦(Li2O 含量為 6%),錫精礦
(SnO2 含量為 65%),鉭鈮精礦(精礦中(Ta. Nb)2O5 含量為 50%);產品銷售價格
分別為:鋰精礦 1965.81 元/噸(不含稅)、錫精礦 54640.18 元/噸(不含稅)、鉭
鈮精礦 307692.31 元/噸(不含稅),年銷售收入 30856.38 萬元;單位總成本費用
211.16 元/噸,單位經營成本費用 192.14 元/噸;評估折現率取 9%。
評估結論:經評估人員對委託方提供的評估資料和相關的專業技術報告分析
及對市場的調查與詢證,按照礦權評估的原則和程序,選取適當的評估方法和評
估參數,經過估算,得出「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礦業權」 在評估基準
日的評估價值為 56074.34 萬元,大寫人民幣伍億陸仟零柒拾肆萬叄仟肆佰元整。
特別事項說明
本評估報告所依據的資源儲量取自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化探隊德陽
科地礦產勘查有限公司於 2012 年 1 月 6 日提交的《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資源儲
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查明了Ⅷ號礦脈北西段資源儲量及相關地質信息。截
止 2012 年 6 月 30 日,礦區範圍內除地拉秋Ⅰ號礦體在生產外,其餘礦體都在做
地質探礦工作,基礎設施正在建設當中,未進行開採,即,由四川省地質礦產勘
查開發局化探隊德陽科地礦產勘查有限公司於 2012 年 1 月 6 日提交的《馬爾康
黨壩鋰輝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中所述的各資源儲量未發生變化。
根據《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四川省冶金設
計研究院編制並於 2012 年 7 月提交了《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馬爾康
縣黨壩鄉鋰輝石礦 85 萬噸/年採選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因為資源儲量估算主
要為採礦權範圍內及採礦權範圍外(探礦權範圍內)的Ⅷ號礦脈,且該報告對「馬
爾康黨壩鋰輝石礦採礦權」、「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詳查探礦權」範圍
內的Ⅷ號礦脈採選的採選技術方案進行了整體設計;又因為「一採一探」兩個礦業
權同屬於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故本次評估將「一採一探」兩個礦業權
合併在一起評估,並將該報告稱為「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礦業權評估
報告」。
評估有關事項聲明:
按現行法規規定和本次評估的實際情況,本評估結論有效期為自評估基準日
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
礦業權評估報告
目 錄
一、評估報告摘要……………………………………………………………………1
二、評估報告正文……………………………………………………………………1
1 評估機構 ...................................................................................................................... 3
2 評估委託方與礦業權人 .............................................................................................. 3
3 評估目的 ...................................................................................................................... 4
4 評估礦對象、範圍及其礦權歷史沿革 ...................................................................... 4
5 評估基準日 .................................................................................................................. 6
6 評估依據和評估原則 .................................................................................................. 6
7 評估過程 ...................................................................................................................... 7
8 對評估對象的現場核查情況 ...................................................................................... 8
9 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狀況 .......................................................................................... 8
10 評估方法 .................................................................................................................. 31
11 技術參數的選取與計算 .......................................................................................... 32
12 主要經濟參數的確定 .............................................................................................. 37
13 評估假設 .................................................................................................................. 46
14 評估結論 .................................................................................................................. 47
15 評估基準日後的調整事項 ...................................................................................... 47
16 特別事項說明 .......................................................................................................... 48
17 評估報告的使用範圍 .............................................................................................. 49
18 評估報告提交日期 .................................................................................................. 49
19 評估責任人員 .......................................................................................................... 49
三、礦業權評估報告附表
附表一 四川省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礦業權評估價值估算表
附表二 四川省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礦業權評估可採儲量估算表
附表三 四川省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礦業權評估銷售收入估算表
附表四 四川省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礦業權評估固定資產投資估算表
附表五 四川省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礦業權評估固定資產折舊估算表
附表六 四川省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礦業權評估單位成本估算表
附表七 四川省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礦業權評估成本費用估算表
附表八 四川省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礦業權評估稅費估算表
四、礦業權評估報告附件
附件一 礦業權評估機構《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註冊號:110105002533993)
附件二 礦業權評估機構《探礦權採礦權評估資格證書》(證書編號:礦權評資
〔2003〕011 號)
附件三 註冊礦業權評估師資格證書及承諾函
附件四 註冊礦業權評估師自述材料
附件五 礦業權評估委託書
附件六 礦業權評估承諾函
附件七 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企業法人營業執照》、福建眾和股份有限公
司《企業法人營業執照》
附件八 採礦許可證、勘查許可證
附件九 四川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 2012 年 1 月 17 日出具的《四川省馬爾
康縣黨壩鋰輝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評審意見書
附件十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化探隊德陽科地礦產勘查有限公司於 2012
年 1 月 6 日編制的《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鋰輝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及補充
詳查報告》
附件十一 四川省冶金設計研究院 2012 年 7 月提交的《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
有限公司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 85 萬噸/年採選工程可行性研究報
告》及其審查意見
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
礦業權評估報告
恩地礦評字〔2012〕第 30703 號
北京恩地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接受阿壩州閩鋒鋰業有
限公司委託,根據國家關於礦業權評估的有關規定,本著獨立、客觀、公正的評
估原則,按照公認的礦業權評估方法,對「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採礦權」 、「四川省
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詳查探礦權」進行了必要的盡職調查、資料收集和評定估
算,並對該一採一探兩個礦業權在 2012 年 6 月 30 日所表現的市場價值作以客觀
反映。
現將評估情況及評估結論報告如下:
估機構
名稱:北京恩地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三環安華西裡一區 13 號附樓四層
法定代表人:唐長鍾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號:110105002533993
探礦權採礦權評估資格證書編號:礦權評資〔2003〕011 號
估委託方與礦業權人
2.1 評估委託人
名稱:福建眾和股份有限公司
住所:莆田市秀嶼區西許工業區 5‐8 號
法定代表人:許建成
註冊資本:48866.01 萬元人民幣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號:350000100020855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經營範圍:棉休閒面料染整、紡織的開發、生產和銷售。
2.2 礦業權人(評估委託人)
名稱: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
住所:馬爾康縣黨壩鄉地拉秋村
法定代表人:李劍南
註冊資本:陸仟萬元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號:513229000000313
公司類型:一人有限責任公司
經營範圍:黨壩鄉鋰輝石礦勘查及開採
估目的
福建眾和股份有限公司擬增資及受讓廈門市帛石貿易有限公司股權,需對該
經濟行為所涉及的阿壩州閩鋒鋰業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
合法擁有「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採礦權」、「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詳查
探礦權」進行評估。本次評估即為實現上述目的,而為評估委託人提供以上兩個
礦業權在本評估報告所述各種條件下和評估基準日時點上公平、合理的價值參考
意見。
估對象、範圍及其礦權歷史沿革
4.1 評估對象及範圍
本次評估對象為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採礦權、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
