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人生第一次跳槽,與其糾結安全感,不如多一份勇氣!

2020-12-11 崔雙職業規劃諮詢

全文約2500字,閱讀需要4分鐘

寫在前面:

又是一年跳槽季,隨著各大企業漸漸復工,很多職場人又開始了在「跳與不跳」之間的徘徊。

特別是對於那些工作了多年從未跳過槽,卻又從未放棄過跳槽想法的人來說,糾結年年有,最近特別多!

客戶小元外表陽光快樂,內心卻充滿對未來的顧慮和恐慌:到底該不該換一份工作?他猶豫很久了。

一旦有了跳槽的想法,內心再也靜不下來了

2019年3月份,28歲的小元背著單位瞞著家人,從千裡之外的某四線小城,坐了一宿的火車來到北京找我做諮詢。兩次溝通他都是早上到,上午諮詢完下午趕火車回去,第二天繼續上班。

小元大學畢業就在當地的體制內做起了一名文秘,沒有編制收入不多但也無憂無慮,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5年。

馬上30歲了,結婚、生娃、買房…… 一系列的現實需求在增加,然而沒有編制、專業不強、收入不變的狀態卻一點兒沒有變化,5年過去還在原地踏步中。

再看看未來,如果自己不行動起來,就是再呆上五年,依然不會有任何變化,小元想到了離職。

一旦有了換工作的想法,內心中各種聲音就開始打架:

一邊想:

去私企會不會不安穩?

工資會比現在高多少呢?

大城市有我的機會嗎?

萬一混不下去怎麼辦?

另一邊想:

外面就是再不好,也不會比現在的工資再低了。

早晚都得出去,晚出去不如早出去。

我才28歲,又是個老爺們,怕啥呢?

兩種想法互相纏繞,誰也戰勝不了誰。

與其糾結安全感,不如多一份行動的勇氣。

這也讓我想起了15年前我的第一次跳槽。

2002年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石油系統下屬一個智慧財產權機構做檔案管理,那裡的工作環境好的不得了,中午還能午睡,領導很照顧,工作很自由,收入與付出成正比,溫暖的環境沒啥不滿足的。所以就這樣,一模一樣的工作內容和動作,我重複了3年。

到了2005年,我開始隱隱不安。

我就問自己:

在這兒你還有沒有發展空間呢?

繼續下去的意義又在哪裡呢?

再做兩年,除了固定工資,你還會得到什麼呢?

雖然外面的世界還不知道是什麼樣子,但這裡的一切早就沒興趣再去了解了。

就是這麼堅定要走出去,我還是猶猶豫豫又呆了小半年。

當面臨人生中的第一次跳槽時,每個人的內心戲都會特別多,尤其是第一份工作時間比較長的話,想要變化更是不容易。

相比較於陌生的未來,還是當下的舒適來的熟悉。

樊登老師曾說:很多人追求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安全感,而安全感卻害了特多的人。因為我們心中極度地需要安全感,所以導致我們錯過了大量的機會。

在你原本該為未來發展去深入思考和行動的時候,卻用兢兢業業和老實本分來安慰自己的不作為!

兩年前,唐山市取消全市所有路橋收費站,當時一個女收費員的言論刷爆朋友圈:「我都36歲了,除了收費什麼都不會,我把青春都獻給了收費站……現在你們政府不能不管我們啊!」引得全網一片譁然。

都什麼年代了,還在談安全穩定旱澇保收?鐵飯碗其實早就是一個頗具歷史感的詞語了。

前英國首相邱吉爾說過:「One will be swallowed by what he eluded(你所逃避的必將吞噬你)」

15年後的今天,回首過去我為自己的每一次果斷決策而驕傲。

在當今社會,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2.5年,再也沒有哪個組織能夠滿足你40年職業生涯的全部需求。而擁抱變化,是你能為自己做的唯一選擇。

在合適的情況下去做一次跳槽決策,是我們每個職場人必將面臨的課題。

與其糾結安全感,不如多一份行動的勇氣。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應該跳槽呢?

你可能會說,不是說不能隨隨便便換工作嘛?

