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 記者 田之路
付小方是現任四川省地質調查院、新能源稀有稀土戰略資源調查評價與利用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特聘專家。從事地質找礦工作40餘年,承擔完成了80餘項國家科研和地質礦產調查項目。鋰作為能源金屬最重要的是動力燃料、核能和儲能,全球科學家正在合作研究可控核聚變發電將造福人類。
在今年四川省兩會上,作為四川省政協委員,付小方關注四川甘孜州甲基卡新能源-鋰礦統籌開發提議,將鋰資源納入國有自然資源統籌規劃管理。
四川巨大體量探明鋰資源 開發利用有制約
甲基卡探明氧化鋰資源量280萬噸,預測遠景資源量500萬噸,屬於世界級鋰輝石礦田,但至今未良性開發利用。
發展新能源動力電池汽車已是我國的基本發展國策之一,貫穿了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鋰已經被中國列為關鍵礦產之一。
自2015 年以來,全球鋰資源新增產量中70%來自鋰輝石礦石鋰。 我國西藏和青海鹽湖鋰處於高海拔、低溫雨雪天、鋰離子濃度低、生產周期長,青海的鎂鋰比太高,提鋰的成本高,達到電池級難度大,技術尚待突破中。硬巖型鋰礦主要分布在四川甘孜和阿壩、新疆、華南等地區等。
2012年至2019年,付小方團隊新發現15條鋰礦脈,其中隱伏的X03脈氧化鋰資源量達到88萬噸的超大型規模;後續鋰礦大型基地項目探獲氧化鋰資源量25.77萬噸,顯示有很好的找礦前景。
付小方表示,在勘探過程中,她發現四川地區的鋰礦資源管理和整合力度不夠,亟待整體規划具體落實。甲基卡礦田位於雅江縣、康定市交界處。甲基卡海拔4100~4600米,屬於丘狀高原地貌。三條小分水嶺形成水資源有限。「礦權企業僅有一條礦山公路通達康定市塔公鎮與305省道,礦山雅江縣尚沒有公路通達,給礦山整體規劃和規模化開採帶來困難。」
同時,甲基卡是世界級花崗偉晶巖型鋰等稀有金屬礦田,礦山企業工業用地也存在壓覆礦脈現象,也需核查。
少數鋰輝石礦(脈)體邊界自然延伸可能越過採礦權邊界,亟待進一步加大資源整合力度。礦山基礎建設薄弱,開發分散粗放,集中度低; 新技術研發滯後、開發為初級鋰產品,產能和利用率低。深加工工藝技術和高新科技領域的應用研究有待取得大的突破,完整的產業鏈局未完全形成。已探明的
鋰礦資源被幾家民營企業多作為資本市場運作,與地方產業聯動不夠,制約了資源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建議:將鋰資源納入國有自然資源統籌規劃管理 。
今年四川省兩會,付小方提議,將鋰資源納入國有自然資源統籌規劃管理,查明礦(體)脈自然產布範圍,合理設置礦業權,加大地質勘查,進一步查明整體資源儲量、資源的潛在遠景,以及開發利用現狀和主要存在問題,在國家層面從戰略高度做好資源保障。將開發納入省十四五規劃。
同時,她認為做好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頂層設計。上遊礦山建設要以科學化開採、高效資源利用、環保生產工藝、生態環保貫穿全過程中;鋰是人體健康所必要的元素,可以幫助清除人體中的重金屬,心臟起搏器的製造等。本身不具有危害性。主要涉及礦山開發過程中產生的水、氣、聲、碴四大類汙染,都可以採用現代技術和工程,將其控制在影響範圍內。選礦工藝應針對鈹、鈮、鉭、銣、銫礦等稀有金屬及尾礦的綜合利用的突破;只要堅持綠色礦業的理念,才能建成真正意義的綠色礦山。
付小方相信,開創上遊與下遊跨區域關聯產業合作共贏新局面,融入四川新能源汽車及儲能電池產業,打造萬億基鋰業是一個必然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