礦詳查探礦權,礦權信息如下:
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採礦權
採礦許可證號:51322900081201;發證機關為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國土資源
局。開採方式為地下開採,礦區面積 2.722 km2,有效期 2008 年 12 月~2023 年 12
月,開採深度由+3982 米至+2370 米。採礦權範圍坐標拐點見表 4-1;
表 4-1 黨壩鋰輝石礦採礦權拐點坐標表
拐點
編號
6 度帶直角坐標
(北京 54 坐標系)
拐點
編號
3 度帶直角坐標
(西安 80 坐標系)
1
3524200
18216000
1
3520222.643
34500053.986
2
3524300
18216300
2
3520330.782
34500350.819
3
3523000
18217000
3
3519051.855
34501085.722
4
3523100
18216140
4
3519128.004
34500224.134
5
3523600
18216200
5
3519628.977
34500270.263
6
3520745
18217313
6
3516808.540
34501460.465
7
3520209
18218400
7
3516303.220
34502560.769
8
3520043
18218410
8
3516137.720
34502575.329
9
3520103
18217000
9
3516158.785
34501165.581
10
3522635
18216810
10
3518682.111
34500906.045
11
3522920
18217315
11
3518980.650
34501402.501
12
3520870
18218369
12
3516962.476
34502511.593
13
3520870
18218228
13
3516958.590
34502370.784
14
3521010
18217920
14
3517089.912
34502059.340
15
3518767
18216845
15
3514820.326
34501047.600
16
3518438
18217826
16
3514518.794
34502036.335
17
3517783
18217523
17
3513856.333
34501751.784
18
3517783
18217228
18
3513848.209
34501457.183
19
3517030
18216960
19
3513088.849
34501210.281
20
3516920
18217190
20
3512985.331
34501442.999
21
3516318
18216953
21
3512377.622
34501222.894
22
3516640
18216680
22
3512691.669
34500941.399
開採標高
由+3982 米至+2370 米
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詳查探礦權
勘查許可證號:T51120081203021190;發證機關為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礦區
面積 54.99km2,有效期 2010 年 12 月 29 日~2012 年 12 月 31 日。勘查區範圍坐標
拐點見表 4-2。
表 4-2 黨壩鋰輝石礦探礦權拐點坐標表
拐點
編號
經緯度
(北京 54 坐標系)
拐點
編號
經緯度
(西安 80 坐標系)
緯度
經度
緯度
經度
1
31.4900
101.5500
1
31.49000730
101.54566882
2
31.4900
102.0215
2
31.49000767
102.02117000
3
31.4745
102.0215
3
31.47450746
102.02117008
4
31.4745
102.0130
4
31.47450742
102.01266996
5
31.4400
102.0130
5
31.44000680
102.01267022
6
31.4400
102.0030
6
31.44000675
102.00267006
7
31.4630
102.0030
7
31.46300717
102.00266989
8
31.4630
101.5500
8
31.46300689
101.54566899
4.2 礦權歷史沿革
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於 2004 年 1 月首次取得經四川省國土資源廳頒發的
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探礦權證,證號為 5100000410001,2006 年 1 月延續換證勘
查 , 證 號 為 5100000630543 ; 2008 年 12 月 延 續 換 證 勘 查 , 證 號 為
T51120081203021190;2010 年 12 月又延續換證勘查,證號為 T51120081203021190,
勘查類型為詳查,勘查區由 8 個拐點圈閉,面積 54.99 km2,勘查有效期限為 2010
年 12 月 29 日~2012 年 12 月 31 日,勘查單位為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攀西
地質隊。2008 年 12 月 16 日由阿壩州國土資源局對查明的部分資源頒發了開採許
可證,證號為 51322900681201,開採礦種為鋰輝石礦,有效期限為自 2008 年 12
月至 2023 年 12 月,共 15 年,開採礦區由 22 個拐點圈閉,形成五個小區塊,面
積 2.722 km2。
評估期間,礦業權權屬無爭議。
估基準日
經與委託方協商,本次評估的基準日確定為 2012 年 6 月 30 日。該時點在該
礦業權的有效期內,滿足評估的基本條件要求。評估報告中的計量和計價標準,
均為該評估基準日的客觀有效價格標準,評估值為評估基準日的時點有效價值。
估依據和評估原則
評估依據包括法規依據、行為、產權和取價依據等,具體如下:
6.1 評估依據
6.1.1 法規依據
(1)1996 年 8 月 29 日修正後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2)國務院 1998 年第 241 號令《礦產資源開採登記管理辦法》;
(3)國務院 1998 年第 242 號令《探礦權採礦權轉讓管理辦法》;
(4)國土資源部國土資[2000]309 號文印發的《礦業權出讓轉讓管理暫行規定》;
(5)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08〕174 號文印發的《礦業權評估管理辦法(試行)》;
(6) 關於發布《礦業權評估項目工作底稿規範(CMVS11200-2010)》等 8 項中
國礦業權評估準則的公告;
(7)《礦業權評估利用礦產資源儲量指導意見(CMVS30300-2010)》;
(8)《礦業權轉讓評估應用指南(CMVS20200-2010)》;
(9)《收益途徑評估方法規範(CMVS12100-2008)》;
(10)《礦業權評估技術基本準則(CMVS00001-2008)》;
(11)《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見(CMVS30800-2008)》;
(12)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的《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範總則》
(GB/T13908-2002);
(13) 國 家 質 量 技 術 監 督 局 1999 年 《 固 體 礦 產 資 源 / 儲 量 分 類 》
(GB/T17766-1999);
(14)《中國礦業權評估準則》(2008 年 8 月);
(15)《稀有金屬礦產地質勘查規範》(行標,DZ/T 0203-2002)。
6.1.2 行為、產權和取價依據等
(1)礦業權評估委託書及承諾函;
(2)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及阿壩州閩鋒鋰業公司
《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副本);
(3)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採礦許可證及馬爾康黨壩
鋰輝石礦勘查許可證;
(4)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化探隊德陽科地礦產勘查有限公司於 2012
年 1 月 6 日編制的《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及其評
審意見書;
(5)四川省冶金設計研究院 2012 年 7 月提交的《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
限公司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 85 萬噸/年採選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其評審意
見書;
(6)其他與評估有關的資料。
6.2 評估原則
(1) 遵循獨立性、客觀性和公正性的原則;
(2) 遵循預期收益原則、替代性原則、效用原則和貢獻性原則;
(3) 遵循探礦權與礦產資源相互依存原則;
(4) 尊重地質規律及資源經濟規律;
(5) 遵守地質勘查規範的原則。
估過程
根據《礦業權評估程序規範(CMVS11000-2008)》,按照評估委託人委託,本公
司組織評估人員,對委託評估的礦業權實施了如下評估程序:
7.1 接受委託階段:2012 年 7 月 17 日,項目接洽,與評估委託人明確了此次
評估的目的、對象、範圍,提供評估資料準備清單,於 2012 年 7 月 17 日正式籤
訂礦業權評估委託書,確定評估基準日,擬定評估計劃。
7.2 盡職調查階段:本公司於 2012 年 7 月 18 日~7 月 26 日組成評估小組。
根據評估的有關原則和規定,對評估委託方與礦業權的關係及合法性、相關依據
進行了調查核實;對納入評估範圍內的礦業權和當地礦產資源開發現狀進行了現
場調查和了解、收集與評估有關的地質、技術資料。
7.3 評定估算階段:2012 年 8 月 1 日~2012 年 8 月 16 日,依據收集和更新補
充的資料,進行歸納、整理,查閱有關法律、法規,按照既定的評估程序和方法,
對委託評估的礦業權價值進行評定估算,完成評估報告初稿,覆核評估結論,並
對評估結論進行修改和完善。
7.4 提交報告階段:2012 年 8 月 17 日~8 月 18 日,對評估報告進行內部審查
並修改完善,於 2012 年 8 月 18 日向委託方提交評估報告。
評估對象的現場核查情況
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為阿壩州閩鋒鋰業有限公司所屬的全資子公司,礦
山生產的鋰精礦以內部交易價格輸送到阿壩州閩鋒鋰業有限公司用於生產氫氧化
鋰及碳酸鋰等產品。2012 年 7 月 18 日~7 月 26 日,本公司評估人員在阿壩州閩
鋒鋰業公司江茂營等相關負責人協助下,進入礦山對本次評估的礦業權開發現狀
進行了實地查勘與詢證,收集了評估所需的資源、技術等資料。該礦山為生產礦
山,礦區範圍內除地拉秋Ⅰ號礦體在生產外,其餘礦體都在做地質探礦工作,未
進行開採。選礦基礎設施正在建設當中,在建的選廠有兩處,包括高爾達Ⅰ期選
礦廠、地拉秋六號礦區選礦廠。評估範圍內無其他礦業活動,礦業權權屬無爭議。
產資源勘查和開發狀況
9.1 位置、交通
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區位於四川省馬爾康縣 230°方向。平距約 27 公裡處,行
政區劃屬馬爾康縣黨壩鄉管轄。礦區地理坐標範圍:東經 101°55′00″—102°02′15″,
北緯 31°44′00″—31°49′00″。礦區範圍面積 57.48 km2。
礦區有 25km 的簡易公路與 317 國道相連,向北經馬爾康、刷經寺再向東經米
亞羅、理縣、過汶川、都江堰可至成都,全程約 420km,向南過金川、拐向北東
經小金、翻越巴朗山、過臥龍、映秀向東經都江堰市到成都,全程約 380km。因
此,區內交通尚屬方便,如圖 1。
圖 1 工作區交通位置圖
9.2 自然地理及經濟概況
工作區地處川西高原南緣大雪山山脈北延部分大金河東岸,海拔高程 2200~
4200 米,相對高差 2000 米,山勢陡峭,懸崖疊出。地勢為西高東低,屬構造剝蝕
高山極深切割高山區,溝谷呈「V」字形地貌形態。
區內發育有地拉秋溝、高爾達溝兩條水系,自北東向南西流入大金河,地拉
秋溝冬季流量 1.063m3/s,可滿足礦山生產生活用水。
工作內為原始森林區,植被覆蓋率 90%以上,主要以雲杉、冷杉、樺木等喬
木為主及少量灌木、草坡。
區內屬大陸性高原氣候,因受亞熱帶氣候影響,氣候溫和,日照充沛,全年
日照 2146h,年平均氣溫約 12.8℃,最低氣溫-14℃,最高氣溫 25℃。年平均降雨
量 828mm,最小降雨量 400-500mm,雨量多集中在 6~8 月。區內冬長夏短,無
霜期僅 148 天,11 月~次年 4 月中旬為冰雪期。因此,每年 5~10 月氣溫在 5~
25℃之間,為開展野外工作的最佳季節。
勘查區附近居民為藏漢雜居,以藏族為主,當地以農業為主、牧業為輔。農
作物主產土豆、青稞、玉米、小麥,能自給自足略有剩餘;牧業以放牧犛牛、綿
羊為主。居民主要經濟收入來源於種植雪梨、花椒、蘋果、核桃等經濟作物及採
集蟲草、貝母、知母等名貴中藥材。
縣域經濟以農牧業,水電,鋰、矽礦開發為主的礦業開發已具地域規模優勢,
兼有機械加工和修配、食品、建築等小型企業,相對內地經濟基礎較差。
該地區地處大渡河上遊,水電資源十分豐富,州電網已經形成,電源來自阿
壩州電網。礦山現已建成從金川縣阿拉伯變電站至礦山總降變電所的 35kV 架空線
路。現有設施的電源均由總降變電所通過 10kV 線路提供,本項目的用電也從總降
變電所引 10kV 線路供電。
9.3 以往地質工作概況
9.3.1 區域地質工作
(1)1956 年,四川省地質局甘孜區測分隊在本區開展過1 100 ∶ 萬區域地質調
查工作。
(2)1975~1986 年,四川省地礦局區調隊在金川、馬爾康等地完成了觀音橋
幅、馬爾康幅 1:20 萬區域地質測量,對該地區地層、構造、巖漿巖、礦產等進
行了系統的論述,特別是對巖漿侵入活動及其成礦專屬性有進一步研究。
9.3.2 礦產勘查工作
(1)1959~1965 年,四川省地質局 404 隊在分布於馬爾康縣、金川縣的可爾因