那些3年跳槽5次,4年跳槽8次,結果越跳越糟糕的案例看多了,嚇得我們原本已經邁出去的一隻腳又縮了回來。

人生中的第一次跳槽當然要慎重,但也不能為了慎重一直裹足不前。

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應該跳槽呢?

關於跳槽的理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哈姆雷特。

不管怎樣的困惑讓你產生了跳槽的想法,都要在跳槽之前弄明白這種困惑的原因是什麼?

當你感覺自己工作不舒服,糾結自己是否該跳槽的時候,就要去反思一下自己,去問問了解你的領導、獵頭顧問和職業諮詢師,找到那個給你帶來困惑的深層原因。

是行業不景氣嗎?公司平臺的原因嗎?自己能力過剩還是不足呢?是收入太少嗎?是人際關係出現問題了嗎?還是自己情商不夠用?

當你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之後,就會對自己要不要跳槽有個重新的認識:

要麼踏踏實實地放棄跳槽想法去提升能力,要麼堅定一點,用自己的腳主動邁出改變人生的第一步。

有一個經典的跳槽案例,我覺得可以載入史冊了:

1999年蔡崇信從50萬美元年薪德國投資公司來到剛剛起步前途未卜的阿里巴巴,回過頭來我們看看他跳槽的出發點是什麼呢?

蔡崇信非常清楚,與其在人才濟濟的投資公司等著加薪升職,不如全力以赴搏一下一眼望不到天花板的未來。經過對馬雲個人人品,商業思維以及事業藍圖的充分調研之後,他決定下注阿里巴巴,雖然馬雲當時只能付得起他500元的月薪。

我們也許沒有蔡崇信那樣的能力,但可以學習他的成長型思維,為自己增加一份跳槽的勇氣。

當然了,變化有變化的風險,穩定有穩定的好處,到底是跳槽的風險大還是不跳的風險大?我在網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小視頻,王承倫老師的解釋你可以來聽聽看:

想說的都在這裡了,希望能夠對你在接下來跳槽決策有所啟發。

最後,再回來看看當初為跳槽糾結的小元,現在怎麼樣了。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終於在去年十月份成功跳槽到一家國內知名教育集團在當地的子公司。雖然工作內容沒有特別的大變化,但這裡管理規範制度健全,各種機會是面向全國的,還有多種多樣的課程可以跟著學習。儘管忙碌,但他感覺特有奔頭兒。

前幾天小元又興奮地跟我說,公司組織新員工講師線上培訓認證,自己很想報名,我也特別開心看到小元朝著理想的職業方向前進了一大步。

他也感慨地說:「要不是去年下半年堅定地跳了槽,現在可能正在哪個高速路口頂著風雪吃泡麵做防護呢!」

寫在最後:

一個組織裡呆的越久就越會形成一種依賴,哪怕這份工作早已成為一塊雞肋,因為習慣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圈子,熟悉的思維模式,讓你被嚴絲合縫地刻在了這份工作的固定模板裡出不來。