花崗巖體及周圍地區開展了以尋找稀有金屬礦產為主的普查找礦工作,通過1∶5萬
地質填圖等基礎地質工作,沿可爾因巖體內外接觸帶發現了含礦偉晶巖 1000 多條,
根據偉晶巖脈的分配規律和含礦特徵劃分了西部、北部、南部、東北、東南 5 個密集
區,對交通條件較好、規模較大的稀有有金屬礦脈密集區開展了 1:1 萬~1∶1千地
質填圖工作,重點對西部及東北密集區重點稀有金屬礦體(段)深部施工了坑探工程
控制,最終提交了《四川省可爾因花崗偉晶巖田初步勘查報告》,經四川省地質局以
川地發(77)123 號文進行了審查,批准儲量為:Li2O C1 級 5758.9 噸、C2 級 206466.3
噸、地質儲量 197576.3 噸;Nb2O5 C2 級 1115.7 噸;Ta2O5 C2 級 600 噸;BeO C2 級 6946.64
噸。
(2)1980 年,四川省核工業地質局二八二大隊在大金—馬爾康一帶可爾因巖
體分布範圍內進行了 1:5 萬放射性概查,發現偉晶巖 600 多條,且這些偉晶巖大
多分布在距可爾因巖體 0km~5km 範圍,其中 153 個異常點,2 條異常帶與含鈮鉭
的鋰輝偉晶巖有關,說明放射性測量對尋找稀有金屬礦的作用是明顯的。
(3)2004 年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在可爾因偉晶巖田東南密集區內
取得了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探礦權,先後由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攀西
地質大隊開展過普查、初步詳查地質工作,在勘查區內發現了 9 條鋰輝石偉晶巖
脈,大致查明了偉晶巖脈的產出位置、規模、分布規律、含礦特徵等,著重對各
礦體礦化較好的地段進行較系統的工程控制,提交了一小型鋰輝石礦床,於 2008
年 12 月 16 日在阿壩州國土資源局對查明的資源部部分辦理了開採許可證,開採
礦種為鋰輝石礦,並保留了原探礦權。
(4)2011 年 4 月至 12 月,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化探隊在本區開展了
資源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工作,於 2012 年 1 月 6 日提交了《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
資源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四川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於 2012 年 1 月 17
日出具了川評審[2012]009 號評審意見書。經審查的礦區查明資源量為:
採礦權範圍內(122b)+(333)類礦石量 1236.2 萬噸,Li2O 159267 噸,BeO
5236 噸、Nb2O5 1071 噸、Ta2O5 473 噸。礦石平均品位 Li2O1.29%、BeO 0.04%、
Nb2O50.009%、Ta2O5 0.004%。其中(122b)類礦石量 980.2 萬噸,Li2O 132212 噸,
BeO 4060 噸、Nb2O5 859 噸、Ta2O5389 噸;(333)類礦石量 256.0 萬噸,Li2O 資源
量 27055 噸。伴生 BeO 1176 噸、Nb2O5 212 噸、Ta2O584 噸。
探礦權範圍內(122b)+(333)類礦石量 926.5 萬噸,Li2O 136343 噸,BeO 3821
噸、Nb2O5 891 噸、Ta2O5 334 噸。礦石平均品位 Li2O1.42%、BeO 0.04%、
Nb2O50.009%、Ta2O5 0.003%。其中(122b)類礦石量 719.5 萬噸,Li2O 102633 噸,
BeO 2878 噸、Nb2O5 681 噸、Ta2O5255 噸;(333)類礦石量 243.0 萬噸,Li2O 資源
量 33710 噸。伴生 BeO 943 噸、Nb2O5 210 噸、Ta2O579 噸。
9.4 礦區地質及構造特徵
9.4.1 區域地質
勘查區地處瑪沁—略陽深大斷裂帶、松潘—金川斷裂帶及鮮水河斷裂帶構成
的三角形區域「阿壩地塊」南緣,位於松潘—甘孜地槽褶皺系,巴顏喀拉冒地槽褶皺
帶馬爾康複式向斜之南端。屬巴顏喀拉秦嶺地層區馬爾康分區的金川小區。區域
上斷裂、褶皺構造發育。印支期—燕山晚期巖漿巖廣泛分布,伴隨各類巖體侵入,
派生有偉晶巖脈、細晶巖脈等巖脈上千條。
9.4.1.1 區域地層
區域上出露地層為三疊系中統雜谷腦組(T2z)、上統侏倭組(T3zh)(原西康
群大石函組—Td)、新都橋組(T3x),第四系(Q)地層零星分布。
地層由老至新如下:
(1)三疊系中統雜谷腦組(T2z):淺灰、灰、深灰色中層—塊狀、少數薄層
狀變質長石石英砂巖、石英砂巖、凝灰質砂巖、含巖屑砂巖,夾深灰色薄層—中
層粉砂質板巖、絹雲板巖、黑灰色含炭質板巖或千枚狀板巖。該套地層為區域上
最老的地層,與下伏地層的接觸關係不清楚。
(2)三疊系上統侏倭組(T3zh):區域上該地層分布較廣,常構成複式背斜、
向斜褶皺構造的翼部。巖性組合以角巖與板巖為基本成分。巖層多呈韻律式互層
為基本結構特徵,為一套淺海碎屑復理石建造。該套地層與下伏三疊系中統雜谷
腦組(T2z)地層呈整合接觸關係。
(3) 三疊系上統新都橋組(T3x):區域上出露的三疊系上統新都橋組(T3x)
地層為深灰色~黑灰色絹雲板巖、粉砂質、炭質、鈣質、含鐵白雲石絹雲板巖,夾
薄層及少量中層變質長石石英砂巖、巖屑長石砂巖或互層,偶夾少量微晶灰巖、
變質砂巖透鏡體,部分變質砂巖、板巖呈楔狀體。本組中部的變質細砂巖、粉砂
巖中小型斜層理、槽狀交錯層理較發育,少量板巖層面上具蛇曲狀生物遺蹟。變
質砂巖的結構、礦物成熟度較差,粒級層發育,砂巖底面常具復理石印模,並見
少量海底滑塌角礫巖與含植物化石碎片的砂巖、板巖。表現為具有濁流沉積的特
徵。該套地層與下伏三疊系上統侏倭組(T3zh)地層呈整合接觸關係。
(4) 第四系(Q):區域上第四系衝洪積物、坡積與殘積物、冰磧礫等於沿
溝谷地段堆積。
9.4.1.2 區域構造
勘查區位於巴顏喀拉甘孜褶皺系松潘褶皺帶、西秦嶺褶皺系南褶皺帶與
揚子準地臺北西邊緣的摩天嶺褶皺帶多種不同構造單元的複合部位。所處的
環境特殊、構造及巖漿活動強烈、活動時間長,構造形跡多樣、方向各異。
其中對區域控礦有意義的主要褶皺構造有可爾因~日隆關複式背斜和俄斯特背
斜;主要斷裂為卓斯甲平移逆衝斷層和松崗走向逆衝斷層。
9.4.1.2.1 褶皺
(1)可爾因—日隆關複式背斜
背斜軸線於大石凼溝一線,往北西側逐漸傾沒,核部地層為雜谷腦組透輝
角巖、黑雲片巖及廣泛分布的二雲母花崗巖,兩翼地層分別為侏倭組、新都橋
組。核部地層產狀較亂,巖石平緩波狀彎曲,構成與主背斜軸線近於一致的次
級褶皺;兩翼地層產狀相對較陡其產狀為 220~260°∠15~58°。
(2)俄斯特背斜
該背斜位於可爾因—日隆關複式背斜南西翼近軸部,為區域Ⅱ級構造。背斜
軸線北起於三家寨南西經俄斯特,止於木足溝內,兩端傾沒,背斜軸線長約 7.5km。
核部為三疊系中統雜谷腦組地層和二雲母花崗巖巖體,翼部為三疊系上統侏倭組、
新都橋組地層構成。
9.4.1.2.2 斷層
(1)卓斯甲平移逆衝斷層
位於可爾因—日隆關複式背斜南西翼,大致沿卓斯甲延伸入四馬都溝內,可
見長 13km 以上。斷層走向北東,傾向北西,傾角為 45°。斷層兩側地層巖性相差
較大,雜谷腦組地層逆衝於侏倭組地層之上,並見與主斷裂構造大致一致的疊瓦
狀次級斷裂構造。
(2)松崗走向逆衝斷層
該斷層位於可爾因—日隆關複式背斜北東翼部,斷裂走向 320°,傾向 50°,傾
角 57°,北西於大壩口以南經松崗,向東延伸至木足溝內,可見長度達 5km 以上,
斷裂破碎帶寬度達 100m 以上,並於斷裂帶兩側有泉水分布。
9.4.1.3 巖漿巖
區域上印支期—燕山晚期巖漿巖廣泛分布,主要有黑雲母花崗巖、斑狀黑雲
母花崗巖、石英閃長巖等,並伴隨太陽河—可爾因—白灣及其東部各類巖體侵入,
派生有偉晶巖脈、細晶巖脈、輝綠巖脈、閃長煌斑巖脈上千條。
印支期雲閃正長巖(牛心寨巖體),以富鉭、鈮鐵礦類及重稀土為主;燕山早
期第一幕巖體小,為中性巖,含礦性差;而第二幕酸性侵入巖(葫蘆海子巖體),
以含鉬、鈮礦化為主,並多出現在細—中粒花崗巖相及派生巖脈內,變斑狀黑雲
母花崗巖巖相含鉬較差;燕山晚期酸性巖中(可爾因巖體),巖漿作用階段以出現
大量獨居石、鋰輝石為主要標誌,該巖體為含稀有金屬(鋰輝石)偉晶巖的母巖;
巖漿晚期,伴隨局部石英巖化,鈹礦化。偉晶巖階段是燕山晚期花崗偉晶巖呈帶
狀分布,時間上近巖體者早,遠巖體者晚,並伴有鈉長石化,鋰雲母化,有綠柱
石,鈮鉭鐵礦,鋰輝石,鋰雲母,錫石富集。
川西偉晶巖密集成礦區,以可爾因巖體為中心,鋰鈹礦化,花崗偉晶巖多在
0km~5km 範圍的外接觸角巖帶中呈群呈帶分布。巖脈由內向外依次是(Ⅰ)微斜
長石偉晶巖,(Ⅱ)微斜長石、鈉長偉晶巖,(Ⅲ)鈉長偉晶巖,(Ⅳ)鈉長鋰輝偉
晶巖,(Ⅴ)鈉長鋰雲偉晶巖。
9.4.1.4 巖石化學
可爾因花崗巖體巖石總體化學成分中的二氧化矽含量為 73.36%,總鹼值為
8.11%,其中 K2O 大於 Na2O,屬查氏化學分類的二類三科,為矽、鋁過飽和的過
鹼性巖石。
在區域上和全球花崗巖相比較,該巖體二氧化矽含量偏高;氧化鈉含量偏低;
而氧化鉀含量卻偏高;但氧化鎂、氧化鐵等組分卻稍偏高。
該巖體的鉀長石平均含量比世界花崗巖鉀長石平均值高 2.57 個。
在巖體邊緣相對較富鈉而貧鉀;巖體內相對富鉀而貧鈉。這與巖體邊部斜長
石含量高而鉀長石含量低相吻合。
巖體邊緣局部地段有似偉晶巖邊緣相出現,該現象是成礦巖體的顯著標誌。
從礦物組合來看,巖石中出現大量過鋁礦物白雲母和少量矽線石。
該巖體中的副礦物為普遍出現磷灰石及部分鋯石、鈦鐵礦等。
據資料分析判斷,該巖體的物質來源於地殼的沉積巖,為典型的 S 型花崗巖。
9.4.1.5 區域礦產特徵
(1)區域礦產分布
區域上礦產除鋰、鈹、鈮、鉭稀有金屬及剛玉、金綠寶石外,其他礦產資源
不太豐富,已發現的錫、鉛、鉀長石、矽石、砂金礦,僅砂金具有小型礦規模,
其它均為礦點、礦化點。
(2)區域成礦規律
稀有金屬礦產為內生作用成礦,與燕山期構造—巖漿活動密切相關,並主要
受巖體外接觸帶控制,分布在可爾因複式巖體附近的地洛、業隆溝、李家溝等處,
主要富集在外接觸帶上,礦化偉晶巖脈成群成帶出現中,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床
主要受走向北西方向的偉晶巖脈的控制。
9.4.2 礦區地質
9.4.2.1 地層
礦區內出露地層有三疊系中統雜谷腦組(T2z)及上統侏倭組(T3zh)地層。
其中侏倭組地層在區內分布最廣,佔據本勘查區面積的 95%,又是本區礦體的賦
存層位。另有零星出露的第四系(Q)殘坡積物堆積於溝谷坡地的低洼處,冰磧物
堆積於海拔 3800m 以上的山坡上。部分地段第四系(Q)掩蓋面積達 80%左右。
各地層巖性特徵現分述如下:
(1)三疊系中統雜谷腦組(T2z)
本組巖性共分兩段,礦區內只分布上段:
三疊系中統雜谷腦組上段(T2z2):主要分布於高爾達背斜核部,勘查區內為
北西部。為一套以角閃巖相為主的變質淺海相碎屑巖建造。其原巖為深灰—灰色
中厚層—塊狀巖屑砂巖、長石石英砂巖、夾深灰—灰黑色粉砂質板巖、泥炭質板
巖,砂巖:板巖在 6~8:1 之間。本段巖性為一套灰色、深灰色中至厚層黑雲石英
角巖、角閃角巖、淺灰~淺綠色透輝長英角巖與灰色千枚狀板巖組成韻律層。厚
度大於 430m,未見底。
(2)三疊系上統侏倭組(T3zh)
三疊系上統侏倭組(T3zh)地層在勘查區內分布最廣,其巖性為一套灰、深
灰色中~厚層~塊狀黑雲長英角巖、黑雲石英角巖、透輝長英角巖、角閃角巖、
陽起長英角巖與角巖化灰色絹雲母板巖、炭質絹雲母板巖互層。其原巖巖性為一
套含碳泥質巖、鈣質長石石英細砂巖、雜砂巖、粉砂巖等呈韻律式互層為基本結
構特徵的濱海~淺海相沉積巖。多呈韻律式互層為基本結構特徵的半深海濁流沉
積為主的復理石建造,後經可爾因巖體侵位冷凝過程中的烘烤進一步變質形成。
礦區內本組巖性共分三段,厚度大於 800m,現敘述如下:
侏倭組第一段(T3zh1):主要巖性為灰色厚—巨厚層狀陽起長英角巖、黑雲長
英角巖、角巖化的絹雲板巖呈韻律式產出。其中本段下部主要巖性為灰色中層狀
陽起長英角巖夾灰色絹雲板巖;中部夾灰黑色中層狀黑雲石英角巖;上部為灰色
中層狀陽起長英角巖夾灰色絹雲板巖。
侏倭組第二段(T3zh2):該段在礦區分布面積最大。主要巖性為灰色、深灰色
中厚層狀黑雲長英角巖、黑雲石英角巖、灰黑色中厚層狀炭質黑雲石英角巖與灰
色角巖化絹雲板巖互層。底部以黑雲長英角巖與陽起長英角巖接觸界線為一段與
二段的分界線。
侏倭組第三段(T3zh3):本段為灰色中層狀黑雲長英角巖,灰色、深灰色中厚
層狀角閃石英角巖、透輝長英角巖與灰色絹雲板巖互層,底部為黑雲長英角巖,
以花崗偉晶巖脈為分段界線。
(3)第四系(Q)
區內出露的第四系(Q)主要為原地的殘積、坡積物—浮土和碎石層,在海拔
3800 米以上的山坡或 4000 以上山脊上分布一些冰磧礫。
坡積物:灰至黑灰色,碎石含量不一,成份主要為變質巖,次為淺色脈巖,
亞粘土充填,厚度 0~30m。
殘積物:分布於山脊或較平的各級夷平面上,呈褐色,碎石含量 40%左右,
為變質巖,菱角狀,充填物為亞砂土。
冰磧礫:主要由冰川(雪)漂礫組成,大小 10~200cm 不等,厚 0.6~10 米,
漂礫間很少有充填物。
9.4.2.2 構造
9.4.2.2.1 褶皺
勘查區範圍內主要見地拉秋倒轉向斜、高爾達倒轉背斜,呈平行展布,軸線
呈北西—南東向展布,貫穿全區。其構造特徵如下:
(1).地拉秋倒轉向斜
分布於馬桑、地拉秋、米洞溝一帶。軸線呈 315°方向展布,長約 16 公裡。軸
面向南西傾斜,兩翼傾角較緩,約 18~40°,倒轉向斜核部為侏倭組,翼部為雜谷
腦組上段。向斜內次級褶皺發育,形態複雜。勘查區位於向斜北西端。
(2).高爾達倒轉背斜
分布於高爾達、米洞溝一帶,軸線呈 320°方向展布,長約 14 公裡,軸面向南
西傾斜,兩翼傾角 25~40°,核部為雜谷腦組上段,翼部為侏倭組。南端被二毛山
花崗巖侵入破壞。勘查區位於背斜北東部。
9.4.2.2.2 斷層
勘查區內地表斷裂構造不發育,僅北部發育一條斷層(F1)。斷層走向 57°,
在勘查區內長 1206m,斷層面傾向 148°,傾角 89°,錯動平距 26m 左右。斷層兩
側巖石甚為破碎,破碎帶寬 1m,主要由碎裂巖、斷層泥組成,6 號坑道內局部可
見斷層擦痕。屬壓扭性逆斷層。斷層錯斷地層及Ⅷ、Ⅸ、Ⅹ、Ⅺ號礦體。
9.4.2.2.3 節理裂隙
區內發育有不同規模的節理裂隙,成礦前後均有,按產狀大致分為 8 組,按
成因可分張節理和剪節理。剪節理面平整光滑,沿走向和傾向延長較遠,有時可
見擦痕和鏡面。張節理則表面粗糙不平,無擦痕,產狀不穩定,且延伸不遠。
所有節理裂隙中,主要為北西—南東向的節理裂隙帶,次為北東—南西向,
也有部分近東西向。花崗偉晶巖脈沿北西—南東向貫入形成鋰輝礦脈,為主要的
鋰輝礦的控容礦構造裂隙。
9.4.2.3 巖漿巖
礦區內無巖漿巖體出露,僅出露有花崗偉晶巖脈,呈北西—南東向產出,脈
體主要穿過三疊系侏倭組巖性段。偉晶巖脈中普遍含鋰、鈹、錫、鉭、鈮,是區
內主要含礦巖脈,巖脈長度在 30~3000m之間,脈體厚度在 1.0~40.0m 之間,鋰