有的人明知道工作已經嚴重拖了自己的後腿,仍然為了所謂的安全感,在那難受著。

追求安全感,往往是因為我們害怕承擔失敗的後果,不敢求變化更不敢去試錯。

而安全感不過是內心的一種感受,並不是外部世界能給你保證的。

這個世界始終在動態變化著,兜裡的金錢會隨著我們個人能力的變化或增或減;眼前的機會也會隨著我們認知的高低或有或無。

當你真正勇敢去面對這一切的時候,所有的瓶頸才會真正迎來轉機。

相關焦點

  • 對於愛而不得的人,與其糾結,不如這樣做
    有人在愛而不得時會糾結,就好像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不知道該向左還是向右,其實,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有個好的心態,對待愛情亦是如此,別把自己困在愛情的牢籠裡。愛而不得,是人生常態。與其糾結,不如忘記。在感情中,我們都有可能面對愛而不得,你愛的人不愛你,愛你的人你又不珍惜,這個時候,糾結是沒有用的,與其糾結,不如忘記。忘記一個人,實際上沒有那麼難,刪除TA的聯繫方式,也不要再去關注TA的動態,多關注自己,把注意力拉回自己身上,好好愛自己。
  • 與其糾結人生方向,不如定好小目標
    n的數值因人而異,有的同學找到人生方向花費時間較少,有的人會慢點 —— 這都很正常,無需因為自己還在摸索而別人已經有了長遠方向,就感到焦急。試問秦院長、大學教授們:你們二十多歲時,就已經精準無誤地找到人生方向了嗎?很多改變了世界的人,年輕時都經歷過相當長的一段探索期。有的人可能比現在的大學生更摸不清未來方向。
  • 30多歲轉行,是逃避還是勇氣?
    很多30多歲甚至年齡更大的人想要轉行時,都在糾結:這時候轉行晚嗎?我該放棄原來多年的工作經驗嗎?而最近,30歲的蒲曉曉就果斷從房產中介辭職,打算轉行做建築資料員,進入到一個毫無經驗的行業,朋友們在勸她的同事又稱讚她這麼大年齡了轉行,勇氣可嘉。30多歲轉行,真的就晚了嗎?對此,記者了解到,也有年齡更大轉行成功的。
  • 「我多一份幫助,她多一份勇氣!」
    「我多一份幫助,她多一份勇氣!」原來在2018年,小麗因為盜竊被判入獄,當時父母與其斷絕關係,孩子父親又不知影蹤,無可奈何的小麗只能將自己未滿周歲的孩子交給她的爺爺奶奶來帶。「看到她痛改前非,積極改造,我想幫幫她!」由於當年的主辦民警已經調離崗位,聽聞消息後,社區民警趙大宇主動接手,立即購置了一些生活用品,來到小麗爺爺奶奶家替她實現心願。
  • 你願意「降薪跳槽」嗎?我願意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段人生經歷,這是在 20 年前,我第一次換工作的故事。1998 年,我大學畢業。加入微軟前,我已經在另一家公司,工作了將近兩年,擁有一份在當時看來比較高的職位,當然薪水也很優渥。背背簡歷,可能是最能讓自己多點安全感的事了。我就這樣一路從北京背到了上海。終於到了上海的辦公室。面試開始後,我才發現自己背的簡歷沒什麼用。
  • 與其繼續糾結,不如輕裝前行
    讓生命保持一份簡單,輕裝上陣,才能不負當下,擁抱未來。無能為力的事,當斷。 古人說:知己不怨人,知命不怨天。 人力有時盡,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人定勝天。 很多時候,你只能眼睜睜得看著事情發生,而你無能為力。 與其繼續糾結,不如輕裝前行。 漢代有個人叫孟敏。有一天他背著瓦罐去街上賣,結果一不小心把瓦罐給摔了。
  • 那些經常跳槽的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跳槽,並不是職場的唯一出路,比跳槽更重要的是,找到一個讓你能為之終生奮鬥的目標。 而這份目標,才是你面對未來可以獲取的最大安全感和認可感的來源。 2 低質量的無腦跳槽,不如高質量的自我增值 在倍智人才研究院發布的《2016年度應屆生能力畫像白皮書》中,有數據顯示: 2015屆應屆生入職第一年的離職率高達24.8%,也就是說,平均每4個應屆生就有1個在一年內選擇跳槽。
  • 網絡教育含金量不如自考嗎?與其糾結,不如早日「拿學歷」