輝石礦體盡產其中。
9.4.2.4 變質作用與變質巖
礦區內受到的區域動熱變質作用、氣成熱液變質作用、動力變質作用較輕,
而經受的熱接觸變質作用強烈,這主要是由於礦區以西的可爾因花崗巖體侵入冷
凝過程中釋放的巨大熱能導致巖體周圍 800~4500 米內的地層在較微弱的區域變
質基礎上再次發生熱接觸變質作用,形成了各類角巖圍繞巖體呈不規則環帶分布。
根據不同的巖性組合特徵顯示出距巖體由近至遠,具有高級至低級的變質巖,可
劃分為輝石角巖相、角閃角巖相、黑雲角巖相,礦區處於角閃角巖相、黑雲角巖
相內,其接觸變質原巖類型主要是各類變質砂巖、粉砂巖、粘土質粉砂巖、泥質
巖、鈣鎂質泥巖等。巖石通常具角巖結構、粒狀變晶結構、鱗片變晶結構,塊狀
及條帶狀構造,變餘層狀構造多且清晰。諸多地段巖石具殘存的板狀、千枚狀、
片狀等定向構造。
區內變質巖按其成因可分為區域變質巖、熱接觸變質巖。變質巖石類型主要
為角巖類,其次為板巖類。
9.4.2.5 圍巖蝕變
勘查區內的圍巖蝕變主要表現為:矽化、黑雲母化、絹雲母化、綠泥石化、
鈉長石化、角巖化。
本區圍巖以具變餘、交代殘餘結構的石英、長石,定向排列的黑雲母和以條
帶狀產出的角閃石、透輝石、陽起石為主要的特徵蝕變礦物。
9.4.3 礦體地質
9.4.3.1 礦體特徵
9.4.3.1.1 礦體形態、產狀、規模及其分布規律
含鋰輝石花崗偉晶巖基本上全脈鋰礦化,故礦體形態簡單,和偉晶巖脈基本
一致。礦體形態以脈狀為主,透鏡狀次之。礦體產狀和偉晶巖脈產狀近於一致,
分支複合現象不顯著。礦體規模大,一般長 160~2728 米,最長 3608 米;一般厚
2~23 米,最厚 63.50 米。
含鋰雲母花崗偉晶巖礦化有一定部位,主要產在礦脈頂部,礦體呈透鏡狀,
規模小,一般長 20~40 米,厚 2~4 米。含鋰雲母花崗偉晶巖周圍一般為含鋰輝石
花崗偉晶巖,兩者之間沒有明顯的分界線,呈漸變關係。
各種形態的礦體在花崗偉晶巖脈中分布具有以下規律:
(1)脈狀礦體多賦存於大型偉晶巖脈中(如Ⅶ、Ⅷ脈),延續性大,礦體厚
度與脈體相同或略小,礦化富集,Li2O 品位多在 1%以上。而透鏡狀礦體主要賦存
於長度中等、局部厚度較大的花崗偉晶巖脈中(如Ⅸ、Ⅹ脈),礦體位於礦脈膨大
部位中部,礦體厚度和脈體膨大部位的厚度成正比。
(2)在鈉長石鋰輝石型偉晶巖中的脈狀礦體,其空間分布與內部結構構造關
系不明顯,一個礦體可以橫跨幾個結構帶,但礦體邊緣的細粒石英鈉長石交代帶
中,往往沒有礦體賦存,即使有也是貧礦體。
(3)在鈉長石鋰輝石型偉晶巖中,礦體大小和脈體大少成正比,一般礦體長
度較脈體長度小 10 至 15 分之一。礦體厚度為脈體厚度的 69%以上。
(4)富礦體的產出部位,有時受接觸線控制,如鈉長石鋰雲母型偉晶巖中鈹
的富礦體,分布於脈體上下盤接觸帶或下盤接觸帶,因為這些地方不僅鈉長石化
強烈,而且鋰雲母化亦較強烈。這說明鈹的富礦體是多次富化作用形成的。
(5)富礦體、貧礦體及脈石之間往往呈漸變關係,這種漸變接觸關係在深部
表現尤為明顯。
(6)含鋰輝石偉晶巖脈中的工業礦體,一般延深很大,常達 150 米以上:深
部礦體厚度往往和脈體厚度近於一致;含鋰雲母偉晶巖脈中的工業礦體,延深僅
15~20 米,且厚度迅速變小。
9.4.3.1.2 礦體尖滅性質
根據地表觀察及工程揭露,本區工業礦體沿走向尖滅方式為逐漸尖滅,有二
種形式:其一,礦體厚度沿走向逐漸減小或分岔,這是本礦區的主要尖滅方式;
其二,工業礦物沿走向逐漸減少直至沒有,即因鋰輝石減少而殲滅。
礦體尖滅標誌有:
(1)脈體厚度減小及脈體結構變細;
(2)工業礦物急劇減少,而石英、微斜長石增多;
(3)鈉長石化減弱,雲英巖化增強。
根據大量深部坑探和鑽探資料,證實礦體在沿傾向上的尖滅方式與沿走向上
的尖滅方式基本一致。
9.4.3.1.3 Ⅷ號(主)礦體特徵
(1)礦體規模、形態、控制程度及分布特徵
礦體位於礦區南部,由北西向—南東橫穿整個礦區。礦體地表出露長度
3608m,地表出露高程 3388m(最南端)~4165m(礦體中部),相對高差 777m,
形態為大脈狀,地表未出現分支複合。礦體在 P31 南西方向 90m 處被 F1 斷層錯斷。
礦體走向上向兩端自然尖滅,沿傾向上則自見礦工程外推 40m 尖滅。礦體在走向
和傾向上產狀變化總體呈舒緩波狀。
礦體北西部的高爾達礦段地表由 9 個探槽控制,深部由 9 個鑽孔和 7 個穿脈
平硐控制,沿傾向上最大控制斜深 369m,深部工程最低控制標高 3570m。P11~
P19 之間礦體厚度大,工程控制程度高,品位較高,為礦區首採地段。
高爾達礦段深部礦體出現分支現象,分支主要出現在 P11~P23、P31~P39 之
間,標高 3800m 之下礦體延伸部位。分支後,礦體局部沿傾向逐漸變薄致尖滅。
(2)礦體產狀及沿走向變化情況
礦體總體走向 140~320°,總體傾向 51°,局部有一定變化。
高爾達礦段自 P43 北西 80m 處開始至 P11 南東 100m 處,走向為北西—南東
向,傾向北東,傾角 49~75°。
地拉秋礦段從 P11 南東 100m 處至 P24 南東 86m 處,走向北西—南東向,傾
向北東,傾角 55~65°。
(3)礦體沿傾向變化情況
由於地拉秋礦段地表及深部沒有進行系統工程控制,因此礦體沿傾向變化情
況僅針對高爾達礦段而言。該礦段在縱投影圖上的形狀呈鋸齒狀,顯示出礦體在
傾向上延深不太穩定,其中 P19 處沿傾向上延深 450m,而 P39 處礦體沿傾向上延
深僅 100m;P19 南東至 P11 間距 400m,礦體沿傾向上延深為 450 m~206m,P19
北西至 P27 間距 400 米,礦體沿傾向上延深由 450m 變為 177m;P27 向北西 200m
至 P31,礦體沿傾向上延深變為 140m;從 P31 向北西 200m 至 P35,礦體沿傾向
上延深變為 188m;從 P35 向北西 200m 至 P39,礦體沿傾向上延深變為 100m;從
P39 北西 200m 至 P43,礦體沿傾向上延深變為 124m;P43 以北,礦體沿傾向上延
深在 120m 左右。
(4)礦體厚度、品位變化情況
高爾達礦段工程中礦體厚度一般 12~35m,最厚 63.50m,平均 19.95m,厚度
變化係數 65.77%;品位一般 1.00%~1.52%,最高 2.43%,平均 1.34%,品位變化
係數 36.94%。
礦體沿傾向上由地表向深部總體趨勢是由薄變厚再漸變薄,局部分支尖滅。
在走向上南東厚,北西薄,主要表現為:在 P11~P27 之間,礦體厚度一般 13.25~
46.98m,最厚 63.50m,最薄 5.00m;在 P27~P35 之間,礦體厚度一般 11.74~20.44m,
最厚 21.49m,最薄 5. 90m;P35 北西,礦體厚度一般 3.80~8.82m,最厚 17.06m,
最薄 1.70m。礦體平均厚度 19.95m。
礦體中 Li2O 含量變化不大,沒有明顯的沿走向或傾向上的變化趨勢。
(5)斷層破壞作用
Ⅷ號礦體在 P31~P27 之間受 F1 斷層的作用,對礦體產生明顯的錯動,錯動
平距 26m。
9.4.3.2 礦石質量
9.4.3.2.1 礦石結構
區內發現的鋰輝石礦體主要表現為細晶、中晶結構特徵,次為交代結構、熔
蝕結構的特點。區內礦體中各種礦石結構表述如下:
(1)微晶結構:鋰輝石晶體長度小於 1 釐米,寬度小於 0.2 釐米;綠柱石粒
徑小於 0.2 釐米,它們沒有完整的晶面,呈他形粒狀,主要出現於各種交代帶(集
合體)中。
(2)細晶結構
鋰輝石晶體長 1~5 釐米,寬 0.2~0.5 釐米;綠柱石粒徑 0.2~0.5 釐米。它們
多呈半自形,晶面發育不完整。為礦體的主要礦石結構。
(3)中晶結構
鋰輝石晶體長 5~10 釐米,寬 0.5~2 釐米;綠柱石粒徑 0.5~2 釐米;它們呈
自形,有時為半自形晶體。礦體邊緣可見該種結構。
(4) 粗晶結構:僅鋰輝石具這種結構,長 10~50 釐米,寬 3~5 釐米。晶
體完整。此種結構很少見。
(5)巨晶結構
僅有鋰輝石具這種結構,長度大於 50 釐米,寬度大於 5 釐米,晶面完整,極
為少見。
(6)交替結構
這是礦區常見的一種結構。早成鋰輝石、綠柱石的晶體邊緣,被晚成礦物溶
蝕,使其晶體邊緣成鋸齒狀,稱為熔邊結構。如鋰輝石單晶被粒狀石英交代或鋰
輝石晶體中包裹有粒狀石英,形成篩狀或蠕蟲狀結構。當鋰輝石、綠柱石被鈉長
石、白雲母、石英強烈熔蝕或交代,使其晶體分割成島嶼狀,形成殘餘結構。
(7)壓碎結構
在成礦過程中或之後,有構造活動,使礦石礦物受到局部破壞,表現鋰輝石
彎曲、析斷及破碎,形成壓碎結構。在細~粗晶鋰輝石中均可見及。
9.4.3.2.2 礦石構造
區內礦體中礦石構造以塊狀構造為典型,次為斑雜狀、浸染狀、條帶狀構造
特徵。表述如下:
(1)塊狀構造
是鋰、鈹礦石常見的一種構造。鋰輝石呈定向平行排列,垂直脈壁產出,分
布均勻。綠柱石呈不規則集合體,或塊狀集合體,散布於緻密塊狀石英周圍。
(2)條帶狀構造
是鋰礦石的一種主要構造。細、中、粗晶鋰輝石,平行長條狀微斜長石殘體
分布。或者鋰輝石與拉長粒狀石英相間排列,構成明顯的條帶。
(3)斑雜狀構造
是鋰礦石及鈹礦石不常見的一種構造。粗大的鋰輝和綠柱石晶體,無定向稀
疏的分布於基質中。
(4)浸染狀構造
為細晶綠柱石、鈮鉭鐵礦、微晶鋰輝石常見的一種構造。它們呈星散狀零星
分布,有時和納長石組成巢狀集合體。
9.4.3.2.3 礦物成分
(1)礦石礦物:鋰輝石 10~25%、最高 55%,鋰雲母 5~10%、最高 45%,,
少量綠柱石,鈮鉭鐵礦微量,含銣微斜長石(「天河石」)0~30%。
(2)脈石礦物及副礦物:石英 25~40%,微斜長石 15~40%,鈉—更長石
25~40%。
其他副礦物或後期熱液蝕變交代的礦物含量很少,主要有:錫石、黑鎢礦、
磁鐵礦、屑石、金紅石、鋯石、鋰透長石、鋰電氣石等。
9.4.3.3 礦石類型
礦石自然類型:礦區稀有金屬礦石自然類型簡單:95%以上為鈉長鋰輝石花崗
偉晶巖型,僅有 5%屬鈉長石—鋰雲母花崗偉晶巖型。
礦石工業類型及品級:工業類型為鈉長鋰輝石花崗偉晶巖。鋰輝石偉晶巖礦
石中主要雜質含量中,鐵、錳、磷含量均低,礦石經單礦物挑選出的鋰輝石礦物
樣化學分析結果:Li2O 7.33%、Nb2O5 0.0114% 、Ta2O5 0.0088%、Rb2O 0.0216% 、
SnO2 0.027% 、WO3 0.0417%、SiO2 66.42%、Al2O3 22.54%、Fe2O3 0.260%、MnO
0.09145%、K2O 0.2965%、Na2O 0.352%、CaO0.502%、MgO0.0487%、P2O5 0.0301%、
TiO20.06195%、V2O5 0.0025%、Cs2O 0.0038%、Ga2O3 0.0131%。馬爾康縣黨壩鄉
鋰輝石礦屬低鐵鋰輝石型礦石。
9.4.3.4 礦體圍巖和夾石
(1)近礦圍巖
區內鋰輝石礦體賦存於花崗偉晶巖脈中,礦體與未礦化脈體無明顯邊界,而
偉晶巖脈則貫穿於三疊系上統侏倭組一、二、三段地層中,脈體與圍巖地層界線
清楚。
礦體主要近礦圍巖為黑雲長英角巖、角閃長英角巖、黑雲石英角巖、透輝長
英角巖、陽起長英角巖等。
圍巖為一套接觸變質巖石,其礦物組成主要為石英、長石、黑雲母、白雲母、
角閃石、陽起石、透輝石及少量炭質、石榴石、方解石。
(2)近礦圍巖蝕變特徵
本礦床內礦體的近礦圍巖蝕變有鋰雲母化、白雲母化、絹雲母化、黑雲母化、
電氣石化等多種類型,區內主要以鋰雲母化、白雲母化、黑雲母化為主要特徵。
近礦圍巖蝕變一般在距偉晶巖脈體邊界約 1m 範圍內,個別節理裂隙發育地段
可達 3~5 米,有用有益組分為 Li2O,大致含量為 0.2~0.45%,其他稀有金屬組分含
量很微弱。近礦圍巖中無有害組分。
(3)夾石
區內礦體內部夾石出現於 P11~P19 之間Ⅷ號礦體,深部夾石類型以偉晶巖為
主,礦體地表露頭局部厚大部位則出現地層夾石。
9.4.3.5 找礦標誌
(1)在二雲母花崗巖的巖舌、巖枝及曲線緩斜接觸地段,或其附近的巖體外
接觸帶,背斜軸部和近軸部位,以及背斜傾沒端,大量節理裂隙發育的地段,是
花崗偉晶巖賦存的有利部位。
(2)稀有金屬偉晶巖,往往產於石英脈廣泛分布地段的內側及以外,稀有金
屬偉晶巖就慢慢減少或絕跡。
(3)稀有金屬偉晶巖,往往遠離巖體產出,一般在水平方向距離巖體
1500~4000m,在垂直方向上距離巖體1000~2000m。
(4)有含礦偉晶巖轉石地方,在其來源方向一定有稀有金屬偉晶巖分布。
(5)由於偉晶巖脈抵抗風化能力比圍巖強,常常形成突出的地貌或白色陡巖,
也是尋找偉晶巖脈的標誌。
(6)含鋰輝石偉晶巖脈基本不含或含少量的白雲母及黑色電氣石(鐵電氣
石),巖石礦物結晶粒度中等以下,反之,含大量結晶顆粒粗大的白雲母和黑色電
氣石的偉晶巖不含鋰輝石或含鋰品位很低。
(7)當偉晶巖脈中含淡綠色、淡紫色的鋰雲母、風化面呈淺褐色或黃褐色板
柱狀鋰輝石晶體時,是尋找微斜長石型鋰輝石偉晶巖礦的直接標誌。
9.4.3.6 礦床成因、成礦模式及其控礦因素
黨壩鋰輝石礦床以東的可爾因二雲二長花崗巖體出露面積近 200km2,是該地
區的主要酸性巖漿侵入體,圍繞該巖體周圍約 450km2 範圍內分布有上千條花崗偉
晶巖脈,主要集中在五個密集區內,即:北部密集區、東北密集區、東南密集區、
西部密集區、南部密集區,在這五個密集區內分布著大量以含鋰輝石為主的稀有
金屬花崗偉晶巖脈,形成多個鋰輝石礦床,黨壩鄉鋰輝石礦床是其中之一,它位
於東南密集區內。這些事實說明可爾因二雲二長花崗巖是本地區稀有金屬偉晶巖
的成礦母巖,其形成機理是:在燕山期伴隨地槽回返時,有大量酸性巖漿侵入,
隨著花崗巖漿的結晶分異作用和氣運作用的發展,在「巖漿室」頂部聚集富含揮發分
熔體、射氣。當構造平靜時,就在原地形成偉晶巖異離體,當花崗巖漿系統平衡
由於構造活動關係而受到破壞時,就沿著構造裂隙上升、充填,形成貫入偉晶巖。
但各類型偉晶巖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不同成份的含礦溶液由巖漿源斷續
按一定時間間隔脈動貫入的,即開始從巖漿源析出富含鉀的熔體,由這種熔體形
成微斜長石型偉晶巖,繼而溢出富含鉀鈉的熔體,從而形成微斜長石鈉長石型偉
晶巖。然後巖漿源的成分逐漸地向富含鈉和鋰的方向變化,且揮發分增多,於是
便先後出現特殊的鈉和鈉—鋰部分,相應的形成鈉長石型,鈉長石鋰輝石型和鈉
長石鋰雲母型偉晶巖。由於後期熔體中富含揮發份,故在遠離巖體空間產出。上
述看法被不同類型偉晶巖的空間帶狀分布及早成偉晶巖被晚期偉晶巖穿插,以及
在同一地段有兩種以上類型偉晶巖存在等等事實所證明。
但是,偉晶巖熔體侵入到構造裂隙以後,還有它自己一段發展歷史,即熔體
貫入到相對封閉的裂隙中,隨著溫度、壓力的逐漸降低,而產生結晶分異作用。
因此,形成明顯或不明顯的帶狀構造。
在結晶作用晚期,不僅溶液中的鈉鋰濃度相應增高,且有大量揮發分聚集,
因此偉晶巖溶液的活動性增大,它便向偉晶巖頂部遷移,對早成礦物產生自交代
作用,這種交代作用不局限在偉晶巖中間石英核外圍的地段,也就是不受偉晶巖
分異程度控制,而受偉晶巖原生裂隙控制,可以在全脈強烈發育。在交代作用發
生過程中,有大量稀有金屬礦物晶出,從而形成稀有金屬偉晶巖礦床。
9.4.4 礦石加工技術性能
為了解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礦石的可選性能,選擇了具代表性的Ⅷ號礦體的
P19 勘探線的露天採場內,採用刻槽法採集選冶試驗研究樣 20 件,組合為選礦試