    幾乎每個報考或有意向報考的同學都會問有人說網絡教育文憑含金量不高,不如自考。這個不多解釋,網絡教育文憑的含金量,的確不如自考,但我認為自考的含金量甚至要高於全日制學習,因為參加自考的同學是需要有很強的自制力的,這點許多人都辦不到。
  • 十三歲,我多了一份勇氣
    十三歲,
  • 與其糾結,不如早日有「學歷」
    有人說電大文憑含金量不高,不如全日制。這個不多解釋,成人繼續教育文憑的含金量,的確不如全日制學歷。那麼,為什麼還是有許多人熱衷呢?因為,已經步入社會,已經在職的成年人想要再通過高考,放棄工作回到學校上課的機率微乎其微。
  • 一名28歲女公務員去留糾結:這是一眼看到頭的無望生活
    能力欠缺,升職空間狹窄,職業自由度小……基層公務員,特別是女公務員遭遇跳槽瓶頸,她們也有著「別樣糾結」。劉麗就是其中一員。春節3000加班費,沒了「多希望能『馬上有假』。」2月11日凌晨1點,劉麗在微信朋友圈寫下這麼一句話。工作三年,28歲的她都沒能回老家過春節。馬年春節,又是連續加班7天。
  • 娃娃背後的安全感與勇氣
    是分床之後突然離開父母的夜晚裡一點點撫慰與安全感。以前堂媽的姐姐也跟堂媽分享過此類事件,堂媽的外甥從小睡覺有個習慣,在一周歲不到就養成了,睡覺前不鬧覺會乖乖睡覺,但是前提是,必須把他的小被子一個角輕碰到他的嘴巴,一碰到立馬安睡。
  • 「30歲之前,我力勸你多跳槽」,來自外企高管的忠告
    大學畢業後,賽道突然就多了,也突然感覺沒有人為你自己的事情做主了。所有的路,都是自己選擇自己Take。而在職業道路的前三年,是我們不斷試錯,不斷認知自己最好的時間,也是職場人生容錯率最高的時候。結合我自己的職場經歷,我強烈建議你多跳槽,多尋找。
  • 因入職未滿三年就跳槽而被批,年輕人到底該不該頻繁跳槽?
    就像昨天,一連好幾條熱搜,都在討論年輕人跳槽的問題。一份對1984名職場人進行採訪形成的調查報告中,90%的受訪者都表示,周圍#入職未滿三年跳槽的年輕人多#,於是引發了大家對於#年輕人該不該頻繁跳槽"的討論。
  • 【夜讀】與其知難而退,不如迎難而上
    回到辦公室後,同事就忍不住抱怨:「這麼多數據,三天根本不可能做完,領導這種安排分明是在故意為難我們。」要對接十幾個單位,還要收集數據、做分析、寫總結,工作量確實很大,但與同事不同的是,我並不打算打退堂鼓。 聽著她的抱怨聲,我回到自己的辦公桌前,開始迅速整理出任務框架,並做好相應分工。同事擅長溝通,就由她來聯繫其他單位提供所需的數據;我擅長整理,就由我來做分析和總結。
  • 跳槽後剛適應,卻意外收到心儀公司的offer,到底是去是留?
    為了此事,她內心非常糾結,不知道到底該不該跳槽到心儀的那家公司? 李欣把內心的糾結和彷徨發到了網上,尋求網友的幫忙。她希望有跳槽經驗的網友們,給自己出出主意。消息發布後,網友們也是積極響應,紛紛留言。
  • 如果你不想在35歲慘遭淘汰,30歲前你該如何規劃人生?
    35歲的這一天,我遇見了快35歲的M。M對我說出了自己的尷尬和困惑,她說自己上學那會兒覺得學習很累,就直接讀了職業技校,學的是冷門的冶金專業,畢業之後去了對口的國企做質檢。雖然工資不高,但是一份挺安穩的工作,沒想著再找工作,這一幹就是六年,後來又做了兩年的行政,接下來就是六年的全職家庭主婦時光。
  • 40歲的銀行副行長想跳槽,為啥左右為難?中年人改行難在哪裡?
    廣州一位40歲的銀行副行長陸某,感覺待遇不如從前,身邊的老同事也相繼離開,辦公司的面孔基本是90後的年輕人。他也想跳槽,但是他發現自在這家銀行工作這16年,都全身心地撲在工作上,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想其他的事情。如今發現自己如果想出去找工作變得很艱難。
  • 人生格言語錄句子
    只會向命運低頭,迷失前進的方向,喪失自身的人生價值。11.無論有多困難,都堅強地抬頭挺胸,人生是一場醒悟,不要昨天,不要明天,只要今天。活在當下,放眼未來。人生是一種態度,心靜自然天地寬。不一樣的你我,不一樣的心態,不一樣的人生!
  • 「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入豪門,真不如我自己幹呢!
    你如何看待「嫁得好不如幹得好」這句話呢? 最近,在《姐妹們的茶話會》上,THE9-趙小棠則表示: 「嫁得好其實是嫁給很愛你的人,而不是嫁入豪門,嫁入豪門,還真不如我自己幹呢!」