驗樣,樣品重量 4560kg。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對該試樣分析,樣品中含 Li2O
1.42%、Ta2O50.0088%、Nb2O5 0.0114%、SnO2 0.0274%、BeO0.0031%。樣品與Ⅷ
號礦體平均品位( Li2O 1.34%、Ta2O5 0.009%、Nb2O5 0.004%、SnO2 0.04%)基本
接近,僅 Nb2O5 相差較大,可能與分析方法有關。樣品代表性較好。
2010 年 4~6 月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進行了實驗室流程試驗,通過重選—磁
選試驗、浮選試驗和低鐵鋰輝石探索試驗,獲得了重選加磁選法回收鉭鈮礦物及
錫石、浮選法回收鋰輝石的工藝流程。根據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的試驗結果,
對黨壩鋰輝石礦的工業利用性能評價如下:
(1)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主要有價元素為金屬鋰,鉭鈮礦物及錫石也具一定
回收價值。鈹的含量過低而未達到綜合回收要求。
(2)針對此礦石性質,採用重選加磁選法回收鉭鈮礦物及錫石,浮選法回收
鋰輝石的工藝流程是合理可行的。
(3)重選試驗採用旋螺粗選,搖床精選得到鉭鈮和錫石混合精礦,混合精礦
通過磁選可有效分離鉭鈮礦物和錫石。最終獲得的鉭鈮精礦 Ta2O5 含量為 22.10%,
Ta2O5 回收率 35.63%;Nb2O5 含量為 44.3841%,Nb2O5 回收率 55.19%。所獲得的
錫石精礦 SnO2 含量為 65.9421%,回收率 23.85%。
(4)鋰輝石採用碳酸鈉和氫氧化鈉調漿,氧化石蠟皂、環烷酸皂為捕收劑,
經一粗二精的浮選流程可取得鋰輝石精礦 Li2O 含量為 6.11%,Li2O 回收率為
82.21%的較好指標。
(5)低鐵鋰輝石試驗只進行了初步的探索,所獲得的低鐵鋰輝石精礦 Li2O
含量為 6.34%,其 Fe2O3 含量為 0.44%。
總之,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石之鋰精礦、錫石精礦、鉭鈮精礦回收率較高,
加強選礦工藝研究,進一步增加鋰精礦價值的可能性較大,區內的鋰輝石礦體的
工業利用性能良好。
9.4.5 礦床開採技術條件
9.4.5.1 礦床水文地質概況
礦區位於分水山脊及山脊兩側地帶,分水嶺地帶海拔高程 4181~4527m,山
脊呈北東—南西向延伸,山脊的北西、南東側分別發育馬桑溝和地拉秋溝。礦區
的主要礦體位於馬桑溝及地拉秋溝中間的山脊及山坡地帶。地拉秋溝在礦區南東
角呈北東—南西向流經,流出礦區的標高約 2950m 左右。本次儲量估算底界的標
高約 3545m,都位於侵蝕基準面之上,有利於生產礦坑的排水。
礦區內廣布三疊系上統侏倭組(T3zh)裂隙含水層,花崗巖巖脈穿插於裂隙含
水層中,可視為裂隙含水層中局部不含水夾層。區內破碎帶不發育,無具規模的
阻水斷裂,開採的礦山屬於對無界含水層的疏幹。
9.4.5.1.1 主要含水層的水文地質特徵
第Ⅰ含水層—第四系(Q4)孔隙潛水弱含水層:以殘積層為主,主要分布在
山脊及山坡平緩地帶,厚 1.0~15.0m,溝谷地帶堆積有零星坡積物,厚約 3~23m。
由黃褐色粘土、亞粘土、亞砂土夾礫石組成,未見泉點出露,富水性弱。
第Ⅱ含水層—三疊系上統侏倭組基巖裂隙弱含水層(T2z、T3zh):三疊系上統
侏倭組廣泛分布於礦區內,其巖性組合以長英質砂巖與泥巖、粉砂巖為基本成分,
多呈韻律式互層,為特徵的半深海濁流沉積為主的復理石建造,進區域變質後進
一步由可爾因巖體侵入的熱接觸變質作用形成的一套角巖,呈中厚—厚層狀,厚
度大於 1000m。因風化裂隙和部分層段風化裂隙發育賦存裂隙水。
9.4.5.1.2 相對隔水體
礦區的相對隔水體由似層狀的巖漿巖脈組成,發育於礦區中部的花崗偉晶巖
脈為鋰輝石礦體賦存段,巖脈長 162~3608m 間,厚度 0.94~63.50m;部分阻隔了
大氣降水向深部含水層的入滲,但分布區段十分有限,不能形成區內的穩定隔水
層,僅在局部成為隔水頂板,從總體而言,對區內地下水的補給、徑流、排洩影
響不大。
9.4.5.1.3 礦坑充水因素
(1)地表水和大氣降水對礦坑充水的影響
礦區的地表水體主要為山脊北西及南東兩側的馬桑溝和地拉秋溝,常年有水。由
於切割強烈,勘探的主要礦體都位於溪溝的水體之上,溝水不能向礦坑充水,相反溝
道成為礦區地下水的排洩場所。由於區內地下水主要為大氣降水補給,雨季的降水入
滲必然會加大礦坑的湧水量。雨季增大了含水層的厚度,礦坑疏幹的降深加大,礦坑
湧水量隨之增加。露天採坑面積較小,且西側邊坡可將進入礦坑的地表水自然排洩。
(2)基巖裂隙水對礦坑充水的影響
礦體賦存於基巖裂隙含水層中,裂隙水成為礦坑的直接充水層。對於裂隙水
而言,含水不均一性為其特點,區內斷層構造不發育,但局部發育層間錯動帶,
地層破碎或裂隙發育,礦坑遇及,湧水量即會增大,如 PD04 湧水量大部分來自坑
道寬大裂隙的湧水。由於鑽孔終孔至今未滿一個水文年,鑽孔水位長期觀測仍在
進行中,根據臨近礦區資料,區域內地下水水位變幅約為 17.0m,說明雨季增大了
含水層的厚度,礦坑疏幹的降深加大,礦坑湧水量隨之增加。
9.4.5.1.4 探礦平硐水文地質特徵
為探礦及採礦作為中段平巷,礦區於Ⅷ礦體高爾達礦段開鑿了 8 個平硐
(PD01~PD08),於Ⅵ礦體開鑿了 2 個平硐(地 PD01、地 PD02)。平硐主要開鑿
為穿越礦床圍巖的裂隙含水層中巷道及沿礦脈相對隔水體巷道,其中 PD01、
PD02、、無地下水從硐口流出,其他平硐皆有地下水從硐口流出,但水量較小。、
PD04、 PD05、PD07 坑口流量分別為 0.89、2.47、0.71、0.62l/s。
平硐的主要湧水量源於淋水段,而淋水段的圍巖普遍裂縫發育或巖體較破
碎,佐證了裂隙含水層不均一的特徵。而沿脈開鑿的平硐硐壁乾燥段一般比例
較大,體現了巖漿巖脈含水量少、為相對隔水體的特點。
9.4.5.2 工程地質
9.4.5.2.1 礦區工程地質特徵
礦區位於深切割高山區,除山脊及山坡稍平坦地區堆積有殘積層外,其餘地
區基巖裸露。基巖基本由溶海—淺海相沉積為主的復理石建造經變質作用後形成
的一套角巖。區內斷層構造不發育,地層總體呈單斜,後期的巖脈呈條帶狀賦存
其間。
(1)工程地質巖組的基本特徵
依據巖石的物質成分、成層組合條件、巖體結構、厚度變化、工程地質特徵
諸因素,將礦區巖層劃分為二大工程地質巖組。
殘積鬆散碎屑軟弱工程地質巖組(Q4):由粘土、亞粘土、亞砂土夾礫石組成,
呈散體結構,厚 1.0~15.0m。主要分布於分水嶺山脊地帶,地形較開闊舒緩,具
有乾燥鬆散,遇水泥化的特點。巖組分布區較為分散,部分區段與礦體頂部直接
接觸,且厚度較大,在露天開採時,要注意鬆散巖組形成邊坡的穩定性。
較堅硬—堅硬工程地質巖組:本巖組因巖石類型和結構的差異可細分為二個
亞組。即:變質巖較堅硬工程地質巖亞組(T3zh):由中厚—巨厚層狀黑雲長英角
巖、角閃長英角巖、透輝長英角巖、陽起長英角巖、陽起石英角巖、二雲石英角
巖、灰質黑雲石英角巖、黑雲石英角巖等組成,厚度>1000m。層狀~塊狀結構巖
體,角巖質地較堅硬,天然抗壓強度 38.7~106.3MPa,力學強度較高,是礦區主
要的井巷圍巖;巖漿巖脈堅硬工程地質巖亞組(γρ):由花崗偉晶巖、含鋰輝石花
崗細晶巖組成,厚 0.94~63.50m,長條狀、脈狀產出,緻密堅硬,呈整體狀結構,
天然抗壓強度 55.6~76.3MPa,力學強度高,其中花崗偉晶巖脈是鋰輝石礦體賦存
巖脈。
(2)結構面基本特徵
勘查區內地表斷裂構造不發育,僅北部發育一條斷層(F1)。斷層走向 57°,
在勘查區內沿走向延伸 1206m,沿傾向延伸 0~50m。斷層面傾向 148°,傾角 89°,
平面斷距 27m。斷層兩側巖石甚為破碎,破碎帶寬 1m,主要由碎裂巖、斷層泥組
成,6 號坑道內局部可見斷層擦痕。屬壓扭性逆斷層。斷層錯斷地層及Ⅷ、Ⅸ、Ⅹ、
Ⅺ號礦體。區內結構面以Ⅲ~Ⅳ級為主,發育北西向、北東向節理裂隙和層間裂
隙。其中構造節理一般延伸數米—數十米,較閉合,對巖體的完整性影響較小;
層間裂隙往往在局部層段形成層間錯動帶,規模稍大,寬可達 1~10 米,帶內巖
體較破碎,易產生冒落、片幫、湧水等不良工程地質問題。
9.4.5.2.2 井巷圍巖穩固性評價
(1)礦體頂底板巖體穩固性評價
頂底板系三疊系上統侏倭組(T3zh)較堅硬-堅硬工程地質巖組,由巖石抗壓
強度分析,頂板普氏係數約為 4.2~10.63,屬Ⅴ~Ⅲ類相中等堅固~堅固類巖石;
底板普氏係數約為 3.87~8.86,屬Ⅴa~Ⅲa 類相中等堅固~堅固類巖石。巖體主要
呈塊狀結構。據勘探巖心統計,巖組的RQD值在 8.0%~98.0%之間,平均值 81.03%,
巖石質量較好,巖體較完整。從開鑿的平硐揭示,巖體較完整,穩固性較好。但
遇層間將錯動帶,巖體則較破碎,穩固性差,需進行支護。
(2)含礦巖脈巖體穩固性評價
礦體賦存於花崗偉晶巖脈中,巖脈系較硬工程地質巖組。由巖石強度確定的
普氏係數約為 5.56~7.63,屬Ⅳ~Ⅳa 類比較堅固類巖石。巖體呈整體結構,節理
不甚發育。據勘探巖心編錄,巖脈的 RQD 值在 24.0%~98.0%之間,平均值 85.68%,
巖石質量好,巖體較完整,穩固性好。
9.4.5.2.3 開鑿平硐概況
為探礦及採礦,在Ⅷ礦體高爾達礦段開鑿了 8 個平硐,在Ⅵ礦體開鑿了 2 個
平硐,平硐的主體圍巖為三疊系上統侏倭組(T3zh)變質巖。圍巖中發育三組節理:
①296°~321°∠80°~82°;②168°~196°∠65°~80°;③76°~83°∠75°~85°,裂隙
長約 3~5m,寬約 3~15cm,部分裂縫充填有少量淺黃色粘土。裂隙一般較稀疏,
部分地方發育頻度約 2.1~4.3 條/米,節理裂隙切割圍巖巖體,對巖體的完整性有
所破壞,但因角度大、較稀疏,切割的巖塊比較穩定,一般未予支護。平硐的硐
口地段,由於近地表,風化裂隙和卸荷裂隙較發育,局部的層間錯動帶巖體亦較
破碎,巖體呈散體結構,穩固性極差,進行了拱形支護。平硐支護段主要為近裂
隙發育及圍巖破碎段,硐內其他區段支護段較少,大部分呈裸巷。自開鑿至今已
歷數年,裸巷未見變形和掉塊坍塌現象。總體而言,表明礦區井巷圍巖的穩固性
較好。
9.4.5.2.4 露天邊坡穩定性評價
該礦山露天開採首採區初步確定為 19 號勘探線為中心Ⅷ礦體的部分區段,設
計礦坑依地形展布,為似鍾狀,南側最寬處 104m,長 125m,面積約 7668m2。分
別形成北東、南側兩條露天邊坡。組成邊坡巖體的巖性單一,蓋層為第四系鬆散
含粘土碎塊石,厚度 3~9m,分布不均勻;其下為含鋰輝石花崗巖及變質巖圍巖。
因此,設計礦坑的邊坡類型以巖質邊坡為主,局部需考慮覆蓋土體的影響。影響
邊坡穩定的主要因素是基巖風化破碎帶、基巖巖體結構面發育程度及鬆散土體形
成的坡度。
礦坑邊坡新鮮巖石堅硬,巖石質量指標(RQD)一般 75%以上,巖體完整。
影響露天採坑巖體邊坡穩定的主要因素是巖體Ⅲ、Ⅳ級結構面及發育程度,其中
又以Ⅳ級結構面(構造裂隙)為主。採礦場區域內有 3~5 組構造裂隙發育,巖體
結構比較複雜。
露天開採首採區巖層產狀 350~31° 20 ∠ ~21°,採礦方向基本沿地形坡向布置,
礦山在開採過程中,人工開挖最終將形成兩類走向邊坡,一為走向基本平行地層
走向邊坡(北東側邊坡),一為走向基本正交地層走向的邊坡(南側邊坡)。
北東側邊坡:該人工邊坡走向基本平行地層走向,該區露採所形成的端幫最
終邊坡的坡向為北西向,與巖層的組合為小角度斜交坡。由於巖體呈塊狀結構,
部分區段較破碎,開採形成的邊坡因其較陡,可能有局部地段引發小型崩落、掉
塊等礦山工程地質問題,開採時要注意合理放坡。
南側邊坡:該類人工邊坡走向基本平行巖層傾向,不會形成外傾的滑移面。
南側邊坡坡向與其中的一組Ⅳ類結構面的傾向相近,受結構面的切割,可能在局
部引發小型巖崩,在開採時應注意合理放坡,並及時剔除。南側邊坡坡頂局部區
段覆蓋土層較厚,土體較鬆散,巖土力學性質較差,開挖邊坡前應將其清除,以
免形成局部崩滑,影響採礦活動的安全。
由礦區邊坡巖體的巖性、結構特徵、物理力學性質和結構面發育程度、坡面
與層面的組合關係分析,該礦礦巖穩定性為中等穩固,建議露天採場的階段坡面
坡角為 40°,礦體圍巖主要為變質巖,屬較堅硬巖類,建議該礦最終邊坡角 35~40°。
露天礦場最小底盤寬度不小於 30~40m,因全礦區最大開採高差較大,宜從上下
進行臺階式開採。
9.4.5.3 環境地質
9.4.5.3.1 區域穩定性評價
黨壩鋰輝石礦區位於鮮水河地震帶與松潘地震帶之間,處於強大地震帶包圍
之中,本區歷史上曾發生 3 級以下小地震 166 次,3 級以上地震 16 次,近年來的
微震活動仍較頻繁,2008 年「5.12」汶川大地震,區內亦有明顯震感。馬爾康縣黨壩
鄉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 0.10g,地震基本烈度值為 7 度,設計特徵周期 0.45s。區域
地殼穩定性為基本穩定。
9.4.5.3.2 礦區水環境評價
礦區的水資源類型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據水樣的水質檢驗報告,水質類型
以 HCO3-Ca-KNa 型及 HCO3-Ca 型水為主。其中,PH 值 7.3~8.0,礦化度 0.072~
0.365g/l,總硬度(以 CaCO3 計)36.03~175.16mg/l,感官指標一般良好,屬中性
極軟的淡水。水質較好,大部分可以作為飲用水源。
礦區範圍為季節性牧區,植被以高山灌木及高山草甸為主,無固定居民;礦
區不屬於旅遊區、不屬於文物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
9.4.5.3.3 礦區地質環境現狀
礦區地處深切高山區,基本為基巖裸露區,巖坡平均坡度 35°左右,巖體總體
呈塊狀—整體結構,構造不發育,主要結構面為Ⅳ級節理裂隙,一般延伸較短,
發育頻度較疏,區內地面基本穩定。由於地處封山育林區,植被茂密,對谷坡的
巖土有較好的護坡作用,鬆散的固體物源少,泥石流不發育。區內無汙染企業,
礦石和廢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組份。區域環境空氣品質良好;噪聲監測無超標現象,
滿足 GB3096-93《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標準》2 類標準要求,礦區聲環境現狀良好;
礦區的地質環境現狀應屬質量良好的第一類。
由於谷坡局部發育有第四系鬆散堆積層,在外營力地質作用和人類工程活動
的影響下,在覆蓋土層較厚且坡度較陡處易產生局部小型滑坡,主要威脅露天採
場、礦區公路及礦區生活區。
區內由於溝谷切割深,巖體臨空性好,局部存在零星崩塌體,規模小,主要
為平硐開挖、露天採場開挖及自然因素作用的結果,主要威脅坑口、露天採場及
礦區公路。
區內地質隱患點皆屬發育於淺表的小型隱患點,除位於公路、平硐硐口及露
天採場邊坡上部的災害點威脅採礦正常工作,需進行工程治理外,其餘各點隱患
點危害程度小,對礦床的地下開採不具威脅。
9.4.6 礦區礦業活動現狀
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目前有地拉秋礦區選礦廠日選規模 350 噸,已於 2008
年 4 月建成投產。礦區範圍內除地拉秋Ⅰ號礦體在生產外(考察期間正處於冬季
停產狀態),其餘礦體都在做地質探礦工作,選礦基礎設施正在建設當中(在建的
選廠有兩處,包括高爾達Ⅰ期選礦廠、地拉秋六號礦區選礦廠),未進行開採。
評估方法
10.1 評估方法的選取
根據《探礦權採礦權評估管理暫行辦法》、《礦業權評估技術基本準則
(CMVS00001-2008)》和《收益途徑評估方法規範(CMVS12100-2008)》以及礦業權
評估的有關規定,目前該礦山為生產礦山,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化探隊德
陽科地礦產勘查有限公司於 2012 年 1 月 6 日提交的《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資源儲
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以下簡稱《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並在 2012 年 1
月 17 日通過了四川省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評審,取得了評審意見書(川評審
[2012]009 號),確定其儲量規模為大型。四川省冶金設計研究院 2012 年 7 月提交
的《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 85 萬噸/年採選工程
可行性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可行性研究報告》)。根據本次評估目的和礦業權的
具體特點,委託評估的礦業權具有一定規模、具有獨立獲利能力並能被測算,其
未來的收益及承擔的風險能用貨幣計量,其資源開發利用主要技術經濟參數可參
考《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公開市場信息來確定。因此,評估人員認為該評估對象
的地質研究程度較高,資料基本齊全、可靠,基本達到採用折現現金流量法評估
的要求,確定本次評估採用折現現金流量法。
折現現金流量法基本原理,是將礦業權所對應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作為現
金流量系統,將評估計算年限內各年的淨現金流量,以與淨現金流量口徑相匹配
的折現率,折現到評估基準日的現值之和,作為礦業權評估價值。
現金流量法的計算公式
( ) Σ=
+
= . .
n
t
i t
p CI CO
1
t 1
( ) 1
式中:P —礦業權評估價值
CI —年現金流入量
CO —年現金流出量
(CI-CO)t —年淨現金流量
i —折現率
t —年序號(i=1,2,3,…,n)
n —評估計算年限
技術參數的選取與計算
評估指標和參數的取值主要參考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化探隊德陽科地
礦產勘查有限公司於 2012 年 1 月 6 日編制的《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資源儲量核實
及補充詳查報告》(以下簡稱《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及其評審意見書、四
川省冶金設計研究院 2012 年 7 月提交的《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馬爾康
縣黨壩鄉鋰輝石礦 85 萬噸/年採選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可行性研究
報告》)及評估人員掌握的其他資料。
《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中資源儲量估算採用的
工業指標為礦權人所要求的工業指標,該指標符合《稀有金屬礦產地質勘查規範》
(行標,DZ/T 0203-2002)中所列鋰礦床參考的工業指標範圍;資源儲量歸類編
碼符合《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7766-1999)標準;資源儲量估算採用勘
探線剖面法估算。該報告符合有關規範要求,所提交的資源儲量通過四川省礦產
資源儲量評審中心的評審,取得了評審意見書(川評審[2012]009 號)。
《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 85 萬噸/年採選工
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是由具有甲級資質的四川省冶金設計研究院編制並提交的,
根據《有色金屬採礦設計規範》(YSJ021-92)和《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
(GBl6423—2006)等規範、規定以及評審通過的《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資源儲量
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進行設計,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取值合理。
綜上所述,《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及其評審意
見書、《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 85 萬噸/年採選
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其評審意見書,符合各自編制規範的要求,可以作為本
次評估的依據或基礎。
選取依據:
本次評估利用的資源儲量主要依據委託方提供的《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資源儲
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及其評審意見書。
編制《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目的是核實採礦權內(122b)+(333)鋰輝
石礦資源儲量,同時也對探礦權範圍內的(122b)+(333)鋰輝石礦資源儲量進
行了測算,工作重點為Ⅷ號礦體高爾達地段。
根據《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本次核實及詳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區內的地
層、構造、巖漿巖、蝕變特徵與成礦關係;本查明了礦床內礦體數量、規模、形
態、厚度、品位變化、空間分布特徵及相互關係;查明了礦體的連續性以及礦體
中夾石分布情況,控制了礦體界線;基本查明礦石礦物種類、共生組合、嵌布特
徵、結構構造,基本查明礦石的有用有害組分含量、賦存狀態、分布規律;確定
了礦石品位和品級,查明了稀有金屬組分,進行礦石自然類型和工業類型劃分,
對礦石的工業利用價值作了評價。較系統地分析了礦體的成因和控礦條件。礦床
內礦體及圍巖工程地質條件較好,水文地質條件簡單,擬進行地下開採對周圍環
境影響較小。通過四川省有色冶金研究院對黨壩鋰輝石礦進行鋰輝石、鉭鈮鐵礦
綜合回收試驗結果,表明黨壩鄉鋰輝礦礦除綜合回收鋰輝石、鉭鈮礦物外,錫石
也具一定回收價值。採用浮選法工藝回收鋰輝石可達到 82.21%的良好回收率指標,
在低鐵鋰輝石探索試驗中,鋰輝石精礦含鐵(Fe2O3)0.44%。黨壩輝石礦床規模
已達大型,礦床開採條件簡單、礦體厚度大,礦石選礦性能良好,進行礦山開發
具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本次評估採用了該資源儲量結果。
評估基準日保有資源儲量的確定
根據《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至 2011 年 8 月,對採礦權內鋰石礦進行
資源儲量核實和補充詳查估算,共求獲(122b)+(333)類礦石資源/儲量 2198.69
萬噸,Li2O 資源/儲量 29.56 萬噸,為大型礦床,礦床 Li2O 平均品位 1.29%,屬鈉
長石鋰輝石型花崗偉晶巖礦床。因該礦體仍在做地質探礦工作,未進行開採,故
《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中各資源儲量未發生變化,則截止評估基準日 2012
年 6 月 30 日,採礦權及探礦權範圍內的各級別儲量以及伴生資源情況如下:
11.2.1 採礦權界內
(1)礦石量
探獲礦石資源量 1236.1758 萬噸,其中(122b)類 980.2202 萬噸,(333)類
255.9556 萬噸,其中(122b)佔 79.29%。
2.金屬量
探獲 Li2O 資源量 15.9267 萬噸,其中(122b)類 13.2212 萬噸,(333)類 2.7055
萬噸,其中(122b)佔 83.01%。
探獲 Nb2O5 資源量 1071 噸,其中(122b)類 859 噸,(333)類 212 噸,其中
(122b)佔 80.21%;
探獲 Ta2O5 資源量 473 噸,其中(122b)類 389 噸,(333)類 84 噸,其中(122b)
佔 82.24%;
探獲 Sn 資源量 5567 噸,其中(122b)類 5105 噸,(333)類 462 噸,其中(122b)
佔 91.70%。Ⅷ號礦體的資源/儲量估算結果見《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附表。
11.2.2 探礦權界內
(1)礦石量
探獲礦石資源量 962.5123 萬噸,其中(122b)類 719.5428 萬噸,(333)類 242.9695
萬噸,其中(122b)佔 74.76%。
(2)金屬量
探獲 Li2O 資源量 13.6343 萬噸,其中(122b)類 10.2633 萬噸,(333)類 3.3710
萬噸,其中(122b)佔 75.28%。
探獲 Nb2O5 資源量 891 噸,其中(122b)類 681 噸,(333)類 210 噸,其中
(122b)佔 76.43%;
探獲 Ta2O5 資源量 334 噸,其中(122b)類 255 噸,(333)類 78 噸,其中(122b)
佔 76.35%;
探獲 Sn 金屬資源量 3601 噸,其中(122b)類 2957 噸,(333)類 644 噸,
其中(122b)佔 82.12%。Ⅷ號礦體的資源/儲量估算結果見《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
報告》附表。
根據《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的評審意見書(川評審[2012]009 號),本
次資源量估算,在分割Ⅷ-6-1 和Ⅷ-6-3 塊段時多估算了礦石量 54.03 萬噸,Li2O7510
噸,根據《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附表 14,Ⅷ-6-1 和Ⅷ-6-3 為(122b)類別的
資源儲量,其伴生資源的平均品位分別為 Nb2O5 0.009%,Ta2O5 0.004%,Sn 0.04%,
據此推算多估算的伴生資源量金屬量分別為 Nb2O5 48.63 噸,Ta2O5 21.61 噸,Sn
金屬 216.12 噸。
本次評估扣除多估算的資源量後,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馬爾康黨壩
鋰輝石礦採礦權、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詳查探礦權評估範圍內的保有
資源儲量為:(122b)+(333)類別(礦石量)2144.66 萬噸,其中(122b)類別(礦
石量)1645.73 萬噸,(333)類別(礦石量)498.93 萬噸。
評估利用資源儲量的確定
根據《礦業權評估利用礦產資源儲量指導意見(CMVS30300-2010)》,礦業權評
估時,經濟基礎儲量、探明的、控制的內蘊經濟資源量全部參與評估計算,邊際
經濟資源量不參與評估計算,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採用可信度係數(0.5~
0.8)進行折算,鑑於本區主礦體為厚大礦體,形態較簡單,礦體勘查類型為 I 類。
本次推斷的內蘊經濟資源量(333)可信度係數按 0.70 取值,則:
評估利用的資源儲量=Σ(基礎儲量+各類別資源量×該類別資源量的可信度
係數)
= (122b) +(333)×0.70
= 1645.73+498.93×0.70
= 1994.98(萬噸)
(詳見附表二)。
評估設定的採選方案及技術指標
根據資料顯示,開採方式為地下開採,採礦方法為階段礦房法進行開採。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採礦損失率為 10%,即採礦回採率指標為 90%,礦石
貧化率指標為 8%,Li2O 選礦回收率 83.00%;SnO2 選礦回收率 23.85%;Nb2O5 選
礦回收率 20.00%;Ta2O5選礦回收率 20.00%。本次評估確定採礦回採率指標為90%,
礦石貧化率指標為 8%,Li2O 選礦回收率 83.00%;SnO2 選礦回收率 23.85%;Nb2O5
選礦回收率 20.00%;Ta2O5 選礦回收率 20.00%。
產品方案
依據企業實際情況,新建各礦山在工藝流程設計有所改進,根據《可行性研
究報告》,產品方案為鋰精礦(Li2O 含量為 6%),錫精礦(錫金屬含量為 65%),
鉭鈮精礦(精礦中(Ta. Nb)2O5含量為50%);故本次評估確定產品方案為鋰精礦(Li2O
含量為 6%),錫精礦(SnO2 含量為 65%),鉭鈮精礦(精礦中(Ta. Nb)2O5 含量為 50%)。
評估基準日可採儲量的確定
根據《礦業權評估利用礦產資源儲量指導意見(CMVS30300-2010)》,評估利用
的可採儲量計算公式如下:
評估利用可採儲量=評估利用資源儲量-設計損失量-採礦損失量
=(評估利用資源量-設計損失量)×採礦回採率
設計損失量為各種永久礦柱、礦井邊界礦柱、地面建築物礦柱以及村莊、河
流壓覆礦體損失,本次評估採用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無設計損失。
故本次評估採礦回採率取 90%。
評估利用可採儲量=(評估利用資源量-設計損失量)×採礦回採率
=1994.98×90%
=1795.48(萬噸)
(詳見附表二)。
生產規模及服務年限
11.7.1 生產規模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其設計的生產規模為 85 萬噸/年,本次評估取礦山
生產規模為 85 萬噸/年。
11.7.2 服務年限
礦山服務年限根據下列公式計算:
T=Q÷〔A×(1-ρ)〕
式中:T—礦山服務年限
Q—可採儲量(1795.48 萬噸)
A—礦山生產能力(85 萬噸/年)
ρ—礦石貧化率(8%)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成後,生產規模達到年開採礦石 85 萬 t/a。
項目建設周期二年,第三年投產達到設計生產能力 35%,第四年達到設計生產能
力 70%,第五年達到設計生產能力 100%。
則自 2012 年 7 月至 2014 年 6 月共 2 年時間為基建期,生產期自 2014 年 7 月
至 2016 年 6 月共 2 年時間合計採出礦石 89.25 萬噸(85×35%+85×70%)。
則礦山滿負荷生產的時間為
T=〔1795.48-89.25×(1-8%)〕÷〔85×(1-8%)〕≈21.91 年
則礦山服務年限合計為 23.91 年(21.91+2),評估計算年限為 25.91 年(含 2
年基建期),評估計算期從 2012 年 7 月到 2038 年 5 月。
主要經濟參數的確定
本次評估主要經濟參數的確定主要依據企業提供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並參
照《可行性研究報告》有關技術標準和《礦業權評估指南》、《礦業權評估利用礦
產資源儲量指導意見(CMVS30300-2010)》和《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見
(CMVS30800-2008)》,以及礦業權評估的其他相關規定進行必要調整。
固定資產投資
根據《礦業權評估指南》(2006 年修訂版)及《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
見(CMVS30800-2008)》,礦業權評估中不考慮固定資產投資借款,全部固定資產投
資統一按自有資金處理。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固定資產投資為 26084.08 萬元,其中:房屋建築原
值 6252.53 萬元;機器設備原值 10831.36 萬元;開拓工程投資為 2013.35 萬元;安
裝工程 2166.27 萬元;其他費用 1704.70 萬元;預備費 3115.87 萬元。根據《礦業
權評估指南》(2006 年修訂),固定資產投資需剔除預備費用。安裝工程費用及他
費用分攤到房屋建築、機器設備以及開拓工程中後得出,本次評估取房屋建築原
值 7519.90 萬元,機器設備含稅原值 13026.85 萬元,開拓工程投資為 2421.45 萬元,
固定資產合計為 22968.21 萬元。
根據國家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有關規定,自 2009 年 1 月 1 日起,評估確定新
購進設備(包括建設期投入和更新資金投入)按 17%增值稅稅率估算可抵扣進項
增值稅。
計算表中機器設備投資為含增值稅數值,經計算新增設備可抵扣的進項增值
稅為 1892.79 萬元(即 13026.85÷(1+17%)×17%)。
(詳見附表四)。
12.2 流動資金
根據《礦業權評估指南》(2006 年修訂)及《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見》,
有色金屬礦山(包括貴金屬、稀有金屬)企業流動資金按固定資產資金率 15~20%
提取,綜合礦山各種實際情況本次評估按 16%選取,則評估對象流動資金為 3674.91
萬元(=22968.21×16%)。
流動資金在生產期開始一次性投入,評估期末回收全部流動資金。
回收固定資產殘(餘)值及更新改造資金
根 據 《 礦 業 權 評 估 指 南 》 和 《 礦 業 權 評 估 參 數 確 定 指 導 意 見
(CMVS30800-2008)》按規定井巷工程不提折舊計提維簡費,房屋建築物和機器設
備按直線法計提折舊。本次評估確定,房屋建築物折舊年限為 25 年,殘值率取 5%;
機器設備折舊年限為 12 年,殘值率取 5%。
按評估規定,房屋建築物和機器設備在折舊年限結束年回收殘值,並在計提
完折舊後的下一時點(下一年或下一個月)投入等額初始投資。
本項目礦山服務年限小於房屋建築的折舊年限,故在評估計算期末回收殘
(餘)值 685.48 元。礦山服務年限大於機器設備折舊年限,故在 2026 年投入設備
更新改造資金 13026.85 萬元(含 1892.79 萬元增值稅),同時在 2026 年回收機器
設備殘值 556.70 萬元。評估期末回收機械設備殘值共 630.16 萬元;評估期末共回
收固定資產殘值 1315.64 萬元。
(詳見附表五)。
成本費用
根據《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見》,本次評估即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
以及及礦業權評估有關規定估算確定(參見附表五、附表六、附表七)。
礦山企業的總成本費用採用「費用要素法」計算,包括生產成本 (其中包括原材
料、燃料動力、工資及福利、折舊、安全費用、修理費等)、銷售費用、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各項成本費用確定過程如下:
12.4.1 材料費及燃料動力費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本礦山生產所需的單位材料費及動力費成本分別為
42.50 元/噸、38.48 元/噸,故本次評估確定不含稅材料費、燃料動力費分別為 36.32
元/噸(42.50÷1.17),32.89 元/噸(38.48÷1.17),則年所需材料費為 3087.20 元
(36.32×85),年所需動力費為 2795.65 萬元(32.89×85)。
12.4.2 工資及福利費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本礦山生產所需的單位工資及福利費為 60.88 元/噸,
本次評估單位工資及福利費採用 60.88 元/噸。則年工資及福利費為 5174.80 萬元
(60.88×85)。
12.4.3 修理費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本礦山生產所需的單位修理費為 2.55 元/噸,故
本次評估單位修理費取值 2.55 元/噸。則年修理費為 216.75 萬元。
12.4.4 折舊費
固定資產折舊根據固定資產類別和有關部門的規定以及《礦業權評估指南》、
《礦業權評估收益途徑評估方法修改方案》,採用直線法計算。
井巷工程按財務制度規定計提維簡費、不計算折舊。
房屋建築物折舊年限 25 年、殘值率為 5%計;機器設備折舊年限 12 年、殘值
率為 5%計。
房屋建築年折舊額=房屋建築物原值×年折舊率
=7519.90×3.8%
=285.76(萬元)。
機器設備年折舊額=機器設備原值×年折舊率
=13026.85÷1.17×7.92%
=881.82(萬元)。
正常生產年份折舊費用合計 1167.58 萬元,單位折舊費為 13.74 元/噸。
(詳見附表五、附表六)。
12.4.5 維簡費
根據《礦業權評估指南》(2006 年修訂),維簡費一般包含兩個部分:一是已
形成的採礦系統固定資產基本折舊(折舊性質的維簡費),二是維持簡單再生產所
需資金支出(更新性質的維簡費)。
根據財政部財企[2004]324 號《關於提高冶金礦山維持簡單再生產費用標準的通
知》(包括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山),本次評估單位維簡費取 18 元/噸。
單位折舊性質維簡費=井巷工程投資÷累計採出原礦量
=2421.45÷1951.61
=1.24(元/噸)。
根據《礦業權評估指南》(2006 年修訂),以財政部門規定標準計提的維簡費
扣除單位礦石折舊性質的維簡費後全部餘額作為更新費用(更新性質的維簡費)
列入經營成本(但餘額為負數時不列更新費用)。
因此本評估項目更新性質維簡費=18.00-1.24=16.76(元/噸)。
(詳見附表六)。
12.4.6 安全費用
根據財政部關於「企業安全生產費用提取和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財企
[2012]16 號),金屬礦山井下礦山原礦單位產量安全費用提取標準每噸 10 元。
參照該標準,本次評估選取噸礦安全費用為 10 元,則年安全費用合計為 850
萬元(10×85)。
12.4.7 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和職工福利費、礦產資源補償費(單獨計算)、礦
產資源有償使用費、攤銷費等,不包括上交總部的管理費、折舊費等費用支出。
本次評估按《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確定。
本次評估管理費用取值 29.43 元/噸,其中:
單位礦產資源補償費:根據《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辦法》規定,本次評
估單位礦產資源補償費按產品銷售收入的 3%計算,即:
噸礦礦產資源補償費=礦產品年銷售收入×3%÷年礦石產量
=30856.38×3%÷85
=10.89(元/噸)
則年礦產資源補償費為 925.65 萬元。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土地等攤銷費合計為 1821.04 萬元,按 10 年攤銷,
則年攤銷費為 182.10 萬元,單位攤銷費為 2.14 元/噸(182.10÷85)。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單位其他費用為 16.40 元/噸,則本次評估取 16.40
元/噸,則年其他費用為 1394.00 萬元。
故本次評估,年管理費用為 2502.40 萬元。
(詳見附表六)。
12.4.8 銷售費用
本次評估按銷售收入的 1.5%考慮銷售費用,則本次評估單位銷售費用為 5.45
元/噸(30856.38×1.5%÷85),則年銷售費用為 463.25 萬元(5.45×85)。
12.4.9 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主要為流動資金貸款利息。根據《礦業權評估指南》的規定,流動
資金的 70%需要貸款解決,利率按評估基準日前的同期銀行貸款利率 6.31%(2011
年 6 月 8 日,一年期)計算。即:
年財務費用=流動資金×貸款比例×年貸款利率
=3674.91 萬元×70%×6.31%
=162.32(萬元)
本次評估選取噸礦財務費用為 1.91 元/噸(162.32÷85)。
12.4.10 總成本費用及經營成本
正常生產年份的生產總成本費用和經營成本費用計算如下
總成本費用=生產成本+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
=材料費、燃料及動力費+工資及福利費+折舊費+維簡費+安
全費用+修理費+其他製造費用+運輸費+管理費用+銷售費用
+財務費用
=211.17(元/噸)
經營成本=總成本費用-折舊費-折舊性質維簡費-財務費用-攤銷費
=192.14(元/噸)
攤銷期內,正常生產年份總成本費用為 17949.45 萬元,年經營成本為 16331.90
萬元。
其他正常年份總成本費用為 17767.55 萬元,年經營成本為 16331.90 萬元。
(詳見附表六、附表七)。
銷售收入
12.5.1 計價方法
本次評估確定的產品方案為鋰精礦(Li2O 含量為 6%),錫精礦(SnO2 含量為
65%),鉭鈮精礦(精礦中(Ta. Nb)2O5 含量為 50%);故本次評估確定產品方案為鋰
精礦(Li2O 含量為 6%),錫精礦(SnO2 含量為 65%),鉭鈮精礦(精礦中(Ta. Nb)2O5
含量為 50%)。
根據《礦業權評估參數確定指導意見》(CMVS 30800-2008)礦產品價格採用
時間序列平滑法進行測算,即利用時間序列資料進行短期預測的一種方法。一般
採用歷史監測數據的簡單平均或加權移動平均的方法進行預測。因此該方法代表
歷史的一種價格趨勢,不代表某一時點價格或未來某一時點價格。
本次評估所依據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中選取的鋰精礦的價格為 2500 元(含
稅)。根據阿里巴巴網站信息,近兩年澳大利亞進口的 Li2O 含量為 6%的鋰輝石價
格約在 3700 元左右,但大多是工藝級的,主要用於高檔玻璃和陶瓷工業,來源主
要是澳大利亞,除對鋰含量要求外,關鍵的是要求鐵含量要極低。本次評估的鋰
精礦為化工級,主要用於生產碳酸鋰或氫氧化鋰等鋰化學品,鐵含量要求不高,
所以價格相對要低一些。根據網上搜集掌握的信息,隨著鋰電池等化工產品的需
求量增加,鋰精礦的價格整體上處於上升趨勢,2008 年含量 6%鋰精礦的價格約為
1800 元/噸(含稅),2009 年上漲到 1900 元左右(含稅),2010 年上漲到 2000 元
左右(含稅),近兩年,含量為 6%的鋰精礦價格在 2400 元/噸左右(含稅),從一
些鋰精礦的銷售信息看,其價格最高達到 3000 元以上(含稅)。
綜上所述,近 5 年鋰精礦銷售價格整體為平穩上升,鋰精礦含稅價格大致在
1800 至 3000 之間,本次評估認為,鋰精礦含稅銷售價格取 2300 元/噸較為合理,
故本次評估所取的鋰精礦不含稅銷售價格為 1965.81 元/噸(2300÷1.17)。
本次評估所依據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確定錫精礦(品位 65%)產品的銷售價
格為 12000 元/噸(含稅)。根據長江有色金屬網發布的價格信息,2009 年錫精礦
的含稅銷售價格約 100033.33 元/噸金屬,2010 年錫精礦的含稅銷售價格約
115777.78 元/噸金屬,2011 年錫精礦的含稅銷售價格約 148524.31 元/噸金屬,2012
年 1 月至 6 月,錫精礦的含稅銷售價格約 135008.33 元/噸金屬,評估認為,《可行
性研究報告》中的錫金屬價格過低,故本次評估取錫精礦 2009 年至 2012 年 6 月
各年的平均價格,即錫精礦的含稅銷售價格約 124835.93 元/噸金屬,取整為 124800
元/噸金屬,礦山生產的產品為 SnO2 含量為 65%的錫精礦,故錫精礦產品的含稅銷
售價格為 63929.01 元/噸(124800×65%÷151×119,Sn/ SnO2=119/151),則其不含
稅銷售價格為 54640.18 元/噸(63929.01÷1.17)。
本次評估所依據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確定鉭鈮精礦產品的銷售價格為 40
萬元/噸(含稅)。根據亞洲金屬網以及中國選礦技術網等網站上的發布的價格信息,
鈮鉭金屬的價格走勢較為平穩,根據亞洲金屬網信息,含量 30%氧化鉭的價格為
21 美元/磅,即含稅價格約為 300 元/千克;含量 50%氧化鈮的銷售價格同樣約為
21 美元/磅,即含稅價格約為 300 元/千克,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礦山生產的
產品為鉭鈮精礦(精礦中(Ta. Nb)2O5 含量為 50%),其中 Nb2O5 含量約為 35.40%,
Ta 2O5 含量約為 14.60%,僅根據品位進行推算,鉭鈮精礦的含稅價格約為 358.40
元/千克(300÷50%×35.40%+300÷30%×14.60%),本次評估近似取鉭鈮精礦的含稅
價格為 360000 元/噸,則其不含稅銷售價格為 307692.31 元/噸(360000÷1.17)。
綜上所述,本次評估產品取價分別為,鋰精礦(Li2O 含量為 6%)的不含稅銷
售價格為 1965.81 元/噸;錫精礦(SnO2 含量為 65%)的不含稅銷售價格為 54640.18
元/噸;鉭鈮精礦(精礦中(Ta. Nb)2O5 含量為 50%)的不含稅銷售價格為 307692.31 元
/噸。
12.5.2 銷售收入計算
年銷售收入的計算:
年銷售收入=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價格
(1)產品產量=年生產能力×地質品位×(1-礦石貧化率)×選礦回收率÷精礦品位
則,鋰精礦產品產量 =850000×1.353%×(1-8%)×83.00%÷6%=14.64(萬噸)
錫精礦產品產量=850000×0.043209%×(1-8%)×23.85%÷65%×151÷119
=157.32(噸)
鉭 鈮 精 礦 產 品 產 量 = 〔 850000×0.008956%× ( 1-8% ) ×20.00% +
850000×0.003692%×(1-8%)×20.00%〕÷50%
=39.56(噸)
(2)年銷售收入=鋰精礦產品產量×銷售價格+錫精礦產品產量×銷售價格+鉭
鈮精礦產品產量×銷售價格
正常年銷售收入=14.64 萬噸×1965.81 元/噸+157.32 噸×54640.18 元/噸+
39.56 噸×307692.31 元/噸
=30856.38 萬元
(詳見附表三)。
12.6 銷售稅金及附加
12.6.1 增值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538 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令第 50 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
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財稅[2008]170 號《關於全國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若干問題的
通知》和財稅[2008]171 號《關於金屬礦非金屬礦採選產品增值稅稅率的通知》:自
2009 年 1 月 1 日起,金屬礦採選產品、非金屬礦採選產品增值稅稅率由 13%恢復
到 17%;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或者自製的機器設備發生的進項稅額允許從銷項
稅額中抵扣。
本項目評估中,機器設備按 17%增值稅稅率估算進項增值稅;產品銷項增值
稅抵扣當期材料、動力進項增值稅後的餘額,抵扣設備進項增值稅,當期未抵扣
完的設備進項增值稅額結轉下期繼續抵扣,並將生產期各期抵扣的設備進項增值
稅計入對應的抵扣期間的現金流入中。
(1)計算公式
年應納增值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機器設備進項稅額抵扣
銷項稅額=銷售收入×增值稅稅率
材料及動力進項稅額=外購材料費及燃料動力費×增值稅稅率
機器設備進項稅額抵扣=不含稅機器設備金額×增值稅稅率
(2)參數選取與計算
年銷項稅額=計稅產品年銷售收入×17%
=30856.38×17%
=5245.58(萬元)
年進項稅額=外購材料費及燃料動力費×17%
=5882.85×17%
=1000.08(萬元)
正常生產年應納增值稅=年銷項稅額-年進項稅額
=5245.58-1000.08
=4245.50(萬元)
礦山建設周期為兩年,2012 年 7 月至 2014 年 6 月完成投資建設,按照國家
有關規定抵扣設備進項增值稅,在生產期第一年抵扣設備進項增值稅,銷項稅稅
額不足抵扣的,剩餘設備進項增值稅在下一年繼續抵扣,本礦山生產期初需抵扣
設備進項增值稅的機器設備總值為 1892.79 萬元,2014 年抵扣設備進項增值稅
742.29 萬元,2015 年抵扣設備進項增值稅 1150.50 萬元,在生產期 2026 年因需設
備更新投資抵扣設備進項增值稅 1892.79 萬元。
12.6.2 城市維護建設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規定,城建稅的繳納以應
交增值稅為稅基,以納稅人所在地不同而實行三種不同稅率。納稅人所在地在市
區的,稅率為 7%,納稅人所在地在縣城、鎮的,稅率為 5%,納稅人所在地不在
市區、縣城或鎮的,稅率為 1%。評估對象納稅人所在地適用稅率為 1%。
正常生產城市維護建設稅=年應納增值稅×1%
=4245.50×1%
=42.45(萬元)
12.6.3 教育費附加
按照國務院令【1990】第 60 號和國務院令【2005】第 448 號計算教育費附加。
年教育費附加=年應稅增值稅×(教育費附加率+地方教育費率)
根據國發明電[1994]2 號文件《關於教育費徵收問題的緊急通知》,教育費附
加費費率為 3%;根據四川省地方教育附加徵收使用管理辦法(川府函[2011]68 號
文)規定,從 2011 年 2 月 1 日起地方教育附加率為 2%。
年教育費附加=年應稅增值稅×(3%+2%)
=4245.50×5%
=212.27(萬元)
12.6.4 資源稅
根據 2011 年 9 月 21 日國務院第 173 次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關於修改《〈中
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605 號)】,
「其他有色金屬礦原礦」的稅率為 0.40~30 元/噸。
由於目前該礦山鋰礦石資源稅實際徵收稅額為 5 元/噸,故本次評估鋰輝石礦
資源稅取 5 元/噸。
年資源稅=年生產原礦量×單位稅額
=85×5
=425.00(萬元)
12.7 企業所得稅
根據《礦業權評估指南》(2006 修訂),礦業權評估中企業所得稅統一以利潤
總額為基數,按 33%稅率計算,不考慮虧損彌補及企業所得稅減免。計算基礎為
收入總額減掉總成本費用及銷售稅金及附加。根據 2007 年 3 月 16 日新頒布的《中
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自 2008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 25%,
故本次評估按 25%的稅率計算繳納所得稅。
則年應繳企業所得稅為:
年企業所得稅=(年銷售收入-年總成本費用-年銷售稅金及附加)×25%
=(30856.38-17949.45-679.73)×25%
=3056.80(萬元)
(詳見附表八)
12.8 折現率
根據《礦業權評估管理辦法(試行)》、《礦業權評估準則》及《礦業權評估參
數確定指導意見》,折現率是指將預期收益折算成現值的比率。折現率的基本構成:
折現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
無風險報酬率即安全利率,通常可以參考政府發行的中長期國債或同期銀行
存款利率來確定。距評估基準日前最近的 2012 年 6 月 8 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 5
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 5.10%,即無風險報酬率為 5.10%。
風險報酬率是指風險報酬與其投資額的比率。這裡「風險累加法」來確定,即通
過確定每一種風險的報酬,累加得出風險報酬率。(見下表)
表 12-1 風險報酬率取值參考表
風險報酬率分類
取值範圍(%)
備註
2.00~3.00
已達普查
1.15~2.00
已達詳查
0.35~1.15
已達勘探及擬建、在建項目
0.15~0.65
生產礦山及改擴建礦山
1.00~2.00
根據礦種取值
1.00~1.50
勘查開發階段
普查
詳查
勘探及建設
生產
行業風險
財務經營風險
根據表 12-1 現確定各風險報酬率:勘查開發階段風險報酬率為 1.15%,行業
風險報酬率為 1.5%,財務經營風險報酬率為 1.25%。
風險報酬率=勘查開發階段風險報酬率+行業風險報酬率+財務經營風險報酬率
=1.15%+1.5%+1.25%=3.9%
本評估項目折現率為:
折現率=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5.1%+3.9% =9%
本項目折現率取 9 %。
評估假設
本報告所稱礦業權評估值是基於所列評估目的、評估基準日及下列基本假設
而提出的公允價值意見:
13.1 本次評估所依據的《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及其評審意見書、《可行
性研究報告》及其評審意見、以及企業提供的其他相關資料為真實有效,資料中
所涉及的儲量、採選等相關技術參數與將來實際發生一致。
13.2 假設該礦能夠順利取得 85 萬噸/年的採礦許可證,並依據《可行性研究
報告》進行建設,礦山生產能力在未來生產期內均不變,評估未考慮礦山每年不
均衡生產對評估結論的影響。
13.3 所遵循的有關政策、法律、制度仍如現狀而無重大變化,所遵循的有關
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以及開發技術和條件等仍如現狀而無重大變化。
13.4 生產規模能夠達到企業規劃設計的生產規模,委託方提供的有關評估依
據的資料信息合法、真實、有效。
13.5 無其它不可抗力及不可預見因素造成的重大影響。
評估結論
本公司在調查、了解和分析評估對象的基礎上,依據科學的評估程序,選取
合理的評估方法和評估參數,經過估算,「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礦業權」
在評估基準日的評估價值為 56074.34 萬元,大寫人民幣伍億陸仟零柒拾肆萬叄仟
肆佰元整。評估結論的有效期為一年,即從評估基準日起一年內有效。超過一年
此評估結論無效,需重新進行評估。
本評估結論是反映評估對象在本次評估目的且現有用途不變並持續經營條件
下,根據公開市場原則確定的現行公允市價,未考慮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發生變化
以及遇有自然力和其他不可抗力對其評估價值的影響。若前述條件發生變化時,
評估結論一般會失效。若用於其他評估目的時,該評估結論無效。
評估結論的估算詳見附表一。
評估基準日後的調整事項
評估報告評估基準日後發生的影響委託評估礦業權價值的期後事項,包括國
家和地方的法規和經濟政策的出臺,利率的變動、礦產品市場價格的巨大波動等。
本次評估在評估基準日後至出具評估報告日期之前未發生重大事項,在評估報告
出具日期之後和本評估結論使用有效期內,若發生影響委託評估礦業權價值的重
大事項,不能直接使用本評估結論,如評估基準日後評估結論使用有效期以內儲
量等數量發生變化,在實際作價時應根據原評估方法對礦業權價值進行相應調整;
當生產規模和價格標準發生重大變化而對礦業權價值產生明顯影響時,評估委託
人應及時聘請評估機構重新確定礦業權評估價值。
特別事項說明
16.1 本公司只對本項目評估結論是否符合執業規範要求負責,不對資產定價
決策負責,本項目評估結論僅用於本次評估目的,不得用於其他目的。
16.2 本評估結論是在獨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下做出的,本評估機構及參加
本次評估人員與評估委託人及礦業權人之間無任何利害關係。
16.3 根據《馬爾康黨壩鋰輝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及補充詳查報告》,四川省冶金
設計研究院編制並於 2012 年 7 月提交了《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馬爾康
縣黨壩鄉鋰輝石礦 85 萬噸/年採選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因為資源儲量估算主要
為採礦權範圍內及採礦權範圍外(探礦權範圍內)的Ⅷ號礦脈,且該報告對「馬爾
康黨壩鋰輝石礦採礦權」、「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詳查探礦權」範圍內的
Ⅷ號礦脈採選的採選技術方案進行了整體設計;又因為「一採一探」兩個礦業權同屬
於四川省馬爾康金鑫礦業有限公司,故本次評估將「一採一探」兩個礦業權合併在一
起評估,並將該報告稱為「四川省馬爾康縣黨壩鄉鋰輝石礦礦業權評估報告」。
16.4 在評估報告出具日期之後和本評估結論有效期內,如發生影響委估礦業
權價值的重大事項,不能直接使用本評估結論。若評估基準日後有效期以內資源
儲量等數量發生變化,在實際作價時應根據原評估方法對礦業權價值進行相應調
整;當價格標準發生重大變化而對礦業權價值產生明顯影響時,委託方應及時聘
請評估機構重新確定礦業權評估價值。
16.5 本次評估是在以特定的評估目的為前提的條件下,根據國家的法律、法
規和有關技術經濟資料,並按持續經營的原則在特定的假設條件下確定的礦業權
價值,未考慮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發生變化或其他不可抗力可能對其造成的影響。
如果上述前提條件和持續經營原則發生變化,本評估將隨之發生變化而失去效力。
16.6 不考慮將來可能承擔的礦業權價款、抵押、擔保等他項權利或其他對產
權的任何限制因素以及特殊交易方可能追加付出的價格等對該礦業權評估價值的
影響。
16.7 本評估報告含有附表、附件,附表和附件構成本報告書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本報告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6.8 本評估報告經本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註冊礦業權評估師籤名,並加蓋本公
司公章後生效。
本評估結論是在評估假設條件下而得出的。以上所述各項,務請本評估報告
中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